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 二郎山隧道
目錄
No. 1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它起於天全縣竜膽溪川藏綫,止於瀘定縣別托山川藏公路,全長8596米。其中,二郎山隧道4176米,別托山隧道101米,和平溝大橋118米,道路等級為山嶺重丘三級公路,洞口海拔2200米,總投資4.7億元。是川藏綫改造咽喉工程。
  二郎山隧道,早在六七十年代,有關部門就提出了興建二郎山隧道的方案。1983年,二郎山路段開始實行單嚮管製放行,但堵車斷道仍時有發生。1995年,二郎山隧道工程被列入國傢“九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1996年5月、6月,二郎山隧道在東西兩端正式開工。1999年12月7日,二郎山隧道試放行通車,公路里程縮短25公裏,衹要一個多小時就可過二郎山,確保了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的暢通。二郎山隧道打通後,從康定城到成都衹需要5個小時。2001年1月11日,二郎山隧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車。
No. 2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它起於天全縣竜膽溪川藏綫,止於瀘定縣別托山川藏公路,全長8596米。其中,二郎山隧道4176米,別托山隧道101米,和平溝大橋118米,道路等級為山嶺重丘三級公路,洞口海拔2200米,總投資4.7億元。是川藏綫改造咽喉工程。
  二郎山隧道,早在六七十年代,有關部門就提出了興建二郎山隧道的方案。1983年,二郎山路段開始實行單嚮管製放行,但堵車斷道仍時有發生。1995年,二郎山隧道工程被列入國傢“九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1996年5月、6月,二郎山隧道在東西兩端正式開工。1999年12月7日,二郎山隧道試放行通車,公路里程縮短25公裏,衹要一個多小時就可過二郎山,確保了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的暢通。二郎山隧道打通後,從康定城到成都衹需要5個小時。2001年1月11日,二郎山隧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車。
  相關背景資料: 《歌唱二郎山》
  歌唱二郎山石碑
  “二呀二郎山,高呀麽高萬丈。古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决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風來吹,不怕那雪花飄,起早睡晚忍饑餓,個個情緒高,開山挑土架橋梁,築路英雄立功勞。
  二呀二郎山,滿山紅旗飄。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那福源,人民享安康。前藏和後藏真是個好地方,無窮的寶藏沒開採,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處有,人民財富不讓侵略者他來搶。要鞏固國防先建設邊疆,篷帳變高樓,荒山變牧場,侵略者敢侵犯,把他消滅光! ”
  這首曾經唱響全中國的《歌唱二郎山》作於1951年年底,是一首歌唱修築入藏公路官兵的戰歌。“二郎山,高萬丈”,唱出了人們對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跨過天塹通往山外世界的渴望。
  徵服二郎山,徵服天塹越通途,一直是當地人的夢想。直到現在,二郎山下民居的土墻上還有當年刊登在《解放軍畫報》上的老照片。從畫報上看,當年參加修路的解放軍第十八軍士兵們穿着單薄的棉衣,身上捆綁着繩子吊在半山腰,一個人扶着鏨子,一個人揮着鐵錘,除了這些簡單的工具外,再沒有任何機械設備,與現代的機械化築路設備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解放軍第十八軍的官兵們用了4年時間,修通了長達8.66公裏的川藏公路,同時也付出了4963名戰士犧牲的代價。50多年過去了,川藏路不斷改建修繕,從當時的砂石路改建為現在的柏油路,千千萬萬的車與人在這條路上通過,成百上千噸的貨物從這條路上源源不斷地運進藏區。
  飛過二郎山的歌
  1951年夏天,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在副政委魏風的率領下,到二郎山一帶慰問築路部隊。指戰員們的豪情壯志和英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文工團的團員們。男高音歌唱演員孫蘸白忽然想起由時樂作麯的大合唱《千裏躍進大別山》中《盼望紅軍快回傢》的一段歌詞,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大呀麽大別山,滿山是茶花。青山緑水好風光,遍地是莊稼……”孫蘸白邊唱邊想,如果把這首麯子填上修築川藏公路的內容,一定會受到築路指戰員的歡迎。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魏風。魏風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把填詞的任務交給了洛水(原名祝一明)。洛水也被築路官兵們的精神感動了,欣然接受了任務,投入到創作之中。很快,一首飽含着熱情與激情,頌揚築路部隊英雄氣概和頑強意志的歌麯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上誕生了。詞作者巧妙地將敘事與說唱風格統一在一起,塑造了鮮活的築路人形象;麯作者則吸取了豫劇音調的元素,麯調流暢自然,帶有濃郁的中州特色,並在每一句後加了一個“過門”,讓歌麯郎郎上口,易學易唱。
