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 : 蘇軾 : 納蘭性德 : 飲食 > 臨江仙
目錄
No. 1
  ①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麯名,後用為詞牌。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押平聲韻。②麯牌名。南麯南呂宮、北麯仙呂宮都有。南麯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六十字體的半闋相同。用作引子。
No. 2
  詞牌名。本為 唐 教坊麯名,多用以詠水仙,故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
No. 3
  麯牌名。南麯南呂宮、北麯仙呂宮都有同名麯牌。南麯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六十字體半闋同。用作引子。
臨江仙——詞牌名
  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庵詞選》捲一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麯,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麯兩首,任二北《敦煌麯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麯子詞集》作《臨江仙》。
  至今影響最大的《臨江仙》,就是楊慎寫的《三國演義》的主題詞。之後被用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麯。
  此詞共六十字。
詞牌格式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定格:
  【臨江仙
  雙調小令,唐教坊麯。《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麯,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格一】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
  【註】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後片換韻。
  --------------------------------------------------------------------------------
  【格二】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
  【格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
  【格四(仙呂調慢麯)】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韻)。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韻)。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韻)。
  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韻)。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韻)。
  仄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韻)。
名詞鑒賞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嚮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麽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衹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發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註釋】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濁 :不清澈;不幹淨。與“清”相對。濁酒 :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較混濁。
  “空”可以說是本詞的詞眼,幾多惋惜,幾多悲憤,盡歸其中。
  這首詞,詞牌叫“臨江仙”為楊慎《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中葉傑出的詞人。正德六年進士。官經筵講官。以直諫忤旨,被明世宗廷杖謫戍雲南永昌,年七十二,死於貶所。升庵博聞廣識,著述極富,為明代第一。詩風淵博縟麗,詞則華美流利,好入六朝麗字,似近而遠,然其妙處亦能過人。
  這首詞雖為《說秦漢》的“開場詞”,但作者的視野並沒有局限在秦漢兩朝具體的史實上,而是高屋建瓴,從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經歷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會人們始終能産生共鳴的思想感情。
  上片衹寫古來多少英雄是非成敗,猶如大浪淘沙轉眼成空。頭兩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詩“不盡長江滾滾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意,抒發對歷史變遷、英雄隨着時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則是作者經過思考後,透過歷史的表象得出的結論。作者認為,英雄豪傑們長眠地下之後,生前的是非得失,榮辱成敗又有什麽意義呢?這一句貴在一個“空”字。“空”可以說是本詞的詞眼,幾多惋惜,幾多悲憤,盡歸其中。它不僅是作者追溯歷史後的結論,而且是他對待自己歷盡坎坷人生的達觀態度。“青山”句乃是寫自然,意為“萬般回首化塵埃”,衹有青山不改。“夕陽”句亦寫自然,“幾度”謂“難得”,而“夕陽紅”象徵人生中短暫的美好時光,它在橫亙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這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在景語中藴含了豐富深邃的人生哲理,衹要稍加體會,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傷情結。
  下片寫江上漁樵閑話,娓娓動聽。“白發漁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詞的一、二句寫老翁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內容。他遠離塵囂,遁跡山林,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看慣了“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蘇軾《前赤壁賦》),與世無爭,其樂無窮,是一位志嚮高潔、風懷瀟灑的老人。第三句寫老翁的生活情趣,他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斷絶一切人際交往的隱者,而是仍舊同世俗社會保持着聯繫。“美酒要逢知己飲,好詩須嚮會傢吟”(楊慎《說三代》)。“一壺濁酒”以“秋月”“春風”為背景,正顯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懷和朋友之間的志趣相投。最後兩句直揭“白發漁樵”並非胸無點墨的老翁,而是通曉古今、博學多識、知權達變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敗榮辱都化作可助酒興的談資;在笑談之中,縱論古今,品評人物,其曠達和豪放可以想見。我們不難發現,在老翁身上有許多同漁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徵,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這首詞可稱為“史論”。它綜觀歷代興亡盛衰,以英雄豪傑的成敗得失抒發感慨,表現出一種曠達超脫乃至“大徹大悟”式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臨江仙--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香爐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1.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2.子規啼月:子規即杜鵑,相傳為失國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鳴聲凄厲.
  3.望殘:眼望凄殘欲絶的景象.
  4.鳳凰兒:似指衾枕上的彩飾.施肩吾<<拋纏頭詞>>:”一抱紅羅分不足,參差裂破鳳凰兒.”
  5.羅帶:<<古今詞話>><<歷代詩餘>>均多作”裙帶”,此似以喻指小周後.
