舊大陸鸚鵡族 > 亞歷山大鸚鵡
目錄
No. 1
  【物種名稱】 亞歷山大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eupatria
  【英文名稱】 alexandrine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到62公分不等(22吋到24.5吋)
  亞種:目前有5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eupatria)
  2.nepal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nipalensis)
  3.andaman island parakeet(psittacula e. magnirostris)
  4.indo-burm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avensis)
  5.laos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siamensis)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公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緑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緑底外加藍緑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公鳥短。幼鳥外型和母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纔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
  大部分棲息於海拔900m以下各種乾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偶爾也在都市郊區、公園、花園活動,通常活動時是一小群成群,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與農田的種子、花、花樹的嫩芽、花蜜、水果、𠔌類及蔬菜,覓食時間主要在早上與傍晚,在許多地區亞歷山大鸚鵡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造成農民很嚴重的損失。
  棲息環境和習性:亞歷山大鸚鵡主要棲息於800米左右乾燥以及潮濕的森林地帶,在某些地區甚至可以高達1600米;紅樹林區、農地、充滿林木的開闊鄉村地帶也都是他們喜愛的活動範圍;此外他們也會前往市郊區、郊區公園、花園等地,偶爾會前往果園和椰子園覓食。在繁殖季他們通常會成對或是組成小群體,在夜晚會聚集一大群於棲息的樹木上,偶爾會高達百衹以上;在破曉時分,會以小群體分頭出發前往覓食,並且伴隨巨大刺耳的尖叫聲。他們個性相當謹慎小心,十分怕人,在飛行前往秘石地區的飛行途中彼此會形成密閉的隊形,飛行的速度相當快;在某些地區他們會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地點完全視食物的充足與否來决定。
  食物:亞歷山大鸚鵡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的果園和𠔌類作物田中覓食,造成稻米相當程度的損壞。
  【地理分佈】
  棲息地:印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
  【繁殖】
  繁殖季節約在11-4月間;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斯裏蘭卡的族群由於遭大量捕獵,現今的數量已很稀少,衹剩北部有少量族群,在泰國由於幼鳥的過度捕捉,其數量也直綫下降,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傢中;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在鳥捨中是蠻活躍的鸚鵡,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啃咬力強勁,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
  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它們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産3-4顆蛋,約24天後孵化,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溫和,體型大,手養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哥(asiatic parakeet)算是較好的。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亞歷山大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eupatria
  【英文名稱】 Alexandrine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
個體特徵
  【亞種】目前有5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eupatria)
  2.Nepal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nipalensis)
  3.Andaman Island Parakeet(Psittacula e. magnirostris)
  4.Indo-Burm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avensis)
  5.Laos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siamensis)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到62公分不等(22吋到24.5吋)
  【外型】
  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公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緑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緑底外加藍緑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公鳥短。幼鳥外型和母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纔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 食物:亞歷山大鸚鵡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的果園和𠔌類作物田中覓食,造成稻米相當程度的損壞。在野外,亞歷山大鸚鵡基本吃堅果和成熟的水果,他們可以活40年,或者更久,要看照顧的好與否。
地理分佈
  【棲息地】
  印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
繁殖
  繁殖季節約在11-4月間;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斯裏蘭卡的族群由於遭大量捕獵,現今的數量已很稀少,衹剩北部有少量族群,在泰國由於幼鳥的過度捕捉,其數量也直綫下降,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傢中;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在鳥捨中是蠻活躍的鸚鵡,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啃咬力強勁,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
  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它們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産3-4顆蛋,約24天後孵化,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溫和,體型大,手養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哥(Asiatic Parakeet)算是較好的。
英文解釋
  1. lat.:  Psittacula eupat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