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簡介
榆次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於榆次以北17公裏,太原以東22公裏處。由烏金山(又名竜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綺麗獨特,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層林覆蓋,郁郁葱葱,實為黃土高原不可多得的緑色明珠。烏金山四季景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明萬歷年間重修水晶院的碑記上說:烏金山“春蘿擺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蹤跡於百卉林中;夏鮮飄風,山雞野雉,呈馨鬱而翺集於萬花叢裏;秋則黃花被徑而紅葉妝林;鼕則六花霽曉而孤根暖津”。烏金山如此美不勝收,不能不令人神往。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這裏與佛教聖地五臺山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嚮被稱為五臺山下院,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水晶院寺廟群、竜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大佛臺、九峰塔等衆多寺廟群落依山而建,氣勢恢弘,紅墻緑瓦,金碧輝煌,掩映在千頃緑海碧浪之間,使烏金山顯得異常莊嚴神聖。晨鐘暮鼓,銅罄風鈴,更加增添了烏金山靜謐幽遠的佛國氣氛。
烏金山的宗教活動和寺廟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其間許多文人墨客或達官顯貴慕名前來拜謁或遊覽,並為烏金山留下了許多墨跡和辭章。因此,烏金山不僅以風景優美而被世人青睞,同時也以豐厚的文化底藴而名揚三晉。由自然造化而演繹出來的民間傳說構成了獨特的烏金山文化現象,這些美麗的傳說為這一片青山平添了許多令人嚮往的神秘色彩。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首先,烏金山的氣候清涼宜人。由於這裏海拔較高,最高可達近1500米。所以,山底和山頂氣候溫差較大。在炎熱的盛夏,山下酷熱難耐,山上卻涼風習習。因此,這裏自古就有“清涼勝境”之美稱。特別是境內森林覆蓋,為烏金山孕育了一個天然的氧吧。所以我們說,這裏還是一個避暑的勝地,養生的佳園。
其次,烏金山自然生態良好,境內森林茂密,植被豐盈。油鬆、側柏、白皮鬆以及各種喬木灌木多達330餘種。其中,黨參、玉竹、黃芪、黃精等中草藥多達200餘種。還有金錢豹、雪貂等珍禽異獸及昆蟲150餘種。多種植物和動物,構成了烏金山生機盎然的壯麗畫捲,造就了具有觀賞性的自然生態傢園。
此外,烏金山地區還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曾被唐太宗賜號“空王佛”的田志超、清代湖北提督張彪都出生在這裏。有關他們的史跡更加增添了烏金山的歷史厚重感。尤其值得我們景仰的是,我黨早期的無産階級革命傢韓麟符和抗日英雄高國傑也都是烏金山的子孫。他們為了我們,把一腔熱血毫不吝惜地灑在了家乡的土地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烏金山不僅僅衹是一處風景名勝,它還是一座英雄的山。
近年來,榆次區委、區政府致力於打造自己的旅遊品牌和旅遊名城,加快旅遊資源嚮旅遊産業轉變的步伐,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在基本完成了對常傢莊園、榆次老城和後溝古村等旅遊景區的修復之後,又開始投巨資對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旅遊景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如果說常傢莊園、榆次老城和後溝古村屬於人文景觀,那麽,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將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它必將翻開榆次旅遊業全新的篇章。
地質地貌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東西長25公裏,南北寬9公裏,從東嚮西依次為要羅山、紫金山、大洪山、烏金山、中林山五大支脈,均為罕山嚮南的延伸,由大小25座山組成。衆山之中,以烏金山最高(海拔為1489.2米)。以中林山山腳下之寺溝口為最低(海拔為954.1米)。相對高差535.1米,使烏金山形成逶迤之勢,峰巒疊嶂,蜿蜒起伏,林海茫茫,山光凝瑞,為榆次境北之天然屏障。
烏金山地勢北高南低,由中度切割的基岩山和土石山組成,主要岩石為古生界二疊係與石炭係時期形成的灰色砂岩和紫紅色、灰緑色頁岩,占全境面積的87%。其中澗河以北的中林山、烏金山、大洪山等多為二疊係上、下石盒子組、太原組的灰色砂岩。澗河以東的紫金山為二疊係石千峰組的紫紅色砂頁岩。局部地區覆蓋的黃土為砂頁岩母質和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石質土,占全境面積的13%。幾億年前的地質變化造成了今天烏金山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濤呼嘯,紫氣蒸騰的壯麗風光,可謂天地造化得天獨厚。
生態氣候
特殊的地貌條件孕育了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多樣化的生態資源。
這裏森林茂密,植被豐富,且保護完好。千頃碧緑之中生長着各類奇樹異草。山上喬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種類多達330餘種,形成了浩瀚壯觀的天然油鬆、側柏、白皮鬆混交和天然山杏、山桃與油鬆混交的風景林帶。
其中白皮鬆為國傢二級保護樹種,閃金柏為世界稀有樹種,麗豆為瀕臨滅絶的物種。林中,虎榛子、沙棘、黃刺玫、荊條、照山白、麗豆、鬍枝子、綉綫菊、金銀木、六道木、暴馬丁香、河朔蕘花等灌木相互交織,色彩豔麗,美不勝收。樹叢下,生長着百餘種草類植物,其中有黃精、玉竹、黃芪、穿地竜等200餘種珍貴的中草藥,這裏真不愧為稀有植物的寶庫。
這裏有鳥類、獸類、兩棲類、爬行類、節肢類以及環節類動物36科150餘種。金錢豹和雪貂最為珍貴,其他如狼、野豬、狍子、狐狸等各種獸類均分佈在烏金山千頃密林之中。此外還有灰鸛、雉雞、黃鸝、鷹鷲等多種禽類,蛇、鼠等爬行動物更是數不勝數,使烏金山成了三晉腹地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野生動物園。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氣候涼爽濕潤,空氣清新宜人,是其氣候的重要特點之一。
