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久假不歸
目錄
久假不歸 Long leave of no return
拼音: jiǔ jiǎ bù guī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長期藉用而不歸還

解釋: 假:藉;歸:歸還。原指假藉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藉用而不歸還。

資料來源: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例子: 謝山《鮚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謝山歿後,其遺稿為杭世駿藉去,~,後之編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謝國楨《平景孫事輯·著述考》

No. 2
  長期藉用不還。《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捲七:“煨燼之餘,所存不多,諸姪輩不能謹守,又為親戚盜去,或他人久假不歸。”《二刻拍案驚奇》捲二十:“ 商功父 正氣的人,不是要存私,卻也衹趁着興頭,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裏分別是你的我的,久假不歸,連 功父 也忘其所以。”
No. 3
  比喻迷途不返。《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我若不早為之計,及至他久假不歸,有個一差二錯,那時就難保不被公婆道出個不字來,責備你我幾句。”
註 音
  jiǔ jiǎ bù guī
釋 義
  假:藉;歸:歸還。原指假藉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藉用而不歸還。後亦指迷途不知返 .
出 處
  《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近義詞
  逾期不歸、有名無實
反義詞
  迷途知返、完璧歸趙
示 例
  謝山《鮚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謝山歿後,其遺稿為杭世駿藉去,~,後之編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謝國楨《平景孫事輯·著述考》
英文解釋
  1. v.:   fail to return (something) after having borrowed it for a long time
近義詞
名不副實, 逾期不歸, 名過其實, 名存實亡, 南箕北斗, 兔絲燕麥
反義詞
循名責實, 按名責實, 控名責實, 攬名責實, 望文生義, 生吞活剝, 顧名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