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劉禹錫 : 中國 >江蘇 > 南京 >秦淮區 >夫子廟街道 > 烏衣巷
顯示地圖
目錄
《烏衣巷 Blacktail Row》
詩人: 劉禹錫 Liu Yuxi

乌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Grass has run wild now by the Bridge of Red-Birds;
  And swallows' wings, at sunset, in Blacktail Row
  Where once they visited great homes,
  Dip among doorways of the poor.
  
  
  2) The Street of Mansions
  Translated by Xu Yuan-zhong
  
  By the Bridge of Red Birds rank grasses overgrow;
  O'er the Street of Mansions the setting sun hangs low.
  Swallows which skimmed by painted eaves in bygone days
  are now dipping among common people's doorways.
《烏衣巷 Wu Yi Lane》
詩人: 鬍仲弓 Hu Zhonggong

  飛雲當日未停驂,巷在秦淮水以南。
  可笑異聞唐小說,餘風猶襲晉清談。
《烏衣巷 Wu Yi Lane》
詩人: 羅必元 Luo Biyuan

  烏衣池館一時新,晉宋齊梁舊主人。
  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
《烏衣巷 Wu Yi Lane》
詩人: 馬之純 Ma Zhichun

  依依燕子可憐生,相嚮於人真有情。
  不道華堂曾止息,如今窮巷莫經營。
  六朝盛事同流水,千載遺蹤衹舊城。
  白日飛忙難話此,話時須等夕陽明。
更多詩歌...
請鑒賞:

