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央財經大學 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與共和國同齡的中央財經大學 ,是全國最早開辦成人教育的院校之一。早在五、六十年代,學校就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幹部培訓班、專業進修班等從事成人教育。
1982年以來,學校成人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辦學形式逐步轉嚮以函授、夜大學教育為主。除在校本部設有夜大學外,還先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黑竜江、吉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陝西、寧夏、甘肅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區設立了函授站(點)。
開設了財政、金融、會計、稅務、投資經濟、保險、新聞、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經濟信息管理等專業。纍计培養函授、夜大學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畢業生21057人。學校還舉辦了幹部專修科,纍计培養畢業生3304人。他們分佈於祖國的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大都成為單位的骨幹,不少人還擔任了各級領導職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學校的成人教育以舉辦高等學歷教育為主,有函授、夜大學和成人脫産班等辦學形式,高中起點專科、專科起點本科和高中起點本科等三個辦學層次,在20個省、市、自治區設有40多個函授站(點),在校生7200多人,招生對象為在職從業人員及部分社會青年。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合格者,頒發國傢承認的畢業證書。
中央財經大學 成人教育學院作為學校的一個職能機構,主管學校成人教育工作。長期以來,成人教育學院的全體教職工在學校黨委和校長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勵精圖治,認真貫徹從嚴治教,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展望未來,中央財經大學 成人教育定將再創輝煌,為科教興國做出更大貢獻!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簡稱:中財
英文名稱: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縮寫:CUFE
學院南路校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39號,郵編:100081
沙河新校區: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郵編:102206 正當我們為共和國60華誕而歡欣鼓舞之時,中央財經大學 又迎來了建校60周年慶典。來自海內外的中央財大校友重返母校,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齊聚中央財大,共同慶祝中央財經大學 六秩華誕。
校慶之際,黨和國傢領導人發來賀信。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親臨學校視察,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問候學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熱烈祝賀學校60周年校慶,充分肯定了學校的辦學成績,對學校今後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前黨和國傢領導人李嵐清、田紀雲、王丙乾(曾任財政部部長)、原財政部部長劉仲藜、項懷誠等分別為中央財經大學 建校60周年題詞並發來賀信。
17日校慶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委員王丙乾,中共中央委員、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李衛紅,共和國第七任財政部長劉仲藜,第八任財政部長項懷誠,第九任財政部長金人慶,中共中央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副部長孫志強中將,原國防科工委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劉積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張建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李剋穆,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國傢稅務總局副局長宋蘭,國傢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鐘攸平,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陳偉光,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宋德民,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副巡視員牛燕冰,財政部人事教育司司長餘蔚平,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王傢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利民,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劉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牛錫明,中國農業銀行紀委書記朱洪波,中國銀行副行長周載群,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副總裁丁運洲及兄弟院校領導、5000餘名校友和萬餘名師生出席了大會。
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和北京各大媒體的記者也前來參加、報道了學校的慶典活動。 1949年11月6日 中央財經大學 的標志是以中央財經大學 的標志雕塑——“竜馬擔乾坤”為核心主體。“竜馬”在一個圓的包圍下,又不拘泥於限製,騰空而躍,活力張揚,在時代的發展中充滿活力與朝氣。圖形上“圓”既有傳統的圓滿之意,又有時代的和諧之意,寓意中央財經大學 既有中國第一所財經院校之歷史,又具面嚮未來之時代精神。
對雕塑底座的應用,采用了嚮後而去的動感綫條,與嚮前的竜馬形成一種反嚮的拉動,增強了畫面的張力,使其更具空間感,而且弧形的綫條與校徽的外圓形成一種非連貫的呼應,構成類似印刻的古代錢幣的外圓形象,暗含財經之意。同時,綫條和竜馬,以及標志的外圓,構成類似“太極”的形象,與竜馬的乾坤相得益彰,極富傳統氣息,使其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 1 學校簡述
中央財經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最先進入985創新平臺的財經院校,是首批“國傢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46所高校之一和實施“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的首批人文社科類院校,也是承擔國傢援外項目培訓發展中國傢政府高級官員的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傢舉辦的第一所財經院校,創立了我國稅務,保險,金融,國民經濟等經濟學科,1953年就開始培養研究生,招收了我國第一批國傢預算、金融等專業研究生。1956年招收了我國第一批經濟學類的外國留學生。1949年11月6日學校成立時的校名為中央稅務學校,1951年改稱中央財政學院。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時,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的財經係科並入我校後更名為中央財經學院,直屬高教部領導,後改由財政部、人民銀行總行領導(“文革”後改為財政部一傢領導),校名改為中央財政金融學院。199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 ,2000年2月獨立建製劃歸教育部管理在5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始終得到了黨和國傢三代領導集體及教育部、財政部領導的特別關懷。
校園地圖:http://cufe.6dxy.com/
2 風雲校領導
李予昂 國傢稅務總局局長 1950.2-1952.6
王紹鰲 財政部副部長 1952.12-1955.8
鬍立教 財政部副部長 1955.8-1956.9
貝仲選 財政部部長助理 1960.9-1961.4
戎子和 財政部部長 1978.11-1985.11
邱東 統計學泰鬥 長江學者 2005.3-2009-3
3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鬍樹祥
校長:王廣謙
4 學校概況
