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民族大学
雲南民族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號。
郵編:650031
電話:(0871)5172133 5134907 雲南民族大學投訴電話 昆明市旅遊投訴電話:0871-3164961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雲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8月1日,2003年4月16日更名為雲南民族大學。1972年開始招收大學普通班學生,1977年招收本科生,1979年招收研究生,1984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被列為省屬重點大學。經過52年的發展,我校已由建校初期單一的民族幹部培訓學校發展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研究生、專科、預科、高職、成人、留學生等辦學層次的綜合性民族大學。為國傢培養了各類人才4萬多名,85%以上的畢業生回到民族地區工作。至2003年7月,全日製在校學生678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96人、本科生5869人、專科生335人、預科生284人,在校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75%.另有高職生529人、夜大生685人、函授生5026人、成人脫産生131人。199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结進步模範單位”稱號。
(一)學科專業
我校現有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8個一級學科的32個本科專業,2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有6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民族古籍、國民經濟學、民族學、社會學、行政管理。1個省級重點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5個院級重點專業。5門省級重點課程:民族學概論、有機化學、雲南民族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形成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多學科交叉、融合,結構較為合理,能適應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與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學科專業體係。
根據學科建設發展需要,學校設置17個學院:民族文化學院、人文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民族藝術學院、體育學院、預科教育學院、人民武裝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文化學院;2個教學部:研究生部、馬剋思主義教學研究部。
(二)教師隊伍
我校現有教職工864人,其中專任教師464人,占教職工總數的53.7%.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0人、副教授158人、博士14人、碩士157人。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優秀教師7人;獲得國傢級省級特殊津貼的專傢19人次。有23名校級學科帶頭人和74名骨幹教師。此外,學校還長期聘請外籍專傢任教,並先後聘請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漢城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單位的50多位著名專傢、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三)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503畝,校捨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教室建築面積44683平方米。有各類教室223間,其中多媒體教室31間、計算機室26間、語音室14間。校內實驗實習場地面積共7170平方米。建有學科專業綜合實驗室共39個。800元以上的教學儀器設備6293臺(件),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568.58萬元,生均可6607元。如加上在建的教學儀器設備項目1024萬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592.58萬元,生均7822元。圖書館(含各學院圖書室)面積10155平方米,藏書712843册,是美國“亞基會”贈書中心中國第二樣本書中心,已存樣書41557册,還收藏了貝葉經、東巴經等大量民族文獻古籍珍品。建成了校園網並與cernet及internet相聯,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管理現代化提供了必要條件。現有運動場面積34316.19平方米,其中田徑場(含足球場)2塊、籃球場11塊、排球場4塊、體育館1座、訓練館1個。
(四)科學研究
我校現有一個省級研究所:雲南省民族研究所;32個院(部)屬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全校教學科研人員2000-2002年共發表論文1574篇,其中核心期刊595篇;出版論著200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奬12項,其中榮譽奬1項,二等奬1項,三等奬10項;共獲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1項,其中國傢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地廳級科研項目40項,其他科研項目3項;獲準項目經費總額203.13萬元,其中國傢級項目經費30.5萬元,省部級課題經費108.5萬元,地廳級項目經費16.95萬元,其他項目經費47.17萬元。我校在民族考古、民族歷史、民族語言文學、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豐碩,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於2002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雲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科版)被評為雲南省高校優秀自科學報。
(五)對外交流
我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貝勒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加拿大裏加那大學,挪威卑爾根大學、特魯木索大學,澳大利亞拉托布大學,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韓國大真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清邁大學,緬甸仰光大學,越南東方大學,老撾國立大學等10多個國傢的26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許多專傢學者曾先後出國訪問、講學。我校還是雲南省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我校是雲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開放以來,有8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2萬多外國友人到我校參觀訪問或進行學術交流、科學研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都曾到我校訪問,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還在我校設立國王奬學金。我校在對外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進行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發展規劃
1993年,我校被省政府列為雲南省省屬重點大學後,多次修訂《雲南民族學院實施省屬重點大學建設方案》,明確了學校發展規模和發展方向。1996年,學校製定了“九五”規劃,提出“通過5年的努力,使民院規模有較大發展,結構更加合理,教學質量上新臺階,科學研究上新水平,辦學效益有明顯提高,在綜合辦學實力上躍居全國13所民族院校前列”的發展目標。全日製在校生從1996年的3303人增加到2000年的5041人,專業數由12個增加到24個,完成“九五”規劃所提出的任務。
根據對今後一段時期民族地區人才需求的預測,學校“十五”規劃確定:經過5年的努力,使學科建設上檔次,專業結構更加合理,適應性更強,辦學特色和效益更加明顯;重點學科和重點課程建設進入或接近省屬重點大學一流水平;為建設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省屬重點大學和全國一流的民族院校奠定堅實的基礎。經《雲南省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核定,至“十五”末期,我校全日製在校生規模為10700人。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十五”規劃提出:調整鞏固建設好現有的24個本科專業,增設22個本科專業,本科專業總數達到46個。建設一批省級、院級重點專業;逐年增設實用性較強,與雲南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高職專業;另外,增設碩士點18個,力爭建成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到目前為止,已增設8個本科專業、11個碩士點。今後兩年着重發展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學科,增設應用性強、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專業,同時調整改造專業面較窄、社會需求較少的專業,使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為了避免因辦學規模的擴大而可能帶來的質量下降問題,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製定了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基本建設規劃、重點學科建設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目前,學校發展呈現良好的勢頭,各項規劃正得到逐步落實。 |
