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內設豪華的房間,房間裏挂滿了繪畫作品,畫上鍍的金箔熠熠發光。 穿過雕刻精美、裝飾華麗的巨大前門,然後是一係列會見室。第一間大廳通過飾以華美的繪畫、中楣、用平頂鑲板裝飾的天花板來加深人們對於幕府將軍權力無邊的印象。一般人甚至不允許走進第一間大廳。 內部的大殿是接待高級官員的,這裏的裝飾更精巧,花費也更大。因為謹防背叛行為,幕府將軍安裝了"夜鶯地板",它能夠在輕微踩踏的情況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來警告有人入侵。那時風景優美的庭園裏沒有一棵樹:幕府將軍不想看到落葉,不願意由落葉想起他們將面對的死亡。 地址:京都中部。乘公共汽車或禦池地鐵抵達。電話:841 0096,開放時間:每天早8∶45-下午5∶00,4點以後不得進入,購票入內。 |
|
建於公元1603年,是德川傢康幕府將軍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墻,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是幕府統治者為保全自身安全而設的報警機關。本丸禦殿和二之丸禦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墻壁和隔門上畫有獵野派畫傢的名畫,精美絶倫。每年梅花和菊花盛開的季節是遊覽的好時機。
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處開始興建二條城。天正元年(1573),信長流放義昭後燒毀了這座城,然後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禦所,並將之獻給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信長長子信忠在二條禦所放火自刃。關原之戰後,得到天下的傢康在京都會見豐臣秀賴時重新修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元離宮二條城,是由德川傢康下令興建的,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京都時,有個休憩的寓所。
城內最大的建築群——二之丸禦殿於公元1603年完工,而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傢光再將本丸內的城域擴建成現在的規模,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光慶喜“大政奉還”於皇室朝廷,奉還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禦殿內。
二條城見證了德川傢的榮枯興衰,是日本歷史朝代的移轉之地,裏面值得一探的建築文物相當多,例如二之丸禦殿,小堀遠州設計的二之丸庭園,以及由京都禦所的舊桂宮禦殿移築而來的本丸等。
二之丸禦殿裏共有遠侍,式臺,大廣間,蘇鐵之間,黑書院,白書院等六個隔間,你可以從梁柱間的雕飾看出昔日繁華,而串聯各隔間的紙門畫,多半是“狩野探幽”及其門徒所繪製的,二條城也因而儼然成了“狩野派”日本畫的史料館。
二條城有東西約500米,南北400米的圍墻,並挖有壕溝。走廊鋪的地板走上去會有黃鶯般的叫聲,以防外人入侵。1867年,德川慶喜在此行大政奉還,將統治權交還給天皇。現存的二之丸禦殿是六棟大書院式建築。而屏風上的彩繪則是出自狩野一門的手筆。充分表達了包括雕刻,金屬器具裝飾的桃山美術精粹。本丸禦殿在天明時期的大火中燒毀。現存的建築是從京都禦所的桂宮禦殿遷移來的。
二條城一嚮以櫻花種類豐富見稱,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賞櫻勝地。在城內的櫻之園,可觀賞到有“櫻花王者”稱譽的八重櫻華貴莊嚴的身姿。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內設豪華的房間,房間裏挂滿了繪畫作品,畫上鍍的金箔熠熠發光。
穿過雕刻精美、裝飾華麗的巨大前門,然後是一係列會見室。第一間大廳通過飾以華美的繪畫、中楣、用平頂鑲板裝飾的天花板來加深人們對於幕府將軍權力無邊的印象。一般人甚至不允許走進第一間大廳。
內部的大殿是接待高級官員的,這裏的裝飾更精巧,花費也更大。因為謹防背叛行為,幕府將軍安裝了"夜鶯地板",它能夠在輕微踩踏的情況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來警告有人入侵。那時風景優美的庭園裏沒有一棵樹:幕府將軍不想看到落葉,不願意由落葉想起他們將面對的死亡。 |
|
也可能是因為周邊已建的一些現代建築物體量影響的緣故吧,其位於僻靜的京都歷史中心的二條城和它的建築物尺度比原來想象中的要小一些,初看之下,其宮殿的規模也不如以往的圖片所得到的印象那樣雄偉和高大。
