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南半島大鱉
  又名:亞洲鱉
  拉丁文學名;amyda cartilaginea
  英文名稱:asiatic softshell turtle
  科屬分類:爬行綱、龜目、水鱉科
  特徵:
  亞洲鱉是最常見的鱉之一,長着豬一樣的吻部,包覆着皮膚的甲殼和圓形或橢圓形的背甲。背甲的表面呈灰緑色或橄欖色,有時伴有黃色邊緣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的條紋,隨着生長會漸漸消失。和馬來鱉不同,這個品種的背甲邊緣為圓形(不是筆直)且頭部相對更窄。在衆多的分佈地中,它和馬來鱉一同出現,看起來在低地上取代了它,還出沒在大型的混濁的江河、濕地和沼澤中。兩個品種的成年雄性都長有相對更長的尾部,超過背甲邊緣。此外,這種鱉雄性的腹甲為白色,雌性的為灰色。
  自然史:
  兩種鱉同為夜行性和肉食性,捕食魚、青蛙、小蝦和水生昆蟲。亞洲鱉的巢穴挖在河岸上,在裏面産下4至8枚圓形的卵,測量直徑為21-33mm。孵化大約需要4個半月。
  分佈:
  這個品種出現在印度東北部和緬甸,穿過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越南至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