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
別名:蝙蝠蘭、鹿角山草
科屬:為水竜骨科、鹿角蕨屬附生性蕨類植物
形態特徵:
葉叢生,下垂,頂端分叉呈凹狀深裂,形如“鹿角”,故名。株高40—50cm。葉有營養葉(不育葉、裸葉)和孢子葉(育葉、實葉)兩種。不育葉圓形而凸出,邊緣波狀,新葉緑白色,老葉棕色。主要功能除了抓住支承物之外,還可收集從樹上掉下來的碎屑,把它分解成養分,並包裹存根周圍,保護蕨根和貯蓄水分。育葉叢生,灰緑色。分叉成窄裂片。孢子囊在凹處下開始上延至裂片的頂端)。
産地分佈:
大洋洲熱帶地區,各地溫窒常見栽培。
生長習性:
在原産地常附生在樹幹分枝上或樹皮開裂處;也可生長在淺薄的腐葉土、潮濕的石岩上或泥炭上。性喜溫暖、潮濕、半陰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6~21℃,夏季理想氣溫21℃,鼕季溫度不低於10℃,在潮濕環境中,則需要高達24℃的氣溫。適宜生長的空氣濕度(相對濕度)70%,但對50%~60%和空調的乾燥環境亦能忍受。
同屬植物約18種,分佈於熱帶亞洲、美洲和非洲。如葉片狹、分叉較多的美洲鹿角蕨p.andinum;異葉鹿角蕨;p.diversifolium,為園藝雜種,栽培較多,葉片頂部分叉多。變種有大鹿角蕨var.majus,葉片深緑,中央葉片厚而直立,十分美麗。
用途特徵:
二歧鹿角蕨株形奇異,姿態優美,在廳室的陰暗無光處也可生長。
適用於點綴客廳、窗臺、書房。如懸吊於屋檐、幾座等處,則倍顯別緻,是室內立體緑化裝飾中的佼佼者。 | | - lat.: platycerium bifurcatum
| | 鹿角山草, 蝙蝠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