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跡名。一名高陽池。在湖北襄陽峴山南。《晉書.山簡傳》"簡鎮襄陽,諸習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遊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後多藉指園池名勝。 |
|
古跡名。一名 高陽池 。在 湖北 襄陽 峴山 南。《晉書·山簡傳》:“ 簡 鎮 襄陽 ,諸 習氏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遊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後多藉指園池名勝。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一:“非尋 戴安道 ,似嚮 習傢池 。” 清 趙翼 《西湖詠古》:“不是行都集冠蓋,此湖也衹 習傢池 。”亦省作“ 習池 ”。 唐 杜甫 《初鼕》詩:“日有 習池 醉,愁來《梁甫吟》。” 宋 曾鞏 《高郵逢人約襄陽之遊》詩:“未把迂疎笑 山簡 ,更須同上 習池 遊。”或省作“習傢”。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興欲傾燕館,歡終到 習 傢。” |
|
習傢池聯繫方式地址:襄陽城南約五公裏的鳳凰山南麓習傢池投訴電話襄樊市旅遊投訴電話:0710—3555282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習傢池景區榮譽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習傢池門票價格3元
習傢池,又名高陽池館位於襄陽城南約5公裏的鳳凰山南麓,又名高陽池,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襄陽侯習鬱,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築長60步、寬40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
習傢池中圓臺上建有重檐二層六角亭,俗稱“湖心亭”。其周繞以雕花石欄,憑欄可賞出水芙蓉,悠然遊魚。
習傢池是本區最早的古代私傢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鬱在宅前築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鬆竹。後人稱之為“習傢池”,歷代濾加修建。南宋尹煥重修時規模已相當可觀。明正德時荊南兵巡副使聶賢,亦曾在池中築臺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凱在大池東修二小池;同治時知府方大秒提名為“濺珠”和“半規”。唐代,習傢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遊歷的地方。皮日休還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贊美了習傢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懷。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習傢池舊有鳳泉館、芙蓉臺,亭北有習鬱墓。三面環水,一面臨水,山色蒼翠,水光瀲灧,花紅柳緑,景色宜人,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遊人。
習傢池它背倚白馬山,三面環抱。南望漢水,風帆隱現。遠眺鹿門,山色蒼然。園內樓館臺榭,參差櫛比。緑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遊習傢池,有月更好。不論滿月如鏡,新月似鐮,上看勾懸於亭上飛檐,下看遊蕩於池中清波。使你感覺到世界是那麽寧靜,那麽悠閑,那麽賞心悅目。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常在此宴飲,喝得酩酊大醉,故稱“高陽酒徒”,因此有高陽池館。東晉時,習鬱的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傢池益負盛名。晉以後,習傢池曾一度荒廢。南宋嘉定寶慶年間曾加以修繕。明正德年間,撫民副使聶賢重修。明嘉靖時副使江匯又建飛鑿齒、杜甫兩公祠。後又多次重建修葺,池邊有鳳泉館、芙蓉臺、習鬱墓。
這裏群山環抱,蒼鬆古柏,流水涓涓,亭臺掩映,花香鳥語,風景幽靜。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現在不少遊客來此參觀白馬泉、養魚池和亭臺等景觀。
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習傢池也是襄樊人春遊和來襄樊的客人遊歷的第一去處。1958年以前,白馬泉和習傢池等景觀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後來逐步被破壞得殘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資對習傢池進行了初步整修。習傢池作為中國唯一一處從東漢開始修建並使用和保存至今、歷史最為悠久的私傢園林,作為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的鼻祖,一定能再現其昔日美麗的歷史風貌。 |
|
習傢池位於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裏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襄陽侯習鬱,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築一長六十步、寬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
東晉時,習鬱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傢池益負盛名。池邊舊有鳳泉館、芙蓉臺、習鬱墓,群山環抱,蒼鬆古柏,一水涓涓,亭臺掩映,花香鳥語,風景清幽,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時,常來此飲酒,醉後自呼“高陽酒陡”,故習傢池又名“高陽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嘆:“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傢池。
習傢池,又名高陽池館位於襄陽城南約5公裏的鳳凰山南麓,又名高陽池,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襄陽侯習鬱,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築長60步、寬40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
習傢池中圓臺上建有重檐二層六角亭,俗稱“湖心亭”。其周繞以雕花石欄,憑欄可賞出水芙蓉,悠然遊魚。
習傢池是本區最早的古代私傢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鬱在宅前築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鬆竹。後人稱之為“習傢池”,歷代濾加修建。南宋尹煥重修時規模已相當可觀。明正德時荊南兵巡副使 聶賢,亦曾在池中築臺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凱在大池東修二小池;同治時知府方大秒提名為“濺珠”和“半規”。 唐代,習傢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遊歷的地方。皮日休還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贊美了習傢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懷。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習傢池舊有鳳泉館、芙蓉臺,亭北有習鬱墓。三面環水,一面臨水,山色蒼翠,水光瀲灧,花紅柳緑,景色宜人,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遊人。
習傢池它背倚白馬山,三面環抱。南望漢水,風帆隱現。遠眺鹿門,山色蒼然。園內樓館臺榭,參差櫛比。緑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遊習傢池,有月更好。不論滿月如鏡,新月似鐮,上看勾懸於亭上飛檐,下看遊蕩於池中清波。使你感覺到世界是那麽寧靜,那麽悠閑,那麽賞心悅目。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常在此宴飲,喝得酩酊大醉,故稱“高陽酒徒”,因此有高陽池館。東晉時,習鬱的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傢池益負盛名。晉以後,習傢池曾一度荒廢。南宋嘉定寶慶年間曾加以修繕。明正德年間,撫民副使聶賢重修。明嘉靖時副使江匯又建飛鑿齒、杜甫兩公祠。後又多次重建修葺,池邊有鳳泉館、芙蓉臺、習鬱墓。
這裏群山環抱,蒼鬆古柏,流水涓涓,亭臺掩映,花香鳥語,風景幽靜。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現在不少遊客來此參觀白馬泉、養魚池和亭臺等景觀。
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習傢池也是襄樊人春遊和來襄樊的客人遊歷的第一去處。1958年以前,白馬泉和習傢池等景觀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後來逐步被破壞得殘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資對習傢池進行了初步整修。習傢池作為中國唯一一處從東漢開始修建並使用和保存至今、歷史最為悠久的私傢園林,作為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的鼻祖,一定能再現其昔日美麗的歷史風貌。 |
|
習傢池詩 | 且醉習傢池 | 似嚮習傢池 | 同醉習傢池 | 日醉習傢池 | 頻嚮習傢池 | 詎減習傢池 | 山公常醉習傢池 | 為餘騎馬習傢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