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九天聖母廟投訴電話長治旅遊投訴電話:0355-2035096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九天聖母廟在平順縣城西10公裏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據廟內元元統二年(1334)重修碑記載,該廟創建於隋代,北宋初重建聖母殿,建中靖國元年(1101)重修。明崇禎五年(1632)進行了建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清代乃至民國年間亦多次修繕。廟座北嚮南,為一進院。南北較短,東西較寬。前有山門戲樓,中為獻亭,北為聖母殿。兩則配以耳殿。
東西院現存李靖王殿、三宮殿、閻君殿、十帥殿、關公殿、子孫殿及梳妝樓等建築。殿宇錯落有緻,殿頂形製各異。廟南、北、西三面懸壁劈立,溝壑縱橫,東面與場院相連。山門戲樓之前為一條形平臺,臺下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窯,南嚮排列,67級青石踏跺呈45°斜面壘砌而上,可直達山門。山門門洞為青磚拱券而成,門上出抱廈形懸檐,筒板瓦裝修。既是裝飾構件,又有遮雨避日之功效。山門門道從戲樓底層明間開通,底層兩次間為封閉式隔間。戲樓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單檐歇山頂。圓柱方額,鬥拱華麗,始建於北宋建中靖國年間。拜亭位居聖母殿與舞樓之間。高臺築亭,四周青石壘砌,東西南三面出臺明,設踏跺。亭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廡殿頂建築。亭內徹上露明造,梁架裝修等全部構件均為裸露。石柱圓梁,為原始材料砍製後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築風格。亭頂灰脊灰獸,筒板布瓦裝修。
這種廡殿頂的建築,在上黨地區稱得上是絶無僅有的。聖母殿居拜亭之後,高臺築殿,廣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九脊頂。柱礎覆盆式,蓮瓣雕刻較大,檐柱側角升起較為明顯,梁架鬥拱用材碩大,批竹式真昂承托梁架負荷,五抹頭麻葉形隔扇,破直棱窗裝修,顯得十分古樸雄渾。殿頂滿覆琉璃脊獸,筒板布瓦、琉璃剪邊,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四翼而飛。雖經元、明、清歷代重修,仍不失宋代建築風格。東院梳妝樓,座東嚮西,廣、深各三間,二層四檐支出平座,木製欄桿圍欄,四面隔扇門窗裝修,明間闢門,次間破直棱窗,雕梁畫棟,玲瓏剔透。重檐歇山式屋頂,華麗挺拔,引人註目,是明代樓閣式建築。其餘殿宇多為三間面寬,懸山式形製,屬元明清時期的遺物。
廟內現存宋、元、明、清及民國年間重修碑20餘通,大多竪立於拜亭之內。碑文內容大都記載了創修、增建及重修廟堂的歷史沿革和主要事宜。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築集於一廟,國內現存的古代建築中為數不多,實屬珍貴。二是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重修碑中記載,在宋代重修聖母殿的同時就創建了舞樓。這說明在宋代戲劇藝術和舞蹈藝術就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並且與宗教文化的發展結合在一起,互為依存,共同發展。記載戲劇舞臺的碑刻,在我省及國內極為少見。目前所知除沁縣城內關帝廟宋代建起戲臺的記載外,就數平順九天聖母廟了。三是獻亭作廡殿頂形製的也尚屬少見,這是超規模的設計與安排。九天聖母廟,作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具有重要的保護與研究價值。 |
