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在山西省東北部。東北、西南走嚮,長百餘千米。因五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主峰北臺頂(3058米),在五臺縣東北。山中多佛寺,有佛光寺、南禪寺、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南山寺等。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 山西省 五臺縣 東北。五峰聳峙,峰頂如壘土之臺,故稱 五臺 。主峰北臺,海拔3,058米。山無炎暑,又名 清涼山 。 漢 永平 年間,始建寺廟,歷代增修,蔚為大觀,遂有 文殊 道場之稱。簡稱“五臺”。 元 薩都剌 《送聞師之五臺》詩:“ 丹陽 纔洗鉢,又入 五臺 遊。” |
|
五臺山聯繫方式地址:山西省五臺縣臺懷鎮
郵編:035515
電話:6542810五臺山投訴電話忻州旅遊投訴電話:0350-3028354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五臺山景區榮譽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森林公園國傢aaaa景區五臺山門票價格進山費90元,保險費5元五臺山節慶活動五臺山國際旅遊月;
國際佛教藝術大展;
五臺山國際旅遊月;
跳布紮農歷六月十五前後。五臺山最佳旅遊時間5月以前和9月以後,高入雲端的公路被積雪封堵,難以通過,衹有5至9月的中間4個多月可以通行。到五臺山旅遊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夏季。
五臺山導遊圖五臺山交通圖五臺山特別提醒五臺山地區夏季濕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帶雨具。春、秋兩季來五臺山旅遊,需帶毛衣毛褲之類。你若想登東臺觀日出,必得租棉大衣纔行。五臺山美食五臺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菜餚和風味小吃,在這裏您可以品嚐到肉片熗香蘑、清炒臺蘑、小雞燉臺蘑等傳統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膩。到了五臺山的中心地帶——臺懷鎮,就可以在鎮中的餐廳裏一享當地的美味,您還可以到家庭旅捨中去品嚐主人精心製做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傢常飯菜。五臺山住宿五臺山所在的臺懷鎮有許多招待所可提供住宿服務,價格中等,設施尚可。鎮上還有許多農傢旅捨,房屋一般為“一堂兩臥”,即中間一間為堂屋,兩側的套間為臥室,每間設有床位四五張,房間內窗明幾淨,整潔清雅。許多家庭旅捨備有火炕,適宜於體弱畏寒的遊客住宿,還有的家庭旅捨同時可為住客提供傢常菜點,十分方便。一般衹需幾十元即可解决。
在南山寺附近有一片賓館群,設施比鎮上的要好許多,價格自然也要略高一些。五臺山購物到五臺山旅遊可以選購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紀念品,既有民間的工藝美術品,如民風濃郁的剪紙,歷史悠久、款式繁復的推光漆器,實用而又精美的臺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澄泥硯等;又有名特土産,如:與張傢口産的口蘑齊名的臺蘑,品質特優的臺黨參,曾被古人譽為“金瓜”而列入貢品的同川梨等。
五臺山中心地帶臺懷鎮的楊林街是一條商業街,在許多旅遊點也有旅遊紀念品商店,在嚮當地人購特産時,可以適當還價。五臺山交通火車
北京有直達五臺山的空調專綫,硬座價格是70元,一夜即到,南方的朋友可先到太原,再乘從太原到五臺山的車,大概兩個小時,票價在25左右。車很多,交通方便。
公路
由於到五臺山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公路就成為通往五臺山的唯一交通設施。從外地來五臺的遊客可以先到太原,從太原汽車站有車可直達五臺山風景區,在臺懷鎮和太原之間每日有班車往返。五臺山六月大會期間(農歷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遊人最多的時候,此間五臺山周邊縣鎮都加開到五臺山風景區的旅遊車。五臺山玩法登山觀光,攝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係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裏。中心地區臺懷鎮,距五臺縣城90公裏,忻州市160公裏,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裏。
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億年以前。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臺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臺山,至今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係地層,發育典型,已經成為全國研究對比的重點地區。五臺山境內的絶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充分顯示了其在地學位置中的作用。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米,為華北最高峰。層巒疊蟑,峰嶺交錯,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幹字隱。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
清泉碧池,滿山鑲嵌,歷史上譽為有靈氣者二十餘處。其中躍魚石窟,位在山崖,徑有尺許。每年清明節前後,窟中有魚隨流水擁擠而出,甚至於破身暴鰓,五六月後方止。魚大者過斤,小尾數兩,多為鯉魚和鯽魚,味道特美。清人張紳描述其為“不許鷹鶴渡,誰知鯨鯉來。衝風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餘處。其中牛心石,狀如牛肝。傳說牛魔王歸依佛教,修成正果。其妻羅剎女情絲難斷,追趕到此。牛魔王剖腹自殺,以明心跡。後化作此石,颳削石粉食後可療心疾。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臺山,叢臣競請鑿取。康熙皇帝御筆“歲月”二字,意謂石頭雖大,歲月無情,任意鑿取,必然毀了名勝。
《清涼山志》是這樣描述五臺山的:“清涼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字也。……雄據雁代,盤礴數州,在四關之中,周五百餘裏。左鄰恆嶽,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陵紫塞,遏萬裏之煙塵;南擁中原,為大國之屏蔽。山之形勢,難以盡言。五峰中立,千障環開。麯屈窈窕,鎖千道之長溪。疊翠回嵐,幕百重之峻嶺。巋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狀焉。其間,鳴泉歷歷,萬壑奔飛。嘉木森森,千巒彌布。幽涵神物,蓄泄雲竜。縈紆盤據,無非梵行之棲。隱顯環匝,盡是真人之宅。雖寒風勁冽,瑞草爭芳。積雪夏飛,名花競發。白雲凝布,在萬裏之澄江。杲日將升,見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五臺山的奇秀風光,可謂千古傳誦。
五臺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觀,莫過於“圓光”射遊人之影。一般的彩虹,多發生在降雨以後,呈弧形。五臺山天不下雨,也會出現彩虹,呈圓環狀,有時圓環可達到內外兩圈。更為奇特的是七彩圓環中,會出現各種景觀,或飛禽、或跑獸、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觀察者自己。這種由物理、地理、氣象等諸條件綜合巧匯成的自然景觀,壯麗神秘,歷來被宗教界視為“鎮山之寶”。
五臺山,植物品種多達600餘種。其中優質牧草近400餘種,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導致了歷史悠久的“六月騾馬大會”。有觀賞價值的開花植物200多種。唐代武則天探傢回並,聞聽佛地花異,曾從五臺山移植了許多名貴花草,栽種在禦花園內。藥用植物150餘種,其中臺參、黃茂、黃苓等藥材質量上乘,名聞中外。菌類植物臺頂香蘑,既是珍貴藥品,又是食用佳餚。歷史上被欽定為貢品,今天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上乘禮物。夏秋之季登臨五臺山,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而在山陰古洞中,又可以欣賞到“千年冰”、“萬年雪”,真可謂“敷演清涼,四時風雪飄飛,幻出銀裝世界;恢宏極樂,六月蓮花始開,翻成金色乾坤”。
五臺山,最早稱五峰山,是說重山復嶺中突兀拔起五座主峰。宗教活動在山內盛行以後,發現“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依據中國歷史上“臺”的發展演變過程,改稱為五臺山。另外,五臺山還有清涼山、紫府山、圓光山、白雲山、雁門山、靈鷲山、五頂山、五竜山等別名。或據史實,或依經籍,或源傳說,無不情趣盎然。
五臺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來命名。分別稱為東臺、北臺、西臺、南臺、中臺。五臺具指,東臺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終如此。其餘三臺歷史上曾發生過變化。北臺,最早定為大黃尖山,後改為葉鬥峰;中臺,最早定為葉鬥峰,後改為翠岩峰;南臺,最早定為翠岩峰,繼改為古南臺,最後定為錦綉峰。五臺具指的變遷,應是歷史上宗教活動中。必由北嚮南發展的客觀反映。
今五臺山五座主峰,東臺、北臺、西臺、中臺為一列山脈,南臺獨立為峰。山石多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組成,強度較大,不易剝蝕。形成了山頂平緩,可降飛機;溝𠔌縱深,狀如u形的特殊風貌。五座臺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嶽火珠,北有玉澗瓊脂,西有麗農瑤室,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壁。一代詩宗元好問驚嘆:“此景祗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頂端若鰲脊,環周三裏,建有望海寺。伫立臺項,可見雲霧在群山中彌漫,露出點點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雲海時而平靜,輕柔如絹;時而上下翻騰,雲浪滾滾。雲海上的峰尖時隱時現,象是在急浪中飄遊。登頂觀日出,能見一輪紅日躍出雲海,海天一片通紅,猶如紅綾,煞是壯觀。
南臺名錦綉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頂端若覆盂,環周一裏,建有普濟寺。《清涼山志》稱:“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
