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山艦投訴電話武漢市旅遊投訴電話:027—82855773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山艦位於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廠。中山艦是以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艦,曾記載着孫中山先生歷經磨難、矢志報國的坎坷歷程和豐功偉績。中山艦歷經中國近代史的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及武漢保衛戰等重大歷史事件,並於1938年10月24日在武漢金口長江段與日機激戰被炸沉。1997年元月28日中山艦被打撈出水,2月19日運至湖北造船廠修復。中山艦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心目中的一座歷史豐碑,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素材。現基地有修復中的中山艦、中山艦紀念廣場、紀念碑、忠魂壁、中山艦史料館、中外海軍艦模展覽等參觀遊覽項目。
中山艦金口蒙難的水域南岸,以江夏區牛頭山為中心,是當時規劃設計的中山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占地187.67公頃,設計遊客年流量超過750萬人次,總投資1.5億元。但這衹是湖北省有關部門當初的設想,1999年湖北省已將中山艦項目移交給武漢市政府,而建金口中山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計劃,已不被看好。原因是把中山艦陳列在金口,除江夏區的外,其他人都覺得距離太遠。牛頭山距武昌26公裏,目前衹有一條武金堤作為連通道,是一條簡單的柏油路。
2001年,中山艦修復後,專傢重新論證後提出重新選擇適當的地點陳列展出中山艦。於是,武漢市有四個城區都表示有意“迎娶”中山艦。 |
中山艦與“護國運動” Zhongshan Warship and "protect the country Movement" |
1915年袁世凱竊取民國大總統職務,企圖復闢帝製,改元洪憲。孫中山立即發佈《討袁檄文》,保衛辛亥革命成果,號召各地起義討袁。前海軍總司令李鼎新、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等,率領永豐、海新等主力艦,在上海通電起義,加入到孫中山領導的護國軍行列。 |
中山艦與“護法運動” Zhongshan Warship and "law-enforcement campaign" |
1916年,張勳復闢失敗後,段祺瑞執掌北京政權,成立了北洋軍閥政府,宣佈廢除臨時約法和國會。為了捍衛民主共和和臨時約法,孫中山舉起了護法旗幟,發動領導了護法戰爭。1917年,孫中山與章太炎、陳炯明等人乘艦從上海南下廣州。同時,提出擁護約法,恢復國會的主張。南下前,孫中山會晤了海軍總長程璧光,製定了海軍南下行動計劃。8月5日,程率永豐等10艘軍艦,抵達廣州黃埔,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9月10日,廣州護法軍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大元帥,程璧光為海軍總長。
1917年12月,瓊州礦督竜濟光被段祺瑞收買,攻占雷州半島,威脅廣州。孫中山急令永豐等艦趕往瓊州海峽,切斷竜濟光軍的海上運輸綫。20日,永豐等艦在陽江海面截獲了竜濟光軍6艘運兵艦及一個營兵力,繳獲了大量軍械。23日,又在海上俘獲竜濟光的平南艦。1918年1月5日,永豐等艦,在程璧光率領下,開抵海口秀英炮臺海面,以猛烈的炮火,摧毀了秀英炮臺及軍事設施,配合陸軍,殲滅了竜濟光軍隊。永豐艦衝鋒在前,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得到孫中山的贊揚。 |
中山艦與“孫中山廣州蒙難” Zhongshan Warship and "Kidnapped, Guangzhou Sun Yat-sen" |
