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誕生前夕,為了更廣泛地團结、教育全國各族各界青年,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設新中國而奮鬥,也為了鞏固和發展中國青年統一戰綫,在着手建立青年團的同時,中國共産黨將成立全國青聯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了一九四九年上半年召開全國青年代表大會、成立全國青年聯合會的問題。
1949年5月4日,標志着全國各族各界青年大團结的中華全國第一次青年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552名,他們代表着全國各個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不同黨派、不同信仰的青年及青年工作者。毛澤東為大會題詞,號召"團结各界青年,參加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工作"。這次大會正式宣告全國青聯誕生,並選舉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第一屆委員會,選舉廖承志為全國青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會議還通過了全國青聯章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從此,全國青聯在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全國青聯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強對各地青代會的領導,迅速發展青聯組織。
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全國形勢發展的需要及各界青年的要求,全國青聯確定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各地青聯,特別是推動各地經常定期召開青年代表會議(簡稱青代會),進一步聯繫和團结教育各界青年,以建立廣泛的青年統一戰綫;幫助社會無組織青年和失學失業青年學習,並推動各界青年響應各地人民代表會議的號召,宣傳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方針政策。同時還提出了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各民族青年的統一戰綫。
1950年前後,各地按全國青聯的要求定期召開了青代會。通過召開青代會,廣泛接觸各界、各階層和城市街道的青年,瞭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為青聯廣泛聯繫青年開闢了工作渠道,也達到了團结教育各界青年的目的。
各地在召開青代會時,相繼建立了青聯組織,到1950年8月,寧夏、唐山、成都、開封、天津、太原、福建、長沙、武漢、瀋陽、廈門、重慶、蘭州、南昌和西安等地在召開的青代會上相繼成立了青聯組織。
二、組織各界青年學習文化和專業技術
新中國成立之初,城市中的社會青年人數較多,各地青聯積極主動地團结聯繫和關心廣大社會青年,為他們的切身利益着想,積極開辦各種補習學校,以幫助社會青年學習政治、文化和勞動生産技術,為他們參加勞動生産作好準備。
三、抗美援朝運動中的青聯工作
1950年11月15日,全國青聯發表了《"抗美援朝,保傢衛國"宣言》,代表青聯700萬會員和全國各族各界青年表達了為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鬥的决心。1951年3月14日,全國青聯發出决定,號召全國各地青聯及其會員團體,立即在青年中普遍召開抗美援朝青年代表會議或座談會,在廣大青年中普及和深入抗美援朝運動,用實際行動努力生産、努力工作,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來支援抗美援朝鬥爭。
各地青聯積極響應全國青聯的號召,普遍召開了各界青年抗美援朝代表會議,並製定了"抗美援朝計劃"及"各界青年愛國公約"。各地青聯把抗美援朝同國內的經濟恢復工作和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結合起來,號召和組織各界青年積極勞動,開展愛國主義生産競賽,從而積極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3年6月10日,中華全國第二次青年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此次大會的代表共560名,還邀請了12個國傢的青年代表參加。會議修改了全國青聯章程,並選舉廖承志為全國青聯第二屆委員會主席。根據全國青聯工作發展的需要,為更好地開展青聯工作,大會還通過增設全國青聯辦公室、工商青年工作部、宗教青年工作部、社會青年工作部、科技青年工作部、民族青年工作部和國際聯絡部等工作機構的决定。
從1953年開始到1957年,全國青聯和各地青聯配合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着重在城市中的社會青年、工商界青年、少數民族青年、宗教界青年和青年技術人員等五方面青年中開展了工作。
經過8年多的時間,全國青聯完成了全國各級青聯的組織建設和發展工作,逐漸明確了工作對象,形成了一套包括青聯工作制度、工作形式在內的工作機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改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