西臺名挂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頂平廣,周二裏,建有法雷寺。由明月西沉時遠望,有如懸鏡而得名。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為“華北第一峰”,其頂平廣,周四裏,建有靈應寺。民間有“躺在北臺頂,伸手摸星星”的說法。《清涼山志》載:“其下仰視,巔摩鬥杓,故以為名。風雲雷雨,出自半麓。有時下方驟雨,其上曝晴……時或猛風怒雷,令人悚怖。嘗有大風,吹人墮澗,若槁葉耳。東望海氣,北眺沙漠。”
中臺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頂平廣,周五裏,建有演教寺。該峰與北臺、西臺接臂而座,南眺晉陽平川,北俯雁門雄關。巔巒偉峙,翠靄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臺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於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來,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勝數,中外佛教信徒和遊人紛至沓來,朝山禮佛和參觀遊覽。
五峰巍然,頂皆平廣,千峰環開,鐘靈毓秀,佛傢以此為佛山靈區。《大華嚴經》雲:“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衆,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寶藏陀羅尼經》也稱:“佛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前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日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衆生,於中說法。””大震那,或震旦國,都是指中國。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是梵語音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有時稱文殊大士,有時稱文殊童子,都是指種種應化。《華嚴經》把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同作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文殊菩薩侍左方,其塑像多騎獅子。一般的佛教經典都記載,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演教之區。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出生於公元前七——六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釋迦牟尼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成過後稱為佛陀,略稱為佛,意思就是覺悟者。因他的傢係屬釋迦族,一般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就是釋迦族聖者。釋迦牟尼是王子,曾娶妻生子,後出傢苦修,成道後旅行古印度各地,宣傳他的教義,信徒弟子也越加增多。經典所載,佛說東北方有山曰五頂,釋迦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的文殊菩薩於中說法,因此,五臺山作為佛教聖地也名揚海內外。
究竟在什麽時代,五臺山開始創建寺院呢?
據多種古籍記載,五臺山在東漢永平年間已有寺廟建築。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端坐祥雲,從西天飄然而來,知是有佛感應,隨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嚮西尋訪,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經佛像,並巧遇正在當地傳教的天竺國(今印度)高增攝摩騰和竺法蘭,即相邀同至中國。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漢使以白馬馱載經捲和佛像到了洛陽。漢明帝一見釋迦牟尼佛像,果然和夢中所見一樣,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陽白馬寺,並着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來到清涼聖境五臺山,見五座臺頂圍護的腹地臺懷,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分不出兩樣,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在五臺山修建寺院。於是,漢明帝頒旨,在五臺山修建大孚靈騖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靈鷲,指東土五臺山腹地與西域靈鷲山相仿佛。這樣,洛陽白馬寺與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就成為我國最早創建的寺院。大孚靈騖寺就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
歷史上,隨着佛教的傳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道場的名氣越傳越遠,地位越來越高,寺廟建築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其間又有佛法的起落興衰,各個時期的情況亦不大相同。自漢明帝時攝摩騰、竺法蘭弘揚佛教,建大孚靈鷲寺開始,到南北朝時期,五臺山已建寺二百多處。周武滅法,五臺山和其它地方一樣,寺廟毀滅的情況十分嚴重。隋初,又復建寺廟,佛教再興。在佛教極盛的唐代,五臺山寺院多達三百六十多處。唐武宗會昌滅法,五臺山佛教隨入中落,寺廟減少。宋、遼、金、元各代,雖屢有修建,但由於戰亂毀壞,未能盡數復原。到了明代,佛教再興,五臺山重修和創建寺廟院庵多達百餘處。清代以來,隨着喇嘛教傳入五臺山,有的青廟改為黃廟,並新建黃廟,出現了青黃二廟各具特色,漢、藏、蒙、滿各族僧衆和睦相處的佛地風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傢正確貫徹宗教政策,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先後撥出大量資金維修和翻修寺廟。僧人也以廟養廟,用布施錢幣補塑聖像。重修殿堂,整飭寺宇。“信手拈起一莖草,總是金毛獅子威”,五臺山對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臺山,高齊時為北方地區研習《華嚴經》的中心。唐代高僧澄觀將華嚴字發展到巔峰,曾為七帝之師,被敕封為“教授和尚”、“清涼國師”等等,尊為華嚴宗四祖。華嚴宗的真正興旺光大,是在澄觀時期。《華嚴經》中敘述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東北方的清涼山。五臺山不僅位於唐都長安的東北方,也在佛教發源地古印度的東北方。山內氣候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與《華嚴經》所說吻合。凡此種種,五臺山佛教便請文殊菩薩東來定居,改稱五臺山為清涼山,尊為中華大地上文殊菩薩攜帶傢眷、遊行居住、演教說法的道場。其後,又對文殊菩薩展開詳盡的研討,使文殊菩薩的形象不斷高大豐滿,最後上升為“七佛之師”、“三世諸佛以為母”。成為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神,五臺山也被尊為“金色世界”、“清涼淨地”。五臺山佛教在學習、繼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國情,創立了不同於古印度佛教的菩薩信仰,並從佛學理論與佛教實踐的結合上,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對四大名山的最終形成,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鼎足輕重的影響力。
五臺山地處長城腳下,位於歷史上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歷來受到封建王室的極端重視。從北魏孝文帝在山內建立避暑勝地開始,隋煬帝、宋太宗、元英宗、清聖祖、清高宗等都曾駕幸五臺山。至於歷朝歷代皇帝、皇后遣使禮紮五臺山者,更是從未間斷,數不勝數。翻開五臺山各大寺廟史册,第一頁上總是赫然書寫着“敕建”二字。達官顯貴,紛紛效仿。文人墨客,揮筆吐情。佛門常會竜門客,禪林時集翰林人,就是五臺山歷史的真實寫照。正因為如此,五臺山佛教以其在中國思想史中的特殊位置與功效,於北方地區民族團结融合問題上一直産生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長城是民族對抗的産物,則五臺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徵了。
五臺山,一直是名僧匯粹的地方。東晉高僧慧遠,就誕生在五臺山東麓的原平縣。北魏時期的曇鸞、靈辯、令休、法聰、嘉福;北齊時的劉謙之;隋代的惠竜、解脫;唐代的道宣、窺基、慧祥、澄觀、法照、鑒真;宋代的慧悟、成覺、善慧;金代的蘇陀室利、慧洪、法衝;元代的八思巴、膽巴、真覺、了性、弘教、海雲大士;明代的大寶法王、妙峰、憨山、紫柏、鎮澄、釋達也失、如馨律師等等,這些中國佛教史上的名師巨匠,或出生在本地,或在山內居住多年,或終身修持山寺,皆對五臺山佛教的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甚至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産生巨大作用。
五臺山在中國佛教中的顯赫位置,使得不少國外佛教信徒慕名而來。盛唐時期,五臺山成了國外信徒留學聽經的高等學府。唐以後,國外高僧仍然不斷朝拜巡禮五臺山。五臺山佛教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嚮外擴散着影響。唐貞觀年間,新羅王國的高僧慈藏來五臺山參學。回國後,在朝鮮半島開闢了五臺山。以中臺的真如院為中心,積極宣揚文殊信仰,使中國五臺山的文殊信仰在朝鮮半島開花結果。日本國從奈良時代就受到了五臺山佛教的影響,聖武天皇仿效中國武則天賜額五臺山大華嚴寺的聖舉,也曾將大華嚴寺的匾額挂在日本國東大寺的南大門上。日本國高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打記》,其中對五臺山佛教有着詳細的描述,在日本國內影響很大。中國宋太平興國年間,日本國南部東大寺的高僧來到中國,朝拜了五臺山。回國以後,計劃將愛岩山改稱五臺山,仿照中國五臺山中最古老的大清涼寺,創建日本國大清涼寺。可惜宏願來現,人先圓寂。其弟子請求朝廷恩準,將原來棲霞寺內的釋迦堂改稱為清涼寺,後成為集天下信仰的名剎。中國五臺山古剎被移到日本,可以說五臺山信仰已經普及到了東亞地區。今天,五臺山佛教,又吸引着衆多的東南亞信徒,每年朝山拜佛者絡繹不絶。