  歌麯寫好後,魏風衹給了孫蘸白1個晚上的時間練習。對於一名職業歌唱演員來說,這樣的經歷在他的歌唱生涯中是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但孫蘸白絲毫沒有退縮,相反,他以飽滿的熱情接受了任務。夜深人靜,孫蘸白低聲試唱。他的腦海裏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出築路工地上官兵們揮汗如雨的施工場面,耳邊一波接一波地回響起熱火朝天的勞動號子。從滿天星鬥到天空泛白,孫蘸白的眼睛一直被淚水濕潤着。他自己也說不清,是被官兵們感動了,還是被歌麯感動了。
  第二天登臺演出時,孫蘸白深情的演唱讓這首鼓舞士氣的歌麯贏得了築路官兵們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在官兵們的一再要求下,孫蘸白一連唱了3遍纔走下舞臺。在臺下,戰士們把他團團圍住,紛紛索要歌片。為了滿足大傢的要求,魏風馬上找人刻印歌片並發給部隊。從此,川藏綫的築路工地上到處可以聽到《歌唱二郎山》激昂的旋律。不久,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飛過二郎山,飛嚮祖國的山山水水,飛嚮每一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1952年,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參加全國第一屆文藝會演時,也選送了《歌唱二郎山》。不出所料,這首歌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榮獲當年全軍文藝創作一等奬。
  “二呀二郎山呀,滿山哪紅旗飄,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哪富源呀,人民哪享安康。”歌麯表達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建設西藏、保衛西藏的决心,也飽含着人民解放軍對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誼。《歌唱二郎山》唱出了開山築路的艱辛,也唱出了公路人不屈不撓的意志,以至於半個多世紀之後,那些參加過川藏公路建設的人們仍舊能完整地唱出這首曾經鼓舞他們士氣,也給他們帶來歡樂的歌麯。
  一隧通途
  轉眼將近60年過去了,這首《歌唱二郎山》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遺忘。現在,在已編入國道318的川藏公路上,有了一條隧道——二郎山公路隧道。
  這座軸綫分水嶺海拔2948米、隧址海拔2200米、最大埋深748米、主洞長4176米的二郎山公路隧道,於1996年7月開工,歷時5年,2001年12月竣工。開工時是國內最長、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應力最大的特長山嶺公路隧道。
  二郎山隧道開通後,人們不用再擔心翻山越嶺有危險了,5分鐘就能穿越川藏綫上的第一高山。也許現在的我們無法深刻地理解這條隧道所帶來的便利,但曾經參加過修築川藏路的人們卻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段歲月。
  二郎山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距成都172公裏,位於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上,周圍的喇叭河、紅靈山、白沙河等3大景區環環相連,各具特色,優美的景緻好似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川西旅遊大環綫上。這裏山峰雄偉、險峻,河水韶秀、清幽,充滿了原始風貌和獨特藏漢文化的歷史內涵。這裏自古就是漢藏文化的交融之地。康巴文化歷史悠久,積沉下豐厚的土司文化、邊茶文化、藏漢佛教文化,還有古碉門茶馬舊市、茶馬古道、紫石關舊城墻、紅靈山廟群、慈郎寺等衆多文化遺址。為了與當地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二郎山隧道的隧道口特別設計了具有強烈藏式建築風格的洞門。尤其是洞門口巨石上刻下的雄渾激越的《歌唱二郎山》麯譜與歌詞,無聲地提醒着每一個到這裏的人,提醒人們記起當年修築川藏公路官兵的艱辛與毅力,引發人們無盡的嚮往與遐思。
  如果說《歌唱二郎山》表現了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大幹社會主義的壯懷激烈,那麽《天山路彎又彎》則用歌麯的形式反映了革命軍人在和平年代,用腳板、用信念、用意志,在天山的險峰間踏出一條連接新疆與內地公路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