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投訴電話 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中央團校基礎上於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高等院校。中央團校創建於1948年9月,是中國共青團組織的最高學府,院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幹部培訓的雙重職能。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以來,繼承和發揚中央團校的優良傳統與作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進行正規化建設。1986年開始招收經全國統考的高中生,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本科生。1990年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資格,並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1993年後,根據共青團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將本科專業逐步擴充到14個,並從2000年起開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已成為一所具備多形式、多專業、多規格辦學能力,具有一定特色的正規高等院校,1997年一次性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得國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碩士學位授予資格。先後獲得“中直機關文明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十連冠”稱號,2002年、2005年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獲得“中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學院現設青少年工作係、社會工作與管理係、法律係、經濟係、新聞與傳播係、公共管理係、中文係、外語係,還設有社會科學部、文化基礎部、計算機教學與應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教育機構;設有青年發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同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有學術聯繫。
學院本科教育開設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等14個專業,開辦研究生專業8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專業等具有鮮明特色,現有全日製在校生近4000餘人。
學院教師數量穩步增加,學歷結構顯著改善。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6%,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7%。2000年以來,學院不斷加大科研力度,引進和投入科研經費626.73萬元,爭取縱嚮科研項目90項,其中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0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全院教師在全國中心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7篇,公開出版學術專著53部,學術譯著14部,教材18部。
建院以來,學院積極籌措辦學資金,加大基本建設投入,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建成了風雨操場、教學輔助樓、圖書館閱覽樓、塑膠運動場、學子2號樓、教務辦公樓等,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完成了校園網建設,基本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加強了圖書資料建設、固定資産管理等基礎性工作,使學院的基礎建設基本滿足現代化辦學的需要。 |
|
名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簡稱:中青院 中青政
英文名: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縮寫CYU
成立時間:1985年
學校主頁:http://www.cyu.edu.cn/
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25號
郵政編碼:100089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的普通高等院校,位於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澱區,面嚮全社會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素質,熟悉青年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共青團中央團校的基礎上,於1985年成立的。中央團校成立50多年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歷任團中央領導馮文彬、鬍耀邦、韓英、王兆國、鬍錦濤、宋德福、李剋強、周強、鬍春華、都曾兼任學校校(院)長,學院現任院長是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同志。
在199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10周年、1998年中央團校建校50周年和200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20周年之際,鬍錦濤、李嵐清等同志分別寫信或題詞祝賀,勉勵學院為培養跨世紀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
|
校訓 :實事求是 朝氣蓬勃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的昆玉河畔,周邊高校衆多。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舞蹈學院等。附近有中國劇院、北京電視臺、北京藝術博物館等單位,還有萬壽寺、玉淵潭公園等旅遊點。 |
|
目前學院本科教育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與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學、法學、經濟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等多個專業,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具有鮮明特色.
學院十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內培外引”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全體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達到54.7%,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達到63%以上,具有博士學位者達到18%,教師的職稱和學歷結構達到了全國重點院校的師資要求。
學院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加大科研投入。學院改革科研管理體製,先後設立了優秀科研成果奬、著作直接奬、論文直接奬、社會獲奬再度奬勵等多項科研奬;成立了擁有專職科研人員的青少年政策研究所、青年心理研究所等。同時鼓勵爭取院外課題,實施科研精品戰略,1997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了大量國傢及省部級的研究課題,並接受了多項社會及國外的科研項目。
學院具有完備的現代化教學設施,電教中心、多功能實驗室、社工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被廣泛應用於教學活動之中。新建的教學樓內設有各種功能的教室,充分滿足了教學需要。藏書多、資料全的圖書館全面實現計算機管理,期刊檢索實現網上全文查詢。新建的學生公寓內帶有衛浴設施,並實現了電腦、電視、電話三通。寬敞明亮的校園餐廳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環境。