1922年6月16日晨3時,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與北洋政府勾結,在廣州公然叛變,大搞所謂“聯省自治”(實際是封建割據),反對北伐,指揮叛軍攻打總統府,並揚言要活捉孫中山。孫中山在部下的掩護下,冒着叛軍的炮火,來到天字碼頭,登上了陳策的座艦寶璧號。在艦上,孫中山通電各軍討伐陳炯明。海軍司令溫樹德邀請孫中山到自己的座艦永翔號上。 次日上午,永豐艦艦長馮肇憲為防孫中山在永翔艦遭不測,遂假藉邀請孫中山到永豐艦訓話為由,將孫中山接到永豐艦上避難。下午,孫中山指揮永豐、永翔、楚豫、豫章等艦駛進珠江江面,嚮陳炯明叛軍陣地猛烈炮擊。各艦官兵們紛紛嚮永豐艦上孫中山表示討伐陳炯明的决心,尤其永豐艦的全體官兵嚮孫中山起誓:堅决同叛軍鬥爭到底,誓死保衛孫大帥。孫中山勉勵全體將士要奮勇殺賊。25日,永豐艦全體官兵集體加入國民黨並寫下了誓約。孫中山召集各艦艦長,要求堅守黃埔水域。但到了7月8、9兩日,溫樹德等人投靠陳炯明,一時戰局突變,艦隊陷入叛軍炮火之下。孫中山果斷率10艘軍艦離開黃埔,來到新造河面。當晚,孫中山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决定將艦隊開往緊靠外國租界的白鵝潭水域。10日晨4時,當艦隊來到車歪炮臺附近時,叛軍突然以猛烈炮火襲擊艦隊,並集中炮擊孫中山的座艦--永豐艦。在激烈的炮戰中,永豐艦左舷中彈起火,一門副炮被摧毀,多處中彈。官兵一面撲火,一面奮勇反擊,終於衝過了叛軍火力封鎖綫,開至白鵝潭安全水域。經過歷時56天的浴血奮戰,孫中山終於脫險,並回到上海。1923年1月15日,討伐陳炯明的粵軍開進了廣州。陳炯明敗走惠州,並通電宣佈下野。永豐艦官兵剋服重重睏難,團结一心,先後轉至汕頭、泉州、廈門。8月又回到廣州。14日上午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特意登上永豐艦慰問艦上官兵,同時也舉行了“紀念蒙難一周年”活動, 並與大傢合影留念。
1923年2月,滇、桂軍把陳炯明的部分逐出廣州,孫中山返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後,委任歐陽琳為“永豐”艦艦長,命令他前往艦上策動起義。數月後,“永豐”艦終於回到廣州,直接受孫中山的大本營調遣,成為廣州革命政府最大的軍艦。
1924年8月10日,廣州商團頭子陳廉伯為發動叛亂購買的槍械由挪威籍輪船“哈佛”號裝運進入珠江被發現,孫中山命令新任省長廖仲愷派“永豐”艦將“哈佛”號押往黃埔停泊,等候查處。此後,“永豐”艦一直受命監視商團的行動,最後在10月15日配合陸上的工團軍、農民自衛軍及黃埔學生軍,堅决地鎮壓了商團暴亂。
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和宋慶齡乘“永豐”艦離開廣州。當“永豐”艦路經黃埔時,孫中山曾檢閱了軍校學生的演習,贊揚了學生們“忍苦耐勞、努力奮鬥”的革命精神。14日,“永豐”艦抵達香港。全艦官兵列隊敬送孫中山和宋慶齡為“召集國民會議,以謀中國之統一與建設”踏上北上徵途。 |
四 、“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 Fourth, "WF" ship was renamed "Zhongshan" ship |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世長辭。4月16日,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由廣東省省長鬍漢民下令,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同時,還將香山縣命名為中山縣。
1925年6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部在廣州叛亂。4月,廣州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帥鬍漢民遷至“中山”艦辦公。11日,“中山”艦護送廖仲愷從市區到黃埔軍校。當晚,在廖仲愷等指揮下,廣州軍民即嚮滇、桂軍閥發動總攻,“中山”艦等海軍艦艇發炮掩護陸軍攻占敵軍陣地,迅速平息了楊、劉叛亂。後來,“中山”艦在第二次東徵叛軍陳炯明殘部和南徵陳的部將鄧本殷的戰役中,都立下戰功。 |
|
1926年2月,廣州革命政府任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共産黨員李之竜(當時任海軍局政治部主任)為代理海軍局局長、參謀長兼“中山”艦艦長。李之竜就職後,立即親自帶人登上“中山”艦,逮捕了海軍學校副校歐陽格的走卒13人,並抽調了兩個班的陸軍 士兵駐艦加強防衛,從而使歐陽格一夥劫艦叛逃的陰謀落了空。由於海軍局裏公務繁忙,3月14日李之竜辭去“中山”艦艦長職務,由“中山”艦原副艦長章臣桐代理艦長。不料,幾天後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山艦事件”。