五臺山佛教宗派,大的方面分為青教與黃教兩大係統。青教是漢傳佛教的總稱,先後有過法相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淨土宗、密宗、禪宗及其屬下的臨濟宗、臨濟岔宗、曹洞宗等等。比較特殊的是摩騰法蘭宗,歷史上,顯通寺僧人認為該寺創建於摩騰法蘭之手,便將該寺宗派自詡為摩騰法蘭宗。其教義為禪宗與淨土宗的揉合,時代不應早過明。黃教,是藏傳佛教的總稱。傳入五臺山的時間,有唐代與元代兩說,清代達到頂峰。清初,朝廷將五臺山十座青廟改為黃廟,僧人也由和尚變作喇嘛。從此,五臺山出現了漢族喇嘛,這在全國還是罕見的。五臺山黃教,在清代分菩薩頂札薩剋與鎮海壽章嘉兩大係統。僧人有漢、滿、蒙、藏、土各民族信徒,成為民族團结、和睦相處的聖潔之地。
五臺山寺院組織,分子孫與十方兩種。子孫廟接受小沙彌,按師祖、師父、徒弟、徒孫序列排位。一個寺廟內分成多個傢族。寺廟除共有財産外,每個傢族還可以有私産,像房捨、金銀等等。師付圓寂後,徒弟要分遺産。子孫廟嚴格規定,本寺職事必須由本寺僧人擔任。傢族拍賣私産,必須售給本寺其它傢族。五臺山大部分寺廟,屬子孫廟,他是保持五臺山佛教常盛不衰的基本組織形式。十方廟,不準剃度,僧人一律按平輩稱呼。雲遊僧人進寺,挂了擋,就是寺廟中的當然一員。衹要遵守戒規,具有相當能力,即可擔任重要職事。五臺山出名的十方廟,有獅子窩、清涼橋、碧山寺、十方堂等等。其中以碧山寺影響最大。
五臺山寺廟,北齊時號稱200餘座。唐大中年間可查到有名者64座。宋嘉佑年間可查到有名者72座。明萬歷三十一年(16o3)碑刻90座,分四個等級,其中大寺12座,五頂寺廟5座,諸山中小寺39座,諸山叢林靜名34座。清初續修《清涼山志》收集寺廟104座,其中五座臺頂以內的寺廟稱臺內寺廟,有68座;五座臺項以外的寺廟稱臺外寺廟,有36座。清末,五臺山諸寺中有十大青廟,十大黃廟之稱。全山青黃二廟中,為首者稱五大去處,計有青廟3座,為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黃廟2座,為菩薩頂、羅候寺。公元1956年調查,發現有寺廟124處,其中青廟99座,黃廟25座。現存寺廟四十三處,其中臺內三十七處,臺外六處。
今天,五臺山已經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稀世寶庫。
我國保存下來的寺廟木結構古建築,最早的是唐代遺物。五臺山南禪寺大殿與佛光寺東大殿,則是唐代木結構建築的鼻祖與典範。唐代以後,宋、遼、金、元、明、清,直到民國年間,均在五臺山留下了典型的木結構大型建築物。唐代建築莊重樸實,宋代建築柔和絢麗,遼金建築大膽減柱,元代建築粗擴自然,明代建築規矩謹嚴,清代建築豪華精巧,民國時期的建築細膩繁雜。五臺山的寺廟木結構古建築,歷史沿革連續性強,建築規模宏偉,細部構件精細,樣式繁多,手法典型,在全國絶無僅有。完全可以說,五臺山保存下來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典型建築,本身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國古代寺廟木結構建築史。
五臺山,還有衆多的佛塔寶剎。從使用材料上看,有磚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鐵塔、銅塔、銀塔、玉塔、水晶塔等等;從建築形製上看,有車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樓閣式塔、亭閣式塔、金剛寶座式塔、組合式塔;從性質上看,有佛塔與墓塔之分。佛塔中為捨利塔、靈跡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為高增墓塔與一般性紀念塔;從時代上看,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後各個時期均有,最遲的是近年來為五臺山圓寂高僧建的捨利塔;從規模上看,大者高56.4米,刺破蒼穹,欲與天公試比高。小者僅0.05米,精巧玲瓏。從全國現存佛塔價值角度考慮,圓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釋迦文佛捨利寶塔,顯通寺的組合式銅塔,以及《華嚴經》字塔,均屬稀世珍品,皆可獨領風騷。五臺山的塔,沿革之久,數量之多,用材之廣,形製之全,性質之繁,都是全國同類地區所罕見的。
五臺山的佛像,有關部門僅對37座寺廟調查,數字就達到了17445尊。全山佛像,恐怕會成倍於這一數字。在使用材料與製作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八種類型:泥塑(含懸塑與模拓),金屬鑄造(有鐵、銅、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燒瓷,拓紗,刺綉,畫像(含壁畫、軸畫、經捲插圖樹葉畫)。最早的佛像為南北朝時期遺物,鍵陀羅藝術手法明顯。最多的佛像為泥塑,自唐至今,連續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完整的沿革體係。最罕見的是明代著名畫傢丁雲鵬在菩提樹葉上彩繪的十八羅漢圖,共12幅,單數繪單,雙數繪雙,工筆重彩,共成一册。五臺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時代手法各異,整個作品嫣紅奼紫,斑駁陸離,將五臺山充實成一座罕見的佛像藝術寶庫。
五臺山寺內寺外保存下來的鐘、鼓、鉢、板、碑、碣、幢、匾、牌、聯、詩、文等等,數量浩繁。其中不少屬於國傢珍貴的文物。
五臺山又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農歷六、七月,三伏驕陽炎炎,燥熱難耐,然而五臺山卻氣候清涼,爽快宜人。這裏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布其間。時有清風徐徐,拂人面頰,藍天上白雲從頭上飄過,灑一陣碎雨,復又陽光燦爛,滿目清新。盛夏白晝,氣溫適中,早晚還略顯些涼意。在這清涼聖境避暑調養,確實是一件稱心愜意的快事。
總之,五臺山風光壯美,景色獨特。境內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鬆亭亭,泉淙淙,雲山霧海沉浮中,樓閣姿容秀。古剎晨昏天香飄,佛寺早晚金鐘鳴。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處有景緻,到處又隱伏着神奇的秘密。世人贊說:“五臺歸來不看廟”。 |
佛教名山五臺山 Wutai Mountain Buddhism |
佛教名山五台山
五臺山五臺山(Mount Wutai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1992年 林業部批準為“國傢森林公園”。2001年1月 國傢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2005年9月五臺山通過第四批國傢地質公園評審,成為“國傢地質公園”。2007年8月 國傢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傢A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五臺掠影
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裏。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1982年11月 國務院首批公佈五臺山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 林業部批準為“國傢森林公園”。2001年1月 國傢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係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周五百餘裏。中心地區臺懷鎮,距五臺縣城78公裏、繁峙縣砂河鎮48公裏、忻州市150公裏、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裏。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係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裏,總面積592.88平方公裏。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挂月峰、南臺錦綉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岩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裏,總面積2837平方公裏。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75)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目前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臺山五大禪處」。臺懷鎮是寺廟集中分佈的地方,是五臺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歷史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裏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來此朝聖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每逢盛夏,海內外遊人香客前來遊覽觀光、燒香拜佛、絡繹不絶。每年6月舉行盛大的騾馬交易大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會演和消夏避暑。臺懷鎮人口10525(2000)。
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臺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臺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係地層典型奇特,是全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臺山境內的絶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臺懷地區比臺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臺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幹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最高點北臺葉鬥峰海拔3061.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20公裏,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1982年,五臺山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傢地質公園”、“國傢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國傢AAAA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世界遺産。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臺之稱,在日本、印度、斯裏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時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座。清代,隨着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聖地歷史
