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 : 中國 >廣東 >韶關 >仁化縣 > 丹霞山
顯示地圖
目錄
在廣東省仁化縣城南
  在廣東省仁化縣城南。山勢綿亙,峰林陡峭,紅崖丹壁。有三峰寶珠、海蠃、長老,海蠃居中而最雄偉。有一綫天、天柱山、錦石岩、海山門等勝景。為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No. 2
  丹霞山投訴電話韶關市旅遊投訴電話:0751-8916131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丹霞山景區榮譽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國傢地質公園aaaa丹霞山門票價格100元,節假日120元丹霞山最佳旅遊時間丹霞山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遊人觀賞。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觀和滔滔雲海;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至於春夏秋鼕,四時景色的奇妙,則衹有身歷其境者,才能體會到。
  丹霞山導遊圖丹霞山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韶關丹霞山特別提醒行程推薦:
  第1天
  從廣州乘火車到韶關(三小時)後轉乘旅遊車到丹霞山(40分鐘),下午遊山,晚上住半山或山下旅館,約50元/人。
  第2天
  早上起來看丹霞山日出,早餐後到山下乘旅遊車回韶關,並轉乘旅遊車到南華寺,同時可玩獅子岩(包括馬壩人遺址等景點),晚上乘汽車或火車回廣州。
  丹霞山住宿丹霞山下有旅館可住,半山腰雖有旅館但價錢較貴,不過如果想看日出還是住在山上比較好。山頂的長老峰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韶關一直是旅遊城市和交通樞紐,到這裏旅遊找個滿意的住處非常方便,從普通的招待所到高中檔的星級酒店都有。而且在景區內也可以住宿,不過價格稍貴些,如果方便的話可以住在市區,往返景區之間的交通很方便。
  丹霞山交通韶關有通往華東、華北、西南各大鐵路幹綫的列車停靠,來丹霞山旅遊可在韶關站下車,然後到火車站廣場轉乘旅遊車到丹霞山,從韶關到丹霞山衹有五十公裏,行車時間四十分鐘。另外,每15分鐘有一趟豪華中巴自韶關火車站開出,運行時間是早上6點至晚上7點,票價10元。
  丹霞山玩法登山,看日出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韶關市境內,面積290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1988年以來,丹霞山分別被評為國傢風景名勝區、國傢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傢aaaa級旅遊區、國傢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墻、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𠔌,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在丹霞山,還有大理的摩崖石刻、懸棺墓葬,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此外,諸如某洞有土匪藏的金塊;某山寨有藏着金碗的棺材……等傳說,又使丹霞山平添了一分誘人的奧秘。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與衆多名山相比遠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險、二奇、三美的特點。風景區劃分為上、中、下三層以及錦江風景區、翔竜湖和有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景的陽元山,上層是三峰聳峙;中層以別傳寺為主體;下層以錦石岩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歸和尚在丹霞山開闢別傳寺時,曾挑出12處風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錦水灘聲、玉臺爽氣、傑閣晨鐘、丹梯鐵索、舵石朝曦、竹坡煙雨、雙沼碧荷、乳泉春溜、纍頂浮圖、虹橋擁翠、片鱗秋月。
  
  丹霞山不僅風景奇秀,而且生物資源豐富。這裏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溫度20度,年降雨量1640毫米,植物種類繁多,生長茂盛,主要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緑闊葉林。經鑒定樹齡一百年以上的名樹古木有28株,其中三百年以上的有14株,“丹霞梧桐”更是世界上丹霞山最為著名的花卉,其品種有春蘭、寒蘭、白蘭、墨蘭、劍蘭、蕙蘭、二葉蘭等數十種,又以白墨、緑墨、鳳尾、報歲等最為名貴。1987年,這裏發現的一株“達摩蘭”更是稀世珍品,當時世界上衹發現兩株(另一株是在臺灣達摩廟發現,“達摩蘭”的名字即由此而來)。這株丹霞達摩蘭,當年在香港年花市出時標價高達100萬港元。每到花開季節,丹霞蘭滿山飄香,遊人循香覓跡,別有一番情趣。丹霞山區出産的“白毛尖茶”則是久負盛名的特産,是緑茶中的珍品,清代嘉慶年間曾為宮廷貢品。其茶牙粗壯,密披銀白色的毫毛,茶湯清澈黃亮,味甘醇,有一股天然的蘭花清香,為我國三大白毛名茶之首,曾在林業部“林業名優物新博覽會”上榮獲金奬。
簡介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産提名地(目前正與龜峰、竜虎山、泰寧、赤水、莨山、江郎山組成丹霞地貌組合共同申請世界自然遺産。)、國傢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國傢地質公園 ,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東經113°36′25″至113°47′53″,北緯24°51′48″至25°04′12″之間。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産地。 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