學院在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教育的同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努力營造學術氛圍,優化育人環境。學院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園”,自1995年起,連續五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標兵”,1999年獲得共青團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奬。
多年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生一直保持較高的就業率。2001屆畢業生中到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工作的占62%,到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占12%,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占18.5%。學院的歷屆畢業生以其適應社會快、工作能力強的鮮明風格,獲得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各級黨政部門、共青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的骨幹。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因報名考生多,畢業生素質好而備受新聞媒體的關註。
在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這所年輕的學院,將繼續堅持“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走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道路,努力培養政治素質高、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備現代管理素質、熟悉青年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積極申辦碩士學位授予權,努力使之成為培養共青團幹部和黨政幹部的重要基地,成為培養社工、法律、經管和新聞專業管理人才或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為全國青少年教育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為實現“辦學特色突出、教育質量和綜合效益較高的優秀院校”目標而奮鬥。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共青團中央團校的基礎上,於1985年成立的。中央團校成立50多年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歷任團中央領導馮文彬、鬍耀邦、韓英、王兆國、鬍錦濤、宋德福、李剋強、周強、鬍春華、都曾兼任學校校(院)長,學院現任院長是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同志。
在199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10周年、1998年中央團校建校50周年和200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20周年之際,鬍錦濤、李嵐清等同志分別寫信或題詞祝賀,勉勵學院為培養跨世紀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中央團校基礎上於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所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後,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幹部培訓的雙重職能。
1948年9月,中央團校在當時的黨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建立。建校50多年來,始終得到黨中央和團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與親切關懷。在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學校作報告、參加畢業典禮、接見學員和工作人員、題寫祝詞與賀信,對學校的建設發展和青年人才的培養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
歷屆團中央的主要領導馮文彬、鬍耀邦、韓英、王兆國、鬍錦濤、宋德福、李剋強、周強、鬍春華、陸昊等同志先後兼任校(院)長。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央團校形成了“實事求是、朝氣蓬勃”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通過各種類型的培訓教育,中央團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輸送了7萬餘名德纔兼備的青年工作幹部,在建設高素質團幹部隊伍和促進共青團事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團校有了長足的發展。1982年,按照中央關於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和團中央關於團校教育正規化的設想,學校開始籌辦兩年製大專班。從1983年9月起,連續三年舉辦了兩年製在職團幹部大專班,培養專職從事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幹部。
在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1985年9月,經團中央申請、教育部和國傢計委批準,在中央團校的基礎上建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同時保留中央團校的校名,承擔普通高等教育與共青團幹部培訓的雙重職能。學校從此跨入國民教育係列,成為共青團中央所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秉承中央團校“實事求是、朝氣蓬勃”的光榮傳統,不斷摸索高等教育規律,加快教學基本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逐漸實現了由團幹部培訓為主嚮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重大轉型。1986年,學校設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90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資格,嚮社會輸送了首屆本科畢業生,並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建院初期,成立輪訓部,進一步加強團幹部的培訓工作。1985年增辦夜大學,1989年建立函授大學,進一步擴大了人才培養的範圍。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適應國傢現代化建設和共青團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學校及時進行係部調整,申辦新的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1993年,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合併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同時增設社會工作專業和法學專業;1994年,增設國民經濟管理專業;1995年,增設新聞學專業。學校的辦學規模和服務面嚮進一步擴大,教學、科研、人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根據《共青團中央關於加強中央團校培訓工作的意見》,重新規範了團幹部培訓的各種主要班次和任務。