烏金山境內最高海拔近1500米。據榆次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烏金山境內年平均氣溫為9.8℃。夏季(7月)平均氣溫23.6℃,鼕季(12月)平均氣溫-4.8℃,比榆次太原平均氣溫低3~5℃。一年內無霜期120~144天,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年相對濕度8%,一年內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年降水量的68.5%。這些資料證明,烏金山氣候涼爽,空氣清新,不愧為山西中部著名的避暑勝地
區位交通
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西距省城太原22公裏,東距壽陽縣40公裏,南距榆次17公裏,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便利的交通。307國道由西嚮東橫亙於烏金山之北,武峪公路橫臥於烏金山之南,榆太一級公路位於烏金山以西,並將以上兩條公路串聯貫通,從而形成了烏金山景區的環行交通綫路。毗鄰太舊高速公路,從太舊高速公路峪頭出口嚮北,到景區衹需10分鐘。從省城太原前往景區衹需20分鐘,從武宿太原機場至烏金山衹需15分鐘。
自然景觀
天地造化在烏金山的山𠔌叢林裏留下了無數的自然景觀,自古就有罕山八景之說,近代又有許多奇景發現。烏金山的自然奇觀星羅棋布,不勝枚舉,有的還伴有美麗的傳說,更加增添了它們的神秘色彩和無窮魅力。主要景觀有:
天台攬勝
烏金山天台峰頂有觀景臺,觀景臺上有觀景亭,觀景亭內石碑上鎸刻有四個大字:“天台攬勝。”登上天台峰的觀景臺放眼嚮四周望去,遠山近景盡收眼底。
罕山時雨
罕山時雨亦稱諸峰時雨,位榆次古八景之首,此景在榆次的舊縣志中多有記載。烏金山昔名竜王山,為罕山群峰的腹地。這裏漫山遍野長滿茂密的鬆林,緑海翻滾,無邊無垠。由於地氣氤氳,空氣潮濕,形成十分獨特的小氣候。夏日林中草木藴涵的水分化作濃濃霧靄蒸騰而上,聚集成雲,雲厚成雨,隨風飄灑而落。隆鼕,大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銀裝素裹,滿山皆白,別有一番神韻。烏金山仿佛時時皆有細雨灑落,實乃大自然中罕見的奇觀。
林海日出
林海日出是烏金山的又一奇景。觀林海日出的最佳地點為水晶院,此處地勢較高,數萬畝碧緑的鬆林層層疊疊盡收眼底。駐足凝望,眼前郁郁葱葱,蒼蒼茫茫,如立緑海孤島。側耳傾聽,林風颯颯,鬆濤陣陣,嘯聲起伏不絶。觀林海日出的最佳時間是夏秋雨後的清晨。
明湖沉緑
明珠湖公園位於榆次澗河中遊的田傢灣村與左付村的交界處,是烏金山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站在臨近明珠湖公園的山巔俯瞰,明珠湖就像一顆璀璨的緑寶石,顯得那樣美麗,那樣多姿。
洪山飛瀑
大洪山鎮壽寺以東的一個峽𠔌中,有一道千年不涸的瀑布,名曰洪山瀑布,是烏金山的一大景觀。大洪山瀑布寬約3米,落差約5米。平時緩緩而下,不急不躁,飄飄灑灑,聲如韻樂,令人心醉。雨季到來,瀑布則飛流直下,濺玉飛珠,聲如洪鐘,氣勢磅礴。待到鼕日降臨,此處又是另一番絶妙的景象,飛瀑“頓失滔滔”,變成了一座玲瓏剔透的巨型羊脂玉雕。
七彩流砂
七彩流砂景觀在大洪山北梁,此處有白、灰、藍、緑、紅、黃、紫七色砂岩,峰巔岩石經數千年風化,成為色彩斑斕的七彩流砂。流砂從峰巔直瀉而下,並聚合而成片片砂灘。砂灘色彩豔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站在高處俯瞰,𠔌底仿佛是一張巨大的七彩地毯,令人賞心悅目。流砂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又是製作工藝品的上好原料。不僅如此,砂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夏天在此砂浴,對治療各種皮膚病和慢性病有一定的療效。
竜泉映月
竜泉映月由水晶院白雲洞前有關竜泉的故事生成。據說當年剁手和尚興建水晶院以後,將此清泉砌石成井,以供僧人飲用,並指竜王山(即烏金山)為名,於是此井得名為“竜泉”。每至月夜,一輪皎月倒映井中,平靜的水面便現出明月山樹、洞檐雕竜的奇妙景象,故稱為“竜泉映月”。後人將其列為烏金山舊八景之一。
疊瀑飛泉
疊瀑飛泉景觀位於水晶院東絶壁上。水晶院依山勢而建,院東山墻下是一絶壁。一股巨大的水流從水晶院東絶壁上涌出,經七級石階飛流直下,逐級跳躍,起伏跌宕,氣勢不凡。七級瀑布,猶如道道白練,飛珠濺玉,熠熠生輝,七彩斑斕,十分壯觀。待到夜深人靜,峽𠔌回音,此起彼伏,音韻悠長。給千年古剎水晶院平添了幾多誘人的魅力。
紅葉抱湖
出水晶院嚮東走30米,右有九竜壁,九竜壁以南乃九竜湖,九竜湖上有風格獨特的九孔橋、九麯橋和鳳凰閣。九竜湖碧波蕩漾,藍天倒映,如詩如畫。九竜湖四周山坡上栽滿了黃櫨和火炬,每到暮秋,樹葉經霜,變得火紅火紅。眼前紅樹環湖,倒映清波,紅緑交織,美不勝收,別有一番情趣。
林海聽濤
林海聽濤景點位於水晶院東天緣𠔌中,天緣𠔌𠔌深坡陡、樹高林密。山風自天緣𠔌口進入,順𠔌蜿蜒迴旋,匯成一股股強大的氣流。大風沿地形復雜的天緣𠔌在密林中上下盤旋,左右奔突。林梢翻捲搖曳,發出陣陣聲響。這響聲就像大海中呼嘯起伏的巨浪,遂有鬆濤一說。山風時大時小,濤聲也就變化萬千。時而雷霆萬鈞,時而輕若遊絲。
水晶漫院
水晶漫院曾是烏金山舊八景之一,也是水晶院一大奇觀,此奇觀位於水晶院的白雲洞前。相傳,剁手和尚化緣建寺的時候,白雲洞前乃是一片岩石坡。竜泉之水從井口溢出,便散漫在石坡上嚮山𠔌流去。當時剁手和尚正在建造水晶寺廟,散漫的流水影響了工匠搬運石料和木材。為方便行走,並保護岩上流泉四溢的景緻,剁手和尚命工匠鋪方磚於岩上,以為通道。結果,流水受阻,就從磚縫中溢出並漫院流淌,陽光下,猶如千萬顆水晶珠滿院滾動,蔚為壯觀。剁手和尚遂將此景命名為水晶漫院,於是,水晶院又添一景。待到剁手和尚圓寂以後,隨着寺院多次修葺,院內磚縫被泥土淤塞,流水不再外溢。但人腳踏其上,磚縫中仍有泉水溢出。直到清宣統年間重修水晶院,地面擡高,水晶漫院景緻始告消失。
玉皇高閣
玉皇高閣原指水晶院之玉皇閣景觀。原玉皇閣建於水晶院以北的山頂上,遊人若想登臨玉皇閣拜見玉皇大帝,必先爬三十三級臺階,故有“三十三天朝玉帝”之說。玉皇閣為水晶院的製高點,站在水晶院仰望,玉皇閣背負藍天白雲,而為蒼鬆翠柏所環抱,有仙山聳峙之感。如若登閣遠眺,但見層巒疊嶂,林木接天,鬆濤滾滾,深澗幽𠔌,蜿蜒如虹,殿閣參差,麯徑通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玉皇閣成為登高遠眺的好去處。現在,落架重修的玉皇閣納入道教寺院竜王廟寺廟群,在原玉皇閣原址上,修建了與佛教寺院水晶院一體的大雄寶殿。登上大雄寶殿,烏金山美麗的景緻同樣一覽無餘。
藏獅古洞
