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雲南大頭魚
  大頭鯉(cyprinus (c.) pellegrini)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鯉屬。俗稱:大頭魚,碌魚(《澂江府志》)。英文名:barbless carp 。
  瀕危等級:易危。中國國傢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體形似鯉。尾柄細長。頭特別大而寬,頭長大於體高和背鰭基長;頭背寬而平坦。口闊且大,亞上位,弧形,口裂顯著傾斜,口寬大於吻長。無須。下咽齒主行第二枚齒齒冠具2-5道溝紋。鰓耙排列甚細密,在48個以上,其長度超過鰓絲長。鱗大,側綫鱗34-37個。背鰭和臀鰭均具帶細鋸齒的硬刺。背、腹鰭起點相對或背鰭稍長,背鰭基長,鰭條短,外緣深凹,胸、腹、臀鰭均大;胸鰭達腹鰭。體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背鰭灰黑色,偶鰭及尾鰭淡黃色,尾鰭下葉帶紅色。
  喜歡生活在水深而水質較清澄的水體中上層,對惡劣環境耐受力差,若水質混濁或離開水體則易死亡。性活躍,遊泳迅速。食性較單一,大小個體的食性差異不大,幾乎均以大型浮遊動物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有時也雜食些硅藻、絲狀藻和龜甲輪蟲等,但數量很少。一般雌魚體重在50剋左右即已性成熟,産卵期較長,從4月初開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大頭鯉為我國特有種,僅分佈于云南省的星雲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細嫩,含脂量高,味美,頗受人們歡迎。在20世紀50-60年代曾為産區的主要經濟魚類,在兩個湖的漁産量中,占極大優勢,曾占總産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進鰱、鱅,與大頭魚産生食物競爭;在引種時又帶來了鰕虎魚、鰟鮍、麥穗魚等小型野雜魚,這些魚生命力強,且大量吞食魚卵;再則湖泊水位下降,水草減少而破壞了産卵場;長期的酷漁濫捕;大頭魚自身抗病力弱,生長緩慢,適應環境差等綜合因素,導致資源的銳減,目前大頭魚在星雲湖和杞麓湖中,僅占魚産量的0.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