二條城位於當時古城京都的二條通盡頭,城以街道名稱命名,突出地立於四條街道的中央。二條城的城堡和宮殿建於1603年,是當時德川傢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傢康為保衛京都禦所(皇宮)而修建,同時也為到京都拜訪天皇時能夠居住而建。後來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傢光將豐臣秀吉所留下的伏見城中的幾座建築移建至此,並對其建築物的內部進行了裝飾。目前所見的二條城建築,有着日本桃山時代的樣式特色。京都二條城被鑒定為名勝古跡,占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禦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日本政府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的二之丸庭園被鑒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鑒定為重點文物。
二條城由石墻和護城河環繞,在城內建有本丸禦殿、二丸禦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本丸禦殿和二之丸禦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處於二條城空間的構圖中心。其中的二之丸庭院為一回遊式水庭院,水面麯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佈置有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並在水池的中央佈置了三段式的疊瀑。水庭的周邊植有高低錯落、組合有緻的各類樹木和植物,水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庭院風格相對粗放,具有一定的力量感,但是,對於某些局部的水石和植物的處理和安排又不乏細膩和嚴謹的搭配方法,與周圍的建築群有着和諧的呼應。二之丸禦殿的宮室建築體態秀美、尺度宏闊,園林內緑化與建築物搭配得當。其禦殿建築的樣式很富有特色,殿內墻壁和隔門上繪有幕府的皇傢著名畫傢狩野一門的畫作,其中《鷹立松樹圖》、《守望八方雄獅圖》皆為狩野派的名作。
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極盡精細、奢華,處理得當。屋檐和封檐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明豔的金色與深色的建築木構件相互映襯而顯現出當年德川將軍的富有和府邸的華貴。這與京都的手工業和城市的民間工藝傳統是分不開的,建築傳統的積澱和裝飾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自然程序,往日的金色隨處可見。
二條城的整體都得到了極妥善的保護,於近處觀察其城墻、護濠、各個建築和庭園的細部,就不難體會所采取的保存方法的細緻。建築物的室內幹淨整潔,木質材料和繪畫都被養護得一塵不染。每一組構件,每一處木欞,每一塊金飾片都反映出那裏所運用的細膩的匠心和認真的手法,對所有文物建築和環境所進行的呵護與保養可謂是煞費苦心、一絲不苟。
古建築及其環境的傳統性在這裏得到了最佳的維護和延續。二條城內部環境當中的各類元素全部保存着原始的材料、肌理和構造狀態,不容有任何的改變,必要的維修工作也盡可能地做到保持其原質、原型、原色的做法,完全實現了“真實而準確”保留的目的。在城內院落裏的地坪上,依舊按照古城最初所采用的方式,在上面散鋪着大片細碎的白色沙礫。
二條城的外部空間控製較為完善。雖然古城處於京都城市的一側,在其旁邊也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是對其周邊建築的高度加以控製,一般衹有三到五層,而且對於新建築的體量、色彩和建設規模的控製極為嚴格而周全,同時又規定二條城保護範圍外部建設的建築物與二條城之間設置了道路和緑化帶,使得古跡和新建築之間保持着較大的間距。因此,處在二條城內的任何一個位置上都不會有外部的建築物進入視綫,從而避免了外界對古城內部的幹擾。當人們跨過城濠,走進二條城城門的那一瞬間,就會將外部所有的世俗思維、現代建築和空間形式等完全排除掉了,而衹能夠感覺到站在這裏,空間和時間都已被歷史拉嚮昔日的遠方。
現在,二條城的那些結構已經成為具象的史詩,其建築物上面所裝點着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傳統的一種反射,它們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結晶,值得保存和維護它們的人為之驕傲。 |
|