藏獅古洞位於烏金山水晶院西山壁下,為一天然石洞。傳說烏金山為五臺山下院,水晶院為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文殊菩薩往來於五臺山與烏金山之間,常以雄獅代步。文殊菩薩講經,自然聽者甚衆。為安全起見,他來烏金山講經之時,便要為自己的坐騎——兇猛的獅子找一個關藏的地方,以防其傷害人。恰巧水晶院西面的山根下有一個天然石洞,這裏非常安全,於是文殊菩薩每逢來烏金山講經,便把雄獅藏於石洞中。後人便將此洞稱為藏獅洞,遂成為烏金山一景。
紫氣隕石
紫氣隕石在烏金山水晶院東天緣𠔌中。石長約7米,寬約6米,高約2.5米,相傳係女媧補天所餘之石。該石表面呈黑紫色,堅硬如鐵,雖逾萬年而不朽。石上苔蘚斑駁,青翠欲滴。每當下雨,石上便不時蕩起縷縷紫霧,形成紫氣隕石的奇特景觀。紫氣隕石也稱“智慧石”,因石上有清乾隆甲戌年江南名士秦雄寶所書“大慧石”三字,故人們也稱此石為“大慧石”。
青羊指路
大洪山鎮壽寺附近的山林中有一座酷似綿羊的高大石筍,這座羊形石筍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呢!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大洪山鎮壽寺碑記中說,當時鎮壽寺已毀壞多年,有一個名叫韓普永的人一心嚮佛,想重修鎮壽寺。他多方打聽,認真查勘,終於在地下一丈有餘的地方找到了鎮壽寺的遺址,於是他開始重修鎮壽寺。一天他纍了,坐在一個地方打盹兒。恍惚間有一隻羊拍着他的背說:“你辛苦了!”韓普永問:“你從哪裏來?”羊回答說:“大洪山鎮壽寺。”韓普永又問:“你來做什麽?”羊說:“專程與君相會!你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你的佛緣不淺哪!”說完羊拍了韓普永的頭頂一下,韓普永猛然地醒來。 仿佛看見一隻羊從樹梢上飛到離鎮壽寺不遠的山林裏倏然而逝。韓普永定睛一看,衹見山中多了一座羊形石筍。韓普永一時間恍然大悟,原來是青羊為他指點迷津。於是,他就下定决心皈依佛門,剃度出了傢,並求高僧賜法號為“果廉”。自此,他一生都在鎮壽寺事佛,做了許多善事,直到百歲,無疾而終。
巨石腳印
巨石腳印位於烏金山以北的饅頭山後山上,腳印為自然形成,輪廓清晰,碩大無比。其長6.5米,寬1.18米,高出地面0.4米。巨石腳印造型與鞋底酷似,表面紋痕與舊時布鞋底紋無二,四周由風化岩砂培擁,甚是奇妙。傳說這個腳印為二郎神擔着兩座山由和順方向嚮西追趕太陽,走到烏金山時不慎在山坡上踩了一腳,故留下了這個腳印。雖經萬年滄桑巨變,腳印周圍的岩石逐漸風化成砂,並慢慢被風吹走。但這個腳印卻依然清晰可辨,且由凹陷變為凸起。。
鰐魚吞珠
鰐魚吞珠乃一山體象形景觀,位於孟良山(亦稱佛移山)之北的鰐魚山。鰐魚山形狀酷似一條鰐魚,其首西尾東,與山梁融為一體,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相傳佛祖如來為濟世救民,曾埋地靈珠於孟良山之陽。修煉千年的鰐魚精得知消息,便前來尋找,妄圖吞珠成仙。如來聞之,即飛塔鎮珠。鰐魚幾經奮力吞吸,但地靈珠終因有寶塔護佑,終不能得逞,最終體力耗盡,死於山頂,化作一山,人稱鰐魚山,從而形成鰐魚吞珠奇觀。
吐沫成池
“吐沫成池”的“池”是指水晶院東天緣𠔌中的黑竜池,相傳此池為黑竜吐沫而成。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掌管水火的黑白二竜因為布雨侵犯轄界,便在烏金山上空爭鬥。頓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二竜就此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酣戰。但仁慈的黑竜不忍手足相殘,便且戰且退,不慎被白竜擊傷而跌落於烏金山山𠔌中,隨而吐沫成池。後來鄉民感念黑竜行雲布雨的恩澤,便在臨近黑竜池的山坡上建黑竜廟以作供奉,至今香火不斷。每每天旱,鄉民多聚於黑竜廟祈雨,更奇妙的是黑竜池水至今四季不涸不冰。
飲獅神泉
飲獅泉位於水晶院藏獅洞一側的東北角處,此處巨石高磊,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汩汩流出,相傳此處為文殊菩薩的坐騎神獅飲水的地方。此泉藏於一山洞中,四季涌流,不溢不竭,而且甘洌無比,並能祛病消災。此泉被人們稱作神泉。近年,有關部門的專傢對該泉進行了化驗鑒定,證明飲獅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懸崖奇音
懸崖奇音景點位於烏金山北東溝村東200米處的驢角大仙摩崖造像處。據傳,懸崖下曾經有一個岩洞,不知哪個年代,一個戲班路過懸崖,恰逢大雨,全班人馬即躲入崖下的岩洞裏避雨。但雷雨半日不停。戲班的人便操起鑼鼓傢什敲打起來解悶,有的人還引吭高歌。正當他們鬧得起勁,突然一道閃電,緊接着一聲炸雷,崖洞轟然坍塌,把戲班人馬皆埋於洞中,而無一人生還。從此以後,這裏每逢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就能聽到懸崖處鑼鼓陣陣,笙簫齊鳴,還能聽到有人吟唱,讓人驚駭不已。據說在宋朝時候,村人為安撫戲班的冤魂,曾經捐資鎸刻驢角大仙像於崖上,以震懾此洞。但每逢下大雨,這裏依稀仍有鼓樂聲發出,實為罕見。
石坎容杯
在距水晶院東五裏處的大洪山山坳裏,有一座寺廟,名曰“鎮壽寺”。在鎮壽寺西北不遠的山巔上有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名曰“石坎大瑾容杯”,即在岩石上自然形成一凹洞。此凹洞直徑約30釐米,深約35釐米,形如海碗。杯內常年蓄有過半清水,清澈見底,經年不涸。杯中之水從何而來,衆說紛紜,不得要領。即便隆鼕臘月,杯內泉水也不結冰,實為罕見。
駱駝出山
烏金山秋水溝內有一自然景觀,名曰駱駝出山。遠遠望去,那座山仿佛是一頭駱駝剛剛走出山洞的樣子。傳說岩壁上曾經有一個山洞,文殊菩薩把敦煌三危山一個石窯裏的佛經全部移到這裏珍藏,並命一隻山豹在此守候。誰知這衹山豹貪吃、貪睡。有一個來水晶院聽文殊菩薩講經的沙陀僧人聽說了這個藏經洞,就生出了把佛經運到沙陀大漠建寺的意念。於是他就偷偷地從集市上購得一匹駱駝,並買了一隻肥豬喂了山豹,山豹吃飽喝足,就爬到樹上睡着了。那沙陀僧人便打開洞門,將駱駝牽進去,把洞裏的經捲裝在兩個箱子裏,準備運出洞去。但他牽着駱駝剛剛走出洞口,就感覺駱駝拉不動了。沙陀僧人回頭一看,原來駱駝的後半身已經化為巨石。沙陀僧人頓覺不妙,便棄駝而逃。原來文殊菩薩早算到此事,待沙陀準備運出經捲時,便施法石化了駱駝。文殊菩薩念沙陀是為了建寺而偷竊經捲,便放走了他。從此那匹馱着經捲的駱駝卻衹能永遠站在洞口,化作一座山,人們就稱這座酷似駱駝的景緻叫駱駝出山。
九蓮神燈
在中林山和合寺內有一大石,石上有九個石凹,大如海碗。凹內清水長註,大旱不涸,這一景觀名曰“九蓮神燈”。和合寺位於烏金山西南側中林山主峰,供和合二仙,這裏自然風光也十分秀美。據傳,和合寺中大石上九個石凹裏的水中,每到夜深人靜就會出現九盞蓮燈,並有九個仙女從九個石凹的蓮燈中跳出,輕舒廣袖,翩翩起舞。這個美麗的傳說至今仍挂在人們的嘴上。
山花爛漫
