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五福,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自世襲佐領纍遷四川維州協副將,乾隆三十五年,小金川土司澤旺與鄂剋什土司色達剋拉構兵,五福請於總督阿爾泰,檄澤旺責使服罪。澤旺子僧格桑尤桀驁,漸侵明正土司,乃令五福將五百人屯梭磨界樸頭,擢鬆潘鎮總兵,如美諾護糧道。小金川平,偕鬆茂道查禮按行邊徼屯練,及新附汗牛十四寨。
時僧格桑竄大金川,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同為亂。上慮兩酋逃往鄂羅剋,命五福駐丹壩。丹壩,往鄂羅剋道所必經也。賊襲攻底木達及大板昭。師自登春入,五福自後路會攻。尋請以副將西德布率兵還丹壩,而躬巡梭磨,土婦卓爾瑪初附,加以駕馭。上命五福事畢仍還屯丹壩。五福旋自丹壩進攻穆爾津山,再戰陟其岡,毀賊碉,敗援賊。師進攻,五福以三百六十人為應,令官兵作攻撲狀綴賊,土兵伏作固頂水卡旁。賊至,伏發,殪其頭人,遂進攻山半賊碉,五福督兵斫碉門殺賊。將軍阿桂等師剋格魯剋古丫口,將達丹壩,五福隔山見師至,即督兵攻普籠、瑪讓諸碉,同時盡毀,於作固頂以下傍水設營卡。師進攻勒烏圍,五福自陡烏當噶夾攻,斃賊甚衆,進攻榮噶爾博,毀賊碉一。
師屯巴剋圖仰木山巔,五福剋薩木卡爾山下諸碉卡,與大軍會。自達烏達圍進攻,五福同總兵常祿保等為應。既剋黃草坪,賊自山後出,五福夾擊敗之。師自奔布魯木進攻,為三隊,五福與副都統烏什哈達率第三隊,圍賊碉。賊越碉竄,與第一、二隊合,至西裏正寨,賊潰遁。分攻瓦爾占、捨勒固租魯,夜移炮轟毀之。進攻薩爾歪賊寨,復為三隊,五福與都統海蘭察自中路進,賊棄寨竄;復繞出寨後,殲賊甚衆,賊寨皆下。金川平,圖形紫光閣,列後五十功臣。師既還,以兩金川地勢寥闊,命五福將三千人屯美諾。尋擢廣西提督。卒。 |
|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和《洪範》。現在已成為傢喻戶曉的辭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於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
|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徵。人們經常說的“五福(蝠)臨門”,就由那五衹蝙蝠組成。這“五福”代表五個吉祥的祝福: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傳統習俗中,五福(蝠)合起來就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時,我們衷心祝願各位把下面的五福搬回傢!
五福是什麽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註:《尚書》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尚書·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挂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
|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清貧悠閑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遇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舉,五福臨門纔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為什麽福有殘缺的現象?
今生的境遇不好,都是由於我們的過去(包括前世)所造的惡行(惡業)的結果。譬如說,過去或前生愛虐待動物的人,今世就多病;過去殺害動物的人,今世就會得短命的苦果;過去或前生吝嗇的人,今生就會貧窮;過去或前生傲慢的人,今世就卑賤;過去或前生激動好怒的人,今世就醜陋;過去或前生以殘忍的方式殺害人類或其他動物,今生就會不得好死。
長壽而貧賤的人是因為他過去慈愛動物,而卻吝於施捨;富貴而短命的人是因為愛施捨財物,而卻殺害動物;醜陋而富貴的人是因他過去慷慨大方,可是卻容易發脾氣;容貌端莊而地位卑微的人是因為前世有容忍心、持守戒律,而輕視他人所導致的結果。總括一句話,五福有缺陷,主要是由於行善和積德不完全。
五福是果報,人的果報取决於四重法律:天律--大自然的規則;德律--人類道德法庭的審判;法律--做人不能違犯的強製性要求;陰律--如影隨形的閻王爺的判决。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纔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五福當中,一般人最看重的福是壽命,沒有壽命,其他福都不存在了。 |