名詞意義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上世紀30-40年代,原中山大學地質係陳國達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並推動了華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學地理係吳尚時、曾昭璇教授將紅層地貌作為獨立的岩石地貌類型進行了係統的研究,並使“丹霞地貌”這一名詞得以廣泛傳播;80年代以後,科學工作者先後對我國21個省區近400處丹霞地貌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嚮全國。1991年在廣東省丹霞山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並成立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丹霞山是丹霞地層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現為國傢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形成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特色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裏,距仁化縣城9公裏,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餘三座名山是羅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無數奇岩美洞,隱藏於山中,景色相當奇麗。因而,有人曾說過這樣過譽的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墻、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𠔌,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丹霞地貌
  方圓290平方公裏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明末虔州巡撫李永茂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麯,並使紅色盆地擡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嚮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𠔌。巷𠔌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着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嚮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綉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竜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嚮發育,形成高大的石墻;石墻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𠔌,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中國廣東丹霞山、金雞嶺、南雄的蒼石寨、平遠的南臺石和五指石,江西鷹溪、弋陽、上饒、瑞金、寧都,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冠縣的青城山,陝西鳳縣的赤竜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區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早已成為著名風景區,而且,沿垂直節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紅色砂、礫岩層暴露無遺,對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係,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擡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佈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是舉世聞名的名山。山東東明的無名山也是如此。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
  丹霞山的岩石含有鈣質、氫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紅色,是紅色砂岩地形的代表,為典型的丹霞地貌。
層次劃分
  丹霞山風景區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景區有長老峰、海蠃峰、寶珠峰,陽元山和陰元山。長老峰上建有一座兩層的"禦風亭",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可容200多人。在亭上可看到周圍的僧帽峰、望郎歸、蠟燭峰、玉女攔江、雲海等勝景。海蠃峰頂有"蠃頂浮屠",附近有許多相思樹。下有海蠃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懸岩等岩洞。寶珠峰有虹橋擁翠、舵石朝曦、竜王泉等景點。陽元與陰元山,兩山分別有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官樣的石頭,但是山勢峻峭,上去有些難度。