  今譯: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着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着樓窗的玉鈎羅幕了望,惆悵地看着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裏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絶面對煙草低迷.爐裏的香煙閑繞着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簡析:
  此詞是李煜在涼城被圍中所作.開寶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詞當作於開寶八年(975)初夏.全詞意境,皆從”恨”字生出:圍城危急,無力抵禦緬懷往事,觸目傷情.開頭”櫻桃”二句,以初夏”櫻桃落盡”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時甚感宗廟難保,櫻桃難獻,而又隨春而歸去”落盡”,傷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無知,回翔取樂,反襯並加深悔恨心情.”子規”句,加深了亡國之預感.句中”小樓西”的西字,不是簡單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來,故予以特別關註.”玉鈎羅幕”,點明以上見聞是從小樓窗口所及.倚窗銷愁,,愁偏侵襲,望幕煙之低垂,對長空而惆悵,為國勢朝不保夕而自傷.過片寫內景,時間自暮入夜.”別巷”句寫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況,渲染環境氣氛.”望殘”句,刻畫出凄然欲絶的惆悵之人面對”煙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寫室內的爐香悠閑繚繞着帶有”鳳凰兒”文的衾枕,卻見她空持羅帶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慘,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結句點出一”恨”字,回貫全篇.全詞所發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
  臨江仙--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五代翁宏《春殘》詩:"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兩重心字羅衣:說明小蘋的社會角色,即身份——職業歌女。兩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琵琶弦上說相思,說明小蘋多才多藝,風情萬種。
  彩雲:此指小蘋。李白《宮中行樂詞》:"衹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這首《臨江仙》是小山詞中的傳誦之作,寫得深厚閑雅、婉轉沉着。詞中的小蘋是實指。晏幾道《小山詞自序》雲:
  始時瀋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傢有蓮、鴻、蘋、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而已。已而君寵疾廢臥傢,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與兩傢歌兒酒使,俱流轉於人間。"看來確實有一段放浪形骸的經歷。
  此詞有多層對比:
  夢、醉——醒;
  去年——現在;
  人獨立——燕雙飛
  歡會——離別
  心心相印——天各一方
  而這一切對比都關合於情感維度上的一個基本對比:歡——悲。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名句,總的看是人與自然的對比。具體說來,作者特別為主人公選擇了三個自然意象作為生命的參照:落花與人,強調歲華搖落,歲月無情,青春苦短。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況之凄涼,心緒之迷惘和感傷。孤獨的人和雙飛的燕是有情與無情、有知與無知折對比,強調人的孤獨,暗含對重逢的期待。
  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的名篇,當為作者別後懷思歌女小蘋所作。詞之上片寫“春恨”,描繪夢後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寫相思,追憶“初見”及“當時”的情況,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全詞懷人的月時,也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兩句,寫午夜夢回,衹見四周的樓臺已閉門深鎖;宿酒方醒,那重重的簾幕正低垂到地。“夢後”、“酒醒”二句互文,寫眼前的實景,對偶極工,意境渾融。“樓臺”,當是昔時朋遊歡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樓空。詞人獨處一室,寂靜的闌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獨與空虛。企圖藉醉夢以逃避現實痛苦的人,最怕的是夢殘酒醒,那時更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絶了。這裏的“夢”字,語意相關,既可能是真有所夢,重夢到當年聽歌笑樂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歡離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時驟見而得之,而是詞人經歷過許多寥寂凄涼之夜,或殘燈獨對,或釅酒初醒,遇諸目中,忽於此時煉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傢的空寂之境,這種空寂,正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轉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産生的一種莫名的悵惘。“去年”二字,點明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涌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着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霏微的春雨裏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本詞中,卻象徵着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蕩氣回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豔絶倫的意境。
  過片是全詞樞紐。“記得”,那是比“去年”更為遙遠的回憶,是詞人“夢”中所歷,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詞。自跋》中提到的“蓮、鴻、蘋、雲”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屬意者的名字入詞,小蘋就是他筆下的一個天真爛漫、嬌美可人的少女。本詞中特標出“初見”二字,用意尤深。夢後酒醒,首先浮現腦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見時的形象,當時她“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她穿着薄羅衫子,上面綉有雙重的“心”字。此處的“兩重心字”,還暗示着兩人一見鐘情,日後心心相印。小蘋也由於初見羞澀,愛慕之意欲訴無從,唯有藉助琵琶美妙的樂聲,傳遞胸中的情愫。彈者脈脈含情,聽者知音沉醉,與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寫出小蘋樂技之高,也寫出兩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許已經無語心許了。
  結拍兩句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轉而寫別後的思憶。詞人衹選擇了這一特定情境:當時皎潔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雲飄然歸去。李白《宮中行樂詞》:“衹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又,白居易《簡簡吟》:“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彩雲,藉以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從《高唐賦》“旦為朝雲”來,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份。
  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後”相應。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於當時了。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着到了一種“癡”的境地。
  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內容上,它寫的是小山詞中最習見的題材——對過去歡樂生活的追憶,並寓有“微痛纖悲”的身世之感;藝術上,它表現了小山詞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風格。可以說,這首詞代表了作者詞的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堪稱婉約詞中的絶唱。
  晏幾道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緑,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裏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係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麯。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着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緑,羞臉粉生紅”,靚妝纔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着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嚮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嚮,所以衹好夢裏相尋了。“相尋夢裏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夢裏,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絶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已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着追求的崇高情操。
  臨江仙——晏幾道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臨江仙——晏幾道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裏離聲。少陵詩思舊纔名。雲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臨江仙——晏幾道
  淺淺餘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
  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
  臨江仙——晏幾道
  長愛碧闌幹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豔,雲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臨江仙——晏幾道
  旖旎仙花解語,輕盈春柳能眠。玉樓深處綺窗前。夢回芳草夜,歌罷落梅天。
  瀋水濃熏綉被。流霞淺酌金船。緑嬌紅小正堪憐。莫如雲易散,須似月頻圓。
  臨江仙——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鑒賞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佑初年,蘇軾朝為起居捨人,錢穆父為中書捨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藉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於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着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並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鬆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後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雲:“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傢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遊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一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度的集中體現。
  然而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後,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臨江仙·送王緘
  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捨,何處是吾鄉!
