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國藥科大學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國藥科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我國最早獨立設置的藥學高等學府,其前身為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始建於1936年。經過近70年的勵精圖治和銳意進取,中國藥科大學已發展成為以理為主,理、工、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傳統研究與現代研究並重,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教育的藥科大學。
學校由玄武門校區、燕子磯校區和鎮江校區三部分組成。玄武門校區坐落在風景如畫的玄武湖畔,校園內花木扶疏,緑草如茵;燕子磯校區位於北臨萬裏長江的燕子磯腳下,校園內依山建房,錯落有緻,藥草滿園,風景秀麗,頗具園林建築風格;鎮江校區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東部文化教育區。
學校下設藥學院、中藥學院、生物製藥學院、國際醫藥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基礎部、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外語係等10個院、部、係及6個研究所、7個研究中心。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積極順應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滿足人們對醫藥保健日益增長的要求,在傳統藥學專業的基礎上,拓寬專業口徑,增設新興專業,現有14個本科專業(藥學、基礎藥學理科基地班、藥物製劑、製藥工程、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藥方向〉、工商管理〈醫藥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市場營銷),4個專科(高職)專業(藥學、藥物製劑、中藥學〈中藥製劑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藥方向〉),其中專科(高職)專業中的藥物製劑專業已被教育部列入“部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學校現有21個博士點、22個碩士點,6個專業的藥學學科可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學校是教育部指定接受藥學學科外國來華留學生、進修生和高級訪問學者的唯一基地,也是教育部批準可以接受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
學校占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藏書70多萬册,館藏中外文期刊5000餘種。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近18000人,其中研究生1000餘人,全日製本專科生6600餘人,成人學歷教育生10000餘人,教職工1500餘人。
學校擁有3個國傢重點學科--藥物化學、生藥學、藥劑學,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現代中藥與天然藥物學,並建有國傢酶工程技術工業性試驗基地和國傢科技部新藥篩選重點實驗室——新中新藥篩選中心。
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建立了“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礎藥學專業點”和“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與南京大學合辦的生物技術(生化藥學強化班)已經連續10年招生,培養出了大批的高素質人才。根據國傢對基地班的人才培養要求,學校精心組織教學,同時引進競爭機製,實行滾動分流的培養方式,60%左右品學兼優者將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或碩博連讀。
中國藥科大學高度重視就業指導工作,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醫藥保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藥行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製藥産業被稱為“朝陽産業”,社會對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註重基礎和內涵建設,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學校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结、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培養的學生由於基礎紮實、知識面廣、綜合素質好,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學校每年都精心策劃和組織大型招聘會,有數百傢醫藥單位到學校進行人才招聘,當場簽約率60%以上,其餘畢業生大多達成就業意嚮。2002屆本科生就業率為99.89%,專科、研究生就業率為100%,名列江蘇省高校就業率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專任教師530人,有專兼職從事科研和開發的人員80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約占40%。學校現有70餘人分別擔任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自然科學奬評委、國傢科技進步奬評委、衛生部醫藥科學委員會藥學專題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國際和國內學術團體的領導、國傢新藥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性、國際性期刊雜志的正副主編,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至2003年,學校共有56人享受國傢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在完成各層次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國傢重點科研和攻關項目近70餘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國傢新藥研究基金科研項目以及國傢、省、市下達的科研任務300多項,不少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許多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學校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奬勵的科技成果有55項,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國鈞教授主持的“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榮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九五”以來已獲得國傢衛生部頒發的新藥證書70多本,一類新藥證書10餘本,專利70多項,同時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國藥科大學正在尋求教育、科技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製,目前已與國內許多大型醫藥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學校依靠自身的人才、技術優勢,先後興辦了高科技企業11個,成立了中國藥科大學科技實業(集團)總公司。學校積極開展橫嚮聯合,多方位與企業進行合作,有重點地開展高新技術開發。近年來,由科技開發轉化生産的科技項目多達100餘項,一大批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産力,在促進醫藥工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中國藥科大學先後與日本、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香港等多個國傢和地區的23所學校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還同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瑞典、加拿大、香港、澳門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有學術上的聯繫。
中國藥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學校,目前正積極探索高等藥學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水平上能夠成為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的多科性大學。 |
|
學校性質
中國藥科大學江寧校區中國藥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學風優良、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之一。 是我國唯一部屬專業藥科學校,也是世界最大的專業藥科大學。