|
自古以來,壽命就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問題。除非在心智上下過工夫的修行人,否則誰都不知道死神什麽時候會跟我們碰面,也許二十年後或者明年,也許是今天或者下一分鐘,隨時可能有車禍、地震、心髒病等意外災害,真是太可怖了。因為我們大傢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所以把“朝不保夕”這句成語用在我們身上,直是顯得格外貼切。佛陀在《四十二章經》中告誡弟子“人命衹在呼吸間”,意思是說,一氣不來,便屬隔世。要趁活着的時候,努力學習,積極行善,用功修行,免得臨命終至,急得像一隻落湯的螃蟹。察覺“人命無常”的事實,對我們有很大的益處,因為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圖安逸了。對於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世間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關。
財富、學識、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幹的。縱使富貴如王侯,世俗的學識淵博如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難來時,仍不免手忙腳亂,一命嗚呼。假如佳人才子就可以長壽,那麽就不會有“自古紅顔多薄命”的說法了。所以不可因美麗的容貌而生驕傲心。
不可以為我們年紀輕而就認為閻羅王還在睡覺,不會這樣快找上門來。須知:棺材裏所裝的死人不一定是年老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不到終點而躺下來的大有人在。因此,古人警惕我們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人的死期很難預料,有的胎死腹中,在還沒有出生以前就死了,有的嬰兒一出生因染上黃疸病或血友病就長辭世間了;有的小孩活到三四歲就被車壓死;有的長大成人,在青壯年時,因遭意外而身亡了。
人不可以恃着聰明才智而輕慢他人,因為聰明而夭折的人也很多,例如:我念小學時,隔壁有位姓歐陽的班長,功課樣樣第一,可是在小學五年級時就生了肺炎而離開人間。小學六年級又有一位姓柳的高材生,因脖子長瘤死了。
有了財富和地位也不能夠傲慢。你看,中國從秦漢到清朝,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纔三十多歲,美國總統肯尼迪有地位、有才幹又有魄力,可是沒有人會想到他會那麽早就死了。以歌唱起傢的貓王普雷斯利擁有私人噴氣式客機、劇院、保鏢,可是死得卻很突然。
信了宗教也不一定能夠長命百歲。例如,屏東有一位信基督教很虔誠的青年人,剛大學畢業不久,因為飛機失事而“蒙主恩召”。當我讀研究生時,有一位念企業管理係的學弟,名字叫塗有生,信了佛教,而且也當佛學社的社長。很不幸的是,他去珊瑚潭郊遊,涉水過河時,滑倒溺死,這不是佛法不靈,而是自己功夫不到傢,學佛不得力,纔無法轉變定業。
引用這些真實的故事,其目的在於說明,世俗的學問和技能衹能解决生活上的小難題,不能解决生死的大問題。各種宗教都致力尋求生死大事的解答,而唯一能徹底解决生死問題的衹有佛教。信基督教、天主教、摩門教,雖然可以升天堂,但卻不能脫離六道輪回。佛教的教法和義理雖然盡善盡美,但並不是相信了就可以了事,還要不斷地理解和實行,才能夠實證永恆的真理,確實解决生死的問題。我們千萬不要認為信了佛教,閻王爺就不會這麽快找上門來,因而也就漫不經心了。我們應該知道“定業難轉”這個事實。除非在佛法上修煉到有真功夫,能生死自在,對於生死問題確實十分有把握以外,否則還要拼命努力用功,絲毫懈怠不得。 |
|
今生壽命的長短基本上是由前生的修行决定的,是個常數,故高明的算命先生往往能算出一個人的壽命,但常數不是定數,今生的行為可改變壽命,行善增壽,作惡減壽。
長壽的因------仁愛慈悲,忠孝,感恩,戒殺放生,止惡修善
長壽的緣------心平氣和,不動怒,生活有規律,調節飲食(不暴飲暴食),足夠的營養,不過度勞累等。
(一)仁慈與壽命
壽命的長短跟財富、地位、常識、美醜等無關。可是跟“慈悲心”卻大有關係,俗話說,“仁者壽”。這話一點也不錯。宅心仁厚,寬於待人一定有好報。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靠自己的力量存在於世間,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靠其他衆多因素的支持存在的,如同球上的每一個點,無一不是由其他點共同支撐纔得以存在。即便一個一貧如洗的流浪漢,依然還獲得陽光、空氣、水、大地的供養,行走的路是他人修出來的,棲身的山洞、橋底、屋角也是自然與社會的供養,最簡陋的食物與遮身之物也不是自己就能生出來,沒有自然與社會大衆,我們身上一個細胞都無法存在。他人供養自己,自己也必須供養他人,這是天律,即法爾如是的自然定律。天律不允許自私,人可以取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供養,但沒有自私的理由。仁者合於天律自能加福增壽,自私者違背天律,減福削壽。