  鑒賞
  此詞將送別的惆悵、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鄉思的愁悶交織一起,表達了詞人極度傷感悲苦的心緒。詞的上片寫悲苦的由來、發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狀,下片寫送別的情懷及內心的自我排遣。
  開頭兩句“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寫的是作者十年來對亡妻的徹骨相思。蘇軾愛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年)嫁到蘇傢以後,一直很細心地照顧着丈夫的生活。蘇軾於婚後五年開始宦遊生涯,王弗便蘇軾身邊充當賢內助。蘇軾性格豪爽,毫無防人之心,王弗有時還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慣於逢迎的所謂“朋友”,夫妻感情極為深篤。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僅二十六歲。這對蘇軾來說,打擊非常之大。為了擺脫悲痛的纏繞,他衹好努力設法“忘卻”過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卻”,越是不易忘卻。從王弗歸葬眉山至妻弟王緘到錢塘看望蘇軾,其間相隔正好“十載”,這“十載”蘇軾沒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卻”所起的作用不過是把紛繁堆積的難以忍受的悲痛,化為長久的有節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緘的到來,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憶;日漸平復的感情創傷重又陷入了極度的痛楚之中。“憑將清淚灑江陽”,憑,憑仗,煩請。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別,請你將我傷心之淚帶回家乡,灑嚮江頭一吊。王緘此來,與蘇軾盤桓數日,蘇軾得知“故山好”,自感寬慰,但又覺得自己宦跡飄零,賦歸無日,成為天涯孤客,於是,不禁悲從中來。所謂“悲涼”,意藴頗豐。蘇軾當時因為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壓抑、孤獨之感,眼下與鄉愁、旅思及喪妻之痛攪混一起,其心情之壞,更是莫可名狀了。
  過片“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切入送別的詞旨。毋庸置疑,王緘的到來,蘇軾悲涼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幾分暖意,而現王緘又要匆匆離去,作者自然感到難以為懷了,於是國憂、鄉思、傢恨,統統融進了“別愁”之中,從而使這別愁的分量更有千鈞之重。“歸來欲斷無腸”,是說這次相見之前及相見之後,愁腸皆已斷盡,以後雖再遇傷心之事,亦已無腸可斷了。“殷勤且更盡離觴”一句,意藉酒澆愁,排遣離懷,而無可奈何之意,亦見於言表。
  結尾兩句,蘇軾吐露將整個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漢書。蓋寬饒傳》雲:“富貴無常,忽則易人。此如傳捨,閱人多矣。”本詞“此身如傳捨”一句藉用上述典故而略加變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傢者也。“歇拍”何處是吾鄉“暗用其意。對此,顧隨評曰:”人有喪其愛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詞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當初沒你。‘常人聞之,或謂其徹悟,識者聞之,以為悲痛之極緻也。此詞結尾二句與此正同。”(》顧隨文集·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臨江仙
  作者:蘇軾
  夜飲東坡1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傢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豰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註釋
  1.東坡:在黃岡縣以東。蘇軾謫居黃州時,在城東荒地耕種自給,並築雪堂以作遊息之所,因自號東坡居士。
  此詞王文誥《蘇詩總案》題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飲,醉歸臨臯作"。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雪堂是蘇軾在東坡所築的簡陋的亭子。蘇軾在《哨遍》詞的小序中說:"餘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可知雪堂建築簡陋,但它卻是蘇軾休憩身心之所。《宋史》本傳說他謫居黃州時,"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
  臨臯在黃州以南毗鄰長江處,是蘇軾的起居寓所。此詞敘寫蘇軾夜飲東坡、三更歸傢之事,當是真實情景。
  "烏臺詩案"對蘇軾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曾欲置之死地,雖然最後宋神宗網開一面,將他謫為黃州團練副使,使他逃過一死,但經此事變,他一面如驚弓之鳥,一面重新參悟生命。他援道、釋以自救,從而發現生命之多維度的意義。
  這首詞上闋敘事,極富生活情趣。"醒復醉"說明他酒興之濃,或因知己來訪而高興,或因謫宦而幽怨。
  "倚杖聽江聲"一句,尤見其隨緣自適、瀟灑出塵之思緻。
  下闋直筆入情,揭示心中苦悶。
  《莊子·知北遊》雲:"舜問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又《莊子·庚桑楚》雲:"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蘇軾援道救心,理解到人是天地之所賜,衹有忘卻世間的功名利祿,才能養護生命之自由自在。
  "夜闌風靜豰紋平"暗示心靈的寧靜,這不正是忘卻營營的境界嗎?小舟是蘇軾常用的生命意象。逝是遠離,他要遠離什麽呢?俗生世事,功名利祿、榮辱窮達……將生命放歸茫茫江海, 這不正是生命的原生形態嗎?
