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九宮山 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Mountain》 |
詩人: 謝枋得 Xie Fangde
真人何人結幽棲,纍世奎光煥紫泥。 日月高奔黃道近,衡廬傍出玉繩低。 |
|
九宮山聯繫方式電話:0715—24220010715-2422078
傳真:0715—2422153九宮山投訴電話鹹寧市旅遊投訴電話:0715—8254548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九宮山景區榮譽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門票價格進山大門票20元(避暑節期間大門票50元)、石竜溝20元、銅鼓包6元、雲關古寺5元、真君石殿3元、森林公園20元、闖王陵10元九宮山最佳旅遊時間九宮山一日有三季,兩裏不同天,此時陽光燦爛,片刻乳霧飄飛。這端鶯歌蝶舞,那頭涼雨瀟瀟。中午氣溫宜人,夜晚寒氣逼人。因而上山遊客備帶外套為宜。九宮山導遊圖九宮山交通圖九宮山美食九宮山餐飲有着自己的特點,清新、自然、山菜野菜當傢。吃過大魚大肉的城裏人,上山絶對要以品野山菜為樂。尤其是以不同時期竹子為原料的佳餚更具特點,如竹筍燒肉、筍幹湯、竹筒飯、竹筒裏蒸菜等讓你覺得好有味道,山上的菜味道較重,幹豆角、厥菜、小幹魚、幹羅卜、平豉等這些菜對爬了山、出了大汗的人來講,會味口大開。九宮山住宿九宮山上既有三星級以上的酒店,也有很幹淨、很便宜的普通房間。不過山上濕氣較重,最好選擇標準雙人間,一定要詢問是否有熱水,這是最重要的住宿要求。九宮山交通駕車路綫:武漢--鹹寧(80公裏)--溫泉--通山縣(40公裏)--橫石潭鎮(30公裏)--九宮山山上雲中湖景區(27公裏)--闖王陵(30公裏)--橫石潭鎮(32公裏)
乘車路綫:武昌南站附近的宏基客運站每天從6:00—17:30,每半小時嚮通山發一班車,通山車站每天從7:00—15:00,每小時嚮九宮山發一班車。
景區交通:從雲中湖沿西路下山至闖王陵32公裏,從闖王陵至寶石再返至橫石27公裏。環山公路大客車不大方便,面包車和依維柯比較合適。
九宮山位於幕阜山脈中段,與江西省相鄰,處東經114°59′,北緯29°23′,與通山縣城直距28公裏。主峰海拔1656米,比廬山高182米。年平均氣溫22℃,最高氣溫不超過30℃。是我國旅遊避暑勝地,有“第二廬山”之稱。
九宮山歷史悠久,原是一道教地。據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成書的《太平御覽》記載:“晉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宮於此。”故取名九宮。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名道士張道清在九宮興壇設教,開基傳道,建起三宮十二院。
從此,金爐香火,長年不斷,朝山男女,絡繹不絶。據《九宮山志》記載,當時,“朝山者衆,日達萬人”,成為與華山、嶗山等齊名的全國五大道場之一。至今還保存有閱世690多年的古建築“真君石殿”。它曾得到六個帝王的敕封。
“敕建欽天瑞慶宮”匾額至今尚存。歷代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碑刻。
“廬山天下秀,鐘靈數九宮”,九宮山奇峰聳立,幽𠔌縱橫,飛雲蕩霧,古木參天,竹林似海,百川挂岩,千峰競秀,萬木爭豔。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賞紅葉,鼕可領略北國風光。
這裏山青水碧,峰奇石秀,澗深𠔌幽,花繁樹茂。九宮山以良好的氣候,獨特的地貌,奇異的風景構成了一個十分優美的旅遊避暑勝地。
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嶺嶽之雄、險、奇、幽、秀,被譽為“九天仙山”。
九宮山旅遊區劃分為五大遊覽區:雲中湖遊覽區、林海深處遊覽區、吳楚天遊覽區、竜潭探幽遊覽區和山下遊覽區。
