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雲南 >昆明 >昆明市區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聯繫方式地址:昆明市翠湖西路承華圃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投訴電話昆明市旅遊投訴電話:0871-3164961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景區榮譽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門票價格2元,學生半價,小孩、老人、軍人等都可以免費參觀。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美食昆明滿街的吃真是讓人垂涎,街邊的小吃、燒烤、環境優雅的室內餐廳都有當地的特色食品。在昆明品嚐獨特的民族食品,是遊客難忘的選擇。民族風味菜餚在製作上有烤、腌、凍、焐、舂等多種方法,器皿有石板、香竹、羊皮、卵石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的山珍在全國都很有名,山珍中的野生菌類,更是百吃不厭。不過,昆明菜的口味有點偏鹹偏辣,對於四川、湖南那些口味重喜歡吃辣的地方來說算不了什麽,而江浙一帶口味清淡偏甜的人可能有點不太適應了,入鄉隨俗吧,否則那麽多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就太遺憾了。總體來說,昆明吃喝較為集中的地方是北邊的北大門美食街,西邊的興苑路,也就是在西山區政府大樓旁,另外還有滇池路、關上中路、官南大道、世博大道等。
  昆明的小吃數不勝數,對遊客來說,恐怕敞開肚皮吃,短短的幾天裏也難以享遍美食,就讓我們給你一點小小的提示吧。以下可是各種特色小吃的簡略指南哦!西南商業城的炸臭豆腐、師大附中的鹵餌絲、西山貓貓溝的農傢菜、海埂公路大壩鱔魚、大滇園的糊辣魚、牛街莊的燒烤夜市、胖子火鍋、關上的野山菌火鍋、石閘立交橋下的黃燜羊肉火鍋、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校區宿舍門對面馬路的沙鍋米綫……實在是不勝枚舉啊!分類來說,大傢會有個更清晰的概念。
  小吃:西南大廈旁邊的小吃一條街
  野生菌:關上路野生菌一條街
  燒烤:東邊的牛街莊燒烤;穿金路官房廣場旁邊的燒烤攤子;北邊的“豆腐廠”;西站客運站附近鐵路旁邊的建水燒烤;西邊還有豐菱小區趙傢堆和魚翅路,再往西就到紅聯燒烤了。
  狗肉:南市區的雙竜橋狗肉店,十多傢連成一片已有些年月,午夜時分那個熱鬧自不必說了,最好吃的在梁源小區內的區內的麯靖來的那傢,味道特好。再就是老海埂路黃瓜營,那是昆明最老的狗肉攤了,狗肉米綫,烤狗排,老遠就讓人聞着流口水。
  夜市集中的地方:景星街花鳥市場附近、滇池電影院、祥雲美食城(柏聯廣場後面、金馬碧雞坊斜對面)、紅聯燒烤(春苑小區對面)、人民路上的“西南夜市燒烤城”、“幸福魚”雲南風味自助風味小吃(大觀商業城內),“清明上河食廊”的自助式風味小吃,尚義街,官渡古鎮(離昆明城區5公裏)。
  昆明十大名特風味小吃:過橋米綫、四喜湯圓、蕎包子、太師餅、都督燒賣、薺菜餃、火腿豆燜飯、小鍋米綫、餌塊、什錦涼米綫。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購物昆明的手工藝製品非常有名,如昆明牙雕、劍川木雕等。土特産品主要是各種野生菌的幹貨、民族蠟染、紮染等。建議遊客可以到昆明的大型超市——沃爾瑪去購買土特産,那裏絶對沒有假貨,而且它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店,有很多進口産品,價格也比較便宜。這裏還是我國著名捲煙———雲煙及紅塔山的産地。
  
  在近代雲南的歷史上,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聯合大學,“武”指雲南陸軍講武堂。前者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傢;後者培養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傢、革命傢。正因為如此,曾經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後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稱雲南陸軍講武堂是“革命熔爐”。