  元好問評蘇詞雲:"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這首詞從敘事到抒情,從纏綿苦悶到驀然頓悟,無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
  蘇軾謫黃時,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時有人誤傳蘇軾已死。葉夢得《避暑錄話》捲二在記敘這一笑談之後,又記敘了另一趣談。他說:"……未幾,復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辭,所謂'夜闌風靜豰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挂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然此語卒傳至京師,雖裕陵亦聞而疑之。"
  臨江仙--朱敦儒
  作者: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後1,擘釵破鏡分飛2。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3。年年看塞雁4,一十四番回5。
  全部註釋
  1.直自:自從。鳳凰城:因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故漢唐時長安又稱鳳凰城;或曰,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簫引鳳降於京城,故後稱京城為鳳凰城。此處指北宋都城汴京。
  2.擘釵: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一半,以為將來復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破鏡:據孟棨《本事詩o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一半,為重聚之憑,後果據此團圓。擘釵、破鏡後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分離。
  3.杜鵑:據《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後魂化為鳥,是為杜鵑。相傳杜鵑啼聲?quot;不如歸去",春來即夜夜悲啼,至血出乃止。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4.塞雁:雁為候鳥,每年春季由北自南遷徙,古時相傳有雁足傳書之事。
  5.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此詞約作於靖康之難後第十四年。上片開門見山自金兵破城入筆,國難當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親人離散、夫妻慘別,是必然的命運。如若別離之後尚能消息往來,倒也能略感安慰,但又偏偏是天涯海角音信稀少。遼海北、玉關西,均指邊塞偏遠之地,與上句"天涯海角"相呼應,夢回、魂斷,直寫出山長水遠、音信難通的痛苦和無奈。下片由月圓星聚的自然現象,引起無限感慨,無情之物尚能團聚,則人何以堪?"如何不見人歸"一問充滿辛酸。又到本就易惹愁緒的春天,又聞杜鵑聲聲的"不如歸去",又見那相傳能寄信傳情的旅雁,然而今年親人的消息必然也是一場空盼的吧,一如以往十四年來的旅雁空回。收篇三句,平淡中直見字字血淚。國破傢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對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不滿與控訴。此詞所寫夫妻離散的個人悲劇,反映了整個時代的社會悲劇;所抒懷念親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懷念故土的愛國意義。
  臨江仙--李清照
  【作者】:李清照——《臨江仙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
  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
  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遲日也,
  別到杏花肥。
  【註釋】:
  幾許:多少。
  羌管休吹:吹,《歷代詩餘》等作“開”。笛麯有《梅花落》,此處語涉雙關。
  暖風遲日:春風溫曖、陽光融和。
  肥:《歷代詩餘》等作“時”。
  【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果為易安的作品,該為南渡前所作。這是一首詠梅詞,托物言志,寄托着女主人對遠離身邊的心上人深情思念,此詞運用寄托、擬人等藝術手法,亦花亦人,梅與人渾然一體。意味綿長。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臨江仙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無心情。
  【註釋】:
  幾許:多少。
  扃:門外之親,引用為關閉之意。
  萼:花瓣外的一層小托片。
  秣陵:戰國楚置金陵邑,秦時稱秣陵,以後又多次更名。這裏的“秣陵”為古名的沿用。孫吳時又改名建業,東晉建興初改為建康,隋又易為江寧。同理,此詞中的“建康”也是古地名的沿用。兩名實指一地,即現在的江蘇省南京市。
  老:《花草粹編》等作“客”,今據趙萬裏輯《漱玉詞》。
  建康:即南京。《花草粹編》等作“建安”,《樂府雅詞》作“遠安”。遠安在今湖北,清照未至此地。建安在今福建,王仲聞以為清照似曾至此地。
  試燈:正月十五為燈節,節前預賞試燈。
  【賞析】:
  《臨江仙》係易安從明誠守建康時作,當作於建炎三年(1129年)春為是。該詞引前人句入詞,渾化無跡。兩組對仗的運用,深化了詞旨,增強詞的建築美、韻味美。含蓄藴藉,耐人尋味。通過早春景象的描寫,表現作者南渡之後百感交集係念傢國的復雜思想感情。
  臨江仙--徐昌圖
  臨江仙
  【唐】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常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註釋】: ①浮生:一生。古人謂“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 飄蓬:飄浮無定之
  意。
  【評解】
  黃昏送別,孤帆遠征。回頭重重煙柳,淡雲暮煙。待到酒醒人靜,衹見狐枕殘燈,
  淮月朦朧。晨風輕浪,離愁更濃。
  這首詞抒寫了離別之痛,相思之苦。風格柔麗,抒情宛轉。語言美,意境尤美。
  【集評】
  瀋雄《古今詞話》:《尊前集》有徐昌圖《臨江仙》、《河傳》二首,俱唐音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寫江行夜泊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綺,遠雁一
  繩。“輕浪”二句風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淰有聲,狀水窗風景宛然,千載後猶相見客
  中情味也。昌圖爵裏無考,選詞傢有列入唐詞末者。
  《柳塘詞話》捲二瀋雄雲:有以徐昌圖之《臨江仙》為仙侶,而牛希濟之《臨江仙
  為南呂者,其宮調自別,亦可也。
  臨江仙--歐陽修
  臨江仙
  【宋】歐陽修
  池外輕雷池上雨
