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中山市 > 中山市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中山市博物館投訴電話中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760-8805211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山市博物館位於中山市城區中心。該館成立於1984年,隸屬市文化局,館址是1921年興建的僑立醫院,為中西合壁的庭院,主樓三層,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闢展室6間,基本陳列為《中山歷史文物展》、《中山市革命鬥爭史》、《中山市華僑史》。樓下為臨時展廳。館藏文物近8000件,主要是我市出土的新石器時期至晚清的歷史遺物及革命文物、華僑文物等,尤其是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器物,為研究珠江三角洲古代史的有力左證。
No. 2
  中山市博物館(Zhongshan City Museum)是一座國有地級綜合性博物館,隸屬廣東省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中山市博物館現設有:中山美術館、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中山市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孫文中路197號,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2′10.3″,北緯22°31′23″,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該址原為中山縣僑立公醫院,坐南嚮北,為中西合璧的庭院建築,包括有主樓、附樓和花園(現已改為球場)。中山市博物館所在地為原醫院主樓,平面“凸”字形,為鋼筋水泥三層建築,白色外墻,中式緑色琉璃瓦屋頂,是中山保存最好的近現代醫療衛生類華僑建築。僑立公醫院於1932年由旅美華僑肖悔塵創辦,海外華僑及各界人士捐資興建。歷經2年建築於1934年正式落成使用,它是中山最早的西醫院。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僑立公醫院改為中共中山縣委辦公大樓。1950年3月僑立中山公醫院與中山縣公立衛生院合併,後擴充為中山縣人民醫院,亦即現中山市人民醫院的前身。1984年9月,中山市文化局成立博物館籌備辦公室,由局黨組書記甘棠兼任籌備辦主任。1984年9月28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中山市博物館,把原僑立公醫院一層(地下)撥給市博物館使用。1986年10月,中山市博物館完成了第二期改建工程。1999年,政府投入資金對中山市博物館大樓進行了裝修改造,外墻和內墻重新油漆,維護灰塑等建築裝飾,配備了專門的給排水、電氣、消防、空調、信息、監控等係統設備,展覽場所和辦公場所得到很大的改善。2004年,僑立中山公醫院被公佈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6月底,中山市博物館完成了恆溫恆濕文物庫房的建設。
  中山市博物館自1984成立以來纍计舉辦陳列展覽200多個,展出地點除了本館外,還送展到各個鎮區和學校進行巡展。近三年來利用現有館藏資源、引進展覽、合作辦展等多種辦展方式,每年舉辦臨時展覽10個以上,總計參觀人數約25萬人次。
  中山市博物館通過多種合法途徑拓寬藏品獲得渠道。有考古調查採集、考古發掘出土,有廣東省文管會調撥、中山市圖書館和中山市公安局移交,有單位、個人捐贈及嚮廣州市文物總店及收藏傢手中購買。截止2008年底,現有各類文物8000餘件/套。主要以地方文物為主,主要有石器、陶器、瓷器、銅器、書畫、錢幣等類。
  中山市博物館共有專業技術人員共20名,高級技術職稱者1人,中級技術職稱者7人,初級技術職稱者12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17人。近幾年來,中山市博物館公開出版專業書籍3本,參與編輯出版畫册4本,參與編輯出版叢書1輯,並公開發表論文15篇,其中公開出版專業書籍有《中山歷史文物圖集》、《中山老行業》、《雕梁畫棟嶺南風——中山古建築藝術圖集》;參與編輯出版畫册有《方成藏書畫集》、《方成水墨畫集》、《館藏中山籍書畫傢作品選》、《餘菊庵書畫集》;參與編輯出版叢書為《中山市歷史文化叢書》。2004年底至2005年初,中山市博物館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南朗竜穴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簡報發表在《四川文物》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