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生草本。其根為中藥。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用。可治心絞痛、痛經、月經不調、經閉、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等。 |
|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紅根,根可入藥 |
|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産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註意事項】反藜蘆。 |
|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幹。”《本草圖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幹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餘,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綜合諸傢本草所述,主要形態特徵均與現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
|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釐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紫色,長2—2.7釐米,筒內有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 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
|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 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道合鐵銹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
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含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𠔌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
|
心血管係統的作用 ① 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髒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製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製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製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愈合時間縮短。 ② 抑製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製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抗菌 丹參製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製作用。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藥。用途廣泛,主要用於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産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釐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幹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地勢嚮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前若豆科植物過肥沃地塊不宜種,最適宜果園空間栽植,否則病蟲害多或枝葉瘋長,影響根莖産量。
2.繁殖方法 丹參用種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蘆頭繁殖。 (1)種子繁殖 春3月用種子按行距30~40釐米開溝條播育苗,種子細小,蓋土宜淺,以見不到種子為宜,播後澆水蓋地膜保溫,半月後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長期16個月。 直播:3月份播種,采取條播或穴播,行距30~45釐米,株距25~30釐米挖穴,穴內播種量5~10粒,覆土2~3釐米。條播溝深3~4釐米,覆土2~3釐米(7.5千克/公頃)。如果遇幹旱,播前澆透水再播種,半月即出苗,苗2釐米高間苗。 (2)分根繁殖 栽種時間一般在當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鼕前栽種,鼕栽比春栽産量高,隨栽隨挖。 選種:要選一年生的健壯無病蟲的鮮根作種,側根為好,根粗1.5釐米,老根、細根不能作種。栽細者省種,但産量低。粗的産量高,在種時5釐米長節,每節有2個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響出苗。壯實鮮紅枝條邊挂邊分根,在準備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釐米,株距25~30釐米開穴,深3~5釐米,穴內施肥,將選好的根條切成5~6釐米長的根段,迫切邊栽,大頭朝上,直立穴內,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蓋上2釐米壓實。栽後60天出苗。為使丹參提前出苗,並且增加丹參生長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釐米的溝槽,把剪好根鋪入槽中,約6釐米厚,蓋土6釐米,再放6釐米厚的根段,上蓋12釐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積水,天旱時澆水。第二年3~4月剛出,根段上部都長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該法栽植出苗快、齊,不抽薹,不開花,葉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長,産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寬150~200釐米,長短根據苗而定,然後將根段按株行距3釐米*7釐米把種根密植,蓋塑料棚,發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內澆水灌透,將健壯莖枝剪成17~20釐米的插穗,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蘆頭繁殖 3月份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莖葉,留長2~2.5釐米的蘆頭作種栽,按行株距30釐米*3釐米,挖3釐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蘆頭嚮上,覆土蓋住蘆頭為度,澆水,4月中下旬苗出齊。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檢查分根繁殖法因蓋士太厚本出苗的,刨開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結合追肥,雨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註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種用外,其餘花蕾全部打掉,否則影響根的産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根部發黑腐亂,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無積水,輪作。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爾多液噴霧葉面,7天1次,連噴2~3次。