中央財經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國傢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首批試點高校,是“國傢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46所院校之一和首批實施“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的人文社科類院校,也是承擔國傢援外項目培訓發展中國傢政府高級官員的學校。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949年的中央稅務學校,是由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創辦的一所高等財經院校,後歷經中央財政學院、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等發展階段,1996年更名為中央財經 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秉持“忠誠、團结、求實、創新”的校訓,秉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為國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8萬餘名各級各類高素 質人才,被譽為“中國財經管理專傢的搖籃”和“中國財金黃埔”。1997年我國著名學者、書法傢歐陽中石先生為更名後的中央財經大學 題寫校名;1999年學校五十華誕之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江澤民同志欣然為該校題寫校名並題詞。
截至2009年2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337人,其中專任教師842人。教授15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8%;副教授31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6.3%;具有博士學位者50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7.4%,有四位長江學者教授。學校有各類在校生19339人,其中,全日製普通本科生7639人,碩士研究生2640人,博士研究生473人。
中央財經大學 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傳統優勢學科為主,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學校設有38個本科專業,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擁有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保險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和稅務等7個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涵蓋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産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10個二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會計學二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擁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政治經濟學二級學科和經濟信息管理交叉學科等北京市重點學 科;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等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精算研究院和首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財經研究基地。
中央財經大學 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老一代教師中,著名經濟學家和學者陳岱孫、崔敬伯、張偉弢、崔書香、李寶光、劉光第、鬍中流、李天民、姜維壯、魏振雄、俞天一、張玉文、王佩真、聞潛、侯榮華、李繼熊等先後在校任教,其中一些老教授仍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綫。在現有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學校擁有 “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長江學者等各類優秀師資。學校擁 有國傢級優秀教學團隊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擁有國傢級精品課程和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0門,校級精品課程71門,先後獲得3項國傢級教學成果奬、12項北京市教學成果奬。近年來,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學院領導和學術帶頭人,例如,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勞倫斯·剋萊因、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剋萊夫·格蘭傑、羅伯特·恩格爾、埃裏剋·馬斯金、羅傑·邁爾森等擔任學校學術委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為學生授課。
作為我國經濟學、管理學學科領域的重要科研創新基地,中央財經大學 充分發揮國傢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為國傢經濟 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五”以來,學校承擔了一百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 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重大科研課題。學校舉辦的“諾貝爾獲奬者北京論壇中央財經大學 分論壇”、“部長論壇”、“大使論壇”、“名人名傢講座”等1000多場學術活動在國內外産生了巨大影響。
作為“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院校,中央財經大學 註重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重點培養創新人才。先後設立了創業先鋒班、中法合作實驗班、中澳合作實驗班、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實驗班、國際金融與公司理財實驗班等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2007年,中央財經大學 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國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
中央財經大學 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國際合作。截至2008年5月,已與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機構、國際組織、企業、職業認證機構等84傢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了一係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2005年,學校成為我國接受外國留學生政府奬學金項目學校,2007年成為“接受中國政府 奬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中央財經大學 根據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結合自身發展優勢,經過科學論證,明確了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目標:建成有特 色、多科性、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這一總體戰略目標將分三步實現:第一步,從2005至2010年,學校總體處於國內先進水平,為實現教學研究型大學嚮研 究型大學轉變奠定良好和牢固的基礎;第二步,從2010年至2020年,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型大學;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學校建校一百周年時,建設 成為國際知名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註:以上數據截止至2009年2月)
學校文化與標志
1、校名
學校創建於1949年,199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 。1997年中國著名學者、書法傢歐陽中石先生為更名後的中央財經大學 題寫校名;1999年學校五十華誕之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江澤民同志欣然為該校題寫校名並題詞。
2、校訓
中央財經大學 校訓為“忠誠、團结、求實、創新”,是由財政部部長的王丙乾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建院四十周年時提寫。
3、校歌
禮花將你送來,北京溫馨撫愛。財經專傢的搖籃,而今絢麗多彩。追求卓越的美德,海納百川的胸懷。同心再創輝煌,無愧偉大時代。
4、吞吐大荒
雕塑造型由竜馬和象徵乾坤的太極球組成,用青銅鑄就,通高9米,稱之為“竜馬擔乾坤”。按照中國傳統說法,所謂“竜馬精神”即“竜”與“馬” 有着共同的靈魂,馬亦是竜。竜馬擔乾坤,體現了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氣派
院係設置
財政學院
財政學專業
金融學院
金融學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金融工程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貿易/金融風險管理方向(中外合作辦學)
會計學院
會計學專業 會計學專業註册會計師專門化方向 財務管理專業