  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幹倚處
  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
  玉鈎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
  傍有墮釵橫
  【簡析】
  詞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並不歡快。涼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衹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我們:她正獨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後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衹得悵悵的,懨懨的,獨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為她不願那成雙捉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睡夢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臨江仙--秦觀
  臨江仙·千裏瀟湘挼藍浦
  【秦觀】 
  千裏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亮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賞析】
  這首詞約寫於宋哲宗紹聖三年作者貶官郴州時,回憶昔日曾經瀟湘的感受。
  詞的起首兩句為倒裝。“挼藍”,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挼取藍草以取青色,故稱“挼藍”或“揉藍”。“橈”,船槳,“蘭橈”是對舟的美稱。《楚辭·湘君》中有:桂櫂兮蘭枻”、“蓀橈兮蘭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蘭木做的枻;或用蓀草飾的橈,用蘭草飾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裝飾。這裏的“蘭橈”代指木蘭舟,暗指這一帶正是當年騷人屈原的蘭舟所經過的地方。這兩句是寫他從處州貶來郴州時,曾乘船經過清澈如藍的千裏湘江,猶如在步當年騷人屈原的足跡,在千裏瀟湘水上走着遷謫的苦難歷程,接着三句寫泊舟湘江夜景。寫這時月升中天,風停息下來,因為夜深,看兩岸花草上露水開始凝結,在月光照射下晶瑩透亮。整個瀟湘水面是平靜的,沒有風也沒有浪,滿天星鬥正浸泡在江水裏,星星冷得似乎在發抖,寫出了深夜的寒意。這是移情寫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現出來。
  詞的下片寫情。開始兩句,寫詞人泊舟湘江浦,獨自靠在高高的檣桿上,靜靜地傾聽遠方傳來的湘妃清冷的瑟聲。“妃”,指湘妃。傳說瀟湘一帶,是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淚灑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傳二妃善於鼓瑟,《楚辭·遠遊》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特定的時地,觸發了詞人的歷史聯想,從而寫出了這瀟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聲,麯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接着第三句,進一步描寫對瑟聲的感受,湘妃的瑟聲是清涼哀怨的,抒發了她們對舜帝思念的深情,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聲,不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詞人的幽怨。詞的歇拍兩句,寫聽完麯子,擡頭尋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見蹤影了,衹有江岸無數座青青山峰巍然聳立,更進一步寫出詞人的悵惘之情和剛毅不屈的性格。錢起《湘靈鼓瑟》詩有:“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詞末兩句全用錢起成句入詞,但用得恰到好處,毫無斧鑿之痕。(董冰竹)
  臨江仙--晁補之
  臨江仙
  晁補之
  緑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鈎。
  青鸞無計入紅樓。
  行雲歸楚峽,飛夢到楊州。
  晁補之詞作鑒賞
  這首詞抒發了一個萍蹤遊子的旅愁和鄉情。
  詞之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開,因愁而憶,因憶而思之,求之,寫出低徊往昔、憧憬來日的復雜情懷。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復雜情感,物象婉麗,筆調瀟灑,餘韻深長。
  上片首句大筆勾勒。“三月暮”交待節令。“汀州”即“汀洲”,點明地點。“緑暗”二字,濃墨重彩,為這個特定的時空背景塗上一層陰沉的底色,人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畫面。接着詞人點染岸邊近景,此時風已收煞,落英繽紛,布帆暫捲,垂楊下蘭舟斜橫,氣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無人跡,然而從剛收風帆、暫傍垂柳的蘭舟,不難想象見一位萍蹤無定的遊子。“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正是這位遊子面對眼前實景而産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陽將下,遊子未歸,觸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將愁比作春水之意。這裏明寫舟外景物,暗寫舟中遊子。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
  詞的前半部分,通過落花、風帆、木蘭舟、春水夕陽等物象,環環扣合,結出一個“愁”字。下片則是“愁”字的生發和具體化,詞意似斷實續。灞月橋,陝西長安縣東。唐人離開京都,多於此處折柳贈別,如鄭𠔌《闕下春日》詩:“秦楚年年有離別,揮鞭揚袖灞陵橋。”羅鄴《鶯》詩:“何處離人不堪聽,灞橋斜日裊垂楊。”因此,灞橋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詞中遊子凝想當日方別之後,回望紅樓,仍見豔妝美人正捲簾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懷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遙遠,希望有青鳥使者傳遞消息。然而,蓬萊路遠,無計可通,“青鸞無計入紅樓”。這一句,對遊子愁的內涵和來由,略略一點。遊子不僅有江湖飄泊之感慨,且有懷念情人、音信難通之愁苦,則心情的悵惘寥落,可想而知。於是,這深沉的旅愁遊子心頭激蕩起綿綿無盡的遐思。