(3)蚜蟲 危害葉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殺螟鬆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打多次。
(4)根結綫蟲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輪作,播種前半個月每公頃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澆灌。
(5)銀紋夜蛾 夏秋季咬食葉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80%敵百蟲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噴1次。
(6)棉鈴蟲 幼蟲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現蕾期噴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殺蟲水劑500倍液。
(7)蠐螬、地老虎 4~5月份發生,撒毒餌誘殺,在上午10點人工捕捉。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穫,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采挖時要註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幹。每公頃産幹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乾燥處。 |
|
【中文名】丹參(《本經》)
【類 別】根類
【異名】亦參、木羊乳(《吳普本草》),逐馬(陶弘景),山參(《日華子本草》),紫丹參(《現代實用中藥》),紅根(《中國藥植志》),紫黨參(《南京民間藥草》),山紅蘿蔔(《浙江中藥手册》),活血根、靠山紅、紅參(《江蘇植藥志》),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東北藥植志》),大紅袍(《河北藥材》),蜜罐頭、血參根、朵朵花根(《山東中藥》),蜂糖罐(《陝西中藥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
【植物形態】丹參,又名:郄蟬草(《本經》),奔馬草(《四聲本草》),長鼠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釐米,全株密被黃白色柔毛及腺毛。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直立,方形,表面有淺槽。單數羽狀復葉,對生,有柄;小葉3~5,罕7片,頂端小葉最大,小葉柄亦最長,側生小葉具短柄或無柄;小葉片卵形、廣披針形,長2~7.5釐米,寬0.8~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斜圓形、闊楔形或近心形,邊緣具圓鋸齒,上面深緑色,疏被白柔毛,下面灰緑色,密被白色長柔毛,脈上尤密。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0~20釐米;小花輪生,每輪有花3~10朵,小苞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花萼帶紫色,長鐘狀,長1~1.3釐米,先端二唇形,上唇闊三角形,先端急尖,下唇三角形,先端二尖齒裂,萼簡喉部密被白色長毛;花冠藍紫色,二唇形,長約2.5釐米,上唇直升略呈鐮刀形,下唇較短,圓形,先端3裂,中央裂片較長且大,先端又作2淺裂;發育雄蕊2,花絲柱狀,藥隔細長橫展,丁字着生,花藥單室,綫形,伸出花冠以外,退化雄蕊2,花藥退化成花瓣狀;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帶紫色。小堅果4,橢圓形,黑色,長3毫米。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於山野陽處。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山西、陝西、甘肅、廣西等地。
【採集】自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均可采收,以11月上旬采挖最宜。將根挖出,除去泥土、根須,曬幹。
【藥材】乾燥根莖頂部常有莖基殘餘,根莖上生1至多數細長的榀。根略呈長圓柱形,微彎麯,有時分支,其上生多數細須根,根長約10~25釐米,直徑約0.8~1.5釐米,支根長約5~8釐米,直徑約2~5毫米,表面棕紅色至磚紅色,粗糙,具不規則的縱皺或栓皮,多呈鱗片狀剝落.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帶角質或纖維性,皮部色較深,呈紫黑色或磚紅色,木部維管束灰黃色或黃白色,放射狀排列。氣弱,味甘微苦。以條粗、內紫黑色,有菊花狀白點者為佳。
主産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此外,湖北、甘肅、遼寧、陝西、山東、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産。
此外,尚有下列幾種植物的根,有些地區亦作丹參使用:
①甘肅丹參,根呈圓錐形。葉多基生或生於莖的下部,十片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使用於甘肅,寧夏、青海、雲南、西藏。
②褐毛丹參,葉背面密生褐色柔毛。使用於甘肅、寧夏、青海、雲南。
③滇丹參,根肉質,肥厚,紡錘形,數個簇生。葉根生,單葉或羽狀復葉,單葉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基部微心形,兩面多皺紋及微柔毛,邊緣有圓齒;羽狀復葉有小葉3~5。輪傘花序有花4~6,於莖頂排成疏生的總狀花序;花冠青紫色。使用于云南地區。
【化學成份】: 含丹參酮Ⅰ、ⅡA、ⅡB、異丹參酮Ⅰ、ⅡA、隱丹參酮、異隱丹參酮、甲基丹參酮、羥基丹參酮等。
【炮製】揀淨雜質,除去根莖,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晾幹。炒丹參:取丹參片放入鍋內,以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放涼。
《品匯精要》:"去蘆,剉碎用。"
【性味】苦,微溫。
①《本經》;"味苦,微寒,無毒。"
②《吳普本草》:"岐伯:鹹。"
③李當之《藥錄》:"大寒。"
④《本草經疏》:"味苦,平,微溫。"
【歸經】入心、肝經。
①《綱目》:"手少陰、厥陰血分藥。"
②《本草經疏》:"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
③《本草正》:"心、脾、肝、腎血分之藥。"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②《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④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⑤《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嗚吼。"
⑥《日華子本草》:"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⑦《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衝,驚悸不寐。"
⑧《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⑨《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熬膏塗,或煎水熏洗。
【宜忌】無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莊》:"畏鹹水。反藜蘆。"
②《本草經疏》:"妊娠無故勿服。"
③《本草備要》:"忌醋。"
④《本經逢原》:"大便不買者忌之。"
【選方】①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産前胎不安,産後惡血不下並治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頰疼:丹參(去蘆)不以多少,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冷熱勞無時。(《婦人良方》丹參散)
②治經水不調:紫丹參一斤,切薄片,於烈日中曬脆,為細末,用好酒泛為丸。每服三錢,清晨開水送下。(《集驗拔萃良方》調經丸)
③治經血澀少,産後瘀血腹痛,閉經腹痛:丹參、益母草、香附各三錢。水煎服。
④治腹中包塊:丹參、三棱、莪術各三錢,皂角刺一錢。水煎服。
