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星座體係——三垣二十八宿
總的來說,中國星座大的框架是“三垣二十八宿(xiù)”體係。
我們知道,地球繞着太陽轉,一年轉一周,這樣在我們地球上看來,仿佛太陽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動,一年正好移動一圈,回到原位(當然太陽高懸在天時,我們看不到星星,不過我們可以在太陽落山後或升起前觀測它周圍的星星推測到這一點)。我們看去太陽慢慢走過的這條路綫叫“黃道”。而且古人早就發現,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走過的路綫也都在黃道附近。因為需要測量這些運動天體的位置變化,所以黃道附近的星空就顯得格外重要。於是古人大致沿黃道把這部分星空分成28份,每一份叫一“宿”,合起來這28個星座就叫“二十八宿”。
為什麽分成28份呢?因為月亮也大致在這條“帶子”裏運行,不過月亮走得比太陽要快得多,月亮在恆星背景上是27天多走一圈,所以古人湊一個整齊的數:28,讓月亮大約一天走一份。28可以被4整除,這樣記錄太陽行走時又可以將這二十八宿分成4份,每份是一個季節。瞧,古人考慮得還是蠻周到的。那麽為什麽叫“宿”呢?“宿”有“停留”“住宿”的意思,古人想象,既然這些星座是為記錄月亮行程準備的,人間的車馬在官道上都是日行夜宿,月亮最好也該這樣,所以這些星座就稱“宿”了,每一“宿”就是一傢“月站”。
二十八宿被均分為四份時,各用一動物名字來統稱,稱“四象”,它們是:
東方蒼竜: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蒼是青的意思,蒼竜即“青竜”;朱雀,據學者考證是鵪鶉;衹有玄武最特殊,它是兩種動物合一的形象——蛇繞龜體。另外奇怪的是,不知何故,這二十八宿劃分得並不均勻,是寬窄不一的,依古代一周天365 又1/4度算,最寬的井宿達30多度,最窄的觜宿衹有一、二度。
“三垣”是另外三個大的星座集團。二十八宿繞黃道一周,把天球分成兩部分,中國人看到天球北半部分的時間更多一些,所以這部分對我們就顯得更重要。因此,我們的祖先在二十八宿包圍的這半球“裏”面,又建立了“三垣”。“垣”是墻的意思,每一垣有兩道墻圍出了一塊近圓形的小天區。這“三垣”恰好呈三點狀分佈,就象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位置那樣。以北極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兩個是“太微垣”和“天市垣”。
“三垣”是幹什麽的呢?前面說過,中國傳統星座不叫星座,叫“星官”,原來古人把帝王宮殿、朝廷百官等等全都搬到了天上。紫微垣就是天上的皇宮,由天帝坐鎮中央北極,旁邊是後妃、太子、宦官等,周圍則有宰相(丞)、內閣高級首領(樞、輔、弼)以及宮廷衛隊等等,後面還要詳細介紹。
太微垣則是朝廷行政機構的象徵,是天帝、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其中央是帝座,旁邊是太子、從官、幸臣,四周則分佈着近臣、三公、九卿、諸侯。有宰相(上相),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位置,他的話,對各衙府官員來說,衹比聖旨差一級;副丞相(次相),國防部長(上將),公安監察部長(右執法),最高法院院長(左執法),以及各類官員;還有郎將、郎位、虎賁等保衛人員。太微垣外面不遠處還有個“少微”星座,為什麽叫“少微”呢,原來其成員均為隱逸之士,這星座等於是個“影子內閣”。
天市垣就更有趣了。郭沫若有一首詩,題目叫《天上的街市》,上面寫道: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其實天市垣就真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天上街市,是全國人人都參與的綜合貿易市場。可能是集市貿易事關人民群衆生活的緣故吧,天市垣的占“天”面積比太微垣大得多。既然是全國性的大市場,必須在政府的領導和幹預下進行,所以天帝率領諸侯坐鎮。其中有“帝座”星,各諸侯組成垣墻,有直接指揮的中央政府大員(天弁九星),有市場管理中心(市樓),然後是商店和攤點——車肆、列肆和屠肆星座,肆即商店或作坊。車肆指載着百貨,沿街叫賣的車子;列肆即各類商店,估計百貨、日雜、小商品、珠寶都包括在內了;屠肆包括宴飲、娛樂、住宿等場所。市場裏還專設了若幹計量監督部門,如帛度、鬥、斛等星座。
什麽叫“黃道帶南、北兩段”呢?大傢知道,黃道與赤道是有着23.5度的夾角的,這樣,黃道在天球赤道最偏北的一段,就叫“黃道北段”,反之叫“黃道南段”。不過東方蒼竜、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這“四象”,並不正好按順序對應着今天的春、夏、秋、鼕四季星空。這可能與古人給它們取名時選取觀星的季節、時刻有關。
大約是在上古時,一個初春的黃昏,觀星者站在曠野,看到正在東方閃爍的星座正似一
條騰雲駕霧的神竜飛躍在空中,便稱其為“東方蒼竜”;仰望南天高挂的星座,仿佛一隻赤色神鳥在天上傲翔,則叫它“南方朱雀”;而西方七宿,如同一隻猛虎咆吼施威,正要沒入西天,稱“西方白虎”;這時玄武七宿的龜蛇圖景無法一見——正在北天地平綫之下隱沒,故稱“北方玄武”。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曾這樣形容:“蒼竜連蜷於左,白虎猛距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我們衹要知道“四象”與“四季”有關係就可以了,不要簡單地用四象的順序來判斷季節。
講到這裏我們有必要補充一點球面天文學的知識了,這在後面許多故事中可能是用的着的。我們居住的地球在不斷自轉,由於它的自轉,我們在地理上確定了地球的兩極和赤道,我們假設天也是個球體,稱之為“天球”,地球兩極延伸到天上,就是“天北極”、“天南極”,地球赤道面嚮外伸展到天球,其交綫就叫“天赤道”。由於地球自轉,我們每天都看到日、月、星星東升西落,大約24小時一周,這叫天體的“周日視運動”。
前面我們提到了,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我們在地球上看去好像太陽慢慢在星空中移動,一年走一周,這叫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太陽在星空中的位置,不過我們總以太陽落山為“晚上”的標準,我們從太陽落山後的星空就可推測太陽在星空的位置,同時我們晚上看到的這部分星空隨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就分別被稱作“春夜星空”、“夏夜星空”、“秋夜星空”和“鼕夜星空”了。
還有一點需要記住,天北極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在天穹上慢慢移動,25800年一圈畫一個半徑23.5度的大圓。這是太陽、月亮吸引地球赤道突出部分造成的,稱“歲差”。所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北極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