  “行雲歸楚峽”一句,化用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宋玉《高唐賦序》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臨別前告訴他說:妾“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往日情事,如今雖衹留下美好的回憶,然而遊子豈能忘懷,他要追尋、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華的揚州有關,聯繫上文“美人新上簾鈎”來看,這裏用的是杜牧所詠“春風十裏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峽”一樣,都是虛指冶遊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飛夢到揚州”了。詞之結句,飛揚靈動,想象奇特,表達了作者追求、嚮往之情的急切。
  綜上,此詞思緒綿綿而情韻清幽。讀後給人以流連忘返、餘韻不盡的美感,堪稱瀟灑清麗的佳作。
  臨江仙 詠柳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賞析】從“均勻”“蜂圍蝶陣”“修笑本無根”“上青雲”描繪出柳絮的輕柔美好,自如飛舞、乘風嚮上的特點,形象地表現了大觀園中處事得體,深受衆人喜歡的寶釵不會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而是要“頻藉力”“上青雲”——躊躇滿志,意欲攀登封建統治寶座的願望。
  “東風捲得均勻”,湘雲評說“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真是至論。“捲”字傳神,寫出了春風和煦,對柳絮的溫柔多情;“均勻”指柳的舞姿優美,勻稱有度。一改感傷之調,描繪出美好春光,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全句生動傳神、不落俗套。
  名傢點評:
  寶釵在拿出她這首詞之前,有這樣一段議論:“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纔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她原來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幾首柳絮詞低回的調子截然相反,寶釵這首詞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從寶釵的角度看,這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從《紅樓夢》作者的意圖看,似乎是讓她樂觀一陣,把未來想得十分美好,然後再讓她失望。即先讓她“登高”,然後再讓她“跌重”。 “好風頻藉力,送我上青雲”,無根的柳絮飄上青雲又怎麽樣?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最後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作者讓寶釵故作樂觀語,實際隱含着諷刺意味。有人根據寶釵這首詞駡她是“野心傢”,想嚮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雲雲,未免過於穿鑿附會,作者未必有此意圖。
  臨江仙---鹿虔扆(yǐ)
  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嚮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賞析】
  這是一首感傷亡國的詞。五代十國時是中國的亂世,朝代更迭頻繁。前蜀被後唐所滅,後蜀被宋所滅,兩個王朝加在一起還不到六十年時間。與大自然相比,人間的事情是多麽渺小短暫啊!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傢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鑒賞摘要】
  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臯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歸來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傢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傢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傢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睏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衹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産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徵着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臨江仙——納蘭容若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鈎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幹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註釋:
  “個人”:那人。“嚴城”:戒備森嚴的城。玉漏,漏壺,古代的計時器。
  “鼠窺燈”;形容環境寂靜荒僻。用秦觀《如夢令》“夢破鼠窺燈”意。
  “瞿唐”:.亦作"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兩岸懸崖壁立,水速風疾,中有灧澦堆,古時行船者常在此遇難,這裏來比喻阻隔約會的意外變故。
  “護花鈴”: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臨江仙--寒柳
  <清>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註釋:
  湔(jiān )裙:古代的一種風俗。舊俗於農歷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於水邊,以闢災度厄。
  賞析:
  這首作品是納蘭集中得後人推譽最力的佳作之一,不但多種選集闌入,陳廷焯甚至作出“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之“壓捲之作”的崇高評價。“壓捲”與否姑且不置論,“言之有物”則可以作點簡單分析。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纔是本質,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着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復雜凄咽的內心感受特別深麯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裏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臨江仙-陳與義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註釋]
  1.午橋:橋名,在洛陽縣南十裏外。
