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lagerstroemia entrmedia koehne
中文名 雲南紫薇
拉丁科名 lythraceae
中文科名 千屈菜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雲南
現狀 漸危種。雲南紫薇零星分佈于云南南部,由於是優良的薪炭樹種,當地經常砍作燃料,森林破壞嚴重,自然更新不良,因此分佈範圍越來越小;植株數量日益減少。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1800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6-8米;枝圓柱形,節間較短。葉近對生,小枝上部的葉互生,堅紙質或薄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8一17釐米,寬4.5一7釐米,基部鈍或狹楔形,兩面無毛,側脈7一9對,網狀脈明顯;葉柄長1一1.5釐米。圓錐花序頂生,長8一17釐米;花梗被短絨毛,長約12釐米;花藍紫色,萼管長約14毫米,密被黃褐色短絨毛,裂片寬三角形,極為開展,成熟後木質化,堅硬,內面無毛,長為萼管的1/2或與之等長;花瓣6,近圓形或長圓形,長約20毫米,邊緣淺波狀,先端微凹,具爪;雄蕊約130枚,着生於萼管中下部,排成2-3列;子房6室,無毛,花柱長過雄蕊。葫果長圓形,長2.j一3.5釐米,6瓣裂,基部為宿萼包圍;種子多數,黃褐色,頂端具翅,長1一1.5釐米。
特性 分佈區為滇南熱帶、亞熱帶山地,氣候特點是3一5月高溫乾燥,6一10月高溫多雨,11-2月涼爽多霧。土壤為磚紅壤。該植物喜陽耐旱,根係發達,樹冠較寬闊,花大而美麗。花期5一6月,果期10一12月。着果力雖強,但自然更新不良,林下幼樹稀少。混生於雜木林中。
保護價值 雲南紫薇是我國特有植物。在我國滇南局部地區有零星分佈,數量稀少,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應加以保護。
保護措施 由于云南紫薇分佈地區不在自然保護區內,目前尚無保護措施。建議將集中分佈區劃為自然保護點,以利種質資源的保存。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發芽容易,實生苗到開花期較快。挖苗移栽也容易成活。扦插法亦能應用。 |
|
雲南紫薇介紹
雲南紫薇 (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
科屬:
千屈菜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6-8米;枝圓柱形,節間較多短。葉近對生,小枝上部的葉互生,堅紙質或薄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8-17釐米;基部鈍或狹楔形,兩面毛,側脈7-9對,網狀脈明顯;葉柄長1-1.5釐米。圓錐花序頂生,長8-17釐米;花梗被短毛,長約1.2釐米;花藍紫色,萼管長約14毫米,密被黃褐色短毛,裂片寬三角形,極為開展,成熟衙木質化、堅硬、內面無毛,長為萼管的1/2或與之等長;花瓣6,近圓形長圓形,長約20毫米,邊緣淺波狀,先端微凹,具爪;雄蕊130枚,着生於萼管中下部,排成2-3列;子房6室,無毛,花柱長過雄蕊。蒴果長圓形,長2.5-3.5釐米,6瓣裂,基部為宿萼包圍;種子多數,黃褐色,頂端具翅,長1-1.5釐米。
分佈與習性:
在我國僅分佈于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的的思茅、西雙版納、瀾滄、滄源、耿馬等州縣;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嚮陽山坡,習見於林緣、路旁。泰國北部也有分佈。
分佈區為滇南熱帶、亞熱帶山地、氣候特點是3-5月高溫乾燥,6-10月高溫多雨,11-2月涼爽多霧。土壤為磚紅壤。該植物喜陽耐旱,根係發達,樹冠較寬闊,花大而美麗。花期5-6月,果期10-12月。着果力強,但自然更新不戶,林下幼稀少。
繁殖與栽培:
種子繁殖。
應用:
漸危種。是優良的薪炭樹種,樹冠較寬闊,花大而美麗,可做園林、庭院緑化的觀花樹種。 |
|
- : lythraceae, 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
- lat.: lagerstroemia entrmedia koeh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