在烏金山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上,華北地區所有的山野花卉幾乎都能在這裏看到。這些花卉都處於原始混交而生的自然狀態,沒有一絲人工培植的痕跡。各類花卉競相開放,色彩斑斕,渾然天成,令人沉醉。仿佛是護花仙子對烏金山情有獨鐘,有意將天下所有的奇花異草都撒在這裏,使這裏成為一個萬紫千紅的奇妙世界。這種迷人的景象隨着季節的變換而常新。春天,這裏的山桃花山杏花漫山遍野,如雲如虹;金色的刺玫像給桃杏花鋪上了一層高貴的地毯;色彩豔麗的櫻花、連翹、丁香、杜鵑、野菊……星星點點,點綴其間,在碧緑的野草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到了秋天,金黃的櫨叢、鮮紅的火炬、橘紅的沙棘相互映襯,繞梁環岡,綿延不絶,構成一道道魔幻般的醉人風景。
玉帶雲霧
玉帶雲霧是烏金山的舊八景之一,這是在北方山區難得一見的奇觀。每當雨後初晴,站在九峰塔嚮四周遠眺,烏金山茂密的森林上空便會出現蒸騰的霧靄,那霧靄猶如大海的滾滾波濤,景象非常壯觀。如果站在天台峰嚮南眺望,則又是一番情景。蒸騰的霧靄順着條條山𠔌緩緩流動,仿佛是一條條飄動的玉帶。
人文景觀
烏金山不僅有豐富的自然景緻,而且還有數不盡的人文景觀。由於烏金山山高林密,氣候宜人,風景秀美,靜謐清幽,歷朝歷代多有僧侶入山修行,更有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前來觀瞻,因此便留下了許多人文遺跡。這裏是佛教聖地五臺山的下院,曾被稱為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於是便形成了以寺廟群落為主的諸多景觀。許多寺廟群都依山而建,金碧輝煌,氣勢恢弘。這些寺廟群大都分佈在千頃碧緑的林海中。遠遠望去,就像茫茫緑海中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顯得縹緲奇幻而又雄偉壯觀。
水晶院
水晶院又稱水晶寺,是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裏歷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於隋末,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擴展,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成為山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原文殊殿的廊柱上曾刻有“大明成化九年重建”字樣。水晶院寺廟群位於烏金山主峰東側,是從五臺山來的一位雲遊和尚剁手以明志,靠化緣修建而成。
2007年9月水晶院落架重建,現已修復的水晶院寺廟群占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783平方米,為中軸對稱三進結構。主要建築由南嚮北為山門、鐘鼓樓、大文殊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
竜王廟
竜王廟寺廟群位於水晶院西南的四角坪,與九峰塔遙相呼應。是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內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寺院。竜王廟始建於明代中後期,後歷經變遷,屢有興廢。2007年9月,竜王廟與水晶院同時開工恢復重建。修復後的竜王廟寺廟群占地面積9200平方米,其佈局結構為中軸對稱三進院格局。由南嚮北主要建築依次為:一進院,山門、戲臺、東西腋門、鐘鼓樓、五爺殿;二進院,竜王殿;三進院,玉皇閣、兩側配殿東為呂祖殿,西為關聖殿。竜王廟東西兩側各配有24間廂房,46間長廊。總建築面積2820平方米。
太清宮
太清宮是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內風景最美的一處道教寺院,原為宋代建築。現在的太清宮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一處道教寺廟群。太清宮四周山高𠔌深,鬆柏環抱,古木參天,十分幽靜。新建的太清宮總占地面積3267.7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
太清宮位於水晶院東北的大青山頂,依山勢而建,自南嚮北為山門、鐘鼓樓、東西廂房、真武大殿、三清殿等。太清宮是烏金山環境最為僻靜優雅的一處寺廟群。
大佛臺
彌勒大佛臺位於九峰塔以南1000米處的龜背山頂。烏金山彌勒大佛由漢白玉雕琢而成,高9.9 米。彌勒大佛臺基座為三層,高5米。第三層為須彌座,前面浮雕為二十諸仙圖,西面為十八羅漢,東面為十二圓覺,北面為十大明王,四角為四大金剛。從地面到佛頂共高14.9米。
羅漢閣
出烏金山水晶院山門西側,依托山壁建有羅漢閣。閣為捲棚出廊結構,分五層,山墻上刻有《金剛經》,一、二、三、四、五層以浮雕形式列五百羅漢群像,閣頂建有觀音臺,取五百羅漢朝觀音之意。
羅漢閣頂上建有一座遊園,遊園裏建有觀音臺,臺上供奉的是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為漢白玉造像,高6.6米。觀音臺旁建有水池,水池裏清波蕩漾,每逢月夜,一輪皎月倒映池中,觀音凝目於水中之月,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水月觀音的形象。
烏金山羅漢亭供五百羅漢,浮雕中的羅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站在羅漢亭前,你會被衆多羅漢的樸質無華和正直無邪所感染,他們就仿佛是一面面鏡子,映照着人世百態。
九竜壁
烏金山九竜壁位於水晶院東側,九竜湖北側,九峰塔西側。烏金山九竜壁為雙面九竜壁。高7.5米,厚1.5米,長20米,由6574塊特製的五彩琉璃構建拼接而成。
正面均勻協調地分佈着九條飛竜,飛竜氣勢磅礴,飛騰舞動之勢躍然壁上。正中的一條竜是九竜的中心,它竜頭嚮前,竜尾擺動,鱗光閃耀,栩栩如生。每條竜的間隙處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襯烘托,使畫面極其生動活潑。
背面鑲嵌着九條團竜,形態各異的團竜好像在雲間翻騰滾動,形象十分生動。
壁頂覆蓋琉璃瓦,上面雕刻有二竜戲珠圖案。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鬥拱為祥雲浮雕圖案。壁底為須彌座,須彌座下雕有1.8米的行雲流水圖案,並有九竜頭鑲嵌其間,竜頭口吐清泉。
九峰塔
九峰塔是在曾經毀於戰亂的魁星閣遺址西100米處的山頂上重建而成。改建後的九峰塔共九層,高33.9米,底層直徑21米,頂層直徑6米,外檐呈八角形,塔體呈錐狀,其建築風格舒展大方,十分壯觀。九峰塔內供文昌星,也稱文昌帝君。登上九峰塔,可北望太清宮,西觀水晶院,南眺九竜湖,東瞰大洪山,四周景物一覽無餘。
天緣𠔌
天緣𠔌生態文化走廊位於水晶院東的天緣𠔌中,𠔌中有天緣石。此處景觀因後漢高祖劉知遠與昭聖太後李三娘在此結緣而得名。