商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商務管理專門化方向 市場營銷專業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
經濟學院
經濟學專業 國民經濟管理專業
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
法學院
法學專業
文化與傳媒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財經文秘方向 文化産業管理專業 新聞學專業財經新聞方向 廣告學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
保險學院
保險專業 保險專業精算方向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稅務學院
稅務專業 稅務專業國際稅收方向 稅務專業註册稅務師方向
統計學院
統計學專業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管理科學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項目管理專業 房地産經營管理專業 投資學專業
社會發展學院
社會學專業經濟社會學方向 應用心理學專業經濟心理學方向 國際政治專業國際政治經濟學方向
外國語學院
英語專業經貿英語方向
應用數學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金融數學方向
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體育經濟專業
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經濟學專業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方向(實驗班)
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
金融學專業國際金融方向(實驗班) 金融學專業公司理財方向(實驗班)
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
財政學專業財政理論與政策方向(實驗班) 校本部
郵編: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39號
購物:步行5至15分鐘
華聯超市、超市發連鎖店,樂天瑪特超市
金五星商品批發零售市場
銀行:步行5 至15分鐘
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郵政儲蓄,校內有中國民生銀行ATM,光大銀行查詢機。
其中工行在中財大廈,建行在中財校門口西100米,農行交大西門富海國際,中國銀行在大柳樹北富海大廈,交通銀行在中財西500米農科院南門,招商銀行在農科院東門理工科技大廈,郵政儲蓄在中財南面交通大學生活區,在金五星也有一郵政儲蓄網點。
酒店和賓館:
星級:融金中財大酒店,藝海商務酒店
普通:7天連鎖,溫馨如傢,中財專傢樓賓館。
乘車路綫:
站名:皂君廟。
公交綫路:16路(二裏莊-西直門外)、601路(定慧寺-金五星百貨城)、645路(大峪-民族園路)、651路(溫泉北站-西直門)、660路(藝海百貨商場-善各莊)、849路(青塔小區-天通北苑)。
1北京站:乘地鐵到西直門站A出口,換乘16、601、651路公交車,在皂君廟站下車。
2、北京西站:乘694路(3站)/387路(7站)到明光橋北,往西穿過明光橋,換乘16路公交車,在皂君廟站下車。
二 校本部與上莊校區之間的乘車路綫
1、本部到上莊校區乘車路綫乘651路公交車到西苑站,換乘512路公交車到仁達中學站下車。
2、上莊校區到本部的乘車路綫仁達中學站乘512路公交車到西苑站,換乘651路公交車皂君廟站下車。
三 常去地點乘車綫路
1西直門/北京北站:16路、651路、601路均到。
2、動物園:601路
3、中關村地區:去往五道口附近、清華南門,可在皂君東裏站乘坐319路;去中關村電子市場,可先乘坐651路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站下車,然後換乘往北走的車,基本上都可到。
4、北外附近:849路
5、學院路高校群:在超市發路口南,乘坐運通103路基本上可到;或走到明光橋乘坐往北去的車。
6、西單、王府井:西直門坐地鐵,或到動物園坐以1開頭的某些電車。
7北京站:西直門乘坐地鐵
8、北京西站:乘坐645路、651路、660路到中關村南大街後(註:中關村南大街並不是一個站點),換乘往南走直達北京站的車;或往東到明光橋,往南走的車,有到的。
9、國傢圖書館附近:645路
10、直達首都機場:16路到北太平橋北站下,北太平橋東側約200米處有機場大巴的車站,班車間隔約15分鐘。
11、北三環:16路到北太平莊,再折回,就到了北三環,有302、300、830、932、367等綫路。這些公交車可去往中關村、人民大學、中國科技館。 1中央國傢機關
田紀雲 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 原財政部長
金人慶 原國傢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 原財政部部長
王紹鰲 原財政部副部長
鬍立教 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李金華 國傢審計署 審計長 現全國政協副主席
翟熙貴 國傢審計署副審計長
李予昂 原國傢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 原國傢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虹 國傢發改委副主任
李剋穆 保監會黨委副書記 副主席
巴曙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柯卡生 銀監會非銀司 司長
苑廣睿 財政部綜合司 副司長
曹聰 國傢稅務總局地方司 副司長
郭左踐 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 主任 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 局長
楊凌隆 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丁先覺 財政部基建司司長 國務院金融監事會 原主席
範巍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易仁萍 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民政部計財司司長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高一斌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謝庚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 財政部離退休局 副局長
杜儉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原主席
馮秀華 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 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李守忠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 處長
崔敬伯 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 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2央行係統
戴相竜 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王成銘 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 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 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啓人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政策研究室主任、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段曉興 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金建棟 人總行金融管理司司長
蔡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郭義明 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 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一司副司長
郭玉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司長
任俠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原副司長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傢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3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係統
總行
吳北英 中信銀行總行副行長
牛錫明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
王文彥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董事
陶禮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行長
喬偉 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段曉興 原華夏銀行行長
魏盛鴻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兼北京分行行長
鬍亞輝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