1995年,在總結10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學校大興學習調研之風,並從1996年4月起,動員全校力量,開展了20個月的迎評促建工作,於1997年底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8年,學校實施了“一個先導三大工程”的教學工作整改方案。2000年,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體製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全面學分製,增設了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並成立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本科增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辦學層次邁上新臺階。自2004年起,開始招收刑法學、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05年,增設社會學專業、英語專業、財務管理專業;2006年,新增馬剋思主義哲學、世界經濟、經濟法學、社會學、新聞學等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具備多形式、多專業、多規格辦學能力,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
2005年以來,學校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為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評建工作中提高認識、加強建設、規劃未來。通過迎評促建,全校上下認真總結辦學經驗、辦學成績和辦學特色,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指導思想,凝煉了辦學特色,加強了教學基本建設,提升了教學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了和諧校園建設,在更高的平臺上創造新的佳績。2006年11月教育部專傢組進校開展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7年5月教育部確定評估結論為“優秀”。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教育部水平評估取得優秀成績為新起點,走精、特、強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着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把學校辦成國內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學研究型院校,辦成國內培養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辦成全國青少年發展研究的重要基地。 |
|
歷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兼任學校校(院)長
馮文彬校長(1948年9月-1952年9月)
鬍耀邦校長(1952年9月-1966年8月)
韓英校長(1979年4月-1982年10月)
王兆國校長(1982年11月-1985年5月)
鬍錦濤校長(1985年5月-1985年11月)
宋德福校(院)長(1985年11月-1993年5月)
李剋強校(院)長(1993年5月-1998年6月)
周強校(院)長(1998年6月——2006年11月)
鬍春華校(院)長(2006年11月-2008年3月)
陸昊校(院)長(2008年5月至今)
歷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
趙喜明 黨委書記(1985年5月—1990年8月)
張修學 黨委書記(1990年8月—1995年5月)
褚平 黨委書記(1995年5月—2004年12月)
陸士楨 黨委書記(2004年12月-2007年5月)
倪邦文 黨委書記(2007年5月至今)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建立以來,繼承和發揚中央團校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秉承“實事求是,朝氣蓬勃”的校風,堅持“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突出“青年”和“政治”特色,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加強內涵建設,走“小而精”的道路。20多年走出了一條在改革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完善提高的道路。
1986年學校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1990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1997年,經過20個月的努力拼搏,一次性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8年,學校推進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先導,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全面整改工程、師資建設工程”為主的教學整改工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0年以來,實施了以全面學分製為核心的教育管理體製改革,學生實現了跨專業、跨年級、跨校選課,一些學生轉了專業,提前一年畢業。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優秀”。
目前,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和團幹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勞動與社會保障、財務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應用心理學14個學士學位專業,涵蓋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理學五個學科門類;有馬剋思主義哲學、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學、經濟法學、社會學、世界經濟學、新聞學8個碩士學位專業。設有中國馬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法律係、經濟係、新聞與傳播係、公共管理係、中國語言文學係、外國語言文學係等8個教學院係;社會科學部、文化基礎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心、計算機教學與應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等5個教學中心(部)。
團幹部培訓也得到蓬勃發展。培訓領域不斷擴大,計劃內培訓班和各種短訓班交替進行,先後培訓了亞、非、拉三大洲以及港澳地區的青年領袖;相繼建立了山東長島、江蘇無錫、山東青島、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南新鄭5個培訓基地;探索培訓教育新模式,拓展證書培訓項目,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國內外衆多知名專傢學者走進培訓課堂。近年來,中央團校每年培訓各種類型、層次的團幹部和青年幹部3000—4000人。
在本科專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有着鮮明的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中青院開辦的第一個本科專業,開設於1986年。開辦之初,學校就明確,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緊密結合,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要的教學和研究方向。該專業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四個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研究和青少年成長成材的規律研究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研究和青少年社會化問題研究緊密結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國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緊密結合。