天緣𠔌長2.3公裏,𠔌中幽靜深邃,巨石叢生,有多幅名人摩崖石刻。從水晶院東側入𠔌,沿着一級級青石臺階進入𠔌中。路兩旁蒼鬆蔽日,草木蔥蘢,百鳥和鳴,清風徐徐,鬆濤陣陣,仿佛進入人間仙境。天緣𠔌中還有寺僧圓寂的塔林、劉知遠和李三娘結緣的怡心園、天緣橋、竜鳳亭、結緣臺、飲馬泉以及千年古井、黑竜池、大慧石等遺跡和景觀。
鎮壽寺
鎮壽寺(也稱正壽寺)位於水晶院東兩公裏處的大洪山山坳裏。該寺最早建於隋末唐初,曾百年香火不斷。據民國《榆次縣志》記載:“鎮壽寺正殿塑佛菩薩宗像極精工。”鎮壽寺建有觀音殿、千佛殿、大雄寶殿等。殿中千手觀音、六臂哪吒、千佛塑像,神態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此寺被當做四舊而拆毀,現在衹留下幽冥洞以及洞中的石佛。洞內現存10尊宋代石佛造像,石佛雕工十分精美,現保存完整的僅有3尊。
鎮壽寺殘留的還有11通石碑,其中一通是清代乾隆年間修復該寺時立的碑,碑文記載了原先鎮壽寺的規模以及當年這裏香火勝極的情景。
此外,寺中有兩株千年古鬆,形如竜鳳,人們稱之為“竜鳳鬆”。
和合寺
和合寺位於烏金山西南的中林山上,寺內供和合二仙。
和合寺依山而建,共分四層,自下而上第一層為石券窯洞式禪房四間。第二層為和合寺大殿遺址。第三層為兩套間地窨式石砌閉關洞。第四層為觀音堂遺址。
“和合”是指和睦和順及相親相合的意思。“和合二仙”是神界中管理人世間人際關係和男女情緣的神。
和合寺內有一大石,石上有九個石窩,形如海碗,窩內常年蓄水,人稱九蓮燈。和合寺周邊生長有萬畝柏林,此處柏樹樹幹紋理多為左扭,人們稱此種柏樹為“左扭柏”。
和合寺現已損毀,但大石猶存,供人憑吊。
華嚴寺
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
烏金山華嚴寺(又稱紫嚴寺)位於水晶院東的紫金山上,此廟始建於唐初。相傳是唐代佛教傳播人李通玄悉心詮釋《華嚴經》的地方。華嚴寺有正殿五間,其中三間塑如來三世佛像,兩邊間各為禪房。榆次紫金山華嚴寺之所以赫赫有名,與李通玄數年如一日,在這裏精心研讀和著述有很大關係。
紫金山華嚴寺曾供有李通玄的神位。
張彪祠堂
張彪祠堂位於烏金山腳下的西左付村,係張彪晚年歸鄉修祖塋時所建,至今保存完好。張彪祠堂於1988年公佈為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祠堂是清代末年,湖北提督張彪親自設計並監督施工建造,民國年間完工。祠堂為二進院佈局,坐北朝南,建有祠門、過廳、正廳及耳房等建築共計24間,占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祠門五間三門,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五檁前廊式結構,方形抹棱石柱,柱礎雙層,下層為如意花變體,上層為寶裝舌狀花瓣,整體建築保存完整。
張氏宗祠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集南北建築風格於一體,佈局嚴謹,結構中規中矩,用材考究,裝飾構件精美,體現了民國時期建築的風貌和山西的地方特色。
避暑山莊
孔祥熙避暑山莊位於水晶院東的大青山,與水晶院相對而望。
寺僧塔林
烏金山遺留下來多個寺僧的墓塔,每一個墓塔都埋藏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個,其一是剁手和尚塔,其二是金指和尚塔。
剁手和尚墓塔位於烏金山磚窯地,即水晶院西崖上,遊園東側。現重修墓塔,並塑剁手和尚漢白玉塑像,以示特別紀念。
剁手和尚乃隋末唐初人,是水晶院寺廟的開山師祖。相傳他曾是一個來自五臺山的雲遊和尚,曾經遍訪北方的山川林地。他雲遊至烏金山時,發現這裏林木蒼鬱,深𠔌幽境,雲蒸霞蔚,股股清泉從噴雲吐霧的岩洞中溢出,漫坡細流,淙淙有聲,好一處清涼勝境,福地洞天。這位雲遊和尚便决定建寺清修。為了建寺籌資,不惜剁手化緣以表誠心。經過艱苦努力,水晶寺終於落成。但他卻心力交瘁,猝然而亡。善男信女感其功德,遂將他厚葬於寺院旁,並修亭樹碑,以資後人參拜。
金指和尚墓原位於鎮壽寺以南山腳下的路旁,為七層八角石塔,人稱金指和尚塔。
金指和尚原是鎮壽寺住持。傳說西天王母娘娘赴八仙盛宴回宮途中,見下界一座山林風光秀美,山中寺院香煙繚繞,心中甚喜。遂化作一貧窮民婦,到山上賞景遊玩。此時正值王母身懷六甲,不想遊玩勞累,動了胎氣,即刻就要臨盆。王母想試鎮壽寺住持嚮佛的誠心,便到寺院求助。寺院住持雖然是出傢人,但他不能見死不救,並不因民婦衣衫襤褸而怠慢,便在禪房安床備盆,盡心盡力伺候民婦産下一女嬰。和尚用自己的袈裟將女嬰包好,放在民婦的身旁。隨即和尚將血盆端出,並想洗掉自己手上的血跡。但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十指竟變成了金指。這一驚非同小可,他立即回到禪房,但房間已空空如也。和尚知道遇到了上界的神仙,趕緊朝天叩頭膜拜。此後更加專心修行,終成正果。該傳說已經流傳百世,至今不衰。
敦崇禮墓
烏金山水晶院東50米處的送神坪上有敦崇禮墓。
敦崇禮(Moir Dunkan),1861年生於蘇格蘭。1888年,敦崇禮以浸禮會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先在太原傳教並學習漢語,繼而到陝西傳教,後又避禍於漢口。在陝西期間,地方對其有“名譽籍甚,頗恰時望,其地官紳,交口頌之”的評語。
1901年7月,敦崇禮受山西大學創辦人李提摩泰的委派,同葉守真、文阿德等8位教士來太原辦理山西教案執行事宜,並被聘為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前身)西學專齋總教習。其間,敦崇禮對校務盡心竭力,事必躬親,並卓有建樹,受到師生的擁戴。
1905年,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因其對教育鞠躬盡瘁,成績卓著而授予進士學位。
敦崇禮在山西大學西學專齋工作期間,因病曾多次在烏金山療養,並居住在水晶院。1906年8月,敦崇禮因病情加重,在水晶院與世長辭,享年45歲,時任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第一任總教習。根據敦崇禮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被埋葬在風景秀麗的烏金山送神坪上,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在敦崇禮墓地上竪有一座歐式墓塔以作紀念。這次開發中,為更好地保護這一遺存,特在九峰塔下西南新建墓葬和紀念館,讓更多的遊人瞻仰這位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人士。
歷史遺存
新石器遺址
流村、峪頭、蘇村古文化遺址:位於烏金山鎮流村、峪頭村、蘇村一帶,為新石器古文化遺址,發掘有紅陶、灰陶、彩陶等。
後溝古文化遺址:位於沛霖以北後溝村東半坡上,發掘有古陶窯、灰陶片等。
四甲坪古文化遺址:位於烏金山四甲坪,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2000米,屬新石器時期遺址,發掘文物有紅陶、彩陶等。
