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概況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位於素有“春城”之稱昆明市的北郊黑竜潭風景區,創建於1938年。該所經過近七十年的學科積纍,現已成為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植物學科研機構。我國老一輩植物學家鬍先髕、嚴楚江、鄭萬鈞、汪發纘、俞德瀎、蔡希陶、陳封懷和吳徵鎰先生等曾先後在這裏任職。本所設有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傢重點實驗室、生物地理與生態學研究室(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民族植物學實驗室)和植物園(昆明和麗江),以及依托國傢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的植物種質資源和基因組學研究中心。
研究所擁有多種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和藥物化學研究相關的大中型現代儀器設備,包括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高通量測序儀、遺傳分析係統、蛋白質雙嚮電泳係統、定量pcr儀、大型人工氣候箱群、高速和超高速離心機、低溫和超低溫貯藏係統、大型溫室體係、百萬和千萬分之一天平、400兆和500兆超導核磁共振儀、高分辨質譜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標本館收藏植物標本120多萬份,圖書館藏書27萬册。新建成的種質資源庫、綜合科研樓、圖書館和網絡信息中心、物業中心樓、文化廣場及新改造的植物標本館、植物化學樓(華立樓)和兩幢研究生公寓為研究所全面開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和後勤服務。
研究所在職的科研和管理人員有254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6人,副高及以上研究人員60餘人。研究所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1年經國傢人事部批準設立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植物學、藥物化學2個博士學位點,和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以及藥物化學等4個碩士學位點。有博士生導師2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31人,碩士生導師40餘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39人。
戰略目標和定位
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中科院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傢重點實驗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植物園為基本研究單元與科學平臺,立足雲南和我國西南,面嚮東南亞和喜馬拉雅地區,根據國傢戰略需求,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瞄準國際現代植物科學前沿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前沿,加強原始性科學創新,加強戰略高技術創新,為國傢的生物多樣性持續利用與保護、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跨越式的重大貢獻。到2010年,將我所建設成為具有當代植物科學研究體係,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特色鮮明、立足於國際化競爭的國立研究所,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高級生物學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播基地,以及天然藥物和花卉産業化的孵化基地。
學科佈局和方向
根據研究所的研究積纍、學科佈局和創新目標,將生物地理學、植物化學、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作為三個創新重點領域。把分子生物地理學及植物係統演化和植物次生代謝産物及其生物學意義作為基礎研究的重點,把天然活性物質、創新藥物和野生花卉資源及新品種選育作為實現知識轉移和産業化發展的兩個重點方向。主要開展以植物生物地理學和分子進化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植物進化生物學;以植物次生代謝産物及其生物學意義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植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以模式植物基因組提供的手段和信息進行的以野生植物基因資源研究為主要方向的植物基因組學;以及以植物遷地保護為主要方向的保育生物學開展原創性的研究。在生物地理學、植物化學和新藥研究、植物進化與比較功能基因組學和保育生物學的研究方面,形成新的研究體係和研究格局,成為國際上在植物多樣性、植物資源研究和生物技術産業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機構,為我國生物技術産業、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批原創性的成果,為國傢和東南亞、喜馬拉雅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重大貢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