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臨陣脫逃
目錄
臨陣脫逃 Funk
拼音: lín zhèn tuō táo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解釋: 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資料來源: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例子: 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lín zhèn tuō táo lín zhèn tuō táo
  軍人逃離戰場。比喻遇事畏縮不前
No. 3
  指在槍林彈雨中潛逃
No. 4
  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清·佚名《官場維新記》
臨作戰時逃跑 Temporary escape fighting
  臨作戰時逃跑。亦喻事到臨頭畏縮逃避。 瞿秋白 《普洛大衆文藝的現實問題》:“這些‘文學青年’也許不肯去,也許很少肯去,也許去了會有許多‘臨陣脫逃’,但是,文學青年不一定是貴公子,也有貧苦的。” 夏衍 《心防》第三幕:“臨危受命於先,哪兒能臨陣脫逃於後。”江西民歌《十送郎》:“四送我郎當紅軍,服從命令聽指揮,臨陣脫逃是醜事,革命史上有污名。”
No. 6
  臨陣脫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 釋 臨到作戰時逃跑。也比喻事到臨頭退縮逃避。
  出 處 明·徐光啓《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脫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危其怨乎。”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心防》第三幕:“臨危受命於先,哪兒能~於後?”
  近義詞 驚惶萬狀、貪生怕死、驚慌失措
  反義詞 視死如歸、臨危不懼、大義凜然
英文解釋
  1. n.:  flee before battlebegins,  bugout,  run away on going into war,  desert on the eve of a battle,  turn the corner
法文解釋
  1. v.  s'esquiver à l'heure où s'engage la bataille, déserter au moment crucial (成语)
近義詞
驚惶失措, 不知所可, 誠惶誠恐, 驚心動魄, 觸目驚心, 怵目驚心, 動魄驚心, 面無人色, 膽戰心寒, 面如土色, 耽驚受怕, 心如火焚, 劌目怵心, 劌心怵目, 跼蹐不安, 驚魂動魄, 面色如土, 六神不安, 驚惶萬狀, 肉跳心驚, 朝梁暮陳, 心如亂麻, 心亂如麻, 心神不寧, 心神恍惚, 朝梁暮晉
反義詞
從容自如, 從容自若, 前仆後繼, 前赴後繼, 始終不懈, 心如古井, 心如止水, 心曠神怡, 自始至終, 賞心悅目
包含詞
臨陣脫逃的人戰時臨陣脫逃罪軍人臨陣脫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