⑤治急、慢性肝炎,兩脅作痛:茵陳五錢,鬱金、丹參、板藍根各三錢。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⑥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丹參十二兩,細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⑦治心腹諸痛,屬半虛半實者:丹參一兩,白檀香、砂仁各一錢半。水煎服。(《醫學金針》丹參飲)
⑧治腰髀連腳疼:杜仲八兩,丹參五兩,獨活、當歸、芎勞、幹地黃各四兩。上六味切,以絹袋盛,上清酒二鬥債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蕪荑。(張文仲)
⑨治神經衰弱:丹參五錢,五味子一兩。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⑩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丹參半兩,鼠糞三七枚(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漿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丹參散)
⑾治婦人乳腫痛:丹參、芍藥各二兩,白芷一兩。上三味,以苦酒漬一夜,豬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劉涓子鬼遺方》丹參膏)
⑿治陰疼痛或腫脹:丹參一兩,檳榔一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蘹香子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丹參散)
⒀治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參半兩,銼,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熱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⒁治風熱,皮膚生瘖癍,苦癢成疥:丹參四兩(銼),苦參四兩(判),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藥以水一鬥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熱洗之。(《聖惠方》丹參湯)
⒂治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剉,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肘後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遷延性、慢性肝炎
取丹參註射液10毫升(相當於生藥20),靜脈註射,每天1次;另用肝功能恢復液(用狗肝製成)2毫升,肌肉註射,每天2次。若有出血傾嚮者加用牛西西(土大黃)或紫珠草註射液2毫升,肌肉註射,每天2次;如屬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可加用胎盤組織液2毫升,肌肉註射,每天2次。均以30天為一療程。經治遷延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11例,結果近期治愈(主要癥狀、體徵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15例,顯效(癥狀、體徵消失,肝功能明顯好轉或肝功能恢復正常,而脾髒明顯縮小,但未完全恢復正常)3例,無效2例。癥狀的改善以惡心為最好,其次為乏力、食欲不振、腹脹,再次為肝區痛。其中17例肝腫大者,治後全部回縮至正常;4例脾腫大者,治後3例回縮至正常。肝功能恢復,以轉氨酶、麝濁兩項異常或再加麝絮異常者恢復情況較好;轉氨酶、麝濁、腦絮有異常者次之;四項均異常者較差。治程中,凝血時間、凝血酶元時間都未見延長,也未發生出血傾嚮。其它亦未見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據分析,丹參對遷延性和慢性肝炎能改善肝髒生理機能、促使肝脾回縮和變軟的原理,可能是由於丹參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門靜脈壓力,使肝內血液循環改善,增加肝細胞的營養和氧的供給。又認為丹參能活血祛瘀,對消除肝髒纖維結締組織的增生,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丹參應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未見明顯療效;或認為在縮肝方面雖有一定效果,但對肝功能的改善不明顯,且部分病例的食欲不振、惡心、頭暈、肝脾疼痛等癥似有加重趨勢。另有報道,丹參配合茵陳,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經200例觀察,有效率達98.5%。用法:丹參2兩,茵陳1兩,加水煎兩次,兩次藥液混和加糖半兩再濃煎至200毫升,成人60毫升,兒童25毫升,均日服2次。兒童平均服藥20天,成人服藥33天左右。
②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將白花丹參曬幹切碎壓為細末,用白酒(55度)浸泡15天,配製成5~10%白花丹參酒。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3次;如病情較重,疼痛劇烈,而且會飲酒者,每次可服50毫升,每日2~3次,或頓服藥酒以醉為度。試治34例,單純服用藥酒者8例,其餘26例以藥酒為主,在不同時期配合其它中藥。結果,臨床治愈15例,顯著好轉9例,進步3例,無效7例。多數病人服後有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肢癥狀,四肢有發熱感覺,或有明顯發熱感嚮肢體遠端衝動,對遊走性淺靜脈炎也有效果。大多數病人服後無不良反應,個別有皮膚瘙癢;長期服用可發生胃痛、胃納減退等,應暫停藥觀察。對肝炎、潰瘍病、高血壓病、腎炎等忌用。
③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
採集丹參根曬幹後切片,水煎2次,過濾,濾液合併煎成30~50%煎劑,臨用時酌加糖漿。分甲、乙、丙三組共治療41例,分別按每公斤體重0.3~0.5剋、0.6~0.9剋、1.O~1.6剋給藥,分別連服42、30、30日為一治程。對照組8例,每日服酵母片1.5~2剋。對照結果表明丹參對肝脾大小及性質的改變有相當效果。27例肝腫大患者,治後12例縮小,15例變軟,12例無改變;脾腫大41例,治療後縮小者20例,變軟者22例,無改變者19例。其中以丙組用量大及甲組療程長者療效較為顯著,一般在治療lO~15日後見效。但所有病例末見肝脾縮小到正常者。本品似對病期較短,病情較輕者易於見效。如配合合理的飲食與休息,必能提高療效。丹參的毒性極低,曾將劑量提高至每日45剋,連用83天,亦無不良後果。但有1例劑量並不大(每日30),用至第9天即發生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故認為凡有嘔吐、便血、咯血、血尿、紫癜等出血傾嚮者忌用丹參。
④治療冠心病
用丹參提取物製成片劑(每片含提取物0.2)內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當原生藥2兩)。以兩周至一個月為一療程。觀察323例,服藥1~9個月不等。結果心絞痛的總有效率為82.3%,其中顯效率為20.3%;療效以中、輕度較好;服藥2個月者療效比1個月的為高。心電圖的總有效率為53.2%,顯效率占14.8%;其中慢性冠狀動脈缺血病變療效較優於心肌梗塞病變,二級梯運動試驗陽性及可疑陽性病例療效高於一般心電圖缺血病變病例,中、輕度患者療效優於重度病例。停藥後之療效估價,有待進一步觀察。對絶大部分病例無明顯副作用,僅對很少數病例的周圍血象、胃腸道、肝功能(SGPT)等似有一定影響。
另曾以丹參、降香製成復方註射液(每毫升含生藥各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00餘例,結果癥狀的有效率在82%以上,心電圖的有效率為50%左右。用法:根據病情輕重緩急采用三種註射方法:㈠靜脈滴註-註射液4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毫升內靜滴。療程1~2周。㈡肌肉註射-每日1~2次,每次1毫升;療程2~4周,有的長達4個月。㈢靜脈推註-註射液1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內註射。上述三種方法均有療效,但各有特點。靜脈推註改善心絞痛作用較快,但維持時間短暫;靜脈滴註作用比肌肉註射明顯,維持時間亦較長,為病房常規應用方法;肌肉註射雖作用較慢,但應用方便是其優點。
