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 傳媒 : 財會 : 魔獸世界 > 書籍
目錄
《書籍 book》
詩人: 林亨泰 Lin Hengtai

  在桌子上堆着很多的書籍
  每當我望着它們,
  便會有一個思想浮在腦際,
  因為,這些書籍的著者,
  多半已不在人世了,
  有的害了肺病死掉,
  有的在革命中倒下,
  有的是發狂着死去。
  這些書籍簡直是
  從黃泉直接寄來的贈禮,
  以無盡的感慨,
  我抽出一册來。
  一張一張的翻看,
  我的手指有如那苦修的行腳僧,
  逐寺頂禮那樣哀憐。
  
  於是,我祈禱,
  像香爐焚熏着綫香,
  我點燃起煙草……
shū jí shū jí
  裝訂成册的著作的總稱
No. 3
  軍事書籍
No. 4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宋· 瀋括《夢溪筆談·活板》
謂校定簡册 That the school will simply register
  謂校定簡册。《後漢書·馬融傳》:“職在書籍,謹依舊文,重述蒐狩之義,作頌一篇。”
泛指一般圖書 Refers to general books
  泛指一般圖書。《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蔡邕 ﹞聞 粲 在門,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邕 曰:‘此 王公 孫也,有異纔,吾不如也。吾傢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宋 蘇軾 《論高麗進奉狀》:“使者所至,圖畫山川,購買書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焦桂花》:“ 曹升六 捨人,曾於內庫檢視書籍。” 冰心 《超人》:“他略略的點一點頭,便回身去收拾他的書籍。”
謂登記戶籍 Tha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謂登記戶籍。《南齊書·虞玩之傳》:“ 孝建 元年書籍,衆巧之所始也。”
書於簡册 Books in Brief List
  書於簡册。謂有記載。 唐 白居易 《與楊虞卿書》:“僕以為書籍以來,未有此事。”
文書 Instruments
  文書。詔命典策等。 宋 蘇軾 《萬石君羅文傳》:“中書捨人 羅文 ,久典書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
發展歷史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我國最早的書籍,出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合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面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衹寫一行字,如果寫錯了,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的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衹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册”。編册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絶”,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了三次。一册書根據簡的長短决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現在表示書的數量的“册”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出現了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晉朝,紙書完全取代了竹木簡書和帛書。
中國歷史
  shuji書籍book 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原指典籍。圖書包括書籍、畫册、圖片等出版物。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 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製裝成捲册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纍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俄文的書籍,來源於古斯拉夫宗教語,是字母、文字、 書信的意思。 德文的文籍Buch,意思是寫了字的書板,是指刻寫的或準備刻寫的木板或木條。拉丁文的書籍 libr,最初的意思是用作寫字材料的樹皮或紙莎草莖,以後作為契據登記薄,還包含有文學著作、論文的意思。 書籍的起源和發展書籍的歷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出現, 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 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幹簡編綴在一起叫“策”( 册)又稱為“簡策” 。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 《詩經》、 《春秋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出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出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出現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 (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 紙的捲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 中國出現册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活字印刷術在世界上最早産生,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𠔌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 ~ 16世紀,製造了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了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出版了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出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了紙的生産, 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出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臺印刷機的出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 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書籍的功能和作用從書籍的産生和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它在逐步得到輕便、耐久 ,易於記載、復製文字和圖畫的材料上, 通過不斷完善的技術手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製,傳遞信息,具有宣告、闡述、貯存與傳播思想文化的功能。書籍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進入20世紀,書籍已成為傳播知識、科學技術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産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 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傢,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                 吳剋明
百科辭典
  shuji
  書籍
  book
    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原指典籍。圖書包括書籍、畫册、圖片等出版物。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 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製裝成捲册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纍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俄文的書籍книга,來源於古斯拉夫宗教語кънигы,是字母、文字、 書信的意思。 德文的文籍Buch,意思是寫了字的書板,是指刻寫的或準備刻寫的木板或木條。拉丁文的書籍 lib□r,最初的意思是用作寫字材料的樹皮或紙莎草莖,以後作為契據登記薄,還包含有文學著作、論文的意思。
    書籍的起源和發展 書籍的歷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出現, 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 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幹簡編綴在一起叫“策”( 册)又稱為“簡策” 。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 《詩經》、 《春秋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出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出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出現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 (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 紙的捲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 中國出現册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活字印刷術在世界上最早産生,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𠔌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 ~ 16世紀,製造了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了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出版了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出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了紙的生産, 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出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臺印刷機的出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 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書籍的功能和作用 從書籍的産生和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它在逐步得到輕便、耐久 ,易於記載、
英文解釋
  1. n.:  book,  jacket,  story,  pulp,  version,  volume,  create a furor,  books
法文解釋
  1. n.  livre, bouquin
近義詞
相關詞
著作君主權術馬基亞維利圖書讀書烹飪
廚藝植物歌麯小說幸運歷史司馬光中國文化史
編年體通史作傢藝術文學醫藥本草綱目百科大全文化
出版印刷中國歷史典籍唐詩中國歷史文化更多結果...
包含詞
書籍學書籍商書籍的書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