  創辦於近一個世紀前的雲南陸軍講武堂,直到今天遺址尚存,並且於1988公佈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就是位於昆明城中心、著名風景區翠湖西岸承華圃這塊土地上,現今還存在着一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的二層建築。由東、西、南、北四座樓房組成,各樓對稱銜接,並設有通廊,樓端各設拱券門一道。占地面積1390平方米。主樓西南尚存有大課堂(禮堂)和兵器庫一幢。南樓中部設閱操樓,高約15米,寬13米。樓前即當年寬大的操場,不亞於兩個足球場面積,不過今天已為雲南省科技館等高大的建築所替代。然而,歷經百年風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長120米、寬10米的四座走馬轉角樓的樓房,不僅平添幾分古色古香,也顯現了講武堂當年的雄宏氣魄。
  雲南陸軍講武堂這塊地方,不僅緊靠着昆明城內中心一顆耀眼的明珠—翠湖,而且還由於其緑樹成蔭、湖水清澈、環境幽雅、鳥雨花香,更使之成為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雲南陸軍講武堂與翠湖兩相陪襯,從而又使之成為人文色彩濃郁的風景名勝旅遊之地。
  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創辦與清末新軍的建立有直接的關係。20世紀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國編練新軍36個鎮(師)。地處邊疆的雲南,因國防需要,計劃建立新軍兩鎮。1909年2月,雲南新軍編成一個鎮,被授予第十九鎮的番號,官兵總計為10900人;與此同時,全省巡防隊也改為營製,共62個營,第十九鎮與巡防營官兵總計約3.5萬人。
  新軍的編練迫切需要新式軍官,因此開辦陸軍學堂以培養人才,勢在必行。雲南陸軍講堂是清末各地創辦的講武堂中最為重要的一所。它初辦於1907年9月,由陸軍小學堂總辦鬍景伊兼管,開學之初有學員86人,而到2月,留堂者僅41人,學堂設施及教學質量均較差,結果纔7個月就停辦了。一年以後,由護理雲貴總督瀋秉堃及雲貴總督錫良經過一番籌備後又重辦。
  雲南陸軍講武堂復辦之際,正好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中國留日學生畢業回國,雲南當權者便從中物色人才,任命大批回國留日學生為講武堂的骨幹和教官。在這批人中,同盟會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鈞、張開儒、方聲濤、趙康時、瀋汪度、唐繼堯、庾恩昫、顧品珍、劉祖武、李鴻祥、李伯庚、羅佩金等。
  據統計,在雲南陸軍講武堂開辦之初的47名教職員中,同盟會員就有17人,革命分子11人,傾嚮革命者8人,政治態度不明者11人,沒有發現明顯的反動分子。從學歷來看,受過新式教育的占絶對優勢,在已知的擔任教官(教員)的40人中,日本各學堂畢業者有28人,就學於北京京師大學堂者有4人,就學於越南巴維學校者2人,情況不明者6人,這個分類的數據,反映了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員的政治、業務的基本情況。
  與清王朝統治者的願望相反,雲南陸軍講武堂為同盟會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革命黨人事實上掌握了講武堂的大權,使之成為雲南革命的重要據點,成為西南地區團结革命力量的核心。籌備之初,講武堂總辦(相當於校長)由雲南兵備處總辦高爾登兼任,同盟會員李根源任監督(相當於主管教學訓練的副校長或教務長)。到1910年5月,高爾登連名義上的講武堂總辦也辭了,李根源繼為總辦,瀋汪度為監督,張開儒為提調,這樣,講武堂的一二三把手全為同盟會員所擔任。正是因為如此,重辦以後的雲南陸軍講武堂煥然一新。
  雲南陸軍講武堂在其開辦之初,明顯地有幾個重要特點,使它顯得更不一般。
  第一、規模較大,班次較多,學生人數也比較多。雲南陸軍講武堂一開始就開設了甲、乙、丙三班,計420人。以後又從丙班學員中挑選成績優秀者100人,特授學術,為特別班。1910年初隨營學堂(係由部隊中選拔學術科學好的軍士和上等兵,加上一部分普通學校學生)200人並入丙班。同年5月,雲南兩級師範學堂畢業生有志從軍者30人,投入講武堂,於是講武堂又設一“附班”。這樣,開辦之初全校學生共630人,1910年8月,甲、乙兩班第1期學員畢業時,又調選了甲、乙兩班第2期學員各80人入堂學習。這樣,辛亥革命爆發前,在雲南陸軍講武堂接受過軍事訓練和民主革命思想洗禮的近800人。這批人返回新軍和巡防營,成為辛亥雲南起義的重要骨幹和基本力量。
  第二、學製較長。根據清末關於軍事學堂學製的規定,講武堂的學製每1期一般為4個月,除假期及往返時間外,實際在堂學習時間僅為3個月,而云南陸軍講武堂甲、乙班學製為1年,特別班為兩年半,丙班為3年,學製要比規定的時間長幾倍(而實際執行卻又短一些)。