創建述略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傢的地盤,《道經》裏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傢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傢所居。
佛教最初傳入我國時,衹有少數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國(原居我國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傢)國王的使者伊存來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盧景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在洛陽城西雍門外禦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這兩位印度高僧居住。為紀念白馬負經(《四十二章經》)輸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裏很早就有阿育王的捨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臺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西安焚經臺)。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臺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適合建寺?《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佛“捨利”,此外,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氣象非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臺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歷史發展高峰
南北朝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寺、中臺演教寺。也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裏禮拜,叫做朝臺。此時,五臺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
尊勝寺塔 盛唐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此時的五臺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臺山成為佛教聖地,並在中外佛教界發生重大影響,是從唐代開始的。有唐一代是五臺山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視五臺山為“祖宗植德之所”。李淵在起兵反隋時,就對佛教許下大願,如果當上皇帝,一定大弘三寶。武德二年(619)李淵便在京師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務。唐太宗即位後,重興譯經事業,使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主持,又度僧三千人,並在舊戰場各地建造寺院。貞觀九年(635),太宗下詔曰:“五臺山者,文殊必宅,萬聖幽棲,境係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臺山建十剎,度增數百。”
武則天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非常重視佛教的作用。長壽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呈上新譯《寶雨經》,稱菩薩現女身,為武則天上臺大造輿論。證聖元年(695),武後命菩提流志和實叉難陀重新翻譯《華嚴經》。聖歷二年(699)譯畢。新譯《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衆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長安二年(702),武則天自稱“神遊五頂(清涼五臺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臺山的代表寺院清涼寺。竣工後,命大德感法師為清涼寺住持,並封其為“昌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主掌京國僧尼事。”
這是五臺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臺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展成為名山聖地的開始。
據記載,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禦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闢歸崇,殊幫賫供,不可悉記矣。”顯而易見,從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對五臺山佛教給予極大的支持和扶助。
從佛教經典來看,除新譯《華嚴經》說文殊菩薩住處“名清涼山”外,《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雲:“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衆生於中說法。”
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臺山的地形、氣候、環境,極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臺山這個“五峰聳出”“曾無炎暑”的自然場所,當作是他們虛幻世界裏的文殊菩薩住地了。五臺山由此馳名中外,顯赫於世,成為佛教徒競相朝禮的聖地。不言而喻,五臺山是藉助於李唐王朝的強盛而成為聖地、名揚中外的。
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傢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聖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臺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臺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澄觀,(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在應天寶林寺出傢,十四歲得度,三十九歲時,“誓遊五臺,一一巡禮。”在遍訪五臺山名剎勝跡之後,留居大華嚴寺研習《華嚴經》,在寺中主講《華嚴經》五年。後來,澄觀覺得“華嚴舊疏,旨約文繁。”於是,“旦暮策懷,思惟造疏。”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觀謝絶交遊,在大華嚴寺製疏閣重新註疏《華嚴經》。至德宗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歷時三年多,終於著述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捲。唐代宗時,澄觀被代宗“事以師禮”。唐德宗又尊其為“教授和尚”,“詔受鎮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憲宗即位,“敕有司別鑄金印,遷賜僧統清涼國師之號,統冠天下緇僧,主教門事。”“穆宗、敬宗鹹仰巨休,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和五年,帝受心戒於師。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農財食味,加封大統國師。”“中外臺鋪重臣,鹹以八戒禮而師之”。
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卒,壽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輟朝三日”,命“重臣縞素”,隆重葬之。被尊為“華嚴宗第四代祖師”。有唐一代,五臺山名僧輩出,這也是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
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標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規模興建和僧侶人數的增加。在唐代,五臺山見諸記載的佛寺就有七十餘所,其規模都十分宏偉。
隨着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合山僧尼達萬人之衆。寺院的興旺發展引起對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負面影響,唐文宗遂於會昌五年(854)下詔廢佛,命令拆毀寺字,勒令僧尼還俗。綜計全國拆毀大小寺廟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僧尼還俗二十六萬餘人,收回土地數千萬頃。五臺山亦不例外,僧侶散盡,寺廟被毀。唐宣宗即位,又再興佛教。政府規定五臺山的僧數仍達“五千僧”。實際上,加上私度和遊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縱觀歷代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以唐代為最多。寺廟林立,僧侶若雲,這也是唐代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標志。