在雲中湖遊覽區,風景點最多(九宮八景皆在此區)。第一個風景點便是“怪鬆坡”。此坡在九宮山的半腰,是進入九宮山的門戶。被譽為九宮山八大奇景之一的“迎客鬆”雄立路旁,其主幹粗壯,合抱有餘,挺拔高數丈,造型美觀;其枝丫皆嚮一旁長伸,形如招手致意;其樹冠則突兀嚮一側傾倒,如同鞠躬行禮。迎客鬆旁還有“父子鬆”、“姊妹鬆”、“含羞鬆”等。父子鬆的主鬆蒼老高大,枝幹粗壯而多皺如手臂嚮外伸展,另一株矮鬆枝幹直撲入父鬆懷抱,其依偎之狀,確如父子。姊妹鬆為兩株並立的松樹,一鬆如姐,亭亭玉立,一鬆如妹,嫵媚多姿。最奇特的要算含羞鬆,粗幹一合抱不攏,樹冠如華蓋,蔭覆十多平方米。如果用手輕輕牽動樹枝,全樹竟搖擺不已,恰似羞羞答答、含情脈脈的閨房小姐一般。
我省最大的高山湖泊雲中湖也在此遊覽區,湖的面積約一百畝,蓄水量可達百萬立方米,水面時常凝聚白雲,人們給它取名“雲中湖”。這裏風景奇幻,雲在湖上飄,湖在雲下移,令人有舉袂欲仙之想。湖心有一座孤山,遠遠望去形似一隻靜臥的青蠃,馱着一身碧緑,似披翠飾珠。湖濱四周,群峰聳立,崗巒連綿起伏,布滿挺拔的鬆、杉樹和珍貴的銀杏。還有各種建築精巧、風格獨特的樓閣亭榭依山倚水分散在湖周,把雲中湖點綴得更加瑰麗。傍晚之時,夕陽斜照湖面,峰巒倒映,霞光、水光、雲影、山影、五彩繽紛,變幻無窮,恰似沉玉浮金,另人心曠神怡。
“泉崖噴雪”位列九宮八景之冠,是九宮山70多處瀑布中最奇特最耐看的。雲中湖之水從崖頂的石罅跌瀉而出,噴珠濺玉,飛流直下70多米。那跌人澗底的湖水濺起千層雪浪,聲如擂鼓,扣人心弦。每遇旺水季節,湖水如盆潑而出,落下約十餘丈,便隨風飛舞,化作雪霧輕煙,迷漫峽𠔌深壑,淹沒倒樹懸崖,籠罩深澗,神秘莫測。夕陽斜照,霧幕中現出條條彩虹,五彩繽紛,如天女散花,似虯竜戲霧。
在“泉崖噴雪”的附近,有個古崖洞,人稱“陶姚仙洞”,也是九宮八景之一。它背靠筆架山,前臨噴雪崖,洞外有突兀巨石,在清晨和傍晚時,片片飛雲,時隱時現,陣陣迷霧,若即若離,鳥從頭上過,雲在腳底飄;有時,縷縷雲煙直灌入古洞深處,縈繞不散。洞內有汨汨清泉,如將一枚硬幣置於水中,硬幣便在水面漂浮旋轉。人們傳說,唐朝李世民殺了胞兄李元吉,當了皇帝後,李元吉的陶妃和姚妃就逃到九宮山下界牌村,陶妃生下李元吉的遺腹子阿寶,將他寄養在一老太婆傢,然後和姚妃來到這個石洞裏安身修道,十八年後雙雙跳下萬丈深淵。據志書記載,過去陶姚洞,還有石床、石案、煉丹爐、搗藥臼等物。現在已不復見,衹有那一綫泉水長流不斷。
“虎伏天門”與“吳楚雄關”。虎伏天門又稱一天門,原建有巡爺殿,為香客朝山的第一爐香火之處。現大殿雖不存,尚有殿基和斷瓦殘磚供人追憶。站在天門嚮右看,可見一巨岩突兀在坡上,其形酷似猛虎蹲地。遠看它有頭有尾,近看有鼻有眼,甚至依稀可見數根虎須。傳說這衹石虎原是九宮山道教主爺張道清的坐騎,是張道清命它在此鎮守一天門的。順着虎頷下的石徑前行數百米,就是“半山上下分晴雨,一嶺東西判楚吳”的吳楚雄關了。吳楚雄關是古代吳楚兩國的分界處,現存的關門據考是明代建築,卻也十分壯觀。雄關上有一泓清泉,汨汨嚮東南方向流去此乃是鄂贛兩省的分界點,稱分界泉。吳楚雄關如鰲背,兩邊皆是萬丈峭壁,一條古道嵌在懸崖峭壁上,綰連鄂贛兩省,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這個遊覽區還有建於南宋(1995年),相傳為供奉道教祖爺張道清臘屍的古建築“祖爺殿”(真君石殿);有刻有南宋詩人謝枋得手跡的“雲關石刻”;還有“勝似桃園”、“雲海波濤”、“烏龜朝聖”、“銅鼓擂天”等景點。
大森林似海、煙峰如濤的林海深處遊覽區中,有三級落差、勝過廬山三疊泉的安坪瀑布;有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觀--落差達四百餘米的大崖頭瀑布,可與美國尼亞加拉瀑布媲美。
在以古老廟為中心的吳楚瀏覽區,可站立在橫跨鄂贛兩省風光,腳下的千萬重山峰像大海中的波浪,真可謂“會當凌絶頂,一覽衆山小”。在流雲過風的車口,可日觀修水如彩練,夜望楚天如夢境,四周更有狀如壽星,色似仙女的石山、仙人石、尼姑石群等。