成立時間
中國藥科大學的前身為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製),始建於193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傢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
校訓
精業濟群
校歌
巍巍我校,屹立江東,
志在起廢振癃。
古劑改良,新藥求精,
保健民族任重。
濟濟多士,藥學專攻,
存心以仁,任事以誠,
共同繼續,神農偉業,
建樹萬世之功。 |
|
建校初期,抗戰爆發,學校初遷漢口,復遷重慶,精研學術,哺育英華。新中國成立後,高等藥學教育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關懷。1950年學校更名為華東藥學專科學校。1952年,齊魯大學藥學係和東吳大學藥學專修科並入我校,成立華東藥學院。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為南京藥學院。1986年與籌建中的南京中藥學院合併,成立中國藥科大學。1996年進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2月整建製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揭開中國藥科大學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辦學之初,學校以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藥學專門人才為己任,確立了“精業濟群”的校訓。期間,此校訓曾被改為“嚴謹求實,團结創新”,直到2006年11月藥大70周年校慶方纔改回。七十年來,中國藥科大學秉承“精業濟群”精神,存心以仁,任事以成,興藥為民,榮校報國,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熔鑄成獨特的治校品格,走出了一條“不唯藥,需圍藥,應為藥”的特色興校之路。 |
|
學校現有南京玄武門、江寧2個校區。占地175.92萬平方米(2638.72畝)。(其中燕子磯校區於2007年轉給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使用)校捨建築面積53.0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2.20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8.47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9.82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1.76萬平方米,圖書資料124.98萬册(含電子圖書)。有11個實驗教學中心,一批裝備精良的本科生教學實驗室,建立44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校園網為教學與教學管理提供了網絡通道和基礎保障。學校固定資産總值4.85億元(截止2006年底),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值1.98億元。
學校三維地圖、校園實景展示:http://cpu.6dxy.com/ |
組織結構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462人,其中專任教師74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47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05人;博士生導師80人,碩士生導師17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傢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培養人選1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及享受國傢政府特殊津貼53人次,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11人,“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2人,“江蘇省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3人。江蘇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藍工程”培養對象等共109人次。我校教師中有21人次在教育部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藥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藥理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免疫學會、國傢藥典委員會等學術團體中擔任主要職務,在藥學界有着廣泛的影響。
經過七十年的發展,學校已成為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下轄10個院部係。設有20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高職)專業。藥學、藥物製劑、中藥學專業被評為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藥學、中藥學、製藥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藥物製劑、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臨床藥學、藥物製劑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藥學、中藥學和製藥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藥物製劑、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高職學院藥物製劑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02年和2005年,基礎藥學理科基地連續兩次被教育部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評為“國傢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優秀基地”。2006年,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在“基地”年檢中被教育部評為優秀。
學校現有藥學、中藥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藥學、中藥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23個學科專業可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藥學一級學科為國傢一級重點學科,所覆蓋的藥物化學、生藥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等6個學科均為國傢重點學科。藥理學、中西醫結合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在2008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校一級學科藥學名列全國第一、中藥學名列全國第三。
中國藥科大學建有1個國傢級工程研究中心:國傢酶工程技術工業性試驗基地;4個部級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臨床前藥物代謝動力學關鍵技術及平臺 ,科技部新藥篩選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現代中藥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藥物質量與安全預警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藥復雜組分整體藥物代謝動力學重點研究室;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新藥篩選中心,江蘇省藥物代謝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型神經藥物製劑技術中心,江蘇省腫瘤發生與幹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藥效研究與評價服務中心,江蘇省半合成抗生素研究中心,江蘇省新藥創製與産業化服務平臺。
學校全日製在校生12627人,其中本專科生10408人,研究生2219人。 |
|