唐代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個標志,是外國佛教徒對五臺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榮,國勢強盛,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着國際交往的擴大,五臺山還受到印度、日本、朝鮮和斯裏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臺山和到五臺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名稱由來
大多數到過五臺山的人五臺山,通常衹是到了以五臺縣臺懷鎮為中心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義上的五臺山實際上是指五臺縣的五座相互連接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它們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挂月峰、南臺錦綉峰、北臺葉鬥峰和中臺翠岩峰。由於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臺。也是由於臺懷鎮寺院群分佈在五座山峰之間,因此,人們通常就把到過臺懷鎮視為去過五臺山了。
五臺山原先並不叫五臺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這裏曾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到了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白馬寺來到五峰山一帶,認為這裏是文殊菩薩講經說法的道場,於是就想在這裏建築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可是這裏的道士並不同意,最後由漢明帝在洛陽白馬寺主持,舉行道士與兩位高僧的賽法,結果兩位高僧獲勝。從此,佛教界在臺懷鎮一帶就取得了建築佛教寺院的權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顯通寺。從此,歷經各個朝代的修建、擴建,以臺懷鎮為中心的寺院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直到今天還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臺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位於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於五峰山更名為五臺山,這裏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時逢文殊菩薩在那裏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於是發大願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裏到東海竜王那裏尋求幫助。他在竜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於是便把它帶了回來。當他把那塊大青石(東海竜王的歇竜寶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𠔌裏時,剎那間,那裏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此後,那條山𠔌也被起名叫做清涼𠔌。人們在山𠔌裏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為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
後來,隋文帝聽說此事後,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臺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即東臺頂的聰明文殊,西臺頂的獅子吼文殊,南臺頂的智慧文殊,北臺頂的無垢文殊,中臺頂的孺童文殊。在東臺頂能看日出,西臺頂能賞明月,南臺頂能觀山花,北臺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臺山的由來。
文化景觀遺産
2009年6月26日,五臺山被正在西班牙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中國已有38處世界遺産,其中文化遺産27處,自然遺産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産4處。五臺山成為繼廬山之後的中國第二個被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景點。
據介紹,此次申報的五臺山項目內容包括從公元4世紀到19世紀(中國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築及獨特的聖山環境景觀,反映了各個時期建築藝術和技術的傑出成就和特點,悠久的佛教文化傳統,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據國傢文物局介紹,世界遺産委員會一致認為,五臺山符合世界遺産第(II)、(III)、(IV)、(VI)等4條標準,遺産保存和保護管理狀況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决定將其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香港生態地理研究會會長兼國際環境和生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斌先生認為,五臺山之所以被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觀遺産名錄,因其具有以下符合世界遺産第(II)、(III)、(IV)、(VI)等四條標準的如下六大突出特點:
1 ,五臺山人文景觀代表了中國人民創造性天才在宗教文化信仰領域的傑出成就的顯示;
2 ,五臺山宗教建築與人文景觀顯示出其作為中華大地一處重要的承載俗世價值觀和宗教價值觀交匯意義的巨大人文建築與自然景觀的載體,顯示了亞洲宗教景觀和建築文化超越時間和人文領域的對建築藝術和建築技術的巨大影響,以及亞洲宗教聖地對於山區規劃和景觀設計方面的巨大成績;
3 ,五臺山宗教文明以其獨特的文化景觀印證了傳統宗教與世俗文明正在不斷的和諧共融,彰顯了在現代人文化文明生活中宗教文明具有人文與景觀建設方面的巨大的意義與發展前景;
4 ,五臺山顯示了她在中國歷史上甚至人類文明歷史上的重要發展階段,在東方宗教文明方面是作為建築設計、建築技術和人文景觀綜合性集大成的一個傑出的例證。
5 ,五臺山宗教文明顯示了人類在傳統的宗教解决和土地使用方面作為一個傑出的實在的例證,在具有代表性的強勢信仰與宗教文化方面,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別是在當下精神弱勢的人類世界影響下,作為宗教人文景觀的不可逆轉的變化趨勢;
6 ,五臺山在中華以及世界文明歷史上,直接和明顯地在歷史生活事件和宗教傳統,思想,信仰,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突出的體現方面,具有普遍的價值和意義。
董斌先生認為,五臺山作為文化和自然景觀成功入列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38個世界遺産地和第二個世界文化景觀,不僅具有巨大的人文價值更具有巨大的時代精神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
五臺山申遺大事記
1999年,五臺山申遺逐漸進入景區管理者議事日程。
2002年,首次邀請國內遺産專傢來山西就遺産資源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2004年,申遺工作正式啓動,成立了由國內省內自然與文化遺産專傢組成的申遺專傢組,進行了係統的資源評估,並確定以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遺産為主。
2005年,成立了由省長為組長,省級相關廳、局為成員,建設廳為牽頭單位的申報世界遺産領導組,統一協調,組織遺産申報的全面工作。
2006年,被國傢建設部授予“中國國傢自然與文化遺産地”稱號,順利進入世界遺産提名地名錄。
2007年,按照世界遺産組織的要求,在9個寺院以及臺頂的核心區進行了集中整治和新區服務基地建設。
2008年1月,申報文本正式上報世界遺産中心,經遺産專傢委員會通過文本審核後,9月8日至12日世界遺産中心委托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專傢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傢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
2009年6月26日,北京時間下午18時36分,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五臺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文殊道場
文殊師利菩薩,是無上智慧的代表。因為文殊菩薩,是三世果上如來,據《首楞嚴三昧經》載:文殊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竜種上尊王佛。《央崛摩羅經》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寶積經》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華嚴經》則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今為輔助釋尊教化衆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示現出生於印度捨衛國,多羅聚落一婆羅門傢,父名梵德,從母右脅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同等。
梵語 Mañjushrī 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略稱文殊,譯名妙吉祥,或妙德。因其出生時,傢族中出現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瞭瞭見佛性,因名妙德。《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大乘心地觀經》言:“文殊師利大聖尊,十方諸佛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心,皆因文殊教化力。”《放鉢經》中,釋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雲:“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廣大,清淨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並立……”