王燕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陳偉 平安銀行 副行長
各地分行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瀋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 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 總會計師
張永革 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瀋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傑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傢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竜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竜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傢莊分行 副行長
杜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 副行長
申鬆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衍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 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 前中國銀行總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現中央財經大學 博士生導師
張斌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4地方政府
章銳夫 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 青海省副省長
韓英 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莊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 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 廳長
李雙成 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 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凡 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 廣西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王小烈 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 河南省國傢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 市長
王希竜 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 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 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 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 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 甘肅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趙春 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 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 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毅 雲南省審計廳 廳長
陳秋生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浩 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副市長
趙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廳常務副主任 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罡 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 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李偉 寧夏財政廳預算處 處長
楊建忠 寧夏國稅局財務處 處長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原專員
賈國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嚮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 甘肅省政府辦公室 處長
李津 寧夏地稅局副局長
蔣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 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5企業、學校及其他
金建棟 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 華夏證券有限公司 原董事長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産管理公司 董事長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 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傢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嚮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托投資公司 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托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傢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 社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 原副校長
姚得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原副校長
杜英斌 山西財經大學 前校長
劉姝威 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魏東 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 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鬍峰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範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張天成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徐鍔 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鼕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強 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瀋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浩 鳳凰衛視中文臺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 副總
張志鴻 鴻基世業房地産公司 董事長
袁振宇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長
王建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吳海 桔子酒店創始人,CEO
王秀娟 千橡互動集團副總裁、貓撲網總經理
徐波 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易仁萍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傢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 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係副主任
於中一 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傢
崔立中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劉志忠 中稅通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大侃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CEO
謝衛 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藍逢輝 中稅錦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