學校大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教學成果,在我國高等藥學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輻射作用。先後主持教育部“面嚮21世紀高等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和“21世紀初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兩項重點課題的研究,在全國率先提出研究型、應用型兩種類型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2000年以來,獲國傢級教學成果一等奬2項、二等奬5項。“生藥學”、“藥物化學”、“藥學的生物化學基礎”3門課程被評為國傢精品課程。《生藥學》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此外,獲省級教學成果奬14項,國傢理科基地名牌課程創建項目5門,江蘇省精品課程(群)18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奬1項;獲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奬2項,入選省級精品教材4種,省級立項建設精品教材4種,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57種;獲省級以上多媒體課件奬29項。這些成果和經驗在全國醫藥院校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引領了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的方向。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2001~2006年承擔縱嚮課題277項,其中國傢科技攻關計劃4項,“十五”國傢科技重大專項和“863”計劃44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54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重大研究計劃1項;教育部各類科技項目31項;江蘇省科技廳各類科技項目65項。縱嚮科研到帳經費14780.15萬元,橫嚮科研到帳經費13491.91萬元。獲各類科技奬56項,新藥證書43本,授權專利77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975篇,920篇論文被SCI、EI收錄。學校承擔的高水平研究課題項目數和成果轉讓經費數在國內醫藥院校中位居前列。通過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
國際交流 International Exchange |
學校積極面嚮世界開放辦學,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藥學學科外國留學生、進修生、高級訪問學者的基地和接受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比利時、香港等國傢和地區27所高校和研究所簽訂校際學術交流協議,與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有關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學術聯繫。
從這裏,走出了4萬多名高素質的藥學專門人才,孕育了一批藥學界的名傢大師,如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我國中醫藥界的一代宗師,著名中醫中藥學家葉桔泉;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學製藥、藥物化學專業創建人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彭司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生藥顯微鑒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藥學家徐國鈞;中國科學院院士,為我國“兩彈一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有機化學家袁承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醫藥工業現代化生産技術開發的先驅者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瀋傢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中藥生物技術的開拓者,著名中藥生物工程專傢鬍之璧;成功研製出3個意義重大的創新藥物的著名藥物化學家謝晶曦;著名生藥學家和本草學家謝宗萬;我國甾體藥物研發領域開拓者之一,著名藥物學家廖清江;我國第一位執業藥師,著名藥劑學家劉國傑;我國藥物分析學科的主要倡導者,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安登魁等。他們秉承“精業濟群”的精神,為國傢醫藥衛生事業和高等藥學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多年來,我校畢業生社會聲譽好,本科生就業率高。
21世紀,伴隨着生命科學和藥學科學的迅猛發展,醫藥産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高等藥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審時度勢,集思廣益,規劃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到建校100周年時,將中國藥科大學建成國際知名的,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學。
歷任領導
孟目的
1936.9--1939.8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陳思義
1939.8--1945.6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薛愚
1945.7--1946.10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孟心如
1946.10--1947.10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吳榮熙
1947.7--1948.10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管光地
1949.3--1952.1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華東藥學專科學校校長
盛立
1949.3--1952.11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代理校務
建院委員會主任
江守默
1952.11--1953.4
華東藥學院院長
張輔忠
1953.4--1957.2
華東藥學院院長
孫卜菁
1957.3--1958.5
南京藥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蔣宗魯
1958.5--1959.7
南京藥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汪青辰
1959.9--1964.9
南京藥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李昌文
1964.9--1973.5
南京藥學院黨委書記
王心田
1978.12--1979.3
南京藥學院黨委書記
1973.2--1978.12
革命委員會主任
王鈞彥
1978.12--1983.11
南京藥學院院長
張剋威
1979.3--1983.11
南京藥學院黨委書記
尹宗靖
1983.11--1986.10
南京藥學院院長
1986.10--1988.10
中國藥科大學校長
1988.10--1991.12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
徐群
1983.11--1986.10
南京藥學院黨委書記
1988.10--1997.6
中國藥科大學校長
1991.12--1995.3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
李幹生
1995.3--1997.6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
吳曉明
1997.6--至今
中國藥科大學校長
1997.6--2001.11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鬍金波
2001.11--2008.4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
劉貴友
2008.4--至今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 |
|
1993年,成立了中國藥科大學科技實業(集團)總公司,下屬中國藥科大學製藥有限公司、中國藥科大學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化工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神農生物技術公司和中國藥科大學醫藥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産和銷售各類藥物,特別是學校自主研製的藥物。 |
|
教育部於2008年4月啓動了一級學科評估,中國藥科大學一級學科藥學、中藥學在此次參評高校中,藥學排名第一,中藥學排名第三。 |
|
藥物分析 | 博導 | 博士生導師 | 教授 | 圖書館 | 高校圖書館 | 藥物化學 | NO供體 | 百科大全 | 學術期刊 | 規定 | 考試 | 試行) | 甾體 | 胰島素 | 生物醫藥 | 張江藥𠔌 | |
|
|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 中國藥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商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圖書館 | 中國藥科大學製藥有限公司 | 中國藥科大學保健品廠 | 中國藥科大學製藥有限 | 中國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考試工作管理規定 |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 | 中國藥科大學搏未來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 瀋陽中國藥科大學製藥有限公司 | 江蘇省中國藥科大學製藥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