(二)忠孝與壽命
忠、孝就是保護生命之根和保障生命通道的順暢。我們的生命由物質與精神兩部分構成,物質來源於天地,精神來源於神明,天地神明具體就落實在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生長、生活的地方,故一個國傢、一個民族不能做損害地球、損害全人類的事;而個人則不能做損害國傢、民族利益的事。家乡是我們生命能量的源地,祖先、父母則是生命能量傳遞的通道。故忠孝就是保護我們的命根與生命通道,忠孝不足,則生命的能量不足;完全不忠不孝就成為無根的枝條,衹能靠枝條中剩餘的能量活着。不孝是砍自己的命根,不忠是砍衆人的命根,故不忠之罪遠大於不孝之罪,這就是自古以來當忠孝不能兩全時,人們大多選擇盡忠的原因;而叛國、賣國者受到的懲罰往往也最嚴重,人不知不究時,護國神也會追究,賣國者鮮有善終。
(三)感恩與壽命
這世間,大約有四等人: 1.在無恩處,依然有恩。 2.在有恩處,有恩。 3.在無恩處,無恩。 4.在有恩處,依然無恩。
換句話說:
1.在不應該感恩的地方,都知道有應該感恩的地方,而感恩報恩。這種人在該死的地方都不會死,在不能活的地方,都會活。這種能知恩、感恩、報恩的人,是第一等人,是修行人。他在大傢都看不到神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神,在大傢都不可能平安有福氣的地方,仍然會很平安、很有福氣。
2.在應該感恩的地方,知道應該感恩,這種人是凡夫俗子,但已經很少。是次等人。這種人在能活的地方,纔活,在不會死的地方,纔不會死。
3.在不應該感恩的地方,沒有感度,而不知道感恩。這種人在不該活的地方,一定不會活,在該死的地方,一定死,不可能有神跡或奇跡。這是第三等人。
4.在應該感恩的地方,都不知道應該感恩,這種人是下下等,跟禽獸畜牲一樣,比一隻狗還不如。這種人在該活的地方,都不會活,在不該死的地方,也會死。
(四)戒殺放生與壽命
戒殺放生增加壽命,反之減損壽命,這是行為反作用力原理决定的。
殺生的定義:
1、殺人性命:殺死有性命的東西,使活生生的動植物,喪失寶貴的生命。
2、奪人生機:剝奪別人賴以維生的機會或工作。
3、斷人生路:使人或動物無路可走,而陷入死亡,如塞螞蟻穴等。或買賣殺價,使人血本無歸,無法養傢活口。
4、逼人走上絶路:或言語,或肢體行為,使人受刺激或嚴重傷害,而活不下去。
5、搶人生意;買賣時,不擇手段,或爭或搶,使別人之生意,落入自己手裏。
6、竊占救濟金:服務公職,竊占救濟苦難之公款,使等待救濟的人,失去救濟。
(五)止惡行善與壽命
善生陽,惡生陰,陽氣多自然壽命長。
千萬記住:福不用光,人必不會早死。
福祿壽和兒女,全是農産品,要自己流血、流淚、流汗去辛勤耕耘自己的心田,努力灌溉、施肥、驅蟲、除草,才能栽培種植出來。
千萬不可做損福折壽的事。
不可當絶人,不可做絶情絶義的事,以免自己被逼上絶路。
每個人都不免有犯錯的時候,但千萬不可讓自己一時的迷糊,永遠成為自己一生無法擺脫的沉重包袱和負擔。當一切都變成新的,我們就重生了,就復活了。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求人寬恕的時候,成全別人,又何嘗不也成全了自己,因為神總是按我們如何原諒別人,來决定如何原諒我們。
你讓對方長命百歲,自己也必長命百歲,想長壽,便不可做短命的事。 |
|
【五福】1.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漢 桓譚 《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傢膺五福,堂享三壽。” 元 瀋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套麯:“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楊朔 《三千裏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萬世之室,後世子孫滿堂,富貴功名,應天上之三光,備人間之五福。”2.神名。賜福之神。 宋 瀋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 |
|
- n.: the five blessings--longevity, wealth, health, love of virtue, natural death
|
|
五福社區 五福村 五福居委會 五福鎮 五福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