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始建於1950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最早設立的八大院係之一。50年代,財政金融學院教師編寫了新中國第一部金融學教材《貨幣信用學》和第一部財政教材《財政學講義》,以及第一部係統介紹西方貨幣銀行體係的教材《資本主義國傢的貨幣流通與信用》,奠定了新中國財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礎。改革開發以後活躍在中國各地學術界的財政金融領域學術帶頭人多是這一時期的畢業生。
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校以後,財政金融學院獲得了空前發展,編寫了被譽為我過財政金融理論建設里程碑的著作《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和獲得國傢級優秀教學成果奬的核心課程教材《貨幣銀行學》和《財政學》,奠定了其在財政金融高等教育領域的領頭雁地位。
財政金融學院匯集我國財政學、金融學和投資經濟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們中既有黃達、陳共、王傳綸、周升業等國內外知名的我國財政金融學界的元老,也有安體富、朱毅峰、譚榮華、張洪濤、劉曼紅、瀋偉基等學術中堅,還有吳曉求、陳雨露,郭慶旺、張傑、趙錫軍、任淮秀、朱青、莊毓敏、林清泉等青年學術帶頭人和海外學成歸來的學者。學院現有教授22人,返聘教授4人,副教授2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黃達教授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經濟學科評議組織召集人、第一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
依托財政金融學院的學術力量建立的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財政金融領域首批獲教育部批準的國傢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地以開放式的科研機製、一流的服務平臺、“政、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全國財政金融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駐所研究,為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和上市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咨詢報告和人員培訓,與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繫,業已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並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科研基地。
財政金融學院堅持融貫中西的學科發展方向,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合作,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日本一橋大學和慶應大學等著名的學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係,羅伯特•蒙代爾、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裏剋•米什金、哈維•羅森、本傑明•弗裏德曼、茲維•博迪等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和國際知名學者先後應邀到學院發表學術講演。財政金融學院還設立了以著名經濟學家黃達教授和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教授共同冠名的“黃達-蒙代爾經濟學講座”,該講座正在成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學術交流平臺。財政金融學院還在全國率先啓動與美國頂尖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共同培訓研究生的“經濟政策與財政金融管理(pefpm)”學位項目,采用與國際接軌德課程體係,為培養入世後的高級財政金融人才做出積極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