此外,丹參註射液治療胃、結腸多發性息肉1例,獲得較好效果。由於患者不能行外科手術治療,乃試用丹參註射液。開始每次給藥1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治療數次後無反應,乃改用每次20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靜脈推註。均每日1次,第一療程35次。治程中病人精神、食欲逐漸好轉,膿血便減輕,體力亦漸增強,心髒雜音明顯好轉,浮腫消退。休藥1月,行第二療程,註射18次後行X綫造影復查,胃部息肉大部消失。 |
|
丹參
【來源】單驗方
【原料】丹參30剋,元鬍15剋,白芷10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連服3日。年老體弱者,用量減半。
【用法】
【功效】 |
|
[出處]《神農本草經》。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産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活血化淤宜酒炙用。
【使用註意】反藜蘆。 孕婦慎用。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欲減少,口咽乾燥,惡心嘔吐,與丹參能抑製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註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參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參,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參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睏難,甚則惡寒,頭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剋等。應立即肌註腎上腺素或地塞米鬆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
|
【別名】赤參,山參,紫丹參,紅根,紅暖藥,紫黨參,紅參,血參,血參根,血丹參,紅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連馬,山紅蘿蔔,活血根,靠山紅,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蜂糖罐,朵朵花根,卻蟬草根,奔馬草根,長鼠尾草根,水羊草根。
【商品名】丹參。以根條粗壯,乾燥、色紫紅、無蘆頭及須根者為佳。
【處方名】丹參,赤參,紫丹參,炒丹參,酒丹參,醋丹參,丹參炭,鱉血丹參等。
處方中寫丹參,赤參、紫丹參均指生丹參。為原藥潤透切片入藥者。
炒丹參為丹參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而後入藥者。
酒丹參又名酒炒丹參。為丹參片用黃酒淋灑,悶透,文火微妙入藥者。增強活血之功。
醋丹參又名醋炒丹參。為丹參片用米醋淋灑,微悶,文火微炒入藥者。增強止痛之功。
丹參炭為丹參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幹,然後入藥者。偏於止血。
鱉血丹參又名鱉血拌丹參。為丹參片用適量鱉血拌勻,晾幹後入藥者。偏於養血。 |
|
1.陶弘景: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雲微寒,恐為謬矣。
2.《綱目》:丹參,按《婦人明理論》雲,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産前産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故也。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雲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則似菲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决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傢氣血凝滯,則為癥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痹;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苦能泄,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北方産者勝。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衝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産後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鬱結而寒熱無時,或癥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衝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産後,皆可常用。
5.《本經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
6.《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癥,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
7.《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産後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産後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於功兼四物之說,並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並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竜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8.《本草正義》:丹參,《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
9.《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10.《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邢留熱,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13.《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14.《日華子本草》: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15.《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
16.《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17.《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18.《本草新編》: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癥堅,止血崩帶下。腳痹軟能健,眼赤腫可消。闢精魅鬼祟,養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籠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産之前後,大約産前可多加,産後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
|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産於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淨,曬幹。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涼血,安神。