  2.長溝: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育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
  3.漁唱:打漁人的歌兒。這裏作者嘆惜前朝興廢的歷史。
  4.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評析]
  這首詞寫作者追憶當年的遊賞聚會,因此方淪陷,無法歸去,他想到故鄉洛陽,不禁無限感慨。詞中以淡語寫哀傷,顯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橋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別墅,裴度又是維護朝廷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堅决主張武力鎮壓淮西吳元濟叛亂並取得成功的人物,屬中興名臣。上片開頭寫在午橋豪飲,盡是英傑,表現出當年是位血氣方剛,立志報國的志士。“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是傳誦之名句,情境俱現,風格俊朗。上片是關於“洛中舊遊”的回顧。下片是感慨抒懷。過片一句推進到當今,“如一夢”、“堪驚”等言,往事如煙,二十年風雨顛沛,交遊零落,國事滄桑,盡括其中。末尾將古今興亡,收攏到三更漁唱,空靈凄忱,餘韻不盡。尾二句化用張升《離亭燕》詞:“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之意。“三更”衹是為了押韻,不必拘滯。尾二句宕開,故作曠達語,尤覺嘆惋之意裊裊不絶。全詞在豪放中見深婉,情真意切,空靈超曠。鬍仔評曰:“清婉奇麗,簡齋惟此詞為最優”(《苕溪漁隱叢話》)。全詞在豪放中見深婉,情真意切,空靈超曠其他作者作品
臨江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藉力,一舉入高空。
  纔得吹噓身漸穩,衹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評析] 一直沒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着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纔顯現了名聲和蹤跡: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趁着風勢,藉着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了高高的天空。剛剛得到風吹,風箏漸漸在天空穩當地飄起來了,還要打算遠遠地上天。雨過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紅。從平地嚮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
  這是一首諷喻詞。有故事說,侯蒙年青時,久睏於考場,三十一歲纔中了舉人。他長得難看,人們都輕笑他,有愛開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畫在風箏上,引綫放入天空,諷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題了這首詞。後來,他竟真的一舉考中了進士,歷任要職。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風箏,骨子裏是諷刺封建社會那些往上爬的勢利小人。“當風輕藉力,一舉入高空”。是這些人行徑的生動寫照。
  上片寫那些勢利小人對他的譏諷。“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一直沒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着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纔顯現了名聲和蹤跡: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趁着風勢,藉着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寫自己無端被人嘲弄,無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對那些苦苦鑽營,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往上爬的小人們的辛辣諷刺。一旦找到了機會,就會如同這風箏一樣,“當風輕藉力,一舉入高空。”一語雙關。
  下片寫風箏飛入天空之後的情形。“纔得吹噓身漸穩”,剛剛得到風吹,風箏漸漸在天空穩當地飄起來了,比喻某些人在社會上受到吹捧,獲得了穩固的社會地位。“衹疑遠赴蟾宮”,還要打算遠遠地上天。“雨餘時候夕陽紅”,雨過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紅。這是形容飛黃騰達的景象。“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從平地嚮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進一步描繪了得勢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態。名義上是寫風箏,實際上是寫人,勾勒出一個勢利小人得勢後自鳴得意的面貌。
  這首政治諷喻詞,內容深刻,形象鮮明,情趣生動。諷刺詞並不多,但藝術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風趣,寓深刻的哲理於淺顯明白的語言之中。
  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
  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侯蒙志嚮高遠。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的人生態度
網友作品
  臨江仙
  文/冷面雪月
  風靜雲高心點點,秋心夢一簾紗。
  小橋楊柳水中鴨。來人過往,寂寥無人答。、
  留戀紅塵多倦感,斷腸人淚天涯。
  情深未透井中蛙。多情笑我,人尚未覺察。
  臨江仙
  文/冷面雪月
  春風呼呼吹萬物,桃花小草生機。
  高樓小道互相依。山邊遠處,衹見霧雲稀。
  戀愛人相別去後,心涼情緒低迷。
  往昔點點在相思。風吹雨打,心未變如癡。
  臨江仙
  文/冷面雪月
  冷雨飄飄心點點,聲聲索繞連連。
  心頭還展歷綿綿,此情可待,猶記君當年。
  往事茫茫沉甸甸,滴滴如舞翩翩。
  幽思過往憶天天,情深未變,輓手度天邊。
  臨江仙
  文/冷面雪月
  殘月彎彎空蕩蕩,絲絲猶在沉沉。
  不眠還數一根根,柔情似海,心扉開無門。
  寒夜長長空緒緒,情情尚在深深。
  經得住雨雪紛紛,姻緣未盡,願倆永長奔。
  臨江仙·憶簫
  冷幽子
  千帆船過未看仙,湖源溪盡燈。
  清雨蕭然閑未緣。
  山河風飄絮,雨綿無落弦。
  烈酒白衣美少年,長劍揮舞飛揚。
  寒星冷月照殘骸。
  追憶殘簫麯,欲斷無腸人。
  臨江仙
  文/雅藝飄淚
  皓月長歌弦盡抹,簫聲低訴滄桑。
  夕風漸涌勾寒霜。
  揮瓊漿入觴,撫素色鋒芒。
  明月相依不寂寥,聽濤舞弄青裳。
  蛟絲掩映碧波光。
  玉杯盛鬥宿,把酒助癡狂。
  臨江仙·高樹
  文/陳鴻翔(扶熙)
  樹高風雨顯飄搖,枝葉零散老否?
  日催雨打仍屹立,
  蟲殘猶不懼,重振需輝煌。
  傲骨千年當益壯,彭祖今在何方?
