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博物館聯繫方式地址:望花南街46號
電話:86-24-22844848
郵編:110000九·一八事變博物館投訴電話瀋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24-22821999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九·一八事變博物館景區榮譽aaaa級風景區九·一八事變博物館門票價格20元/人九·一八事變博物館節慶活動燭光憑吊追思會、九·一八事變博物館開放時間9:00-12:0013:00-16:00九·一八事變博物館最佳旅遊時間和東北的其他地方一樣,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鼕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九·一八事變博物館美食李連貴熏肉大餅
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原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1950年,李連貴之孫李春生繼承祖業,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瀋陽,成為瀋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
為了保持李傢熏肉大餅的傳統特色,李春生在製作和選料上一絲不苟。夏秋季節,還加放茴香,以使醬肉更加鮮美味濃,同時將延續老湯倒入,用旺火燒開以微火熳燉,使肉塊上下翻動,及時撇出浮沫,待肉塊熟透時撈出,瀝淨油份,晾於熏鍋中加紅糖熏製而成。大餅用肉湯食????和調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較長,擀片抹油,重複擀幾次,烙製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色澤紅;大餅色黃清香,裏軟外酥層次多。
馬傢燒麥
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馬傢燒麥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其獨到之處是:用開水燙面,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鬆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製餡要求嚴格,須將牛肉剔淨筋膜然後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調料拌勻不攪,呈稀疏狀的"傷水餡",攏包時不留大纓,形如木魚。成熟後皮面亮晶,柔軟筋道,餡心鬆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老邊餃子
已有160多年歷史。清道光八年有位叫邊福的來瀋陽謀生,在小津橋搭上馬架房,立號邊傢餃子館。由於精心製作,風味獨特,並以水煸餡蒸餃而聞名遐邇。老邊餃子先後在瀋陽開三傢分號,由邊氏後裔分別經營。老邊餃子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製皮。
那傢館白肉血腸
1872年,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裏開設了一傢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號那傢館。由於他選料精,製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他的血腸,須用新宰殺的豬血,加入適量清水和調料用新豬腸灌成,味道鮮濃。白肉血腸蘸以蒜泥、韭菜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食用,味留齒頰,經久不散。特別是嚴鼕季節,如配以酸菜絲在一起氽製,湯鮮菜脆,大有驅寒生暖之效。
老山記海城餡餅
由毛青山於1920年創始於遼寧海城縣城火神廟街,立號老山記餡餅店,1939年遷到瀋陽。
海城餡餅,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餘種煮製,取汁喂餡增其味。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芽、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製,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參、大蝦、幹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適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別樣。
朝鮮族烤牛肉、打糕
將新鮮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醬油、蒜末、白糖、鬍椒粉、味精、香油拌勻,另備醬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萊末、大蒜調味品分裝於小碗,炭火爐放於桌心,上放鐵箅子,用筷子夾肉片放在箅子上燒,蘸調料後食用,外焦裏嫩、酥香鹹辣。
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狀,中間夾豆沙餡,加上白糖製成,香甜可口。
九·一八事變博物館住宿瀋陽工會大夏、九·一八事變博物館購物瀋陽主要商業街區分佈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瀋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
五愛市場,位於瀋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222、324、603路可達。
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傢店鋪經營着古玩、字畫、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鑽,還有遍體緑銹的歷代古錢。瀋陽的名特産品,如御賜枕、羽毛畫、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裏覓得。每逢周日,這裏格外熱鬧。
九·一八事變博物館交通由瀋陽站乘611路、北陵乘213路公汽和18路電車到長客總站下車,文萃路乘212路公汽至望花立交橋站下車即可到達。九·一八事變博物館玩法參觀吊念革命先烈、
位於瀋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築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佈着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徵着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着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鎸刻着“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着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管內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於於洪區陵東鄉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碑西側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嚮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製標牌,竪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綫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臺,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並在北大營內建立了戰績紀念館和戰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所製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場。“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我國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藉口,嚮北大營駐軍和瀋陽城發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東北地區淪陷了14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罪證。
博物館建成於1991年,主體建築采用碑館結合形式。殘歷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為翻到事變日期的臺歷,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館內以豐富的史料嚮人們介紹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奴役中國人民的罪行和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不屈不撓的鬥爭事跡。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今博物館坐落處)炸毀了鐵路路軌,然後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遂下令日軍嚮北大營和瀋陽發動進攻,製造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裏的大好河山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
1931年9月18日夜裏十點二十分左右,日本關東軍將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的一段鐵軌自行炸毀,卻無恥地污衊為中國軍隊破壞。並以此為藉口嚮中國軍隊的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發動突然襲擊,蔣介石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國聯的調停上,嚴令中國軍隊“絶對不許抵抗”,中國軍隊被迫撤離瀋陽。瀋陽城鄉一夜之間全部被日軍占。日軍在占領瀋陽之後不久,又相繼占據了遼、吉、黑、熱河四省,東北地區被日寇的鐵蹄蹂躪了十四年之久。為了讓子孫後代永世不忘日本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和恥辱,1991年瀋陽市人民政府在“柳條湖事件”發生地南二百米建起了這座陳列館。陳列館的內部共分三層,正廳,黑色大理石上刻着四個大字“勿忘國恥”,它上方的時鐘永遠指着“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間:夜10點20分。二、三樓是“九.一八”事變陳列展覽,展覽通過大量翔實的史料、圖片、實物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的真相和在東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告誡後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