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雲南翅子樹
目錄
No. 1
  拉丁名 pterospermum yunnanense hsue
  中文名 雲南翅子樹
  拉丁科名 sterculiaceae
  中文科名 梧桐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雲南(勐臘、景洪)
  現狀 瀕危種。僅發現于云南西雙版納,分佈範圍狹小,生境特殊,數量極少,容易受到毀壞而絶滅。
  海拔下限(米) 勐臘縣易武(海拔1200米)和景洪攸落山(海拔1460米)
  海拔上限(米) 勐臘縣易武(海拔1200米)和景洪攸落山(海拔1460米)
  形態特徵 常緑小喬木,高約4米;嫩枝被灰白色短柔毛。葉革質,二型,幼樹和萌孽枝上的葉盾形,掌狀5深裂,長16釐米,裂片長條形,長約10釐米,先端漸尖,葉柄長約24釐米;成年植株葉片倒梯形,長6.5一8.5釐米,全緣,先端截形,具鈍尖頭,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下面密被黃褐色星狀毛,側脈5一對,葉柄長1一1.5釐米。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釐米,具5條明顯的棱和5個凹陷面,頂端鈍,基部收縮成長約6毫米的果柄,全部密被褐色短柔毛;種子具翅,連翅長2.8釐米,翅膜質,褐色,頂端鈍。
  特性 分佈區屬東南亞熱帶石灰岩山季雨林,幹、濕季節明顯,年平均溫21-22℃,極端最高溫38一40℃,小環境幹季(4一5月)氣溫可高達42℃,極端最低溫25℃,晝夜溫差達5一9.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生長基質為二迭紀石灰岩構成的山地,土壤僅在部分的岩石縫隙間,占地表約15%,為黑色石灰土,微帶紫褐色,ph值7一7.5,結構較緊結,保水性差,林地乾燥。其根係發達,緊扣岩石或伸延石縫,具耐幹、耐瘠薄的特性。種子飛揚傳播面寬,但極少能夠萌發,母樹附近幼苗稀見。
  林中喬木層稀疏,林下僅見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ilia poiss ex franch.、劍葉竜血樹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 chen及大量閉花木cleistanthussumatranus (miq.)muel1.一arg。的幼樹,在林中形成主要覆蓋成份。花期5一7月,果期8一10月。
  保護價值 雲南翅子樹為我國熱帶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樹種,目前僅見到兩個分佈點的個別植株。對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的保存和熱帶植物區係的研究都有一定價值。
  保護措施 尚無保護措施。由於生長在石灰岩山頂或峭壁上,不易受到人為破壞,一旦發生意外也有絶滅的危險。建議産保護區有關部門積極引種試種,並在石灰岩山季雨林內種植。
  栽培要點 目前尚未見有引種栽培的報道,種子繁殖,但休眠期短,應及時播種。
花木百科
  雲南翅子樹介紹
  雲南翅子樹 (pterospermumyunnanenwehsue)
  科屬:
  梧桐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小喬木,高約4米;枝被灰白色短柔毛。葉革質二理,幼樹和萌盾形,的狀5深裂。長16釐米,裂片長條形,長約10釐米,先端漸尖,葉柄長約24釐米;成的植株葉片倒梯形,長6.5-6.8釐米,全緣,先端截形,具鈍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下面密被褐色星狀態毛,側脈5-6對,葉柄長1-1.5釐米。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釐米,具5條明顯的棱和5個陷面,頂端鈍,基部收縮成長約6毫米的果柄,全部密被褐色短柔毛;種子具翅,連翅長2.8釐米,翅膜質,褐色,頂端鈍。
  分佈與習性:
  目前僅分佈于云南勐臘縣易(海拔1200米)和景洪落山(海拔1460米)兩地,生於山頂石灰岩裸露的岩石縫中或峭壁上。
  分佈區屬東南亞熱帶石山季雨林,幹、濕明顯,年平均溫21-22℃,極端最高溫38-40℃,小環境幹季(4-5月)氣溫可高達42℃,極端最低溫2-5℃,晝夜溫差5-9.5℃,雨量1200-1500毫米,生長基質為二迭紀石灰岩構成的山地,土壤部岩石縫隙間,占地表約15%,為黑色石灰土,微帶紫褐色,PH值7-7.5,結構較緊結,保水性差,林地乾燥。其根係發達,緊扣岩石或伸延石縫,具耐幹,耐薄的特性。種子飛揚傳播面寬,但極少能夠萌發,母樹附近幼苗稀見。林中喬木層稀疏,林下僅見清香木pistacaiaweinmannifoliapoissexfranch劍葉竜血樹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及大量閉花木,cleistanthussumatranus(MIQ)Muell-arg的幼樹,在林中形成主要覆蓋成份。花期5-7月,果期8-10月。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繁殖與栽培:
  目前尚未見有引種栽培報道,宜用種子繁殖,但休眠期短,應及時播種。
  應用:
  雲南翅子樹為我國熱帶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樹種,目前僅見到兩個分點的個別植株.。對熱帶植物資源的保存和熱帶植物區係的研究都有一定價值。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