文殊菩薩,本居佛位,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末出傢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後聞父王出傢已成佛道,皆捨王位,出傢修行,發大乘意,皆為法師。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法華經》,佛入滅後,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薩為師。
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於次第成佛,其最後佛名燃燈佛。而燃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文殊菩薩,豈獨是釋尊本師,亦是釋尊的祖師,今以祖師身份,示現為弟子,可見佛法平等,不生執著,但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文殊菩薩本門的深遠,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
五臺山地質
五臺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國傢地質公園。五臺山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完美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臺山經過了 “鐵堡運動”“臺懷運動”“五臺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臺群”緑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臺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 “竜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可以說,五臺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臺山當之無愧地被譽為 “中國地質博物館”。
五臺勝景
五頂勝境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着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贊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跡,岩𠔌常浮五色光。”
南臺名錦綉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裏,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贊曰:“瀋瀋竜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傢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58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裏,其下仰視,巔摩鬥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贊曰:“絶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裏,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贊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五臺古剎
五臺山現有建築比較完整的寺院95處,其中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南禪寺、佛光寺、顯通寺、廣濟寺、岩山寺(繁峙縣)、洪福寺(定襄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塔院寺、菩薩頂、圓照寺、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竜泉寺、金閣寺、尊勝寺、延慶寺、公主寺(繁峙縣)、三聖寺(繁峙縣)、惠濟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縣);其餘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宗教活動場所的角度,被公佈為全國重點寺院的有11處: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廣宗寺、廣仁寺、黛蠃頂、觀音洞。
五臺山佛教組織以寺院為單位,按佛教傳承之不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青廟亦稱和尚廟,僧侶大都為漢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稱青衣僧。五臺山大部分寺院屬於青廟。青廟中又有十方廟和子孫廟之分。子孫廟按師徒關係實行傢傳製,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擔任職事。歷史上五臺山青廟多屬子孫廟。十方廟可以接待四方來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雲遊,組織管理實行選賢製。現在,根據中國佛教協會頒布的《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原來的子孫廟均已不實行傢傳製而改行選賢製,子孫廟和十方廟已無明顯的分別。
黃廟亦稱喇嘛廟,屬於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明永樂年間,五臺山始有青廟改成黃廟。清康熙時,敕令將羅睺寺、壽寧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剛窟、善財洞、普庵寺、臺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為黃廟。於是,青衣僧改為黃衣僧,漢喇嘛由此産生。現在,五臺山有黃廟8處,即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
名寺簡介:
顯通寺
菩薩頂 位於臺懷鎮中心地,是五臺山歷史最古、規模最大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原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臺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現占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餘座,規模浩大。
塔院寺
塔院寺在顯通寺南側,原是顯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至明永樂年間獨立起寺,與顯通寺分開,院內修建白塔一座,取名為塔院寺。人們進入臺懷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高大的塔院寺白塔,非常引人註目,常被人們看作是五臺山的標志。
菩薩頂
位於顯通寺北側的鷲峰上。從下往上仰望層層臺階,猶如天梯,直達菩薩頂上的梵宇琳宮。相傳文殊菩薩就居住在山頂上,故起名叫菩薩頂,亦稱文殊寺。原為青廟,初建於北魏,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經過擴大重修改為黃廟,由喇嘛主持。寺院規模宏大,占地45畝,有殿堂房捨430餘間,均為清代重建。參照皇宮模式營造,瓦為三彩琉璃瓦,磚為青色細磨磚,非常豪華,為五臺山諸寺之首。
棲賢寺
位於五臺山的大社村,故古稱大社寺。據傳,北宋年間,楊七郎在一次擂臺比武中,打死了潘仁美第三子潘豹,潘傢即把楊傢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不斷嚮皇帝控告楊傢“罪狀”,加上潘仁美之女潘妃在宋太宗面前哭哭啼啼,內外夾攻,迫使宋太宗下令將楊傢父子革職為民,遣送到五臺山大社寺軟禁。被軟禁的第二年秋天,遼邦撕毀了和約,大舉進犯宋朝邊境,宋太宗以潘仁美為師,御驾親徵,結果被睏在幽州,此時勢逼宋太宗又要啓用楊傢將,便派八賢王赴五臺山嚮楊傢父子求救。當楊傢父子離開大社寺時,村裏人為紀念他們,把大社寺更名為“棲賢寺”。
竜泉寺
原為楊傢將傢廟,始建於宋代,民國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捨165間。因這裏由九道山嶺環抱,泉水清澈見底,謂之竜泉,寺因此而得名。竜泉寺有一座牌坊,是五臺山文物中最出名的石刻牌坊。它共有三門六柱,呈“一”字形,整體雄偉壯觀,巧奪天工,據說是由工匠耗時六年纔建成。牌坊上刻有89條蛟竜,鱗爪俱現,神態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遊人觀後,無不交口稱贊,印象深刻。 距竜泉寺西北裏許的山坡,有一座楊業的瘞骨塔。傳說楊業死後,五郎將其屍骨葬此,並建塔紀念。宋太宗後來追封楊業為楊令公,故後人稱此塔為令公塔。
金閣寺
從竜泉寺對面的公路盤升,經過九拐十八回,就可望到一處南臺之北,中臺之南的金閣寺了。除五座臺頂的寺廟建築外,金閣寺所處的地勢最高,海拔1900多米,距臺懷鎮15公裏。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從印度來華的三藏法師不空被詔往五臺山,他根據名僧道義禪師所說的文殊菩薩顯聖處“金閣浮空”而創建了金閣寺。該寺銅鑄為瓦,瓦上塗金,以合“金閣”聖名。在金閣寺修建中,由印度那爛陀寺純陀法師監工,依照經軌建造。三藏法師不空是唐玄宗時從印度來的,後來中國的幾代帝王,都對他十分優禮。當年秋金閣寺落成後,不空回京師,唐代宗迎入城。三藏法師不空是當時新興密宗的主要創立者,不空離開五臺山後,門徒高僧含光常住金閣寺弘揚密宗。因此,歷史上金閣寺在國內外很有聲譽。
廣仁寺
又稱十方堂,在羅睺寺山門東側,為羅睺寺的屬廟。清代道光年間修建。清代康熙年間,羅睺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喇嘛廟),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聖五臺山,就在該寺居住修持。後來僧衆逐漸增多,道光年間,修建了十方堂,專門招待從遠地來的喇嘛和少數民族善男信女。因該寺沒有地産,日常開支佛用仍由羅睺寺擔負。
十方堂有三進殿宇,殿宇兩側配樓房長廊。殿堂和殿堂設置有明顯的藏式風格。寺內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旁有鐘鼓二樓。中間一座殿是宗喀巴大師殿,殿內主供黃教祖師宗喀巴大銅像。第三層殿面闊5間,檐額上挂一塊書有藏文的木匾,意為彌勒殿,殿內供彌勒菩薩等銅像數尊,兩壁的經架上置道光版藏文《甘珠爾》經。
五臺之最
五臺山建的最早的寺院:今顯通寺的前身大孚靈鷲寺,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
五臺山仰天大佛有多大:1996年在峰巒起伏的弓步山(普化寺南)發現的仰天大佛,長達3000餘米。
五臺山五臺山最高的塔:塔院寺大白塔,高56.3米。
五臺山最高的文殊菩薩像:殊像寺文殊駕狻猊像,總高9.87米。