|
九天聖母廟位於礐石風景區東麓海濱,有一座單體面積居全省之冠的大廟——白花尖大廟,也稱九天娘娘廟,1993年10月落成時,有海內外人士多達五萬之衆參加了開光大典,盛況空前,此後成為汕頭旅遊熱點。
白花尖大廟由港胞陳錫謙等海外僑胞倡議,並誠捐巨資所興建,由古建築工程師紀傳英所設計、承建,以其規模宏偉,典雅別緻,充滿民俗文化藝術景觀,堪稱“潮汕民俗文化大觀園”而備受海內外遊客贊賞。
大廟主神九天娘娘,又名“九天玄女”,傳說為上古女神,人頭鳥身,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輔助黃帝戰勝蚩尤安定天下而得敕封為女神。柳錫旺先生在香港九竜官塘區建百花尖廟奉祀。並因夢見女神囑咐:改“百”為“白”,遂改稱“白花尖廟”。陳錫謙先生來汕頭倡建天壇花園工程時,遂移九竜娘廟香火來礐石創九天娘娘廟,故稱為“白花尖大廟”。
大廟門前廣阔的石板埕,寬40米、深40米。中間裝飾石刻雙竜奪寶,還配有雕刻各種竜的白石欄桿,是從江西井岡山運來的石料刻製,莊重雅觀。加之各種花卉盆景,使廣埕別有一番風景。大埕正中,設立“天地父母”亭,鑄聯雲:“天恩普施世民沾霖露,地靈人傑安樂升平”。亭後置一對 鐵鑄大香爐。即接近大門之埕置有一對雕藝精湛的大石獅,兩個寶鼎,兩株高聳的木棉樹,還有一口泉水充沛的“青蛙泉”古井。
大廟門樓,立有4枝盤竜大柱,南、北墻各有一幅高2.6米,寬8.75米的大型泥塑浮雕壁畫。北有《女媧補天》,大廟左、右門匾刻“驪山聖母”、“天後聖母”,門聯木刻:“九天廣恩四海直同天,對母渡世衆生施雨露”。大廟門六幅彩繪文武大將尉遲恭、程咬金、魏徵、徐茂公、謝映登驅邪的油畫,給遊客以威嚴之感。
大廟分三進、一天井,總深60米、寬40米、最高22米,地面全由光滑的石板鋪成,頂蓋橙式琉璃瓦,並飾陶瓷雙竜奪寶,與南鄰寶塔下方周圍神仙祠的青色琉璃瓦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大門樓南北兩側,築有高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威風凜凜。大門樓挂着嶺海詩社副社長蔡起賢所撰、市書協副主席蘇伯炯所書隸體木刻長聯:“九天秀色奇南粵可侔唯 石,聖母恩光遠白花普照到 城。”在南北走廊,各有一幅高2米,闊16米的大型泥塑浮雕《驪山懿德》,《天後顯聖》。北廊墻上嵌有陳錫謙先生所撰的《礐石白花尖》大廟碑記》。
第二進是拜亭。上方兩根橫梁繪有《萬紫千紅總是春》、《江山留勝跡》兩大幅彩色國畫。地面上,巧用色石鋪成個“福”字,別開生面。
第三進是主殿。由蔡起賢先生撰聯曰:“九天靈雨沾南粵,聖母慈雲蔭我潮。”市書協主席楊鍇先生所書聯:“九宮霧裏虛化災難佑萬民,天將英明威震顯赫驅妖邪”。主殿兩側置“肅靜”、“回避”木牌及刀、槍、戟、捶等神具。兩端安放着大鐘、大鼓。正殿塑立九天聖母,左、右奉天後聖母、驪山老母、玉皇大帝、姜太公、大聖佛祖、七聖娘娘、華佗仙師、大德伯公神像。殿頂天井正中,倒嵌有直徑5米的大型木質八卦圖,賀周雕刻有貼金的十二生肖動物,四條浮塑飛竜繞着八卦圖,還嵌有彩繪仙鶴等壁畫,使整個畫廊圖案絢麗,五彩繽紛。
縱觀全廟,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汕畫、壁畫、玻璃畫、嵌瓷、泥塑、石雕、木雕、宮燈,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尤其是塑了姿態各異的竜,共數百條之多,充滿了中華民族是竜的傳人的神韻。該廟之建,涉及到泥、木、石、油、漆、嵌、塑、雕、故云集了潮汕民間各門類能工巧匠,高手薈萃,各顯技藝。顯示着設計、藝匠、施工者的智慧,從而營造出南國一處有規模的旅遊景觀、讓遊人香客至此獨覽海角風光之餘,對“有功烈於民者”的諸神崇拜,受到行善積德的熏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