  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從這裏到通天峽,兩旁岩石像合掌一般,遊人必須小心翼翼,手扶鐵索,碎步而上。"幽洞通天"四個蒼勁大字刻在石壁上,更增添了這裏的險勢,使人頓生寒意。但這段陡直的丹梯鐵索已加建了穩固的鐵欄,扶着上落十分安全。
  下層景區主要有錦岩洞天勝景。在天然岩洞內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在洞中,還可看到馬尾泉,鯉魚跳竜門等風景。這裏有一塊很著名的"竜鱗片石",隨四季的更換而變換顔色。下層景區要鑽隧道、穿石隙,較為刺激。丹霞山下有一條清澈的錦江,環繞於峰林之間,遊客可乘舟漫遊,欣賞沿江兩岸景色和摩崖石刻。
遺址
  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最佳旅遊時間
  丹霞山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遊人觀賞。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觀和滔滔雲海;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至於春夏秋鼕,四時景色的奇妙,則衹有身歷其境者,才能體會到。
  特色餐飲
  山中美食款式衆多,冷水豬肚、甜糯米酒、山坑蠃等為特色美食
李永茂兄弟和丹霞山
  《仁化縣志》載,在唐末,丹霞山曾有過佛教居士來遊,但無營構。北宋崇寧間(1102-1106年),法雲居士自山麓攀援而上,見錦石岩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可以養靜,嘆曰:“半生在夢裏過了,今日始覺清虛!”。於是聚集百餘人到丹霞山下層的錦石岩開山建庵,並開始嚮中、上層經營。但大規模開發丹霞山,還是從李永茂、李充茂兩兄弟開始。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明滅,其遺臣江西虔州(今贛州)巡撫李永茂(字孝源,號嵩道人),忠憤填膺,恥事清朝,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離開贛州,越過梅嶺,避亂來到丹霞山隱居。李永茂之弟李充茂在《丹霞山記》一文中曾說到:“伯子(按,作者對其兄李永茂的尊稱)餘勇可賈,意津津未倦,蓋樂此不為疲乎,此丙戌(順治三年)重陽也。是夕,偕諸子宿山中六祖堂......隨與諸子謀曰:是山也,有險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其亦避世之奧區乎。”於是李氏出金百餘兩,嚮仁化縣汞生劉望夫、劉鬆濤兄弟買得丹霞山,將其先父安葬在丹霞山對岸的雲石山南面,他帶着弟弟充茂和兩個兒子暨親戚幕僚衆人,劈除荊棘,修關門、鑿石階、架木梯、建房屋,隱居山內,侍奉母親。
  同年鼕,明唐王朱聿鍵復明失敗,殉國。李永茂立即趕赴粵西,與總督尚書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共立桂王朱由榔,建立南明政權,改年號為“永歷”,進行反清復明。朱由榔拜他為文淵閣大學士,他以父喪固辭。後,專任進講竺讀,不參政務。不久,他看到南明王朝內派係林立、相互傾軋,自己不能力輓狂瀾,江山難於收拾,在惘悵至極之下,寫下了《憶丹霞山居》七律三首。其中有“雁陣南飛悲故國,蠃川西望恨街亭”、“三岩一出秋容老,慚愧閑身泛水萍”和“孤臣強搵昏朝淚,調配峽邊頌野萍”等感概萬千之句。李充茂在《丹霞山記》中說他後來,“蒼梧暨駕,賫志以終”,王夫之《永歷實錄》說他“入仁化山中,鬱鬱以疾卒”。
  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字鑒湖),明朝的禮部主事,崇禎皇帝殉國後,即跟隨他哥哥一同隱居丹霞山,伺機反清復明。後見復明無望,即繼承他哥哥的遺志,銳意經營丹霞山,首先在山頂的雲岩、雪岩及虹橋之下,築墻多堵,以鞏固岩沿基圍。接着又開井引泉,構築亭臺。還買置芳坑洞田租三十石,施作六祖堂香火。經過他的努力開發,全山初具規模,原來不甚出名的丹霞山開始興旺發達起來。
  清順治八年,李充茂帶領兩個侄子扶先人靈棺北上河南鄧州故鄉安葬後,又獨身一人返回丹霞山隱居。他曾到廣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為師, 發出傢,法名今地。順治十八年他將丹霞山捨給師兄今釋澹歸,請澹歸繼續開發丹霞山。澹歸即於康熙元年(1662年)來丹霞山,刻意開闢道場。
  可以說,法雲居士是錦石岩建庵之祖;李氏兄弟是丹霞山開山之祖;今釋澹歸是開闢丹霞山道場之祖。
丹霞山門票信息
  景區門票價格:120元/人(門票兩天有效) 索道平時:單程上40元/人 ;單程下40元/人 ;雙程60元/人
  索道節日 :單程上45人 ;單程下45元/人 ;雙程70元/人
  翔竜湖船票:單程15元/人;雙程30元/人。 錦江船票:90元/人 丹霞山中華性博物館:35元/人 竹筏漂流:全程票價格:100元/人 ;半程票價格:50元/人。
  當地人辦48小時卡衹需要20+一人
  丹霞山交通綫路
  地理位置:丹霞山坐落在廣東省仁化縣城南4公裏,距韶關市區50公裏,而風景區南緣距韶關則不足15公裏。
  自駕車遊:行程第一天:從廣州天河出發,上華南快速幹綫→北二環→太和立交進入京珠高速→韶關南站下高速(行車約2.5小時)。經過韶關市區...
  市內交通:韶關火車站有丹霞旅遊專車(15分鐘一趟,票價15人)直達丹霞山新山門,景區內有專車免費接送至上山地點。
相關詞
旅遊廣東城市地名百科大全世界地質公園陽元石地理
丹霞地貌景觀西樵山鼎湖山詩人戰士樂清
韶關景點丹霞山酒店仁化酒店仁美大酒店丹霞山旅遊預訂保護規定
管理辦法韶關市實施廣東省丹霞山保護管理規定辦法陰陽石韶關旅遊更多結果...
包含詞
丹霞山彤丹霞山和
丹霞山白丹霞山路
盤縣丹霞山丹霞山酒店
丹霞山風景丹霞山彤景
丹霞山和景丹霞山陰陽石
丹霞山風景區丹霞山遊覽區
丹霞山首日封丹霞山郵票卡
丹霞山旅遊預訂丹霞山地質公園
丹霞山白領賓館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省丹霞山保護管理規定
韶關丹霞山仁美大酒店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韶關市實施《廣東省丹霞山保護管理規定》辦法
韶關市實施廣東省丹霞山保護管理規定辦法江南八小佛教名山--丹霞山
江南八小佛教名山丹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