  風雨不知幾春秋,
  敗葉又何妨,抖擻緑如舊。
  寫於2009.4.20
相關詞
泰州靖江南理工網絡詩詞大賽詩詞文學李清照宋詞
李煜詞作晏幾道閻選花間集
包含詞
臨江仙境臨江仙·梅臨江仙引
臨江仙二括臨江仙臨江仙人
臨江仙魚臨江仙柳臨江仙梅
臨江仙楊慎臨江仙·佳人臨江仙·暮春
臨江仙·寒柳臨江仙懷歸臨江仙訪梅
臨江仙看花臨江仙杏花臨江仙有感
臨江仙端午臨江仙坐悟臨江仙同前
臨江仙茶詞臨江仙上元臨江仙離懷
臨江仙重九臨江仙自詠臨江仙春思
臨江仙曉晴臨江仙九日臨江仙贈妓
臨江仙倚坐臨江仙除夜臨江仙醉飲
臨江仙勸酒臨江仙佳人臨江仙賞興
臨江仙落梅臨江仙閨怨臨江仙楊柳
臨江仙初夏臨江仙木犀臨江仙賞花
臨江仙贈送臨江仙暮春臨江仙探梅
臨江仙代內臨江仙西湖臨江仙四景
臨江仙閏思臨江仙酴醿臨江仙滕子京
臨江仙·信州作臨江仙·送王緘臨江仙境後傳
臨江仙境外傳臨江仙境前傳臨江仙信州作
臨江仙引其二鴛鴦夢臨江仙臨江仙宿僧捨
臨江仙荼有感臨江仙二之一臨江仙送王緘
臨江仙引其三臨江仙高平調臨江仙贈丁玲
臨江仙二之二臨江仙詠熟水臨江仙壽前人
臨江仙代閨怨臨江仙壽師幕臨江仙九之七
臨江仙九之六臨江仙九之五臨江仙九之四
臨江仙九之三臨江仙九之二臨江仙九之八
臨江仙賞芍藥臨江仙九之九臨江仙和元規
臨江仙與劉拐臨江仙和子安臨江仙藏春石
臨江仙堅生日臨江仙望廬山臨江仙壽劉教
臨江仙賀默軒臨江仙席上賦臨江仙謝友人
臨江仙明遠樓臨江仙賞芙蓉臨江仙壽周材
臨江仙會黃魁臨江仙畫屏春臨江仙壽老人
臨江仙元宵作臨江仙上祝丞臨江仙·為嶽母壽
臨江仙·離果州作臨江仙·夜歸臨臯臨江仙.風水洞作
臨江仙·送錢穆父臨江仙夜歸臨臯臨江仙·暮蟬聲盡
臨江仙·憶昔西池臨江仙·金鎖重門臨江仙都城元夕
臨江仙寄張安國臨江仙送王叔濟臨江仙為嶽母壽
臨江仙停雲偶作臨江仙鼕日即事臨江仙風水洞作
臨江仙贈王友道臨江仙宴嚮守簇臨江仙富池岸下
臨江仙壽章丞相臨江仙壽千八兄臨江仙壬午七夕
臨江仙閑居感舊臨江仙成都西園臨江仙送袁黎州
臨江仙送宜春令臨江仙秋日有感臨江仙吳宰生日
臨江仙合江放舟臨江仙東越道中臨江仙西湖春泛
臨江仙壽六十二臨江仙詠藏春玉臨江仙魚頭火鍋
臨江仙陳守美任臨江仙壽劉子野臨江仙題清溪圖
臨江仙再到桂林臨江仙阿方初出臨江仙縣圃種花
臨江仙潮惠道中臨江仙鄭????生日臨江仙稚川生日
臨江仙傳丈生日臨江仙和陳德公臨江仙和劉南伯
臨江仙·給丁玲同志臨江仙和陳憲使韻臨江仙補李後主詞
臨江仙和毅齊見壽臨江仙將孫生日賦臨江仙茂叔兄生日
臨江仙贈婦人寫字臨江仙和徐守聖可臨江仙約同官出郊
臨江仙盤洲餞漢章臨江仙杜安人生日臨江仙周國正生朝
臨江仙慶謝操生子臨江仙東叔兄生日臨江仙蘇倅席上賦
臨江仙詠熟水話別臨江仙雙調六十字臨江仙再用圖字韻
臨江仙燕諸部使者臨江仙晁達州見和臨江仙人日席上作
臨江仙雪後寄周十臨江仙次李伯紀韻臨江仙和王元勃韻
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臨江仙·即席和韓南澗韻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臨江仙·未遇行藏誰肯信臨江仙·千裏瀟湘挼藍浦臨江仙·十二高峰天外寒
臨江仙·侍者阿錢將行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臨江仙·愁與西風應有約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臨江仙·聞道長安燈夜好臨江仙·與客湖上飲歸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臨江仙·謫宦江城無屋買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臨江仙·信取虛空無一物
臨江仙·堪笑一場顛倒夢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臨江仙·緑暗汀州三月暮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臨江仙·諸葛元亮席上見和
臨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韻臨江仙·莫笑吾傢蒼壁小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臨江仙·忘卻成都來十載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