|
雲南民族大學logo 雲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培養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民族高級專門人才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坐落在四季如春、風景秀麗的中國昆明,創建於1951年8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是國傢新增博士授權建設單位。
黨和國傢領導人歷來十分關心重視雲南民族大學的建設和發展。老一輩黨和國傢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接見過我校師生代表,周恩來、彭德懷、陳毅、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李嵐清、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等親臨學校視察,關心各族師生的成長進步,直接過問學校的建設發展。雲南省委、省政府在學校創建之初即任命抗日民族英雄、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將軍、張衝將軍及王連芳等為首任正副院長,並在學校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給予各方面的關心、支持。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雲南民族大學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層次豐富、辦學形式多樣的綜合性大學。設有1個聯合博士點,5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MBA、法律碩士(JM)等2個專業碩士點,60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共9個學科門類。擁有12個省級重點學科。有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外國留學生等多種辦學層次。現有全日製在校生14500人(在校本科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50%以上)、來自十餘個國傢的外國留學生300多人,此外,還有成人教育學生14000多人。現有20個院(部):哲學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民族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藝術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管理學院、人民武裝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合作交流處)、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預科教育學院和研究生部、馬列部等,1個省屬研究機構——雲南省民族研究所,1個館藏文物近20000件的民族博物館,另有45個校屬研究機構,建立了中國——東盟語言文化人才培養基地。
建校50多年來,雲南民族大學的辦學條件不斷優化。學校現有土地面積2170多畝。校捨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8500萬元,圖書館資料200萬册,教學用計算機2500臺,語音室座位1500個,多媒體教室座位5000個。現有教職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150餘人,副教授300餘人。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學家馬曜教授,著名民族學和考古學家汪寧生教授,著名史學家謝本書教授,中國近現代史著名專傢張建國教授等一批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諸學科的專傢學者享譽國內外。學校長期聘請外籍專傢任教,並先後聘請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韓國漢城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單位的100多位專傢、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雲南民族大學有特色和優勢的學科是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語言文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化學(民族藥)等學科,特別是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建設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國重要的民族學研究基地,曾多次獲國傢級優秀教學成果奬、科研奬和省級教學科研成果奬。近年來,完成了“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研究”、“語言學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濕法高純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復配膠生産中試應用研究”等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外委托的國際投資研究課題、雲南省科委攻關項目等。先後承辦了“第34屆國際漢藏語學術會議”、“經濟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多元發展國際學術會議”、“教育部第四屆社會文化人類學學術研討會暨高級研討班”等重大學術會議。舉辦有《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和自然科學版,哲社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在雲南同類刊物中排第二。舉辦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學報》,在全國和世界的文化人類學研究中有着重要影響。
雲南民族大學作為國傢和雲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擴大對外文化、學術交流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建校以來,全世界各大洲8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元首、政要、專傢、學者和國際友人2萬多人次到校訪問參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越南鬍志明主席、緬甸國傢恢復法律秩序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泰國公主詩琳通、摩爾多瓦總統沃羅寧等曾訪問過雲南民族大學,並給予良好評價。雲南民族大學還是雲南省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可招收授予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還是對外漢語教育的重要單位。先後與美國、挪威、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傢的46所大學或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並與韓國大真大學、泰國東方大學等國外高校互相承認學分、互相承認學歷證書。
學校貢獻突出。半個多世紀以來,雲南民族大學纍计嚮社會培養輸送了6萬名領導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雲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的大學畢業生中,許多民族的第一代學士、碩士、博士、專傢、學者就是由該校培養造就或從該校畢業起步的。在雲南的16個州市中,8個自治州主要領導幹部多數畢業於該校。雲南129個縣特別是29個民族自治縣中的領導有相當多領導畢業于云南民族大學。芬芳50餘年,輝煌半個世紀。雲南民族大學已成為中國特別是西南各民族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搖籃、研究民族問題和民族關係的重要基地、雲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特別是“直接過渡”、“和平改革”、《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歷史大辭典·民族捲》、《中華文化通史·第三捲》等許多優秀理論成果,不僅為黨和政府製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而且為民族理論的豐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學校三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结進步模範單位”稱號。 2006年獲雲南省文明單位稱號。
(2009年)
雲南民族大學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號
郵編:650031 |
|
民族 | 語言學 | 民族語言 | 教學單位 | 學院 | 獨立學院 | 二級學院 | 人物 | 學者 | 東南亞 | 語言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師 | 教授 | 更多結果... |
|
|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 雲南民族大學圖書館 | 雲南民族大學博物館 | 雲南民族大學自然社 | 雲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哲學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青年報 | 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 | 雲南民族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駕駛培訓中心 | 雲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