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水産飼料 > 中國對蝦
目錄
No. 1
  中國對蝦又稱東方對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過去常因成對出售,故稱對蝦。
  【學名】penaeus chinensis
  【地方名】明蝦、對蝦、大蝦、肉蝦、黃蝦(雄)、青蝦(雌)
  【形態特徵】個體較大,體形側扁。雌體長18~24釐米,雄體長 13~17釐米。甲殼薄,光滑透明,雌體青藍色,雄體呈棕黃色。通常雌蝦個體大於雄蝦。對蝦全身由20節組成,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尾節外,各節均有附肢一對。有5對步足,前3對呈鉗狀,2對呈爪狀。頭胸甲前緣中央突出形成額角。額角上下緣均有鋸齒。
  養殖品一般體長12-15釐米,體重20-40剋。生命周期為一年,個別能活二三年。
  【生態習性】中國對蝦屬廣溫、廣????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遊蝦類,雄蝦俗稱“黃蝦”,一般體長155毫米,體重30-40剋;雌蝦俗稱“青蝦”,一般體長190毫米,體重75-85剋。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長半尺許,故又叫大蝦。平時在海底爬行,有時也在水中遊泳。渤海灣對蝦每年秋末鼕初,便開始越鼕洄遊,到黃海東南部深海區越鼕;翌年春北上,形成産卵洄遊。4月下旬開始産卵,懷卵量30-100萬粒,雌蝦産卵後大部分死亡。卵經過數次變態成為仔蝦,仔蝦約18天經過數十次蛻皮後,變成幼蝦,於6-7月份在河口附近攝食成長。5個月後,即可長成12釐米以上的成蝦,9月份開始 嚮渤海中部及黃海北部洄遊,形成秋收漁汛。其漁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漁具為拖網、錨流網和張網等,改秋捕後規定開捕期自9月份以後。
  【主要産地】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對蝦類,主要分佈於我國黃渤海和朝鮮西部沿海。我國的遼寧、河北、山東、及天津市沿海是主要産區。捕撈季節過去每年有春、秋兩季,4~6月份為春汛;~10月份為秋汛。10月中下旬為旺汛期。我國水産科技工作者於70年末突破了對蝦的人工育苗技術,解决了人工養殖對蝦的苗種問題,目前在我國沿海北自遼寧丹東市,南至海南沿海均開展了中國對蝦養殖生産,養殖年産量約20萬噸,大大超過自然海域的捕撈量。
  中國對蝦是中國的特産,也是重要的出口水産品,廣受國際市場歡迎。因其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且弓腰長須,嚮被日本人視為長壽吉祥之物,是佳節盛宴的必備美餚。在國內也是烹調許多高級名菜的主料。對蝦肉質鮮嫩味美,營養豐富。每百剋蝦肉含蛋白質 20.6剋,脂肪 0.7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係高蛋白營養水産品。鮮食可烹調紅燜大蝦、煎明蝦、溜蝦段、琵琶大蝦、炒蝦仁等。加工幹製成蝦幹、蝦米等為上乘的海味品。對蝦也有醫藥價值,對輔助治療手足搐搦、陽痿、乳瘡、皮膚潰瘍、神經衰弱等癥,均有一定療效。
  我國水産科技工作者於70年代末突破了對蝦的人工育苗技術,解决了人工養殖對蝦的苗種問題,80年代以後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在我國沿海北自遼寧丹東市,南至海南沿海均開展了中國對蝦養殖生産,養殖年産量大大超過自然海域的捕撈量,早已成為世界第一養殖大國。
簡介 Introduction
  中國對蝦中國明對蝦又稱東方對蝦,舊稱中國對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過去常因成對出售,故稱對蝦。
  學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舊稱Penaeus chinensis)
  地方名,明蝦、對蝦、大蝦、肉蝦、黃蝦(雄)、青蝦(雌)
形態特徵 Morphology
  個體較大,體形側扁。雌體長18~24釐米,雄體長 13~17釐米。甲殼薄,光滑透明,雌體青藍色,雄體呈棕黃色。通常雌蝦個體大於雄蝦。對蝦全身由20節組成,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尾節外,各節均有附肢一對。有5對步足,前3對呈鉗狀,2對呈爪狀。頭胸甲前緣中央突出形成額角。額角上下緣均有鋸齒。
  養殖品一般體長12-15釐米,體重20-40剋。生命周期為一年,個別能活二三年。