[參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髒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製血小板凝聚,抑製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製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製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癥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樞神經有抑製作用;有抗腫瘤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
[用途]用於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産後瘀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塊或腫瘤;慢性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血不養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煩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湯,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參:三七100g,丹參15g。水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乾燥成顆粒。每次20g,溫水溶化飲。亦可將二藥研為細末,每次10g,加糖適量,泡茶飲。
源於《全國醫藥産品大全》。本方用二藥活血化瘀,並降血脂,增加冠脈流量。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2,丹參飲:丹參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參,後下檀香、砂仁煎沸飲。可加適量紅糖調味。
源於《時方歌括》。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氣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脘腹疼痛。現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3,丹紅酒:丹參60g,紅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漬。每次飲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調經。用於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亦用於病心病心絞痛。
4,丹參玉楂飲:丹參、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飲。
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並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 |
|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裏住着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竜”。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着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後,喜出望外,便决定去無名島採藥。村裏的人聽說後,都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島採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着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衝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於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後,他四處尋找那種開着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後,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裏人對阿明冒死採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後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故事中所說的“丹參”,始載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於血淤、血熱、血淤兼熱或血熱兼淤所致的各種病證,尤為婦科、內科及外傷科證屬血淤兼熱者所常用。按故事所說,阿明的母親所患的崩漏病證,大概也是血淤兼熱所致,故服用本品收效。當今,該藥又被製成註射劑、滴丸等,用於心腦血管等病的治療,均有較好療效。 |
|
名稱:
丹參
漢語拼音:
Danshen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基原: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乾燥。
性狀:
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麯,有的分枝並具須狀細根,長10-20cm,直徑0.3-1cm。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
栽培品較粗壯,直徑0.5-1.5cm。表面紅棕色,具縱皺,外皮緊貼不易剝落。質堅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
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丹參酮Ⅱ A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對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紅色斑點。
(2)取本品粉末0.2g,加75%甲醇25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酚酸B對照品,加75%甲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3:4:0.5: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3.0%。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 K)。
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Ⅹ A)測定,不得少於35.0%。
醇溶性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照鉛、鎘、砷、汞、銅測定法(附錄Ⅸ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附錄對Ⅸ D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鉛不得過百萬分之五;鎘不得過千萬分之三;砷不得過百萬分之二;汞不得過千萬分之二;銅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含量測定:
丹參酮Ⅱ A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75:2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Onm。理論板數按丹參酮Ⅱ A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丹參酮Ⅱ A對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如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丹參酮Ⅱ A16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3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丹參酮Ⅱ A(C19H16O3)不得少於0.20%。
