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乳腺囊性增生病 |
|
乳腺囊性增生是婦女常見的乳腺疾病,多發生在30-50歲的婦女中。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
乳腺囊性增生病常可出現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輕者如針刺樣,可波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月經來潮前,疼痛更加明顯。而月經來潮後疼痛減輕或消失。撫摸乳房內有散在的圓形結節,大小木等,質韌,有時觸之疼痛。結節與周圍的乳腺組織界限不清,不與皮膚或胸肌粘連在一起。有時並模不清是結節狀,而呈一塊增厚的組織。結節多位於乳房外上方,也可以影響整個乳房。少數病人可出現乳頭溢液,多為棕色、漿液性或血液性液體。病程可以很長,絶經後往往可以自動消失。
乳腺囊性增生病絶大部分不用手術切除,衹用乳罩托起乳房,服用疏肝理氣的中藥可緩解疼痛。絶經期前疼痛明顯時可在月經來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每次5毫剋,每日3次;或服用孕酮,每日5-10毫剋,共7-10天。
維生素e也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來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如結節局限在乳房內的某一部分,月經後仍有明顯腫塊,也可以進行手術,將其切掉。特別是經病理檢查囊性增生又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而且較重,轉成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屬於癌前期病變,更應早期手術切除之。 |
|
普通外科 |
|
本病也稱慢性囊性乳腺病,是婦女多發病,常見於中年婦女。是乳腺實質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態復雜.增生可發生於腺管周圍並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腫形成;或腺管內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乳頭狀增生,伴乳管囊性擴張,也有發生於小葉實質者,主要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由於本病的臨床表現有時與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確認識本病十分重要。 |
|
臨床表現 突出的表現是乳房脹痛和腫塊,特點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疼痛與月經周期有關,往往在月經前疼痛加重,月經來潮後減輕或消失,有時整個月經周期都有疼痛。體檢發現一側或雙側乳腺有彌漫性增厚,可局限於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於整個乳腺,腫塊呈顆粒狀、結節狀或片狀,大小不一,質韌而不硬,增厚區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不明顯。少數病人可有乳頭溢液。本病病程較長,發展緩慢。 |
|
本病係內分泌障礙性增生病。 |
|
本病係內分泌障礙性增生病。一是體內女性激素代謝障礙,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使乳腺實質增生過度和復舊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實質成分中女性激素受體的質和量異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參差不齊。 |
|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可用中藥或中成藥調理,包括疏肝理氣,調和衝任及凋正卵巢功能。常用如剛口中藥逍遙散3—9g,每日3次。對局限性乳腺囊性增生病,應在月經後1周至10天內復查,若腫塊變軟,縮小或消退,則可予以觀察並繼續中藥治療。若腫塊無明顯消退者,或在觀察過程中,對局部病竈有惡性病變可疑時,應予切除並作快速病理檢查。如果有不典型上皮增生,則可結合其他因素决定手術範圍,如有對側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傢族史等高危因紊者,以及年齡大,腫塊周圍乳腺組織增生也較明顯者,可作單純乳房切除術。若無上述情況,可作腫塊切除後密切隨訪。 |
|
多見於25~45歲女性。本病發生多與七情過激有關。如思慮傷脾,鬱怒傷肝。因此在預防本病發生的過程中,要特別註意精神修養。情緒要穩定樂觀,和諧有趣,胸襟開朗,有度量,遇事不急躁,不疑慮,坦然處之。切忌鬱怒激動。這樣便可以穩定內臟正常生理功能,使氣血通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