  第三,課堂設置完善,教學質量較高。雲南陸軍講武堂分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五種兵科。甲、乙班入堂後重點學習軍事學科,如地形學、築城學、兵器學、軍製學、衛生學等,並學習兵科教程,如本兵科的典、範、令等。丙班、特別班先學習普通學科及軍事學基本教程,如國文、倫理、器械畫、算術、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勤務令、工作教範、野外演習等,然後分科專業學習軍事學科和本兵科教程。
  學校的制度和作風是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紀律非常嚴格,每天上課6小時,上操2小時,早晨有體操和跑步,晚上還有自習,而且夜間有緊急集合的訓練。由於課程較為完善、教學嚴格、紀律要求高,使得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生的質量在當時與其它軍事學堂相比,高出一籌。
  由於這些特點,使雲南陸軍講武堂成了培養民主革命戰士的軍事學校,並且對雲南以及全國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雲南陸軍講武堂復辦後,經過李根源等人的努力,終於在1909年9月28日開學。製定的校訓為“堅忍刻苦”四字,講武堂還製作了係列軍歌,歌詞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每晨早操都要集中唱講武堂軍歌。我們已知講武堂的係列軍歌有七首,其中重要的一首是:
  風雲滾滾,
  感覺他黃獅一夢醒。
  同胞四萬萬,
  互相奮起作長城。
  神州大陸奇男子,
  攜手去從軍。
  但憑團结力,
  旋轉新乾坤。
  哪怕它歐風美雨,
  來勢頗兇狠。
  練成鐵臂擔重任,
  壯哉中國民!
  壯哉中國民!
  辛亥革命以後,雲南陸軍講武堂改名為雲南陸軍講武堂學校,繼續辦了19期,先後培養了數千名人才。講武堂師生在後來的護國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推翻蔣傢王朝的解放戰爭中,繼續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為中國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講武堂師生中,除了威名顯赫的共和國開國元勳元帥朱德、葉劍英外,尚有曾擔任雲南都督、省長、主席的唐繼堯、鬍若愚、金漢鼎、鬍瑛、竜雲、盧漢,曾任貴州省省長的盧燾、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熱河省主席的孫渡,陸軍參謀總長楊傑,軍長範石生、曾澤生、竜澤匯、唐淮源、王甲本,曾任滇軍總司令的李根源、李烈鈞、顧品珍、楊希閔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軍事傢羅炳輝,還有鄰國朝鮮的革命傢崔庸健委員長、越南的革命傢武元甲大將等等。雲南陸軍講武堂人才濟濟,群星璀璨,歷史輝煌,令人驚嘆。
No. 2
  在昆明市翠湖西承華圃。創辦於1909年,至1928年共辦19期,畢業學員達4000餘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種。第15期還招收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等國留學生。教官多數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是我國最早的培養新式陸軍軍官學校之一。今保存的講武堂主體建築為走馬轉角樓式的二層磚木結構,東、南、西、北四樓對稱銜接,成一方形四合院,占地約1.44萬平方米。東、西樓各長約119米,寬10米;南、北樓各長約116米,寬7米,高均約12米;南樓中部的閱操樓高約115米,寬13米,規模宏大。清朝創辦講武堂目的在於撲滅孫中山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與學生中有不少是同盟會會員,使該校成了當時雲南革命力量的搖籃,在推翻清朝統治的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和粉碎袁世凱復闢帝製的護國首義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歷屆畢業生中,有些後來成為傑出的無産階級軍事傢,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葉劍英、周保中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