  任希夷 Ren Xiyi:烏衣巷 Wu Yi Lane
  楊備 Yang Bei:烏衣巷 Wu Yi Lane
  曾極 Ceng Ji:烏衣巷 Wu Yi Lane
  周弼 Zhou Bi:烏衣巷 Wu Yi Lane
No. 6
  詩篇名。唐代劉禹錫作。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是東晉士族名門的聚居區。全文為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藉燕子棲息處的變遷,寫出昔日豪門世族的衰落,是唐代詠史懷古詩中的名篇。
No. 7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 三國 吳 時在此置 烏衣營 ,以士兵著烏衣而得名。 東晉 時 王 謝 等望族居此,因著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有往來者雲:‘ 庾公 有東下意。’或謂 王公 曰:‘可潛稍嚴,以備不虞。’ 王公 曰:‘我與 元規 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 烏衣 ,何所稍嚴?’” 劉孝標 註引 山謙之 《丹陽記》:“ 烏衣 之起, 吳 時 烏衣營 處所也。 江 左 初立, 琅玡 諸 王 所居。”《晉書·紀瞻傳》:“厚自奉養,立宅於 烏衣巷 ,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翫焉。”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詩:“ 朱雀橋 邊野草花, 烏衣巷 口夕陽斜。舊時 王 謝 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 王謝 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 口曾相識。” 清 陳維崧 《滿庭芳·贈表兄萬大士》詞:“ 烏衣巷 ,蔓草平田。誰能料,童時伴侶,相對兩華顛。”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浙江嘉興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李白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念奴嬌》麯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麯填詞的最早記錄。
  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嚮民歌學習,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裏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傢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為後世的文學評論傢所激賞,認為是含藴無窮的唐詩傑作。
  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奬,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閑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衆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阔,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
  劉禹錫死後,被葬在了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劉禹錫和柳宗元
  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中有記載:劉禹錫與柳宗元於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貶,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貶至柳州,而劉夢得遠謫播州時,不禁大哭起來:“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於是,柳宗元立即“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試問有幾人的友誼能肝膽相照到如此境界,親兄弟也未必吧。因此在柳宗元油盡燈滅,客死柳州任上後,劉禹錫花畢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遺作,然後又全力籌資刊印,使其得以問世,並收養了柳宗元一個兒子。可以說沒有劉禹錫,也就沒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於世。《江雪》、《漁翁》、《捕蛇者說》、《三戒》、《天對》、《封建論》等經典美文,可能也會如流星一般消逝在遠古的天空,不為世人所見,無法被今人所吟詠和傳唱。
  從兩人相互之間的題贈中,也可以得知柳宗元和劉禹錫友誼的深厚,其中他倆在衡陽分別時的情景,最為凄涼和讓世人動容。柳宗元於離別的船上作《重別夢得》,感慨萬千:“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臨捨翁。”劉禹錫內心亦是同樣悲苦,卻在酬答對柳宗元衹是進行勸解與寬慰:“弱冠同懷長者憂,臨歧回想盡悠悠。耦耕若便遺身世,黃發相看萬事休。”後來劉禹錫獲知好友柳宗元的病故,頃刻間便淚如雨下。
  真正的友誼是什麽?是由衷的信任,是永遠的無私,是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從不撒謊的誠實以及不求回報的奉獻,是如劉禹錫與柳宗元這般,至真至摯。
體裁
  七言絶句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傢。
  ○●○○●●△,○⊙●●●○△ ●○⊙●○○⊙,○●○○●●△
註釋
  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着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傢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3.尋常:平常。
韻譯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惟有夕陽斜挂。當年豪門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傢裏。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麯。”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裏。舊日橋上裝飾着兩衹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註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嚮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竜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傢”(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嚮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着燕子飛行的去嚮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裏已經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傢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傢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麽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着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藴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傢,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傢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麯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烏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廟泮池南側的烏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條街巷,也是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故居所在地。在六朝時已是十分顯赫,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更使它流傳千古。有關烏衣巷名稱的由來,也因此被人關註。
  有神話傳說: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風暴翻船,漂流至烏衣國,娶妻生子,後復回故裏,但十分思念烏衣國親人,因此將居所之巷取名為“烏衣巷”。也有一種說法:因王導、謝安兩傢弟子裙履風流,都喜歡穿黑衣,所以後人將此巷稱為“烏衣巷”。
  其實,烏衣巷之名源於孫權定都南京之際。公元229年,孫權定都南京,當時秦淮河東岸還屬城郊,駐有軍隊保衛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駐軍營地則稱“烏衣營”,至西晉末年,烏衣營舊址改稱烏衣巷。司馬睿南渡建康(南京)後,王、謝望族纔立宅烏衣巷
  【書麯】
  《烏衣巷》作者:亂旋
  小謝風流,名滿天下,
  卻因杜二的烤魚,而把自己的真心賠了進去。
  本來嘛,男人,誰沒個三妻四妾,再說,他們又不是夫妻,
  就算情人,誰沒有三兩個情人?更何況,杜太守的那位還是當今皇帝……
  他,不要為杜二,痛得那麼難受。
  就服下戴回春開的藥方吧:不以一葉障目。
  大丈夫何患無妻!
  杜二眼看小謝離了自己,生了場大病,
  小謝這心是在自己身上的對吧?
  可是為何小謝卻與戴回春越走越近?最後走在了一起,對自己不聞不問!
  他怎能甘心讓心尖上在意喜愛的人躺在友人懷裏?
  不行!他得决斷!
  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對小謝,他絶不放手!
  烏衣巷
  麯:周傑倫《青花瓷》
  詞:公子楚
  唱:Finale
  小綉湖上倒挂着那衰柳枯楊
  鏡花水月映射着粉黛與釵光
  秣陵的煙雨分明清瘦你模樣
  而思念和着風雨慢醖釀
  竜蟠虎踞銘刻着一時的名將
  投鞭斷流裂玉帛指名為建康
  秦淮河泊的畫舫
  鑒證戈戟雲橫相繼亡
  *風流已碎成泥故都岸草迷
  草木疑兵惶急飄零身如寄
  是誰在金陵邑寫下頽敗結局
  槳聲燈影染污誰白衣*
  朱雀橋蔓銅緑添幾戶野雞
  假鳳虛鸞早已泄盡了王氣
  卻難掩蓋你眼中脂粉的豔麗
  我獨自沉溺
  捲軸裏一脈春水泱泱嚮東去
  而你長發被浸透卻不露痕跡
  銅鏡裏蕩漾着你清瘦的細膩
  琥珀杯驟然有桃花浮起
  淚水浸泡過青銅氤氳成銅緑
  而你倚在青樓上葬送了馬蹄
  那紅底金字的愛
  變作風過江湖一雁咴
  秋江心正暮雨迢遞恨難寄
  朱雀橋提騎去辜負你美意
  千年紙傘下藏着憂愁你謎題
  多少寒煙衰草漫酒旗
  *你走過烏衣巷將長袖輓起
  欲化作燕子去嚮西復嚮西
  那年提着金縷衣你獨自離去
  如此的冷寂*
  劉詩今夕對照,寓情於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
  http://www.xiaoshuo.com/mp3/10038759.html
遺跡尋蹤
  烏衣巷位於夫子廟南,三國時是吳國茂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當時軍士都穿着黑色製服,故以“烏衣”為巷名。東晉初,大臣王導住在這裏,後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的感嘆,足見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
包含詞
東烏衣巷西烏衣巷
宋烏衣巷西烏衣巷村
東烏衣巷村東烏衣巷社區
西烏衣巷社區聞道烏衣巷口
烏衣巷王謝古居烏衣巷口燕雀在
金陵覽古烏衣巷烏衣巷裏問王傢
烏衣巷口夕陽斜金陵覽古·烏衣巷
宋·烏衣巷鹹淳元年乙醜鼕同金陵製幕諸公遊舊烏衣巷新來燕堂製參董靜有詩因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