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說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天有九天。
《太玄》曰:有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睟天,六為廓天,七為鹹天,八為瀋天,九為成天。 又曰:天以不見為玄。
《正義太玄經》雲:“九天謂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廓天,七為減天,八為瀋天,九為成天。”
《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鼕為上天。
《呂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
《淮南子》雲:“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魭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也。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禦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傢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遊沉道士館>詩》:“銳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昆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說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遊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藉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