如果你到京都清水寺遊覽的話,那就千萬別錯過近在咫尺的京都二條城。二條城是在近畿一帶瞭解江戶時代建築文化的最佳場所。二條城就是德川將軍傢在京都的據點,每當徵夷大將軍上洛覲見天皇時,二條城就是將軍居住的地方了。
二條城作為將軍傢的居城可謂歷史悠久。在江戶幕府之前,美濃大名織田信長曾協助足利義昭上洛,打倒了反叛將軍傢的三好傢,讓義昭順利繼承室町幕府將軍職位。當時,信長為義昭建造的居城就是二條城。但現代意義上的二條城是指關原合戰後,掌握日本實權的大名德川傢康為控製京都築起的居城。和其他當時的城堡不同,二條城沒有深溝壁壘,外形也不同於江戶、大坂這種典型的武傢城堡。二條城的外觀看上去更像一座權貴的大型府邸,其外觀建築和室內裝修都顯示了德川傢的權勢和富貴。
二之丸
穿過二條城的大門,秀輝直奔被譽為日本國寶的二之丸禦殿。二之丸采用了唐門風格的裝修,散發着深厚的盛唐文化氣息,在江戶時代是最豪華氣派的裝修了。二之丸裏面設有若幹個房間,其中最大稱為“遠侍之間”,面積據說有1046.1平方米,分為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若鬆之間和敕使之間,是各地大名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徵夷大將軍(日本的實權者,對外稱“日本國王”或“日本國大君”)接見的場所。二之間的屏風畫着猛虎和豹,象徵着將軍傢的威武;敕使之間是將軍接見天皇朝廷使者的地方,朝廷的敕使坐在上座,將軍坐在下座,以示名義上的君臣之禮。但實際上,當時的天皇朝廷衹是一個擺設,職責是研究知識學問,根本無權幹預政治,甚至連對外的國王頭銜也沒有。在明朝和朝鮮給日本的國書中,中、朝所稱的日本國王其實是徵夷大將軍,而不是當時日本國內名義上最高無上的天皇。由於權勢和財富的懸殊,二條城的建築其實比皇居還要豪華氣派。
白書院
二之丸內還有供各地大名嚮將軍傢獻上禮物的式臺之間和黑書院、白書院。黑書院是將軍和親藩大名、譜代大名會見的場所,面積比大廣間小,但裝修別緻,是將軍會見心腹諸侯的場所;白書院是將軍的起居間和臥室,內部的裝修和黑書院不同,主要以一些山水水墨畫。
本丸禦殿
二條城的中心建築稱為“本丸禦殿”,在二條城創建之初,本丸禦殿的規模不亞於二之丸,是一座五層的天守閣建築。可惜因為1750年那場雷暴,本丸禦殿在遭遇雷擊後被大火燒毀。後來幕府雖重建本丸禦殿,但因為二條城是作為幕府在京都的代表故而在明治維新時遭拆毀。現在我看到的本丸,規模已不如二之丸了。
二之丸庭園
將軍傢的氣派還表現在二條城的庭園上。一座二條城但是庭園就有三個,包括最出名的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庭園的設計是中國式的設計,可見明朝時代中國文化依然深重地影響着日本中央政權。那時的日本統治者都以學習模仿中國文化為榮,也幸虧如此,我國早已失傳和毀滅的盛唐風格建築,今天在日本可以看到。真心希望我國有關部門能把這些唐文化和建築學回來,在中國至少也建造一個盛唐風格建築的博物館或者國傢公園,讓我們看到唐文化的回歸。
二條城內的櫻之園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歷來是最最負盛名的賞櫻聖地。可惜秀輝去的不是時候,無緣一睹櫻花之王的雄姿,未免有些遺憾! |
|
一是1611年的德川傢康會見豐臣秀賴,這次二條城的會面表面上說是爺爺和孫女婿的首次會面,但實際上代表了豐臣傢從此臣服於德川傢,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天下人從此不再是豐臣秀賴。
二是德川傢光邀請後水尾天皇造訪二條城事件。本來日本歷史上衹有作為臣子去謁見君主的慣例,但德川傢光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凌駕於天皇之上,提出要天皇到江戶拜訪將軍。雖然後來改成了天皇出巡二條城,但由於二條城是將軍在京都的行宮,後水尾出巡二條城也象徵着天皇朝廷徹底嚮武傢政權屈服。
三是1867年的大政奉還儀式。此時的德川幕府已完全喪失人心且被維新派軍隊擊敗,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嚮天皇交還政權,辭去被德川傢世襲了十五代的徵夷大將軍職位。德川慶喜嚮明治政府交還政權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進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諷刺,德川傢康當年在二條城接受豐臣傢臣服的時候應該想不到他的子孫也是在這裏交出政權吧! |
|
參觀時間:8:45-17:00(入場結束時間16:00)
停止開放時間:12月26日 - 1月4日 以及7月,8月,12月,1月的毎周二(國定假日時順延至第二天)
門票:600日元;初高中生350日元;兒童200日元;殘障者免費。
交通:地鐵東西綫二條城前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