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華錐花
目錄
No. 1
  中華錐花
  種中文名:中華錐花
  種拉丁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
  種別名 :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錐花屬
  屬拉丁名:gomphostemma
  命名來源:[hook.icon. l15: 54. 1884]
  中國植物志:65(2):116
  係中文名:具梗係
  係拉丁名:ser.peclunculata
  組中文名:錐花組
  組拉丁名:sect.gomphostemma
  亞科中文名:錐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pras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草本;根木質;根莖粗厚,木質,自其上抽出1—2莖。莖直立,高24—80釐米,上部鈍四棱形,具槽,下部近木質,幾圓柱形,密被星狀絨毛。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3釐米,寬2—7釐米,先端鈍,基部鈍至圓形,邊緣具大小不等的粗齒或幾全緣,草質,上面灰橄欖緑色,密被星狀柔毛及極疏的貼生短硬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葉柄長2—6釐米,腹凹背凸,密被星狀絨毛。花序為由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或為單生的聚傘花序,對生,生於莖的基部,具4至多花,連總梗在內長2.5—10釐米;總梗短,最長的約2.2釐米;苞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1—16毫米,寬5—7毫米,上面無毛,下面被星狀短毛,邊緣在中部以上有粗鋸齒或全緣,小苞片綫形,其長一般不超過苞片。花萼花時狹鐘形,長12—13毫米,寬5—6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內面除在萼齒密被星狀短絨毛外,餘部極疏生短硬毛或近無毛,萼齒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長6—7毫米。花冠淺黃色至白色,長約5.2釐米,外面疏被微柔毛,內面無毛,冠筒基部寬約3毫米,在上部1/3突然擴展,至喉部寬達9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6毫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形,微凹,稍嚮上,下唇長10—14毫米,寬13—19毫米,3裂,中裂片倒卵狀近圓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邊緣為不規則的波狀,側裂片卵圓形,長寬約5毫米。雄蕊與上唇近等長,花絲扁平,邊緣具微柔毛。花柱不超出雄蕊,纖細,自2/3處略粗,先端不相等2淺裂。小堅果4枚均成熟,倒卵狀三棱形,長約4毫米,直徑約2.8毫米,褐色,具小突起。花期7—8月,果熟期10—12月。
  産地分佈: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生於山𠔌濕地密林下,海拔460—650米。越南北部也有。等模式標本采自福建廈門、廣東的羅浮山及東江。
  【藥名】:中華錐花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中華錐花的葉。
  【功效】:化瘀療傷。
  【主治】:治心火上炎所致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用治各種外傷出血有化瘀、消腫、療傷止痛之功。
  【性味歸經】:苦,平。心、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剋。外用:搗敷或研粉。
  【別名】:棒絲花、山繼香、白臘鎖(廣西)
  【動植物資源分佈】:主要産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
  【拉丁名】:中華錐花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包含詞
莖花中華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