吳玉平 香港佳力資源公司財務總監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 中國人保信托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唐文清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財務公司原總經理
楊新忠 福建華僑投資(控股)公司副總經理
王德寶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黨委書記
吳玉平 香港世紀通信有限公司 財務總監
董鋒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 財務總監
劉必文 中國航空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原總經理
張樹忠 大通證券 總裁
葉楠 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許炳良 中國五礦集團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 總經理
周立新 北京東方質能投資有限公司 董事長
趙敦 北京銀通房地産公司管理部 經理
黃銳光 上海青馬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董事長
嚴華 上海江蘇飯店 副總
姚得冀 河北省保定金融專科學校 校長
王興濤 南京粵海公司 總經理
張樹考 湖南省曙光電子集團 副總會計師
杜航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李光竜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副院長
梁濤 環立集團 總裁
袁文潔 貴州國際信托投資公司 副總經理
何建平 陝西省協和大酒店 總經理
梁紅梅 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邰彥 《世界日報》要聞專欄組 副主任
陳映茜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中國事物 顧問
張元君 中國航空建設發展總公司 副總會計師
張敦銀 山西省總會計師協會 秘書長
王亞軍 中建總中建財務咨詢顧問有限公司計劃部 總經理
石紅昕 國金證券 人力資源總監
潘江雪 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理事長
何仲森 銀川商業銀行 董事長
郝如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副校長
陳浩鳴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 中國海洋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東山 中國石油南美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李憲誠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齊魯石化公司 總會計師 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
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
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 國傢重點學科
一級重點:應用經濟學
二級重點:國民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産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勞動經濟學 統計學 數量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會計學
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
金融學 會計學 財政學 保險學 統計學 市場營銷學 稅務學 中國保險精算研究院
1952年,中央財經大學 開始了新中國最早的保險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並在國內高等院校中率先設立了保險學專業。1958年我國國內保險業務停辦後,中央財經大學 繼續為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培養國際保險人才。1980年,國內保險業務恢復後,同年,中央財經大學 國際保險專業也率先恢復招生,並開始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在當時保險業專業知識匱乏、人才緊缺的情況下,以中央財經大學 李繼熊教授、陳繼儒教授為代表的專傢、學者,為我國保險法規和制度體係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咨詢方案,同時嚮社會輸送了大批的保險專業人才,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八十年代末以後,隨着保險市場逐步走嚮繁榮和成熟,如何預測、評估未來不可確定事件所産生的種種風險,推動保險事業嚮精、深方向發展,成為保險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經過多年的協商,1992年中央財經大學 與英國精算師學會和英國精算師協會以及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引進了國際上公認的高水平的英國精算體係,開始着手聯合培養保險精算人才。1993年,中央財經大學 成立了“保險精算研究所”,開始了精算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並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精算師制度逐步探索可行之路。同年精算學碩士研究生入學。作為我國第一個精算科研機構,研究所積極探索精算事業發展之路,為精算科學在中國的普及應用以及中國精算師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研究所在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精算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至今已有9名畢業生獲得英國精算師學會的精算師資格,近百名畢業生獲得《精算技能證書》。很多人已經被中國保監會認定為中國的第一批指定精算師,包括中國保險協會精算工作委員會(代行中國精算師協會職責)首任主任。這一切受到了國際精算界的廣泛關註,並得到了國內外精算界和保險業界的好評。近年來,研究所培養的精算人才倍受歡迎。目前,已有多名畢業生分配到英國政府精算部工作,其他則就職於保險監管部門、國內外知名保險公司以及一些大型金融集團等。
2003年春天,在慶祝中央財經大學 精算教育10周年和中央財經大學 保險精算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際,中央財經大學 整合了全校科研資源,在國傢級重點學科金融學(含保險學)、北京市重點學科國民經濟學和校級重點學科統計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對原保險精算研究所、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進行了優化重組,成立了中國精算研究院。研究院下設三個研究中心:保險精算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金融風險監測與控製研究中心和社會保障精算研究中心。另外,研究院還設立了研究院資料中心、數據中心、精算實驗室、信息交換中心、《精算研究》編輯部、《五洲保險》編輯部、研究院辦公室和研究院秘書處等機構。
新成立的中國精算研究院全體專職和兼職研究人員,本着精算工作者應有的責任感,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在精算及相關研究領域堅定而從容地開始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努力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商業保險、社會保障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 老一輩名師
1.陳岱孫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傢, 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考入清華大學,1922年6月取得威斯康星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並獲金鑰匙奬。同年9月入哈佛大學, 1924年6月被授予文學碩士學位,2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到清華大學, 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經濟係教授、係主任和法學院院長。1952年任中央財政經濟學院第一副院長。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等方面都有極高的研究成就。 他的主要着作有散見於各報刊中的學本論文和1981年出版的《從古典經濟學派到馬剋思──若幹主要學說發展論略》一書。
2.崔敬伯,原名翊昆。教授。直隸寧河(今屬天津)人。1925年畢業於河北法商學院商科。後留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專於財政理論和財政史。著有《中國財政史》、《中國財政論叢》。 曾擔任中國稅務學會顧問。
3.崔書香,女,河北省故城縣人。193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商學院,同年入清華大學經濟係研究生。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係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剋利夫學院經濟學係碩士學位。1940—1945年任重慶大學教授。 1947—1948年任北京燕京大學教授。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教授。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着重研究國民經濟核算體係、投入産出分析、國民生産總值的比較、貨幣金融、財政等經濟統計的新發展。主要著作有:《財政統計》、《國民經濟核算體係》;譯作有:《應用經濟統計學》、《投入産出經濟學》等。曾任中國投入産出學會顧問