五臺山最高的觀世音菩薩像:金閣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17.7米。
五臺山最長的石臺階路:登黛蠃頂的大智路,全長508米,共有1080個石臺階。
五臺山最重的銅鐘:顯通寺鐘樓內懸挂的幽冥鐘,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
五臺山最大的銅鍋:菩薩頂大銅鍋,鍋口直徑2米,高1.06米。
五臺山最高的山峰:北臺頂,海拔3058米。
五臺山最古老的塔:佛光寺祖師塔,建於北魏。
五臺山最古老的石獅:羅喉寺建於唐代的石獅。
給五臺山撰寫碑文最多的人:清康熙皇帝,在五臺山現存150多篇碑文中,寫有20篇。
遊覽五臺山留下詩作最多的人:清乾隆皇帝,在搜集成册的詩作中有他的39首。
五臺山最高的殿宇:金閣寺觀音殿,殿高18米。
五臺山最古老的寺院:南禪寺,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
五臺山塑的最好的塑像:吉祥寺燈籠文殊菩薩。
五臺山最負盛名的壁畫:岩山寺金代壁畫。
五臺山最古老的彩塑:南禪寺大佛殿內的唐代彩塑
旅遊攻略
特色活動
跳布紮
時間在農歷六月十五前後,起源於西藏,是五臺山黃教每年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着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衆吹奏廟堂音樂,浩浩蕩蕩的往羅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騾馬大會
每年農歷六月舉辦,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化活動、騾馬牲畜交易大會。朝會活動內容豐富,其主要一項是四方僧侶雲集臺懷鎮做道場、誦經,使五臺山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遊人不但參觀了五臺山的寺廟建築群,而且欣賞了當地的民俗風情。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古以來就有興盛的朝會。隨着社會的發展,朝會逐漸演變,從而形成了五臺山國際旅遊月,為展示佛教聖地五臺山的鎮山文物提供了廣阔的舞臺。
五臺山佛教文化節
時間:8月21日—9月21日, 活動地點:忻州市五臺山, 活動內容: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終年香火繚繞、梵音不斷,宗教氣氛濃厚。每年8月,這裏舉行盛大的旅遊節慶——“五臺山佛教文化節”,屆時各方賓客和僧衆雲集,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盛況空前。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藝活動。
佛事活動
九項特色旅遊活動:佛國聖地采摘遊、朝臺登山健身遊、佛教文藝欣賞遊、鎮海鬆濤紅葉遊、秋鼕美景攝影遊、金色世界生態遊、銀色五臺踏雪遊、寺廟法會祈福遊、佛法禪宗探訪遊。
九大佛事活動:農歷七月十五(公歷9月3日)的盂蘭盆會、農歷七月二十四(公歷9月12日)的竜樹菩薩聖誕法會、農歷七月三十(公歷9月18日)的地藏菩薩聖誕法會、農歷八月二十二(公歷10月10日)的燃燈佛聖誕法會、農歷九月十九(公歷11月5日)的觀世音菩薩出傢紀念法會、農歷九月三十(公歷11月16日)的藥師琉璃光佛聖誕法會、農歷十一月十七日(公歷2010公歷1 月1日)的阿彌陀佛聖誕法會、農歷十二月初八(公歷2010年 1月22日)的釋迦牟尼佛成道法會、農歷二○一○年正月初一(公歷2010年2月14日)的彌勒菩薩聖誕法會。
五臺山美食
五臺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菜餚和風味小吃,在這裏您可以品嚐到肉片熗香蘑、清炒臺蘑、小雞燉臺蘑等傳統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膩。 到了五臺山的中心地帶——臺懷鎮,可在鎮中的餐廳裏一享當地的美味,您還可以到家庭旅捨中去品嚐主人精心製做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傢常飯菜。
撥爛子為五臺的傢常小吃,作法非常簡單,味道卻特別棒。撥爛子以土豆為主料,也可加入鬍羅卜、韭菜等蔬菜一起做。先將土豆擦成鴨舌狀的片,切細淋水後均勻撒裹面粉上火蒸熟。加上蔬菜、幹辣椒及調味品入鍋熗炒即成。
到了五臺山一定要記住買點臺蘑.臺蘑,是對産於山西省五臺山地區蘑菇的簡稱,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食用菌類作物,又稱“天花菜”。
一、營養價值高,入筵席串湯可解肉膩、舒腸胃。素食可解饞、治病、長壽,是五臺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餚;
二、醫療功效好,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而且能産生對病毒的抗體,增加對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還能起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腎髒病、膽結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
旅遊交通
綫路選擇
(1)自駕車;
(2)隨團;
(3)乘楊傢車(伊麗莎爾)北京六裏橋——五臺山;
(4)火車北京站乘K701次火車到五臺山(21:13——03:47)接團後乘班車,約1小時後到達五臺山。返程:五臺山乘班車到火車站後乘K702次返北京;京遊客可乘火車到五臺山站(屬繁峙縣瞎,原名砂河站)轉汽車,呼和浩特、包頭、大同遊客可在原平、忻州各站下車,然後轉乘汽車前往五臺山。如果從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徐州、濟南、石傢莊、西安、鄭州方向去五臺山,可先搭快車到太原,太原市五一廣場有長途車直達五臺山。
自駕遊的路綫選擇
四月下旬至十月中旬自駕車來五臺山
A綫:北京(上高速)——昌平——宣化——大同(遊雲崗石窟)——渾源——(遊恆山、懸空寺)——應縣(遊應縣木塔)——白馬石——砂河——五臺山 或北京(上高速)——大同(上高速)——懷仁(下高速)——應縣——白馬石——砂河——五臺山
B綫:北京(上高速)——房山——高碑店——保定——望都(下高速)——唐縣——白合——野北——阜平——石咀——五臺山 (共計365KM)
C綫:北京(108國道)東馬各莊——李各莊—南款——杜傢臺——淶源(108國道)李傢莊——神堂堡——砂河——五臺山 或北京——淶源——走馬驛——阜平——東下關——石咀——五臺山
十月下旬至來年四月中旬自駕車來五臺山
建議綫路:北京(上高速)——石傢莊——太原——忻州(下高速)——定襄——東冶——五臺——茹村——石盆口——鬆岩口——石咀——五臺山
駕駛註意事項
(1)五臺山景區內有國有加油站,最高標號有97號汽油。
(2)自駕車遊客不要讓陌生人以任何理由搭車。
(3)自駕車來山時請註意慢行,個別路段較窄,註意鳴號行駛,决不能空檔滑行。
旅遊貼士
五臺山海拔很高,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 春秋季節: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平均氣溫在10℃——20℃之間,夜間最低氣溫為8℃——17℃之間。鼕季: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0℃——10℃之間。
夏季旅遊
五臺山地區夏季濕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帶雨具。春、秋兩季來五臺山旅遊,需帶毛衣、毛褲。你若想登東臺觀日出,得租棉大衣纔行。從北邊的繁峙、砂河一帶翻越鴻門岩來五臺山,需註意季節和氣候變化。5月以前和9月以後,高入雲端的公路被積雪封堵,難以通行,衹有5至9月的中間4個多月可以通行。夏季是到五臺山旅遊的最佳季節。
鼕季旅遊
鼕季的五臺山,既冰凍雪寒,又寧靜美麗,與其他季節截然不同,充滿另外一種風情,雖然時有風暴、大雪,但阻擋不了鼕季五臺山朝聖者堅強的腳步。 鼕季遊覽五臺山要註意旅店。鼕季五臺山95%的五臺山賓館酒店停止營業,衹有少數幾傢酒店正常營業。 因此,酒店的選擇餘地小,尤其是周末空餘的房間極少。要選擇那些大型的酒店,入住率高,暖氣供應充足。
鼕季自駕遊臺山註意事項:
① 密切關註天氣預報,若近期有大風大雪,必須咨詢當地旅遊部門,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改變行程。
② 鼕季所有到五臺山的自駕車要走忻州-定襄-五臺山城-茹村-南部路綫,避免從坡陡彎多的西綫或北綫進入五臺山。
③ 自駕聯盟是您安全到達五臺山的得力助手,路況隨時短信播報,保證您瞭解通往五臺山的路況。
④ 出發前檢查車況,尤其是防凍液。
⑤ 帶好防滑鏈,以備急用。
門票價格
五臺山淡季門票價格:140 元/人(11月1日到3月31日為淡季) 五臺山旺季門票價格:168元/人(4月1日到10月31日為旺季) 五臺山優惠政策 學生、殘疾人以及60周歲以上老人憑證半價優惠; 兒童(身高1.2米以下)、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70周歲以上老年人(含70周歲)以及寺院僧尼(持戒牒證)憑證免票; 記者、國傢一級以上作傢、攝影傢、旅行社經理、導遊以及團隊司機憑證免票。
五臺山環保車收費:50元/人,16人以上團體優惠價格40元/ 人。 |
|
|
淮劇《五臺山》 Huai Opera "Mountain" |
淮劇傳統名劇
馬麟童飾楊延德主鬍潘鳳嶺《五臺山》傳統劇。為連本劇《楊傢將》一折。
劇情簡介:宋太宗赴金沙灘雙竜大會,由於姦賊潘洪暗算,致使楊傢將損兵折將,兵敗五臺山。楊繼業失子心碎,痛不欲生。其第五子延德,看破紅塵,欲在五臺山出傢。繼業愛子心切,不允。但五郎决心已定,繼業無奈而允其出傢。
劇本整理何益山,主演何益山、何小山。1950年1月精誠淮劇團首演於昌平大戲院。20世紀20年代,該劇係前輩藝人何孔標的拿手傑作。民國36年(1947年)在天蟾舞臺舉行義演大會串中,馬麟童飾楊延德、何叫天飾楊繼業合作演出。何益山於是年對劇本作了重新整理,並扮演楊繼業,經常演出。該劇唱做並重,很受觀衆歡迎。馬麟童、何叫天、何益山、陳為翰等,因演此劇而聞名淮劇舞臺。