社會工作專業開辦於1993年,並籌建了我國大陸第一傢獨立設置的社會工作與管理係,2006年成立了大陸首傢社會工作學院。2008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目前是全國在校生規模最大的社工本科專業。該專業在十餘年的教學研究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在全面傳授社工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的前提下,更側重青少年社工理論和方法的教學與研究;通過對外來的社工理論和方法的引進消化,以及對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和中國社工實踐經驗的總結,以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係;把社會工作價值觀念的內化和養成放在核心地位,通過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環節,形成較成熟的學生培養模式;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衆多社區和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使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與社會的發展進程保持密切聯繫。
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工作實驗室於2001年3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是國內第一個專用於社工專業實驗教學、社工實踐、社工研究及其他用途的多功能社會工作實驗室。實驗室投資130多萬元,配置了多種先進的教學和實驗設施,無論從設計理念還是設備條件,在國內目前均處於領先水平。 |
|
學校堅持面嚮教學、面嚮青少年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推進“科研精品戰略”。設有中國馬剋思主義研究中心、中國志願服務信息資料研究中心、青年發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少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學研究所、大學生素質拓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研究所、科學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2000-2006年,學校承擔了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縱嚮科研項目、部門委托的橫嚮科研項目155項;全校教師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9篇,出版學術專著、學術譯著、主編或參編教材250餘部。在青少年研究、馬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等領域出現了一批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成果及專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選“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其“青少年研究”欄目於2005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
學校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聯合國亞太經濟和社會委員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開展了多項長期項目合作;與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在高等教育、學術科研等領域建立了良好關係;在京內外建立了一大批教學實習實踐基地。 |
|
健康嚮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鍛煉了中青學子的才能,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中青院的校園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術研究蔚然成風。學校積極調動校內外資源,營造濃厚的校園學術氛圍,引導大學生勤奮學習。一年一度的“智慧星火——中青學子學術支持計劃”今年已經是第10屆,每年,學校出資在全校範圍內徵集參賽課題,同學們積極申報選題,組成科研小組,利用假期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參賽論文並進行專業答辯。如今已成為培養大學生學術研究興趣、提升其學術研究能力的品牌欄目。同時,學校各係和科研部門還積極帶動學生參與課題調查。2004年“農村留守兒童調查”、2005年“在京外國留學生調查”等課題,全部招募本科生參與,進行調查問捲的設計、走訪、調查報告的撰寫等,給學生參與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提供了平臺。2004年,學校首次參加“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的6件人文社科學術作品中5件獲奬;2005年選送“挑戰杯”的10件參賽作品全部獲奬,其中社工係本科生張寶石的《中國城市乞丐群落與城市救濟》獲得特等奬,並被推薦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挑戰杯”比賽。新聞係本科畢業生論文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
書香飄滿校園。學校通過實行彈性學分製、製定奬勵制度、開展學術比賽、舉辦讀書活動、教師定期推薦等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活躍思維、開闊眼界。還積極拓展網絡讀書平臺,發揮品牌讀書活動和優秀學生的示範效應,使學生切實認識到讀書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變強迫性的“要我讀”變成自發自覺的“我要讀”。公管係的讀書活動、馬剋思主義學院的黨支部聯席會、校園網論壇上的讀書板塊等學生活動和組織都成為引導學生讀書、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的平臺。此外,中青大講堂——理想、信念、成纔係列講座、文化素質講壇、德恆法律講壇等高水平的係列學術講座提升了校園文化層次。
社團文化活動富有特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增長才幹的舞臺。社團是中青院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主力軍。學校現有學生社團近40個,幾乎每個同學都參加了一兩個社團。為了更好地發揮社團活動的作用,中青院每年4月都要舉辦社團文化節。每一屆文化節都有不同的主題,通過評選優秀社團等活動倡導奮發嚮上、積極進取、團结和諧的校園風氣。
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學校通過課程教育、項目引導、實踐基地支撐、品牌化實踐活動和專業化實習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青學子結合專業特色,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幹。馬剋思主義學院學生從2003年底開始為北理工附中等4所周邊中學的學生講授團課、黨課,有70餘名學生被聘請擔任各校的“青年黨校(團校)輔導員”或“少年黨校(團校)特聘教師”,約8000人次聽過他們講授的黨、團課;社工係學生把社會工作的理念滲透到社會實踐中,在北京市未成年救助保護中心、社會福利院、打工子弟學校等機構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法律係學生在10個社區成立青少年法律服務站,利用所學知識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每年暑期,學校都要組建幾十個實踐團隊進社區、農村、基層鍛煉實踐;300多名同學成為奧運賽會志願者,100多名同學成為奧運城市志願者,多名同學參與奧運知識宣講,中青學子為奧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
音樂 | 導演 | 倫理 | 青少年 | 歷史 | 人物 | 法律 | 中國歷史 | 政治傢 | 名人 | 河北 | 教育 | 教育部 | 教師 | 歷史人物 | 經濟係 | 作傢 | 經濟學家 | 文學 | 醫師 | 教授 | 個人 | 青少年工作 | 就業 | 中央團校 | 更多結果... |
|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區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函授大學玉溪分站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係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