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間葡萄膜炎 |
|
眼科 |
|
中間葡萄膜炎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居多,為一種睫狀體平部、玻璃體基底部、周邊視網膜與脈絡膜的慢性肉芽腫性炎癥,本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成不同類型。schepens和welch分為鋸齒緣附近大片滲出及播散性炎癥兩型。brockhurst等分為良性型、繼發性脈絡膜視網膜脫離型、惡性進行型、慢性血管閉塞型、慢性遷延型五型。henderly等(1986)根據病情輕重和預後優劣分為三型:1、良性型 預後較好,發病數月後眼底周邊部和前房角滲出消失。或遺留視網膜萎縮斑及虹膜周邊前粘連。2、血管閉塞型 開始在近鋸齒緣處有滲出物,視網膜周邊血管伴有白鞘。病變逐漸嚮後擴展,血管發生閉塞,可導致視神經萎縮。3、嚴重型 眼底周邊部有大塊雪堤狀滲出,並形成睫狀膜和玻璃體機化膜;膜上有血管,常引起脈絡膜或視網膜脫離,預後不良。
無論以上任何類型,在病程之初病者均無明顯感覺,或僅有視物朦朧及飛蚊癥,衹有在眼底後極部或晶狀體後囊(後囊後面或後囊下皮質)受到損害後,纔出現視力障礙。 |
|
中間葡萄膜炎是一組纍及睫狀體扁平部、玻璃體基底部、周邊視網膜和脈絡膜的炎癥性和增殖性疾病。在以往文獻中,此病有多種名稱,如後部睫狀體炎、慢性後部睫狀體炎、睫狀體扁平部炎和周邊葡萄膜炎等。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將此類疾病統一命名為中間葡萄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多發於40歲以下,男女相似,常纍及雙眼,可同時或先後發病。通常表現為一種慢性炎癥過程。 |
|
1、癥狀:發病隱匿,多不能確定確切發病時間,輕者無任何癥狀或僅出現飛蚊癥,重者可有視物模糊、暫時性近視,黃斑受纍或出現白內障時,可有顯著的視力下降,少數患者可出現眼紅、眼痛等。
2、體徵:玻璃體血球狀渾濁、睫狀體扁平部雪堤樣改變、周邊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及炎癥病竈,是最常見的改變。同時也可出現眼前段和後極部視網膜改變。(1)眼前段改變:可有羊脂狀或塵狀kp,輕度前房閃輝,少量至中等量前房細胞,可出現虹膜後粘連、前粘連及天幕狀房角粘連。一般無睫狀充血,但兒童患者可出現睫狀充血、房水中大量炎癥細胞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體徵。(2)玻璃體及睫狀體扁平部改變:玻璃體雪球渾濁最為常見,多見於下方玻璃體基底部,呈大小一致的灰白色點狀渾濁。雪堤改變是特徵性改變,是指發生於睫狀體扁平部深嚮玻璃體中央的一種舌形病竈,多見於下方,嚴重者可纍及鼻側和顳側,甚至所有象限。(3)視網膜沒落膜損害:易發生下方周邊部視網膜炎、視網膜血管炎和周邊部的視網膜脈絡膜炎。
1、黃斑病 囊樣水腫最常見,尚可出現黃斑前膜、黃斑裂孔等改變。
2、並發性白內障 常見,主要表現為後囊下渾濁,與炎癥持續時間和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有關。
3、其他 視網膜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增生性視網膜病變、視乳頭水腫和視神經萎縮等也可發生。 |
|
根據典型的玻璃體雪球樣渾濁、雪堤樣改變以及下方周邊視網膜血管炎等改變,可做出診斷。但在臨床上易被誤診或漏診,因此應進行詳細檢查,對以下情況應進行三面鏡、雙目間接眼鏡及周邊眼底檢查:①出現飛蚊癥並有加重傾嚮;②其他原因難以解釋的晶狀體後囊下渾濁;③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黃斑囊樣水腫。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發現視網膜血管炎、黃斑囊樣水腫、視乳頭水腫等改變,有助於診斷。 |
|
1、定期觀察
對視力大於0.5、且無明顯眼前段炎癥者,可不給予治療,但應定期觀察。
2、治療措施
對視力下降至0.5以下、並有明顯的活動性炎癥者,應積極治療。①有眼前段炎癥者,按前葡萄膜炎治療。單眼受纍,應給予糖皮質激素後tenon囊下註射,可選用地塞米鬆(5mg/ml),麯安西竜(40mg/ml)和醋酸潑尼竜(40mg/ml),一般註射量為0.5ml。②雙側受纍者,宜選用潑尼鬆口服,初始劑量為1-1.2mg/(kg?d),隨着病情好轉逐漸減量,用藥時間一般宜在半年以上,再驗證難以控製時,則宜選用其他免疫抑製劑,如苯丁酸氮芥、環磷酰胺、環孢黴素a等,由於需長時間的治療,在使用此類藥物過程中應註意全身毒副作用。③手術:藥物效果不佳,可行睫狀體扁平部冷凝;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可行激光光凝治療。玻璃體切除術可性清楚炎癥介質、有毒有害物質、抗原等物質,有助於控製頑固性炎癥。但由於手術本身對炎癥具有刺激作用,甚至術後有導致眼球萎縮的危險,因此,一般應在各種藥物治療無效時,或確需清除玻璃體積血時,纔考慮選用此種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