1999年新開闢的生態旅遊區--石竜溝,距雲中湖10公裏左右,乘車進入大門後,所有的路程基本上走下坡路,共計劃內12000個臺階,全程約5公裏,其中有三道瀑布、三道吊索橋、七座石拱橋、跳石、棧道各一處,以懸崖、奇石、古樹、疊泉、池潭等組成不同的景觀,是一個原始森森帶。幾百個樹種、花卉,潺潺流水,緑蔭如蓋,漫步其間,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是人們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以九宮山下西北邊的船埠為中心的山下遊覽區,主要有獅子洞、九宮攬勝、小九竜等景觀,還有李自成打最後一仗的李傢鋪古戰場和相傳李自成躲過清兵的皇躲洞等。
九宮山,久為靈山聖地,歷代名人登山者接踵而至,舊山志中記載:“宋代,謝枋得學士;元代集學士、虞邵學士;明代,宋濂學士、孟養浩、朱廷立等;清代,翰林、進士就舉不勝枚舉了。”大革命時期彭德懷、王平、滕代遠、李燦、何長工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自九宮山開闢為休養、旅遊勝地後,鬍耀邦、陳丕顯等中央領導同志,姚雪垠、陳伯華等作傢藝術傢,都到這裏來過。
目前,已有70多個中央機關、省直機關、大專院校、文化科研機構在九宮山設有療養基地,接待床位8000多個,九宮山鎮的銀行、商店、學校、醫院、郵電局、電影院等各類旅遊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熱情接待國內外遊客。 |
|
基本概況
位於湖北省通山縣城東南。綿亙百裏,主峰海拔 1,583 米,境內千峰爭翠,萬壑竟幽,峰、嶺、岩、臺、洞、泉、池等奇麗景物引人入勝。是湖北省六個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因南朝“晉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宮殿於此山,遂以為名。”此後,多朝皇帝封山賜匾,歷代文人作賦題詞,延至南宋名道士張道清赴九宮山開闢道場,香火遠播,九宮山便成為全國五大道場之一,特別是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九宮山,從此九宮山聲名遠播。如今,修建於1979年的闖王陵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農民起義領袖陵寢。
人文歷史
九宮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史載,南朝晉安王陳伯恭兄弟九人避戰亂建九座行宮於此,故名。南宋道士張道清至九宮山開闢道場,香火之盛,為全國五大道場之一。
九宮山為道教名山。《太平御覽》捲四十八引《武昌記》:“九宮山西北陸路去州五百八十裏闖王陵,其山晉安王兄弟九人造九宮殿於此山,遂以為名。”宋代淳熙十四年( 1187 ),道士張道清又於山上建造九座道觀,遂成為道教勝地,元明各代屢有修葺,後大多建築被毀。現僅存九王廟、真牧堂、石城門、一天門等建築,並留有宋、明、清三代文人墨客摩崖題刻十餘處。
九宮山處於“三峽”、“三國”和“武(漢)嶽(陽)廬(山)”旅遊綫中心,北距武漢178公裏,106國道順山腳而過,環山公路把旅遊景點聯為一體。山上有70余家休養院所。還有影院、書店、商場、醫院、遊樂場等設施,為遊人提供周到的服務。1984年12月5日,鬍耀邦總書記親臨九宮山視察,揮筆題寫了“九宮山”三個大字。
自1994年九宮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以來,通山縣加大了旅遊景點開發力度,擴建了真君石殿、雲關古寺,開發了雲飛洞天、石竜溝等新景區。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板塊,即雲中湖遊覽區、石竜溝遊覽區、銅鼓包遊覽區、森林公園遊覽區、闖王陵遊覽區。
自然景觀