1926年3月18日傍晚,當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黃埔軍校校長兼廣州衛戊司令的蔣介石指揮軍校駐省辦事處主任朱一鴻打電話,傳達命令給海軍局代局長、共産黨人李之竜,稱:教育長電話,轉奉校長命令,速派得力兵艦兩艘,開赴黃埔,聽候差遣雲雲。李之竜見是奉校長命令,於是當即照辦,命令中山艦、寶璧艦立即開赴黃埔。19日當兩艦到黃埔後,軍校方面卻稱:“本無此事”。教育長鄧寅達發現是誤傳命令。當天下午18時,“中山”艦回到廣州。這時,正值此時,李之竜又接通知:聯共()中央使團要登中山艦參觀。李之竜請示蔣介石,同時蔣介石的爪牙們紛紛出動,四處散布謠言說: “‘中山’艦無故生火遊弋”,“顯係共産黨陰謀暴動”,甚至還有說李之竜想用“中山”艦綁架蔣介石到蘇聯去的,一時鬧得烏煙瘴氣。蔣便以李之竜策劃共産黨暴動為名,於3月20日派兵解除了中山艦武裝,逮捕了李之竜。隨即占領海軍局,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了工人糾察隊武裝,封鎖了蘇聯顧問團住處,宣佈廣州全城戒嚴。接着,蔣介石又命令何應欽,把駐潮汕國民革命第一軍中的共産黨員全部扣押,以達到他徹底把持第一軍軍權的目的,蔣介石又玩弄權術,把事件的發生原因歸咎於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逼汪出國,還乘機趕走了三名反對他獨裁的蘇聯顧問。當蔣介石的反蘇反共行徑得到國內外反動派喝彩後,他又轉過頭來釋放了李之竜和其他共産黨員(但必須退出第一軍等部隊),逮捕和“懲辦”了肇事的歐陽格等人。這就歷史上有名的中山艦事件。翌年,蔣介石便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徹底撕下革命的偽裝。中山艦事件就是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的開端。
“中山艦事件”發生後,“中山”艦就被國民黨右派控製了。1927年4月18日,廣州反動派把“中山”艦開到黃埔,捕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二百多位共産黨人和革命者。1927年6月,國民黨政府决定成立海軍部。“中山”艦經江南造船所大修後編入海軍部的第一艦隊。1934年1月,“中山”艦曾奉命配合其它國民黨軍隊圍剿過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人民革命軍。 |
中山艦與“武漢保衛戰” Zhongshan Warship and the "Battle of Wuhan" |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山”艦等49艘軍艦被國民黨政府調入長江內,以“拱衛京畿(南京)”。這些艦衹大部分被日寇飛機和艦炮擊沉,或自沉於江陰、馬當等所謂“陰塞綫”上。1938年秋,京、滬淪陷後,武漢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保衛戰,擔負從嘉魚、新堤至武昌縣金口鎮江面的警戒及運輸任務。當時,中山艦主、副炮已拆下裝在岸邊幾個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時許,當“中山”艦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時,突遇六架敵機輪番攻擊。艦長薩師俊等20餘人在作戰中犧牲,另有20多人負傷。“中山”艦艦尾等處要害部位中彈,經搶修無效,沉沒在波濤之中。
“中山”艦悲壯地為國捐軀了,但它25年的非凡艦史,卻永遠令人難以忘懷。 |
如今的“中山”艦 Today's "Zhongshan" ship |
中山艦今貌
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被打撈出水。2月19日運至湖北造船廠修復,恢復了1925年前後的整體面貌。1999年12月,位於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廠的中山艦博物館成立。2008年5月15日,中山艦在南華船舶公司再次下水,藉助浮船塢和拖船前往金口臨時碼頭。16日,中山艦在金口登陸。經過765米的陸路遷移,26日中山艦正式落戶武漢市金口鎮中山艦風景區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艦博物館。
2009年4月11日下午,位於武漢江夏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