古戰場遺址
位於烏金山之臥虎山。唐末,沙陀人李剋用進攻太原,與振武軍節度使契芯璋戰於此,這裏為著名的古戰場。
孟良古寨,位於烏金山西北,平地泉村正東之佛移山,相傳為北宋時抗金名將楊延昭的部將孟良駐軍的地方,後人稱此山為孟良山。
古驛站遺址
鳴謙(今烏金山鎮政府所在地)古為驛站,居京省官道要衝。明洪武三年(1370年)鳴謙建驛館,天順(天順元年為1457年)初,增建了周長三裏的驛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大掠榆次近郊,鳴謙驛遭到嚴重破壞。次年,重新修復了城墻。清代,康熙帝巡晉,曾駐蹕鳴謙驛站。
古佛寺遺存
烏金山古佛寺遺存甚多,除前面提到的水晶院寺廟群、竜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華嚴寺、鎮壽寺、和合寺等寺廟以外,還有海蠃山的洪聖寺、東沙溝的文昌廟、高壁村的資聖寺、鄭傢莊的千佛寺、東左付村的聖安寺、東蒜峪的崇建寺等寺廟。其中高壁村的資聖寺為明代建築,有正殿三間和東西配殿、天王殿各三間,院內有唐柏和經幢。此外,流村的太平橋、志村的琉璃塔等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遺存。
碑碣石雕遺存
石碑:烏金山紫金山華嚴寺有青石碑5通,為明清時所立。大洪山鎮壽寺有石碑11通,大都為明、清碑。高壁村資聖寺有青石碑7通,為明代所立。
石雕:大洪山鎮壽寺側有幽冥洞,洞內有宋代造像,現存10尊,3尊完好,7尊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摩崖造像:在烏金山鎮東溝半山腰有驢角大仙摩崖造像,此造像係宋代鎸刻,有兩處損毀較嚴重。
革命戰爭舊址
榆次(路北)八路軍工作團舊址:位於烏金山鎮東蒜峪村,設立於1938年4月。現存窯院一處,半溝窯數眼,大槐樹院一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戰役前敵委員會舊址:位於烏金山鎮大峪口村,設立於1949年4月,總指揮為徐嚮前。4月5日至7日,前敵委員會在該村召開會議。前委副書記周士第、羅瑞卿,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和150餘位師級以上幹部參加了會議。
太原戰役後方醫院舊址及無名烈士墓:位於烏金山鎮西蒜峪村,為一二進四合院,清代建築,保存完好。村東約一裏許,有一無名烈士墓,葬有30餘位在太原戰役中負傷經後方醫院搶救無效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民俗文化
竜王山古廟會
農歷四月初八,是竜王山傳統古廟會日。會期共三天,會址設在水晶院及院周山上和接神坪。竜王山古廟會由大峪口、平地泉等八社村輪流組織,廟會內容有接神送神、社火表演、上香還願等,屆時還有戲班在寺院的戲臺上唱戲助興。
紫金山古廟會
農歷三月廿七是紫金山古廟會日。會址設在紫金山華嚴寺和東神幡、西神幡兩道山梁上。
紫金山古廟會是榆次城北著名的古廟會。會期有社火、唱戲、接神送神等活動。
紫金山廟會每年廟會由四社村成員村(榆次的東蒜峪和要羅村,壽陽縣的鬍傢堙和王傢莊)輪流組織。紫金山古廟會一直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前。
竜王山祈雨
祈雨是一種迷信習俗,是舊時山民們為了生存而把希望寄托於天神的無奈之舉。
舊時每逢大旱,榆次澗河流域的山民們即舉行祈雨活動。祈雨也稱“拜水”,其方式分文祈雨和武祈雨兩種。文祈雨也稱“善拜水”,地點在竜王山(亦稱烏金山)。儀式由高壁村主持,文祈雨程序有請神、祈雨、驗香、還願、送神等。
紫金山祈雨
舊時紫金山周的村民,每逢天旱即到華嚴寺祈雨,也稱“拜雨”或“拜水”。拜水的規模有大有小,規模最大的祈雨活動要數東蒜峪村的“惡拜水”,也稱“惡祈雨”。由於其形式奇特,氣勢悲壯,場面浩大,在紫金山周圍村民祈雨形式中極具代表性。紫金山祈雨由許願、戴願、交願、驗願、還願五個程序組成。
詩詞楹聯
古詩詞
憩鳴謙驛亭
祝 顥
暫解徵鞍憩此軒,
緑蔭圍繞隔塵喧。
幽花細草供行賞,
似覺閑身在故園。
註:祝顥:長洲人(今江蘇省蘇州市),明正統進士,官至山西左參政。著有《侗軒集》。鳴謙(即今烏金山鎮所在地)古為驛站,居於京省官道要衝。洪武三年(1370年)鳴謙建驛館,後增建了周長三裏的驛城。清康熙帝巡晉,曾駐蹕鳴謙站。
寓鳴謙驛亭
王崇慶
火星臨曙爛,
紅影落空階。
野草含初碧,
溪梅盛欲開。
還憐孤客意,
終愛濟時纔。
駐馬鳴謙驛,
長歌一放懷。
註:王崇慶,開州(今四川省開縣),明正德進士,官至南京吏、禮二部尚書。
曉行榆次
陳鳳梧
太行山外擁軺車,
三月風光草木餘。
倚馬岩前頻覓句,
褰幃道上細看書。
衣冠久沐清朝化,
土穴猶存太古居。
南望匡衡應萬裏,
白雲飛處是吾廬。
註:陳鳳梧,字文鳴,江西泰和人,明弘治進士,官至右副都御使。
罕山時雨
褚鈇
靈山角立勢崔嵬,
疊嶂層巒次第開。
峻極北聯恆嶽峙,
岧嶢東嚮太行來。
岫雲若得從竜岫,
靈雨應知遍草荄。
四海蒼生仰膏澤,
好為霢霖洗塵埃。
註:褚鈇(1533—1600年),字民威,祖籍河南,榆次東白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官至工部侍郎、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著述甚豐,曾總纂萬歷《榆次縣志》。
登 罕 山
周鈇
鎮日閑居苦寂寥,
為尋登眺上岧嶢。
眼明衹覺雲霄近,
氣爽寧知石磴遙。
澗下水鳴無犬吠,
岩前塵過有人樵。
仗藜未盡名山賞,
日暮詩成興倍饒。
註:周鈇(1499—1548年),字汝威,號鈍軒,榆次張慶村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官職湖廣道、河南道監察御史,後被追封光祿寺少卿。
時 雨
劉星
夾道千嶂仰茂林,
太行分脈石森森。
竜吟振處雲常合,
嵐氣圍時暑作陰。
萬頃桑麻農夫業,
百傢題詠古人心。
秋高作霽閑登眺,
似聽空中隔塞砧。
井峪寒泉
劉星
峪口花飛似點棋,
每臨勝境可忘悲。
神竜自有噓雲雨,
村叟常修報歲時。
清氣泠泠寒色早,
幽光脈脈月明遲。
何須再問源來處,
枕漱惟人任所思。
登北山遊憩和合寺歸途漫賦
劉星
榆邑北山山上寺,
百尋臺殿倚天開。
老僧戴笠鋤雲去,
野鳥銜花到院來。
古色蒼茫留檜柏,
暮煙寂寞鎖莓苔。
迂回荒徑稀人跡,
馬渡清溪緩轡回。
註: 劉星,河北清苑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榆次知縣,有政績,留心文教,主修《榆次縣續志》。後官至刑部主事。
榆次風土
王平格
一
唐魏詩存簡册光,
荀文善政亦流芳。
自來勤儉稱民俗,
可幸輏軒下省方。
二
中都自古産名流,
孫盛芳聲史乘留。
樸直遺風猶未遠,
至今人說《晉陽秋》。