九宮山面積210平方公裏,雄奇險峻,景色迷人。春可賞花,夏好避暑,秋看紅葉,鼕覽雪景,既有南國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國風光之壯美,是華中地區聞名的避暑遊覽勝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節日平均氣溫21℃左右,最高氣溫不超過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後似秋、晚如初鼕,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稱。山上海拔1230米的雲中湖為我國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國落差最大的大崖頭瀑布(落差420米);還有面積6萬多畝、分佈近千種名貴動植物、近百種珍稀瀕危物種、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省級森林保護區———九宮山森林公園。 2007年8月1日,九宮山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被稱之為鄂南第一峰。這裏春天,林木滴翠,繁花以錦;炎夏,清風徐徐,涼爽宜人;秋季,紅楓耀腦,山清水秀;深鼕,銀裝玉樹,似北國風韻。相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湖廣著名道 士張道清尋山傳道選中此地。自此,來自湖廣、江西和河南的香客長年絡繹不絶,九宮山是成天香火繚繞,給這座名山塗上了神幻的色彩。明末以後數百年間,由於連年兵亂頻 繁,山上名勝屢遭破壞,九宮山道場從此一蹶不振。建國後,黨和政府多次撥款開闢九宮山風景區。1984年12月5日,鬍耀邦總書記視察鄂南時,興致勃勃地登上九宮山,對九宮山的自然風光給予高度評價。九宮山的自然風景觀,富有濃郁的神幻色彩。如今,主要勝景有八處:青鬆迎賓、雲湖夕照、泉崖噴雪、雲海波濤、真君石殿、伏虎天門、雲關石刻、陶姚泉洞、奇觀異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銅鼓包也叫銅鼓峰,是九宮山的主峰,距雲中湖4.7公裏,海拔1546米,峰頂極像一隻巨大的圓鼓,故名銅鼓包。它與三峰尖、竜瑞山、老鴉尖四峰並列在同一條中軸綫上,都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形成幕阜山脈段的高聳奇峰,都為冰川角峰。1986年修通了銅鼓包至森林公園的旅遊公路。
九宮山餐飲有着自己的特點,清新、自然、山菜野菜當傢。吃過大魚大肉的城裏人,上山絶對要以品野山菜為樂。尤其是以不同時期竹子為原料的佳餚更具特點,如竹筍燒肉、筍幹湯、竹筒飯、竹筒裏蒸菜等讓你覺得好有味道,山上的菜味道較重,幹豆角、厥菜、小幹魚、幹蘿蔔、平豉等這些菜對爬了山、出了大汗的人來講,會胃口大開。
景點介紹
風車口
風車口也叫“大風口”,位於銅鼓包之西,距雲中湖7.7公裏,海拔1400米,九宮山至森林公園公路橫跨風車口。大風車口寬約2000米;小風車口寬約30米,風更大。由於東西兩面斷崖聳立,形成剪刀叉形狀的𠔌口,大陸南北氣流為高山所阻,交匯於此山峰岔口,因而一年四季,天天 都是疾風呼嘯。遊人在此,常常難以站立,總覺得好像有一百臺電風扇在對着你齊吹,日夜流雲過風,如同新疆昆侖山有名的大風口――阿裏拉山口。這裏南邊視野極為開闊,可遠眺贛中,遙望華夏南天,贛北群山,猶似大海波濤,在你腳下奔騰起伏。風車口頂部為30米寬的山脊,北邊下方是十幾裏長的幽𠔌石壠溝,南坡下為石船,是神話傳說中的水將軍與逆竜大戰之地,至今有一巨大的山峰如船,為水將軍所斬,那衹逆竜要“把江西造成海,湖廣立洲城”,最後被水將軍降伏。嚮下步行一個多小時即是小九宮,再前方是溫湯溫泉。
雪海翠園
風車口旁邊的山坡峰𠔌,都堆積着雪白的沙子,夏日遊人到此,會驚得目瞪口呆,以為是下了厚厚的“六月雪”。若有雲霧彌漫,就像到了海濱,這片雪海裏,長着許多低矮的青鬆,遠望江西修水白沙山如同雪竜飛舞。由於風車口風大之故,這裏的植物甸化,滿山青鬆像一朵朵翠花,開放在茫茫雪地上,總是可愛的童年,好像永遠都長不大。這些大自然的小盆景,點綴得那麽優美,把這裏的扮成一個別具一格的盆景園。白沙在碧翠的青鬆掩映下,顯得更加雪白,青鬆在白沙的襯托下,顯得更為翠緑。雪海涌翠,白浪揚波,好一片天下難覓的雪海翠園!