4.姜維壯,男,1923年12月出生,山東竜口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莫斯科財政學院研究生院。1949年2月參加工作,1949年6月在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國際部作翻譯工作;1950年在中央勞動部政策研究室從事調研編譯工作;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在東北大區財政部稅政金融處作調研工作;1953- 1957年在莫斯科財政學院讀研究生(享受博士待遇),1957-1962年在中央財政部科研所作科研工作,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係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改革開放以來,獨自編寫和主編、主持、參編、翻譯出版專著、教材、國傢課題等27項,論文119篇,總字數752萬,其中自寫182萬
5. 聞潛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啓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6. 李天民, 我國著名會計學家,1919年10月生於江蘇鎮江。194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係,獲法學士學位。1942年起歷任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上海財經學院副教授兼會計原理教研室主任。1979年調至北京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現中央財經大學 )任會計係國外會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兼碩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院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現每學年仍為經管係的博士生講授“經濟學與管理學前沿問題”的課程,另外還在中央電大、江蘇高等財經專科學校、河南高等財稅專科學校、上海大學、淮海工學院等校任兼職教授,並擔任中國化工會計學會、中國成本研究會、中國汽車工業會計研究會顧問,中國審計學理事,北京審計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國際內審協會會員。1992年10月起成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1995年又榮獲安盛、國衛奬教金。
此外,著名經濟學家和學者有:
張偉弢、李寶光、劉光第、鬍中流、魏振雄、俞天一、張玉文、王佩真、侯榮華、李繼熊等
新一代中堅.力量
1.郝演蘇教授,1958年出生,著名保險學者。1983年起在高校從事保險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任教於遼寧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 。現任中央財經大學 保險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保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解放軍保險政策顧問。研究領域為保險基礎理論、保險市場比較研究和財産保險,主要著述包括《中國保險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保險學通論》、《保險大辭典》、《保險醫學概論》、《保險學教程》和《財産保險學》。2002年因揭露航空意外保險存在的假保單現象,推動了航空意外保險電子保單的進程。2004年,根據保險業務收入統計口徑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保險泡沫論”,導致保險業統計指標體係出現重大調整,統計數據側重反映保險保障功能。在變革保險營銷制度、推動保險合同標準化和規範保險市場秩序方面也做出重要貢獻。
2 .鄒恆甫 ,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武漢大學經濟係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世界銀行政策研究司經濟學家,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中非合作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朝聖山學社首位來自中國大陸 的學者。《世界商業評論》ICXO.COM對鄒恆甫教授的評價是:最低調的經濟學大師!在國外主要雜志上發表了四十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由於他在宏觀經濟學領域所作的突出貢獻,經濟學家中名列世界第247位
3.吳仰儒 ,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獲過國際金融管理學會全會最佳論文奬,國際金融管理學會投資方向最佳論文奬!也是世界排名前幾百名的經濟學家
4.鬍永泰,中央財經大學 的長江學者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係教授。他也是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和發展項目、外國政策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中心東亞項目主任。他目前的研究集中於東亞(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經濟問題、國際金融構建、經濟增長和匯率經濟。他已在專業經濟期刊上發表了 100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他1985年2月發表在《國際經濟學雜志》的論文“理性預期下匯率决定的貨幣方法:美元-馬剋案例”在2000年被譽為《國際經濟學雜志》30年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25篇論文之一,200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在戴維斯授予鬍永泰傑出學者公共服務奬,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局任命他為傑出ISIS研究員。2004年11月,他在劍橋大學 Chang Chi Ming公開講座上 作了關於中國經濟的演講。
5. 黃少安,男,2006年度中央財經大學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962年生於湖南邵陽。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著名青年經濟學家,在産權理論和制度經濟學領域頗有成就。山東大學産權研究所和經濟研究院(中心)創始人。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院長兼産權研究所所長、學科帶頭人、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院長,並兼任中華外國經濟學會理事、全國馬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學會理事、山東經濟學會副會長、以及西北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兼職教授。 2004年度中國經濟學最高奬項——孫冶方經濟學奬獲得者。
6.陳建成,男,1970年8月生,華裔馬來西亞人,中央財經大學 長江學者教授,1998年10月獲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學院統計與精算學係副教授,。兼任北美精算師協會準精算師、北美精算師協會風險管理部委員、加拿大精算署投資部委員、CIA銀金事務部委員、加拿大多倫多隨機模型會議組織及科學委員會委員。2004年底成為加拿大政府聘任的Canada Research Chair(首席科學家)之一。
2005年2月28日,中央財經大學 與陳建成博士簽訂了《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任合同》。作為中央財經大學 獲聘的第一位長江學者,陳建成教授為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精算研究院的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國際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各項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相信中央財經大學 與陳教授的再次合作必將繼續推進中央財經大學 精算學及其相關學科梯隊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7 張俊喜 男,1963年8月出生,山西河津人。1979年至1983年間,在天津南開大學攻讀物理學。1983年考取由國傢教委、南開大學和加拿大國際開發署合辦的經濟管理碩士班,朱鎔基總理和於光遠先生曾為該班的客座教授並做過報告,此班為中國現代MBA教育的先驅者。1986年取得MBA學位後,以優異成績考取國傢教委組織的鄒至莊留美經濟學項目。同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係學習,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間,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係,之後又在英國的鄧迪大學教學研究兩年,為該校歷史上第一位華人經濟金融學教授。1997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並成為首位在一年之內便晉升為高級講師的經濟學家。1998年起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於2002年取得終身教師資格。