丹酚酸B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6nm。理論板數按丹酚酸B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丹酚酸B對照品適量,加75%甲醇製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5%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丹酚酸B(C36H30O16)不得少於3.0%。 |
|
丹參
拼音名:Danshen
英文名:RADIXSALVIAEMILTIORRHIZ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57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
季采挖,除去泥沙,乾燥。
【性狀】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麯,有的
分枝並具須狀細根,長10~20cm,直徑0.3~1cm。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
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鬆,有裂隙或略平
整而致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
微苦澀。
栽培品較粗壯,直徑0.5~1.5cm。表面紅棕色,具縱皺,外皮緊貼不易剝落。質堅
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
【鑒別】(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置
水浴上濃縮至黏稠狀,放冷後,加乙醇3~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數滴,點於濾紙條
上,幹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藍灰色熒光。將濾紙條懸挂在濃氨溶液瓶
中(不接觸液面),20分鐘後取出,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淡亮藍緑色熒光。
(2)取〔鑒別〕(1)項下的濾液0.5ml,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緑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試管中,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
幹,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
照藥材溶液。再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加醋酸乙醋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
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
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
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
相同的暗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烷-水(15:5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理論板數按丹參酮ⅡA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
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
中含丹參酮ⅡA16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0.3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密塞,稱定重量,用甲
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本品含丹參酮ⅡA(C19H18O3)不得少於0.20。
【炮製】丹參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酒丹參取丹參片,照酒炙法(附錄ⅡD)炒幹。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徵}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用法與用量】9~15g。
【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乾燥處。 |
|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
|
丹參(red-rooted sage) 唇形科鼠尾草屬中的一個栽培種,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血參、赤參、紅根。以根入藥。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和栽培。主産中國四川、安徽、浙江等省。 株高30-100cm,全株密被柔毛。根細長,圓柱表,外皮朱紅色。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3-7片,卵形,頂端小葉較大,花序頂生或腋生,為多數輪傘花序組成總狀花序,花藍紫色。小堅果4枚,橢圓形。花期5月至10月,果期6月至10月。 性喜溫暖濕潤,耐嚴寒,適應性強,宜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培壤土栽培。用種子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采用育苗移栽,北方於2月至3月間進行陽畦育苗,南方在6月至7月采至9月上旬在露地播種育苗。條播或撒播均可,苗高6-10cm進移栽,行株距30-40×20-30cm。也可采取直播。分根繁殖:收挖時種根不挖,翌年2月至3月隨挖隨栽,選取健壯、皮色紅、直徑0.7-1cm的根,截成長約5cm的根段,按25-30cm的距離開穴,深約5cm,每穴插一小段,不要倒插,覆土3-5cm。生長期間,追肥3次,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配施磷鉀肥。天旱時要灌水,雨季註意排水,以免爛根。留種用的植株於第2年6月以後種子陸續成熟,可分批剪下花序,或視花序上有2/3的萼片轉黃未幹枯時,將整個花序剪下,曝曬後脫粒,再曬至幹。種子耐貯藏,陳種子發芽率很低。 病蟲害有根腐病、蚜蟲、銀紋夜蛾、棉鈴蟲及蠐螬等。 味苦,性微寒。有活血祛淤、消腫止痛、養血安神之功能,用於冠心病心絞痛、月經不調、癥瘕、産後淤阻、胸腹或肢體淤血疼痛、心煩失眠、癰腫瘡毒等。 |
|
danshen
丹參
red sage root
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乾燥根及根莖。 |
|
- : Danshen Root,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ae, root of red rooted salvia, red sage root,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 n.: root of red-rooted salvia, Salvia miltiorrhiza
- lat.: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
赤參, 山參, 紫丹參, 紅根, 紅暖藥, 紫黨參, 紅參, 血參, 血參根, 血丹參, 紅丹參, 赤丹參, 血生根, 血山根, 木羊乳, 連馬, 山紅蘿蔔, 活血根, 靠山紅, 燒酒壺根, 野蘇子根, 山蘇子根, 大紅袍, 蜜罐頭, 蜂糖罐, 朵朵花根, 卻蟬草根, 奔馬草根, 長鼠尾草根, 水羊草根, 紅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