註:王平格(1802—1873年),字仲坦,榆次西長壽村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官至澤州府教授,曾纂同治《榆次縣志》,著有《杏鄰詩文集》。孫盛(308—379年),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人。東晉著名的史學家。曾任長沙太守、秘書監加給事中等。孫盛一生著述頗豐,多為史籍。
神林積雪
吳闡思
(一)
還誰一夜運神功,
瑤樹瓊花照眼中,
縹緲寒光浮碧落,
琳琅清響鬥春風。
(二)
卻看茅屋生虛白,
遙望楓林壓小紅。
此地清幽真絶勝,
可容玩世鹿皮翁。
註:吳闡思,字道賢,清代江蘇武進人,遊歷南北各地,著有《匡廬紀遊》等書。
楹 聯
水晶院楹聯
山 門
高山流水生靈氣
福地凝晶悟萬機
點石成烏金灑遍星光列河漢
築院曰水晶煉就真元濟蒼生
天王殿
幽院深堂隔斷紅塵無數
清溪高樹留連緑陰有時
大文殊殿
暮鼓晨鐘警醒迷途塵外客
談經說法喚回苦海夢中人
觀音殿
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
若隱若現隨時念彼消愆
竜泉映月月在水中分明見
林海聽濤濤聲依舊悅耳聞
大雄寶殿
明星明覺者覺度化波羅三寶立精捨
遠道遠苦行苦馱經西域兩乘傳盛國
寶相現梵宮 對泉瀑煙霞長嚮慈雲瞻福地
名山尋古德 伴晨鐘暮鼓好研妙諦究幡風
羅漢閣
開牖展捲思接千載上
垂簾諷經意在萬山中
一尊觀音靜察世態形形色色
五百羅漢閑看人流進進出出
竜王廟楹聯
山 門
一輪旭日撞晨鐘聆泉悟道
萬頃鬆濤敲暮鼓坐石參禪
戲
鑼鳴笙響看人間百態並非做戲
嬉笑怒駡演世相千秋實在真情
五爺殿
雲騰五色神德默佑三千界
雨潤八荒恩膏均沾十萬春
竜王殿
布雲施雨春雨夏雨秋雨鼕雨盡出本廟
廣迎遊客東方南方西方北方皆嚮此方
玉皇閣
總管三界十方自應廣施福澤除魑魅
主持四生六道何不多毓善良滅魃魔
罕山時雨雨落點點入地澤萬物
玉皇高閣閣上處處生輝照福生
關聖殿
武略文韜功齊五嶽
忠肝義膽氣貫千秋
真武大殿
稟乾坤正氣懲惡驅邪愛憎坦蕩
乘日月罡風降竜伏虎來去從容
聽父母元聖登武當一生修道
附龜蛇燕王下終南四面建觀
三清殿
嘗五味修行出五行得道因果有數
話三清定界入三界謀福德澤無形
化山川狀近雞子長遊混沌一萬歲
苞玉府神完洪胎久寄西方五千年
九峰塔楹聯
文能行遠扶搖萬仞登明月
筆可攀高聳峙千疊上碧霄
雲塔凌霄占盡烏金三寶地
鬆濤蔽日推開利祿一層窗
天緣𠔌楹聯
門樓
心到虔時佛有眼
運至亨通石能言
竜鳳亭
墻翻北斗關雎夢
水汲南天帝後緣
煙雨湖山五代夢
英雄兒女一生緣
黑竜廟
電閃雷鳴驚世駭俗
雲行雨布佑生庇民
鳳凰閣楹聯
高山仰止疑無路
麯徑通幽別有天
南門楹聯
幸逢嘉霖敷優澤
一洗粉塵轉潤姿
乾坤雲海連汾水
日夜濤聲下太行
閱山閱林朝佛聖
求智求識通古今
東門楹聯
八景環城天下無雙邑
二水過境三晉第一山
觀景臺楹聯
廣闢離塵清靜道
永耀衆生智慧燈
善知一切真空相
深入無上法界門
牌樓楹聯
瀚史尋蹤竜藏虎臥王侯持斧鉞
蒼山攬勝地靈人傑黎庶寫春秋
襟並壽竜山獨秀
帶汾塗洞澗雙嬌
沛然行雲氤氳烏金山百裏林海
霖則作雨滋潤榆次市十萬人傢
嚮稱小五臺聖境
原本大文殊道場
植被物種
烏金山具有典型的華北地區太行山土石山區植被特徵。共有物種480多個,其中植物物種330餘個,動物物種150餘個。其中白皮鬆為國傢二級保護樹種、閃金柏為珍奇樹種、蒙椴、黑彈樸、本氏木蘭為稀有樹種、麗豆為瀕危樹種、雪貂、金錢豹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植 物
喬 木
1. 油鬆:別名紅皮鬆、短葉鬆,鬆科、鬆屬,為烏金山最主要的樹種之一。其活立木蓄積量達52052立方米,占到烏金山活立木總蓄積量的80.05%。
油鬆的形態特徵:喬木,高可達25米,胸徑可達1米多;樹冠在壯年期呈塔形或廣卵形,在老年期呈盤狀傘形;樹皮灰棕色,呈鱗片狀開裂,裂縫紅褐色;葉一般為2針1束,長10釐米~15釐米;雄球花橙黃色,雌球花緑紫色,花期4—5月,果次年10月成熟。油松樹幹挺拔蒼勁,四季常春,不畏風雪嚴寒,在-25℃時仍可正常生長。
2. 側柏:柏科,為烏金山的又一主要樹種,其活立木蓄積量10810立方米,占到烏金山活立木總蓄積量的16.63%。
側柏的形態特徵:常緑喬木,樹高一般達20米,幹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廣圓形;全部鱗葉,雌雄同株異花;球果闊卵形,近熟時藍緑色,被白粉,熟時張開,種子脫出;花期3—4月,種熟期9—10月。側柏為中國特産樹種,適應性強,耐幹旱瘠薄,分佈廣,壽命長,常有千年和數百年以上的古樹存活。
3. 白皮鬆:鬆科,原名巧傢五針鬆,別名白骨鬆、三針鬆、白果鬆、虎皮鬆、蟠竜鬆、蛇皮鬆,是我國特有樹種之一,東亞唯一的三葉鬆,也是烏金山的主要樹種之一。其活立木蓄積量2016立方米,占到烏金山活立木總蓄積量的3.24%。
白皮鬆的形態特徵:常緑針葉喬木,高可達30米,幼樹幹皮灰緑色,光滑,大樹幹皮呈不規則片狀脫落,形成白褐相間的斑鱗狀;葉三針一束,針葉短而粗硬,長5釐米~10釐米;雌雄同株異花,花期4—5月;球果圓卵形,2年成熟。白皮鬆耐旱、耐乾燥瘠薄、抗寒力強。其樹姿優美,蒼翠挺拔。樹皮斑駁美觀,針葉短粗亮麗,別具特色,被稱為鬆中“皇后”,為世界矚目,早已成為華北地區城市和庭園緑化的優良樹種。北京天安門廣場兩側,總政、總參部,香山植物園,奧運場館緑化用白皮鬆,均由烏金山移植。
灌 木
1. 荊條:落葉灌木,馬鞭草科牡荊屬,別名牡荊、黃荊、五指柑、土常山等。高1—5米,花期長,6—8月開花,花組成舒展的圓錐花序,花冠藍紫色;核果,球形或倒卵形,果期7—10月。
荊條是北方幹旱山區陽坡、半陽坡的典型植被,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其葉、莖、果實和根均可入藥。
荊條又是著名的蜜源植物,其花採集而成的蜂蜜稱為荊條蜜,是四大名蜜(荊條蜜、棗花蜜、槐花蜜、荔枝蜜)之一。莖皮可以造紙及人造棉。枝條堅韌,為編筐、籃的良好材料。
2. 黃刺玫:落葉灌木,別名刺玫花、黃刺莓、破皮刺玫,薔薇科。小枝褐色或褐紅色,有硬刺。花黃色,花期5—6月。果球形,紅黃色,果期7—8月。是北方春末夏初的重要觀賞花木,開花時一片金黃,鮮豔奪目。
3. 鬍枝子:中生性落葉灌木,別名二色鬍枝子、掃條,豆科,高0.5米~3米,花冠蝶形,紫色,種子褐色,上布有紫色斑紋。
鬍枝子為耐陰、耐寒、耐幹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的優勢物種。其枝葉繁茂,營養豐富,具有重要的飼用價值。此外鬍枝子還具有藥用價值,莖和新鮮葉中可提取黃酮甙、生物鹼、槲皮素、山柰酚、三葉豆甙、必需氨基酸和鞣質。種子中含有兒茶精、表兒茶精、中性脂、糖脂類、磷脂類物質,都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此外,鬍枝子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4. 達烏裏鬍枝子:草本狀半灌木,豆科鬍枝子屬,生於山坡灌叢中、疏林下、丘陵坡地、沙質地、草原地帶或海濱沙灘上,高20釐米~60釐米,花冠為蝶形,黃白色至黃色。性耐幹旱,較喜溫暖,萌生力強,嫩枝葉為優良飼料,全株可入藥。
