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主流經濟學,就是御用經濟學。一個國傢經濟政策的製定及其走嚮以該學派的核心理論為基礎。因此主流經濟學就是顯學,主流經濟學家就成為了顯要人物。他們神氣,他們說話有份量,他們瞧不起其他人,這在任何社會、任何制度下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不要大驚小怪。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主流經濟學並沒有他們的核心理論,他們的理論也是摸着石頭過河。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在費勁地揣摸到决策者的心思後,迎其所好,從西方經濟學那裏搬來一些新名詞或一些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數學模型來糊弄人。
大傢回過頭來看看近20年來我們主流經濟學理論,就可以印證我的觀點。
什麽是mbo
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的縮寫,意為管理層收購,主要是指公司的經理層利用藉貸所融資本或股權交易收購本公司的一種行為。通過收購使企業的經營者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由於管理層收購在激勵內部人員積極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而成為20世紀70~80年代流行於歐美國傢的一種企業收購方式。對中國企業而言,mbo最大的魅力在於能理清企業産權,實現所有者回歸,建立企業的長期激勵機製,這是中國 mbo最鮮明的特色。
從目前來看,國內進行mbo的作用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解决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問題,促進國企産權體製改革;二是解决民營企業帶“紅帽子”的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企業嚮真正的所有者“回歸”,恢復民營企業的産權真實面目,從而為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掃除産權障礙:三是幫助國有資本從非競爭性行業中逐步退出;四是激勵和約束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減少代理成本。由此可見,mbo被賦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從國內外的mbo實踐中可以看出,mbo並非適合所有的企業。實施mbo的企業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企業要有一定的管理效率空間;其次,企業處於競爭性較強的行業,如傢電和一些成長性較好的高科技企業;第三點是企業要有優秀的管理層團隊,這也是mbo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