張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經濟金融學家,在2002年全球500名頂尖經濟學家排名中,居378位,名列華人經濟學家前茅。他目前是美國密西根大學William Davison研究所的研究員,是澳大利亞一個國際雜志的副主編,多個國際雜志的編委。
8 Barry Eichengreen,男,1952年1月出生,中央財經大學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979年6月畢業於耶魯大學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George C. Pardee和Helen N. Pardee講座教授,兼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研究員、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國際研究員、世界經濟論壇資本流動日程委員會會員、歐洲研究DAAD傑出奬學金評選委員會成員、亞洲開發銀行顧問、韓國銀行特別顧問、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咨詢顧問等。
Barry Eichengreen教授是當今國際學術界最活躍、最富影響力的著名經濟學家之一。他曾主持美國國傢科學基金項目、法國銀行研究項目、伯剋利-法國基金項目、福特基金、德國馬歇爾基金等數十項科研課題;他的學術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評論)多達400餘項,其中被SSCI收錄論文142篇,被引用近千次。他是國際經濟政策歷史(宏觀經濟史的分支)的奠基人,其《黃金鐐銬:金本位和大蕭條》(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一書已成為國際上研究1929-33年“大蕭條”的最經典之作。他是國際貨幣體係演變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歐洲貨幣一體化、貨幣危機、金融危機等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
此外還有李健,孟焰,劉桓,郭田勇,冉齊鳴 王傢驍 李奇 梁湘三 喬寶雲 張志林等國內或者國際上知名教授
業界名人兼任導師
戴相竜 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吳曉靈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莊心一 證監會副主席
牛錫明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
張燕生 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國際金融專業碩士導師
巴曙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張平 原國傢發改委主任
李金華 前國傢審計署審計長,現全國政協副主席
戴鳳舉 原中國再保險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王元竜 中國銀行(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董事
王鬆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此外還有 譚安傑 李勝 吳念魯 秦池江等 一 國際學術論文(05-07)
鄒恆甫教授 主編了中國第一本經濟學英文期刊:“Annals ofEconomicsandFinance”《經濟學與金融年刊》,並按照國外一流經濟學期刊的模式,聘請著名華人經濟學家擔任副主編(co—editor)。從2000年正式出版,一年兩期,采用匿名審稿的制度。該期刊已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式收錄,同時也被最權威的美國經濟文獻庫JEL收錄,這標志着該雜志已成為國際經濟學界公認的主流經濟學雜志之一。
一、 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9篇
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自2005年9月建院以來,秉着以學術為本的理念,大力推動科研發展,並初步取得了豐碩成果。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已經以中央財經大學 的名義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或錄用了多篇
1) 我院鄒恆甫教授和金菁教授合作發表的學術論文“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s, and growth in China”(《中國的財政分權、收入支出分配以及經濟增長》)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亞洲經濟學期刊》)發表(2005, Vol.16, 1047 - 1064.)。
2) 我院金菁教授和James Riedel教授、高堅博士合著的英文版學術著作“How China Grows: Investment, Finance and Reform”(《中國:投資、融資和經濟增長》)將於2007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文版也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3) 我院張定勝教授和黃有光教授合作的學術論文“Average-Cost Pricing, Increasing Returns, and Optimal Output: Comparing Home and Market Production”(《平均成本定價,報酬遞增及最優産出:對家庭生産和市場生産的比較》)已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s(《經濟學期刊》)錄用,將於2007年發表。
4) 我院張定勝教授和Chen Wenli博士合著的學術論文“Can Productivity Progress in China Hurt the US? Samuelson’s Example Extended”(《中國生産力的提高會危害美國嗎?——對薩繆爾森例子的一個擴展》)已經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acific Economic Review(《太平洋經濟評論》)錄用,將於2007年發表。
5) 我院教師盧遠矚博士的學術論文“Endogenous Timing in a Mixed Oligopoly with Foreign Competitors: the Linear Demand Case”(《存在國外競爭者的混合寡頭壟斷模型中的內生時間决定:以綫性需求函數為例》)發表在國際著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s(《經濟學期刊》)上(2006,Vol. 88, No. 1, p49-68),並已被SSCI收錄。
6) 我院教師盧遠矚博士與Sougata Podda教授合著的學術論文“Firm Ownership,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Welfare”(《企業所有權,産品差異與福利》)已經被國際學術期刊The Manchester School(《曼徹斯特學報》)錄用,將於2007年發表。
7) 我院教師盧遠矚博士的學術論文“Endogenous Timing in a Mixed Oligopoly: Another Forgotten Equilibrium”(《混合寡頭壟斷模型中的內生時間决定:一個被遺忘的均衡》)已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Economics Letters(《經濟學信箋》)錄用,將於2007年發表。
8) 我院教師鄧健副教授和Shunsaku Nii教授合著的學術論文“An Infinite Dimensional Evans Function Theory for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已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錄用,將於2007年發表。
9) 我院教師金濤博士和Yang Dan博士合著的學術論文“A decoupled dynamical simulation method via modal partition”已被2007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收錄,該國際學術會議將於2007年六月在美國佛羅裏達州Tampa市舉行
二、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 3篇
1吳仰儒 教授與合作者合寫的一篇論文,最近被美國著名的金融雜志《貨幣、信貸與銀行雜志》(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所錄用,並於近期刊出。由於該雜志在金融領域的學術界裏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這篇論文的發表嚮全世界展現了中財學者的研究實力,也首次使中財的名字出現在國際著名的雜志上,可謂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
2李傑兩篇
《國際經濟》( Economia Internazionale )的論文是一篇理論性非常強的論文,其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研究題目是“高國際儲備能抵消弱經濟基本面的影響嗎?關於儲備需求的一個簡單模型”。
