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烏龜疥瘡病
  烏龜疥瘡病
  [病因]:病原為嗜水性氣單胞菌點狀亞種,常存在於水中、龜的皮膚、腸道等處。水質環境良好時,龜為帶菌者,一旦環境污染時,龜體若受外傷,病菌會大量繁殖,極易引起龜患病。
  [診斷]:頸、四肢有一或數粒黃豆大小的白色疥瘡,用手擠壓四周,有黃色、白色的豆渣狀內容物。病龜初期尚能進食,逐漸少食,嚴重者停食,反應遲鈍。一般2~3周內死亡。
  [治療]:首先將龜隔離飼養。將病竈的內容物徹底擠出,用優碘搽抹,敷上金黴素粉,再將棉球(棉球上有金黴素或金黴素藥膏)塞人洞中。若龜是水棲龜類,可將其放入淺水中。對停食的龜應填喂食物,並在食物中埋入抗生素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