1954年6月及11月,由何益山、何小山、張小亭合演的《五臺山》,在上海為周恩來、陳毅以及田漢分別作了專場演出。該劇於1954年華東戲麯觀摩演出大會中,由精誠淮劇團、建新淮劇團聯合演出。劇本整理馬仲怡、趙宏,導演潘孑濃,表演指導應寶蓮,音樂顧問廖一鳴、莊嚴,司鼓梁廣義,主鬍潘鳳嶺。楊繼業由何益山扮演,楊延德由陸少林扮演。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五臺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涼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部。相傳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方圓五百裏,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廣,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山。五臺之巔,各有一峰名和寺院:東臺有望海峰望海寺,西臺有桂月峰法雷寺,中臺有翠岩峰演教寺,南臺有錦綉峰普濟寺,北臺有葉鬥峰靈隱寺。唐代華嚴宗的澄觀,根據《華嚴經》所提到的東北方清涼山和《文殊陀羅尼經》說到大振那(摩訶支那)國五頂山文殊住化的內容,進一步確定中國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其後,宋張商英作《五臺山賦》,提到五臺山為文殊修行之地。有關文殊顯靈說法的傳說,流傳很廣。北魏時建有大孚寺、清涼寺和佛光寺。北齊時,五臺寺院增至200餘座。隋文帝時,又於五個臺頂各建一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敕內侍張廷訓造金銅文殊像置於真容院(即今菩薩頂),重修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秘密、靈境、大賢十寺。明末又重建了大塔院寺的大塔和顯通寺的銅殿塔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步調查,全山有“青廟”(漢僧所住)97處,“黃廟”(蒙藏喇嘛所住)25處。現存寺廟臺內有顯通寺、大塔院寺、菩薩頂等39座,臺外有佛光寺、南禪寺等8座。
佛教傳說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顯靈說法之地,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至十五都舉行規模盛大的“大誓願會”通稱六月大會)。中外佛教徒到此巡禮的絡繹不絶。唐麟德(664~665)中,有師子國(今斯裏蘭卡)釋迦密多羅上五臺山朝禮文殊菩薩;儀鳳元年(676)有北印度罽賓國僧佛陀波利到五臺山,後又回國取來《陀羅尼經》,刻於經幢。五代時仍有印度僧人前往。日本著名的僧人靈先、圓仁、碉然等都曾到五臺山學習和巡禮。在國內,相傳北魏法聰在五臺北寺弘傳《四分律》。唐代佛教各宗名德到此講學、著述者甚多。華嚴宗澄觀於此撰《華嚴經疏鈔》,敕命將其所住之寺改名為大華嚴寺(一說為武則天時改稱);天台宗志遠於大華嚴寺弘傳《摩訶止觀》;晚唐禪僧從諗曾九次行腳五臺參訪善知識;密宗大師不空在五臺建金閣寺;淨土宗法照也曾於竹林寺盛倡五會念佛。後大華嚴寺、金閣寺、竹林寺(今僅存遺址)被稱為五臺三大名剎。(林子青)
(五臺山)
(五臺山(顯通寺))
(五臺山文殊菩薩像) |
|
Wutai Shan
五臺山
Wutai Shan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因有平臺狀的山峰5座而得名。又因無炎夏,每年有10個月降雪天氣,亦名清涼山。地質構造屬五臺斷塊,核心由變質岩係組成,往外依次為震旦紀和寒武紀石灰岩、石炭紀含煤地層、二疊紀和三疊紀砂岩。五臺山在滹沱河與清水河環抱中,滹沱河𠔌地斷陷,五臺山隆起。隆起體北部翹起,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勢。東、西、南、北、中臺都有平緩峰頂,是北臺期準平原遺跡。南坡和東南坡的𠔌頭有第四紀冰鬥,冰鬥內冰磧和黃土互層。北臺葉鬥峰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最高峰。東漢明帝首先在臺懷鎮修大孚靈鷲寺,其後歷代不斷修建,成為龐大寺廟群,最多時達300餘座,現存47座。捨利大白塔高56.4米,造型奇特,為五臺山標志。豆村北佛光山中佛光寺的殿內塑像、壁畫及殿外經幢、墓塔、石雕,被譽為中國歷史文物瑰寶。五臺山西李傢莊的南禪寺為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兩寺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在五臺山建立晉察冀軍區。清水河畔鬆岩口村曾為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工作之地,建有紀念白求恩陳列館。臺懷的般若泉有“五臺聖水”之稱。五臺山大理石已采出虎皮、秋景、珍珠玉、金點粉、雪花等21個花色。 五臺石硯可與端硯、 歙硯媲美。此外有鐵、白雲岩、硅石、長石、磷等礦藏。五臺山植物資源豐富,植被以冷中生草本植物為主:海拔1000米以下為山地幹草原和農耕地,代表植物為本氏針茅和鐵桿蒿;1000~1400米為山地灌叢草地及白羊草灌草叢;1400~2000米為夏緑林,主要樹種是落葉鬆、楊、樺等。與林木伴生的臺蘑亦為珍品;2000~2700米為亞高山草甸,有五花草甸及苔草草甸;2700米以上為高山蒿草草甸。五臺山牧草豐盛,水源充足,在此舉行一年一度的騾馬大會(亦稱六月大會),為北方牲畜交易場所。
五臺山捨利大白塔
(蕭樹文)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五臺山】又名清涼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五臺山】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統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縣東北一百八十裏西北距繁峙縣一百三十裏。水經註,山五巒巍然,故謂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裏,臺高三十裏,頂周二裏。金蓮日菊佛鉢華燦發如錦,亦名錦綉峰,世傳文殊菩薩示現之處。”華嚴經疏曰:“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賢首華嚴傳一曰:“案此經(華嚴經)菩薩住處品雲:東北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二萬菩薩常住說法,故今此山下有清涼府,山南面小峰有清涼寺,一名五臺山。五山最高,其上並不生森林,以與積土同,故謂之臺。山周回四百餘裏,東連恆嶽,中臺上有大華池,湛然清徹,間有微感。又有精屋石塔,北臺上有鐵浮圖二,並捨利及文殊形像。(中略)昔北齊日大敞玄門於此山中置伽藍二百餘所。又割恆定等八州稅,以供山衆衣藥之資。(中略)山去京一千六百裏,代州界也。地居邊境,寒烈特甚,故四月已前,七月已後,堅冰積雪,皓皓彌布。非盛夏之日登踐無由。”蔣維喬中國名勝第十三種五臺山弁言曰:“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裏,亦名清涼山,相傳為文殊菩薩道場。五峰環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名。夏時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山左鄰恆嶽,右瞰滹沱,周五百餘裏,狀如蓮華。東南西北四臺,皆自中臺發脈,群峰聯屬,勢若遊竜。叢林大剎,皆在中臺之下。僧侶分為青衣僧黃衣僧,青衣僧即尋常之僧人,皆著青衣,黃衣僧則喇嘛也。各有著名十大寺,如顯通、塔院、圓照、廣宗、殊像、碧山、南山、鳳林、金閣、靈境等寺,青衣所住持也。菩薩頂、玉花池、金剛窟、鎮海、羅睺、普安、三泉、七佛、壽寧、臺麓等寺,喇嘛所住寺也。喇嘛中有紮薩剋,居菩薩頂真容院,由西藏達賴喇嘛派來,六年一任,約束衆喇嘛,職位頗尊。青衣僧則由各寺公舉會長,處理公共之事。蒙古王公每歲朝山,布施甚多。聞紀元後以關外道途不靜,來者較少。然香火猶盛。內地僧俗二衆,夏時朝山者,亦繹絡於途。” |
|
五臺, 五臺縣 |
|
旅遊 | 山西 | 佛教 | 名勝 | 京都 | 寺廟 | 日本文化 | 文化 | 工藝 | 文房四寶 | 硯臺 | 五臺 | 五臺中學 | 五臺教育 | 五臺學校 | 音樂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建築 | 佛光寺 | 塔 | 佛塔 | 更多結果... |
|
|
小五臺山 | 五臺山站 | 南五臺山 | 五臺山硯 | 五臺山村 | 五臺山志 | 五臺山蘑菇 | 朝鮮五臺山 | 五臺山賓館 | 五臺山社區 | 五臺山棘豆 | 五臺山苔草 | 五臺山佛樂 | 五臺山塔林 | 祿豐五臺山 | 韓國五臺山 | 五臺山奇情 | 五臺山酒店 | 五臺山特産 | 南京五臺山 | 五臺山風景 | 五臺山旅遊 | 五臺山住宿 | 五臺山和韻 | 五臺山景區 | 五臺山誠慧 | 五臺山大橋 | 五臺山北站 | 山西五臺山 | 大鬧五臺山 | 朝禮五臺山 | 五臺山三聖寺 | 五臺山小金剛 | 五臺山益母草 | 小五臺山景區 | 五臺山旅遊區 | 五臺山塔院寺 | 五臺山靈境寺 | 五臺山文殊寺 | 五臺山清涼寺 | 五臺山竹林寺 | 五臺山佛光寺 | 五臺山靈應寺 | 五臺山望海寺 | 五臺山海會庵 | 五臺山旅行社 | 五臺山法鏡寺 | 送僧遊五臺山 | 五臺山虎耳草 | 五臺山延鬍索 | 五臺山湖濱山莊 | 五臺山竜泉山莊 | 五臺山佛印藝術 | 五臺山五峰賓館 | 揚州五臺山醫院 | 五臺山國立公園 | 康熙大鬧五臺山 | 五臺山佛教音樂 | 康熙遺妃五臺山 | 五臺山酒店預定 | 五臺山賓館酒店 | 國營五臺山林場 | 參天台五臺山記 | 五臺山技師學院 | 小五臺山風毛菊 | 五臺山友誼賓館 | 韓國料理五臺山 | 五臺山雲峰賓館 | 五臺山春秋旅行社 | 南京五臺山體育館 | 五臺山康輝旅行社 | 五臺山佛教建築群 | 五臺山中國旅行社 | 揚州市五臺山醫院 |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 | 國營五臺山林場村 | 敦煌五臺山圍壁畫 | 五臺山棲賢閣賓館 | 五臺山樓賢閣賓館 | 五臺山佛光寺壁畫 | 五臺山書畫院院長 | 五臺山南山寺壁畫 | 花和尚大鬧五臺山 | 五臺山佛教文化書畫展 | 五臺山六月騾馬大會 | 五臺山新京倫匯賓樓 | 新校參天台五臺山記 | 五臺山區森林與生態史 | 忻州五臺山五峰賓館 | 山西五臺山神舟旅行社 | 五臺山臺麓寺康熙行宮 | 五臺山國傢森林公園 | 五臺山佛教書畫學會 | 小五臺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江蘇南京五臺山訓練基地 | 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區 | 12五臺山書畫院院長 |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佛座壁畫 | 五臺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 五臺山中國國際旅行社 | 五臺縣五臺山防疫站 | 靜寧縣五臺山福利香廠 | 南京金一村連鎖酒店五臺山體育中心店 | 南京金一村連鎖旅店五臺山體育中心店 | 金一村連鎖酒店(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店) | 故人梁天機傢岢嵐即五臺山之南也餘馳使雲中道出山後跂望不及因成拙句以寄之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甘肅平涼銷售分公司靜寧五臺山加油站 | 河北小五臺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省五臺山體育中心五臺山賓館 |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森林旅行社 |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友好旅行社 | 五臺山大普寧寺弘教大師性講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