生態習性 Habits
  中國明對蝦屬廣溫、廣????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遊蝦類,雄蝦俗稱“黃蝦”,一般體長155毫米,體重30-40剋;雌蝦俗稱“青蝦”,一般體長190毫米,體重75-85剋。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長半尺許,故又叫大蝦。平時在海底爬行,有時也在水中遊泳。渤海灣對蝦每年秋末鼕初,便開始越鼕洄遊,到黃海東南部深海區越鼕;翌年春北上,形成産卵洄遊。4月下旬開始産卵,懷卵量30-100萬粒,雌蝦産卵後大部分死亡。卵經過數次變態成為仔蝦,仔蝦約18天經過數十次蛻皮後,變成幼蝦,於6-7月份在河口附近攝食成長。5個月後,即可長成12釐米以上的成蝦,9月份開始 嚮渤海中部及黃海北部洄遊,形成秋收漁汛。其漁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漁具為拖網、錨流網和張網等,改秋捕後規定開捕期自9月份以後。
主要産地 Main origin
  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對蝦類,主要分佈於我國黃渤海和朝鮮西部沿海。我國的遼寧、河北、山東、及天津市沿海是主要産區。捕撈季節過去每年有春、秋兩季,4~6月份為春汛;~10月份為秋汛。10月中下旬為旺汛期。我國水産科技工作者於70年末突破了對蝦的人工育苗技術,解决了人工養殖對蝦的苗種問題,目前在我國沿海北自遼寧丹東市,南至海南沿海均開展了中國明對蝦養殖生産,養殖年産量約20萬噸,大大超過自然海域的捕撈量。
  中國明對蝦是中國的特産,也是重要的出口水産品,廣受國際市場歡迎。因其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且弓腰長須,嚮被日本人視為長壽吉祥之物,是佳節盛宴的必備美餚。在國內也是烹調許多高級名菜的主料。對蝦肉質鮮嫩味美,營養豐富。每百剋蝦肉含蛋白質 20.6剋,脂肪 0.7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係高蛋白營養水産品。鮮食可烹調紅燜大蝦、煎明蝦、溜蝦段、琵琶大蝦、炒蝦仁等。加工幹製成蝦幹、蝦米等為上乘的海味品。對蝦也有醫藥價值,對輔助治療手足搐搦、陽痿、乳瘡、皮膚潰瘍、神經衰弱等癥,均有一定療效。
  我國水産科技工作者於70年代末突破了對蝦的人工育苗技術,解决了人工養殖對蝦的苗種問題,80年代以後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在我國沿海北自遼寧丹東市,南至海南沿海均開展了中國明對蝦養殖生産,養殖年産量大大超過自然海域的捕撈量,早已成為世界第一養殖大國。
渤海灣“中國對蝦”絶跡14年後人工放流 Bohai Bay, "Chinese shrimp," disappeared after 14 years of artificial stocking
  中廣網天津2009年8月27日消息(記者孫陽)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6時25分報道,秋季魚蝦收穫期中國對蝦即將到來,天津市漁業資源調查隊調查發現,在渤海灣“中國對蝦”絶跡14年後,通過人工增殖放流,天津渤海灣“中國對蝦”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蝦汛。目前每個網次可捕獲對蝦100公斤,是10多年沒有過的收穫。
  近幾年,渤海海域有關省市通過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漁等措施,對渤海灣生態環境進行養護,使海洋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以天津為例,3年間天津共嚮渤海近海人工增殖放流各類魚苗蝦苗10多億尾,其中包括中國對蝦6.2億尾、三疣梭子蟹997萬衹、梭魚620萬尾、鱸魚10萬尾等。山東省、河北省也嚮渤海增殖放流了大量中國對蝦苗種。另外,2009年充沛的雨量也為“中國對蝦”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使對蝦生長十分迅速。
包含詞
中國對蝦餌料中國對蝦養殖技術河魨混養中國對蝦技術
中國對蝦與海灣扇貝混養技術中國對蝦增殖苗種池塘暫養技術中國對蝦與日本對蝦育苗技術的比較
中國對蝦魚苗中疾病預防的措施中國對蝦與日本對蝦育苗技術比較河魨魚與中國對蝦池塘混養技術
中國對蝦、白蝦、蛤仔輪混養技術中國對蝦育苗中疾病預防的措施中國對蝦暴發性流行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