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白居易 Bai Juyi
萬裏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徵戍, 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
|
詩人: 齊己 Qi ji
空碧無雲露濕衣,群星光外涌清規。東樓莫礙漸高勢, 四海待看當午時。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半夜嬋娟影,正對五侯殘酒池。 |
|
詩人: 張祜 Zhang Hu
中秋月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裏見明時。 絶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係情事,何處不相思。 |
|
詩人: 朱慶餘 Zhu Qingyu
自古分功定,唯應缺又盈。一宵當皎潔,四海盡澄清。 靜覺風微起,寒過雪乍傾。孤高稀此遇,吟賞倍牽情。 |
|
請鑒賞:
|
其他著名篇章 Other notable chapter |
中秋月 其他著名篇章
唐·李嶠《中秋月》詩: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裏外,不有雨兼風。
唐·齊已《中秋月》詩:
“空碧無雲露濕衣,衆星光外涌清規。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唐·方幹 《中秋月》詩:
“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當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唐·白居易《中秋月》詩
“萬裏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徵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
北宋·王禹稱《中秋月》詩
之一:“明可監秋毫,供吟屬我曹。隔年方得見,終夕敢辭勞。
冷嚮天心白,清臨露掌高。霖臺相照處,寒色滿藍袍。”
之二:“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莫辭終夕看,動是隔年期。
冷濕流螢草,光凝宿鶴枝。不禁雞唱曉,輕別下天涯。”
北宋·晏殊《中秋月》詩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嚮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另在《紅樓夢》中賈雨村在中秋夜的作詩亦名《中秋月》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纔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
蘇軾的《中秋月》簡介 Su Shi's "the moon" Introduction |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知湖州時,以訕謗係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還朝,為中書捨人,翰林學士。知製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
蘇軾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傢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傢”;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捲,今存。
〖格律〗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 ○●○○●●△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四寒;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押。
〖註釋〗
銀漢:即銀河。
玉盤:指月亮。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
蘇軾的《中秋月》賞析 Su Shi's "the moon" Appreciation |
〖主旨和寫作手法〗
這首小詞 ,題為“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麯 》,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 ,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麯》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傢依譜填詞之作。
〖狀物的兩句〗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 ”,轉覺清光更多。句中並無“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 。“銀漢無聲”並不衹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 ,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此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抒情的兩句〗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 ”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 ”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
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 ,“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 ”的意思,是抒“ 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藉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藉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産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
電影《中秋月》 The movie "the moon" |
电影《中秋月》 电影《中秋月》
外文名稱 Festival Moon
故事片名(黑白)
香港鳳凰影業公司1953年攝製。
編劇:瀋寂
導演:朱石麟
〖主要演員〗
扮演者-劇中人
韓非-陳明生
呂寧-小明
江樺-蕙珍
龔秋霞-明生母
攝影 Cinematography:董紹詠 Shaoyong Dong
〖故事梗概〗
中秋節的前一天中午,人人保險公司小職員陳明生與母親及妻子蕙珍、兒子小明一傢四口圍坐一桌吃飯,氣氛十分沉悶。蕙珍手頭僅剩三十元,遠遠不敷送節禮之需,而小明忽又掏出一張催交學費的通知書。蕙珍囑咐明生,衹有嚮公司方面藉點薪水,方能度過難關。
明生晚上回傢,袋裏仍是一文不名。路過二樓黃傢時,黃先生笑臉相迎,催討一筆剛好到期的欠債。妹妹靜芬送來一盒月餅和一隻鴨子。夜闌人靜,夫妻倆輾轉不寐。債要還;孩子的學費要交;妹妹的婆傢很勢利,要回禮;經理的禮,更是非送不可。中秋節清晨,明生把一隻鴨子留下,給母親過節,做通了孩子的工作,將一盒月餅與找尋出來的一瓶陳酒,送給經理。到了經理門前,見公司裏其他也去送禮的同事,手裏拎的起碼是四色禮。他自慚形穢,嗒然返回。妹妹悄悄溜回傢中,將私房錢塞給哥哥,促明生趕快前去送禮。明生隨即買了兩聽香煙,連同鴨子、月餅、酒,配成四色禮,再去經理傢 。經過二樓,又被黃先生截住,不問情由,把禮物統統拿去頂債。
在無可奈何之中,蕙珍去當鋪當掉了僅有的一件比較像樣的旗袍,明生當掉了手錶。薄暮時分,終於把禮送到經理傢 。皓月當空,夫妻倆噙着淚水,喃喃自語:經理傢的禮總算送了,但孩子的學費怎麽辦?錢全用完了,米也沒有了,明天怎麽辦?以後的日子更怎麽辦?
幕後花絮
國語黑白時裝寫實倫理片,鳳凰影業公司出品。本片的編劇瀋寂1952年被香港政府驅逐出境。本片反映了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表現了陳明生一傢母茲、妻賢、子孝的倫理深情。小市民的辛酸,寫得淋漓盡致,十分生動,用喜劇手法處理悲劇處境。本片是朱石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溫和敦厚中滲透着對勢利社會的批判諷刺,悲中有喜,笑中帶淚(羅卡語)。影片主題明確,把藝術性、思想性、娛樂性融為一體,在公映時,叫好又叫座。朱石麟原來... |
|
中秋月餅 | 詠中秋月 | 中秋月下 | 閏中秋月貼 | 中秋月二首 | 中秋月五首 | 中秋月長句 | 愛在中秋月 | 陽關麯·中秋月 | 和楊卿中秋月 | 中秋月直禁苑 | 旅中秋月有懷 | 和捨弟中秋月 | 中秋月下醉筆 | 漁傢傲中秋月 | 中秋月餅活動 | 念奴嬌中秋月 | 次歆琳老中秋月 | 中秋月下懷永叔 | 和郭戶部中秋月 | 和崔中丞中秋月 | 楊坤愛在中秋月 | 萬山不隔中秋月 | 長信宮中秋月明 | 念奴嬌詠中秋月 | 宋趙佶閏中秋月帖 | 宋趙佶閨中秋月帖 | 和元守中秋月夜韻 | 次韻莫少虛中秋月 | 和世弼中秋月詠懷 |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中秋月一作廖凝詩 | 緑色中秋月餅盒回收活動 | 次韻和王校勘中秋月 | 和野堂惠老中秋月蝕韻 | 中秋月望十六終夜如晝 | 楊坤 愛在中秋月 | 念奴嬌 中秋月 | 二年陵陽不見中秋月 | 中秋月(一作廖凝詩) | 念奴嬌(詠中秋月) | 漁傢傲(中秋月) | 和蕭太秀中秋月言內事 | 中秋月色甚佳病不及觀 | 中秋月有雲翳再用韻 | 寶來福滿中秋月餅禮盒 | 中秋月正圓純金禮品套裝 | 中秋月彩如晝,寄上南海從翁侍禦 | 中秋月蝕邦人鳴鉦救月不約而齊中原舊俗猶有存者感而有作 | 乙卯中秋月色徹曉喜而有賦呈諸親舊 | 中秋月出復雨有懷葉子文湯明叔 | 中秋月試院中作呈莫少虛 | 陳坤 搜狗音樂 愛在中秋月 | 自中秋月圓木犀開後倡酬絡繹今可以止矣再書數句殿其後 | 陳坤搜狗音樂愛在中秋月 | 中秋月彩如晝寄上南海從翁侍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