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糞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我笑道:‘《本草》上的五穀蟲,不是糞蛆麽?’ 述農 道:‘因為糞蛆兩個字不雅,所以纔用了這個別號呀!’” |
|
圖片
image
中文名稱: 五穀蟲
來源: 本品為麗蠅科動物大頭金蠅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蟲乾燥體。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三册
介紹
title 簡介
來源 本品為麗蠅科動物大頭金蠅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蟲乾燥體。
産地 主産於廣東、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廣東博羅和竜門縣所産者質優。
采收加工 夏、秋季撈取肥大蛆蟲,衝洗漂淨,取糖灰撒覆於蛆蟲上,使排出體內污物,燙死曬幹後,用河沙置鍋中炒至大熱,將曬幹的蟲體倒入,炒至膨脹鼓起,篩去河沙、碎屑。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扁圓錐形,中空,兩端稍尖,長約1釐米,黃白色,略透明;全體由14個環節組成,其中頭部1節,胸部3節,腹部10節;頭部稍小,自中腹部往下漸細,尾部尖小,無足。體輕質脆,氣微臭。以完整、質輕膨脹、色金黃、無臭味和雜質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鹹,寒。歸脾、胃經。清熱解毒,消積滯。用於神昏譫語,小兒疳積等癥。常用量3~6剋。
功用: 歸脾、胃經。清熱解毒,消積滯。用於神昏譫語,小兒疳積等癥。常用量3~6剋。
性味: 鹹,寒 |
|
五穀蟲
(《滇南本草》)
【異名】蛆(《集韻》),𠔌蟲(《本草求真》),水仙子(《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麗蠅科昆蟲大頭金蠅或其它近緣昆蟲的乾燥幼蟲。
【採集】7~9月間收集,裝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復漂洗,使蟲體內容物排除盡淨,然後曬幹。
【藥材】乾燥蟲體,扁圓柱形,頭部較尖,長1~1.5釐米,寬2~3毫米。黃白色,有的略透明。質鬆脆易碎,斷面多空泡。以體輕、幹淨、談黃白色、無臭味者為佳。
【炮製】揀淨雜質,簸淨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黃色。
【性味】鹹,寒。
①《綱目》:"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苦,寒,無毒。"
③《要藥分劑》:"味甘鹹,性寒,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腸、胃。"
【功用主治】清熱,消滯。治疳積腹脹,疳瘡。
①《本草蒙筌》:"治小兒疳脹。"
②《綱目》:"治小兒諸疳積、疳瘡,熱病譫妄,毒痢作吐。"
③《醫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熱消疳。"
④《本草求原》:"治臁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
【選方】①治一切疳疾:㈠六月取蛆,淘淨,入竹簡中封之,待幹研末。每服一、二錢,入麝香,米飲服之。㈡蛆蛻,米泔逐日換浸五日,再以清水換浸三日,曬焙為末,入黃連末等分,每半兩入麝香五分,以獖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聖濟總錄》)
②治熱痢吐食,因服熱藥而致者:蛆,流水漂淨,曬幹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綱目》)
③治唇疔:五穀蟲,研末,香油調敷。(《本草便讀》) |
|
五穀蟲圖片
Image
中文名稱: 五穀蟲
來源: 本品為麗蠅科動物大頭金蠅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蟲乾燥體。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三册
介紹
Title 簡介
來源 本品為麗蠅科動物大頭金蠅Chrysomyis megacephala(Fab.)的幼蟲乾燥體。
産地 主産於廣東、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廣東博羅和竜門縣所産者質優。
采收加工 夏、秋季撈取肥大蛆蟲,衝洗漂淨,取糖灰撒覆於蛆蟲上,使排出體內污物,燙死曬幹後,用河沙置鍋中炒至大熱,將曬幹的蟲體倒入,炒至膨脹鼓起,篩去河沙、碎屑。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扁圓錐形,中空,兩端稍尖,長約1釐米,黃白色,略透明;全體由14個環節組成,其中頭部1節,胸部3節,腹部10節;頭部稍小,自中腹部往下漸細,尾部尖小,無足。體輕質脆,氣微臭。以完整、質輕膨脹、色金黃、無臭味和雜質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鹹,寒。歸脾、胃經。清熱解毒,消積滯。用於神昏譫語,小兒疳積等癥。常用量3~6剋。
功用: 歸脾、胃經。清熱解毒,消積滯。用於神昏譫語,小兒疳積等癥。常用量3~6剋。
性味: 鹹,寒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五穀蟲所含的總氨基酸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2.對腸平滑的作有,五穀蟲乙醇提取物和五穀蟲總氨基酸粗提取物對組胺所致離體傢兔和豚鼠的回腸平滑肌痙攣均有明顯的爭痙作用。
3.毒性,五穀蟲的毒性很小。 |
|
- : magg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