尼姑石
尼姑石與和尚石正在風車口至古老廟的群竜吸水前方。這兩塊聳立在樹林上的奇石,高約丈餘,一上一下,狀如人形,正嚮上奔跑,相距百餘米。前者為尼姑石,它身嚮前傾,如披衣禦風。胖和尚在下緊追不捨,此景叫“和尚趕尼姑”。更為奇妙的是,在古老廟與和尚石、尼姑石之間,還聳立着另一巨石,高約7米,上大下小,形似火炬,像一尊清秀觀音,在廟前嚴肅看守,不準動了凡心的和尚、尼姑回廟,真是巧奪天工,天然成趣。還有一個神話故事,說從前雲關半山有座和尚廟,一天,有個上山的尼姑路過雲關和尚廟歇腳,不小心把帽子丟在廟裏,和尚發現後急忙拿起帽子追趕送還,尼姑發現和尚追趕,怕他起心不良,這樣你追我趕,恰被張道清發現,他認為不成體統,有辱仙傢風範,於是他略施小術,用定身法讓尼姑和尚都變成了兩個小石峰。而位於公路上的另一個最大岩石則叫“道士解勸”,那長在嘴上的一棵小樹如同一撮鬍子呢。 |
|
九宮山是位於江西廬山的輻射景點,景色秀麗,氣候宜人。九宮山,久為靈山聖地,歷代名人登山者接踵而至,舊山志中記載:“宋代,謝枋得學士;元代集學士、虞邵學士;明代,宋濂學士、孟養浩、朱廷立等;清代,翰林、進士就舉不勝枚舉了。”大革命時期彭德懷、王平、滕代遠、李燦、何長工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在以古老廟為中心的吳楚瀏覽區,可站立在橫跨鄂贛兩省風光,腳下的千萬重山峰像大海中的波浪,真可謂“會當凌絶頂,一覽衆山小”。在流雲過風的車口,可日觀修水如彩練,夜望楚天如夢境,四周更有狀如壽星,色似仙女的石山、仙人石、尼姑石群等。
以九宮山下西北邊的船埠為中心的山下遊覽區,主要有獅子洞、九宮攬勝、小九竜等景觀,還有李自成打最後一仗的李傢鋪古戰場和相傳李自成躲過清兵的皇躲洞等。 |
|
Jiugong Shan
九宮山
Jiugong Shan
湖北省名山、道教聖地、著名風景區和旅遊地。位於省境東南通山縣南部,處鄂、贛邊界湖北一側,屬幕阜山脈中段。為新華夏構造體係隆起帶的組成部分,燕山運動褶皺成山,北東—南西走嚮,主要由花崗岩構成。主峰海拔1543米,山體總面積約60平方公裏。4條山溪將山頂呈掌狀分割成5個山頭,鳳凰嶺居中。森林面積40平方公裏,1/3為楠竹林。有馬頭狼、石耳、竜須草、靈芝、獼猴桃等野生動植物和一山三洞三峰六石十崖等天然勝跡。山巔竜潭湖側有靈泉;噴雪崖為瀑布,下註70餘米;還有溫泉。南北朝時依山建宮殿 9座。宋道士張道清在此建道院,宋□封“欽天端慶宮”;元、明、清又多次受□封,至清代乾嘉時期達於鼎盛,成為中國五大道場之一。1949年後,在此沿山溪建梯級水電站,並建有療養與遊覽設施,為旅遊、避暑地。西麓牛跡嶺有李自成墓,建有“闖王陵”園和李自成紀念館等。
(劉盛佳) |
|
九宮山鎮 |
|
通山 | 景點 | 通城縣 | 旅遊 | 滑雪 | 滑雪場 | 通山縣 | 隱水洞 | 通山大理石 | 江西旅遊 | 江西 | 中國旅遊 | 更多結果... |
|
|
九宮山鎮 | 九宮山滑雪場 | 九宮山虛擬村 | 九宮山風景名勝區 | 留九宮山封道士飯因贈 | 湖北九宮山無量壽禪寺 | 通山縣九宮山榮軍療養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