5. 多花鬍枝子:小灌木,豆科鬍枝子屬,枝條細長柔弱,具條紋,花冠蝶形,花期7—9月,花瓣呈粉紅色至紫色。其耐寒、耐幹旱瘠薄土壤,適應性強,生於山坡叢林中。多花鬍枝子枝條披垂,花期較晚,淡雅秀麗,觀賞性強;根係發達,有根瘤菌,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樹種。
6. 六道木:落葉灌木,別名交翅,忍鼕科六道木屬。花粉紅色,7—9月花開不斷,幼枝帶紅褐色。耐寒,耐幹旱瘠薄,在空曠地、溪邊、疏林或岩石縫中均能生長。六道木枝葉婉垂,樹姿婆娑,花美麗,萼裂片特異,具有較強觀賞性。葉、花可入藥。
7. 蒙古莢蒾:落葉灌木,別名蒙古綉球花,忍鼕科。高達2米,花冠淡黃色,管狀鐘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生長於海拔800米~2400米山坡疏林下,生態適應性很強,葉片對灰塵的吸附能力強,具有很好的美化效果和抗污染能力。
8. 南蛇藤:藤本植物,衛矛科,別名合歡花。南蛇風、黃果藤,生長於山溝灌木叢中,長可達12米。花期5—6月,聚傘花序,黃緑色花瓣;果熟期9—10月,蒴果近球形,棕黃色;秋後葉變紅色。根、莖、葉、果藥用,能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蛇咬傷並做農藥,樹皮製優質纖維,種子油供工業用。
9. 暴馬丁香: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別名暴馬子、白丁香,木樨科丁香屬。高達10米,樹皮紫灰色或紫灰黑色,枝條帶紫色,有光澤,圓錐花序大而稀疏,花序大型,花冠白色或黃白色,花期6月,蒴果長圓形,果熟期9月。生於海拔300米~1200米的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內。暴馬丁香花序大,花期長,香味濃,是優美的緑化觀賞樹種。其樹皮、樹幹及枝條均可藥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
珍奇樹種
閃金柏:閃金柏是側柏的一個天然變異種,實屬罕見。該樹當年生小枝及鱗葉呈金黃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故名閃金柏,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園林樹種。
山西省林業勘測設計院曳宏玉先生在2002年對烏金山森林景觀調查時發現了兩株閃金柏,一株位於八畝坪南,一株位於竜王山南端。
稀有樹種
1. 蒙椴:別名小葉椴、白皮椴,椴樹科椴樹屬。落葉小喬木,株高6米~10米,樹皮紅褐色,葉廣卵形至三角狀卵形,花期6—7月,果9月成熟。聚傘花序,有花6~12朵,黃色。果近圓形。生於嚮陽山坡、岩石間隙。木材紋理細緻緊密,是優質建築材料。莖皮纖維堅韌,可代麻。花可提取芳香油,亦為良好的蜜源植物。
2. 黑彈樸:落葉喬木,別名小葉樸,榆科樸屬。高達15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淺灰色,平滑。樹冠倒廣卵形至扁球形,花期6月,果期在10月。核果近球形,熟時紫黑色。耐寒,耐幹旱,生長慢,壽命長,對病蟲害、煙塵污染和有毒氣體等具有較強抗性。
3. 本氏木蘭:落葉灌木,豆科,木蘭屬,高達1米,開蝶形紫紅色花朵,花期5—10月,可達半年之久。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瀕危樹種
麗豆:蝶形花科麗豆屬,多生長於山𠔌或山坡灌叢中。樹皮紅褐色,小枝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總狀花序,花黃色,花期6—7月。莢果矩圓形,果熟8—10月。喜涼爽氣候,耐寒力強。
野生動物
1986年北京林學院專傢教授實地考察,烏金山國傢森林公園有飛禽走獸、昆蟲等動物150餘種,如雪貂、金錢豹、狼、狍子、獾、野豬、狐狸、刺蝟、雉雞、灰鸛、環頸雞、野兔、鬆鼠、石雞、蛇類、老鷹、黃鸝等。其中雪貂、金錢豹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雉雞、灰鸛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1. 雪貂: 雪貂是一種特別兇猛的貂,是捕鼠的能手,與野生的歐洲雞貂非常相似。據說是由傢養的貂與野生的雞貂雜交産生的。雪貂是食肉類動物,屬於鼬科。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色,野生色為體毛淡黃,黑臉。白化雪貂眼睛呈粉紅色,毛呈白色。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2. 金錢豹:金錢豹體型與虎相似,但較小,為大中型食肉獸類。雄性體重75千克左右,雌性體重55千克左右,身體全長(連尾巴)1.6米~2米,尾長超過體長之半。頭圓、耳短、四肢強健有力,爪銳利伸縮性強。豹全身顔色鮮亮,毛色棕黃,遍布黑色斑點和環紋,形成古錢狀斑紋,故稱之為“金錢豹”。豹的體能極強,視覺和嗅覺靈敏異常,性情機警,既會遊泳,又善於爬樹,成為食性廣泛、膽大兇猛的食肉類動物。善於跳躍和攀爬,一般單獨居住,夜間或凌晨、傍晚出沒。常在林中往返遊蕩,生性兇猛,但一般不傷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3. 雉雞:通稱“野雞”。鳥綱,雉科。雄雞體長0.9米,羽毛華麗,頸下有一顯著白色環紋。雌雞較小,尾也較短,全身砂褐色,具斑,羽色暗淡,周身密佈淺褐色斑紋。雉雞棲於不同高度的開闊林地、灌木叢、半荒漠等地,是集食用、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名貴野味珍禽,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表達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喻意,已被列入《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灰鸛:也叫蒼鷺,其他別名有老等、青莊、長脖老等。鳥剛,鷺科。大型涉禽。體長85釐米~90釐米。喙和虹膜黃色,跗特長,其色黃中泛緑。頭部白色,衹頭側和枕部飾羽黑色。頸羽灰白,前頸有二或三條縱長黑紋,下頸有白色矛狀羽。背部和尾蒼灰色。下體白色,綴以黑色細長縱斑。幼鳥體羽灰色更多,飾羽很短或全缺。多活動於河湖水際或沼澤間。屬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據估計,全球灰鸛僅存5500衹左右,目前已被列為亞洲地區瀕臨絶種的鳥類。
烏金山景區遊覽綫路
自南門入: 南門—明珠湖—東門—觀景臺—大佛臺—九竜湖—竜王廟—羅漢閣—水晶院—天緣𠔌—避暑山莊—太清宮—天緣𠔌—九竜壁—九峰塔
自北門入: 北門—天台峰—大佛臺—九竜湖—竜王廟—羅漢閣—水晶院—天緣𠔌—避暑山莊—太清宮—天緣𠔌—九竜壁—九峰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