即將《應用經濟學快報》(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的論文是一篇實證研究的論文,其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研究題目是“高儲備與弱經濟基本面在貨幣危機中的相互作用”。
三、中國保險精算研究院 2篇
1陳建成 Volatility Risk for Regime Switching Markets(政權變動市場的波動風險)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北美精算雜志)
2 ricing Options using Lattice Rules(使用格論對期權定價)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保險、數學與經濟學)
四、 會計學院 2篇
1李曉梅 課題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Experience of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 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在中國的實踐 )收錄機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英國 )
2孟 焰 《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 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 》(英國) 收錄。
五、 財經研究所 1篇
1趙景華 課題(Relationship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JMED)
二 2008科研成果
項 目單位實際數出版著作專著部112其中:國(境)外出版部1
編著部80
譯註部27教材
部137其中:國傢級教材部25
省部級部10
普通教材部62
工具書、輔導書部40
發表學術論文合計篇2339其中:國外學術刊物發表篇68
國內外公開發表篇935
國內公開發表篇1336重要檢索收錄論文合計篇550
SCI篇16
EI篇34
ISTP篇43
SSCI篇8
CSSCI篇449 為實現國際化的辦學目標,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目前已與20個國傢及地區的5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聘請了諾貝爾奬獲得者埃裏剋·馬斯金教授為我校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合主任,聘請了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國際知名學者夏威爾·薩拉-伊-馬丁教授等為我校名譽教授,邀請了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力剋、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勞倫斯·剋萊因教授等來我校訪問講學;與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俄羅斯聯邦政府直屬財政科學院、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此外,學校同日本朝日監查法人、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法國安盛保險集團、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等公司企業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英國保險精算師學會、英國皇傢保險學會、澳大利亞保險學會的北京考試中心均設在我校,我校保險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可以免試申請成為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保險與金融學會會員。
學校現有財政、金融、會計、稅務、保險、經濟、經濟管理、投資經濟、信息管理、法律、中文、外語等12個係及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學院。學校專業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學科,具有國傢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及經濟學、管理學學科本科專業設置自主權,有金融學、國民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等4個國傢和北京市重點學科。本科設有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稅務、統計學(授經濟學學士學位)、國民經濟管理、保險、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電子商務、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科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法學(經濟法)、漢語言文學、新聞學、英語等25個專業以及註册會計師(CPA)、財經新聞等2個專業方向,其中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和保險專業為教育部特批專業,金融工程、稅務、電子商務等3個專業為國傢本科專業目錄外專業。有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産業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法等8個碩士學科點和國民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和財政學4個博士學科點。成人教育有全日製、函授、夜大學及繼續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其中學歷教育分大學專科(含第二學歷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兩個層次,在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設有近40個函授站(點)。我校的各個碩士研究生點還廣泛開展了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的培訓工作。 我校各類在校生14,000餘人,其中全日製本專科學生、博士和碩士研究生6100餘人。全校教職員工926人,其中專任教師463人,有教授、副教授200餘人,並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學者和專傢,此外,還聘請了百餘名國內外知名的專傢、學者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學校占地面積437畝,建築總面積21萬餘平方米,圖書館藏書60餘萬册,學校固定資産總值33119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價值2200多萬元,擁有語音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較為完備的現代化高等財經教育所必需的教學儀器成套設備。 圖書館 信息機構 人物 國有資産管理局 中國註册會計師協會 審計實驗室 統計學 歷史學家 會計學家 李開復父親 所得稅 米爾頓 社會科學 研究機構 社科 精算學
中央財經大學社區 中央財經大學分部 中央財經大學 統計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財政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 信息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保險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稅務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社會發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應用數學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外國語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網絡教育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現代管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培訓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班 中央財經大學 研究生部中央財經大學 危機管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國際教育中心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 中央財經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海南也函授站中央財經大學 文化與傳媒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央財經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會計學基礎(新版中央財經大學 會計學科重點係列教材)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 保險理財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