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俄伊犁條約》是清光緒七年(1881)沙俄強迫清政府在彼得堡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同治十年(1871)沙俄乘中亞浩罕國軍官阿古柏(約1825―1877)侵占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並嚮東亞進犯之際,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區。清政府與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光緒元年,清政府任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三年左宗棠進軍新疆,當年十二月擊平阿古柏,收復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國土,粉碎了俄、英通過支持和利用阿古柏變南疆為其殖民地的陰謀。這時,清政府任命崇厚為出使俄國頭等欽差大臣,赴沙俄京城談判收復伊犁事宜。中俄談判從五年正月上旬開始,歷時近9個月。八月十七日(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脅迫下,未經清政府允許,擅自與沙俄在黑海之濱的裏瓦吉亞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即《裏瓦吉亞條約》)。按約中國僅收回伊犁河上遊𠔌地,劃失伊犁西部、南部及南疆、北疆邊境土地甚多,此外還要償付“兵費”500萬盧布(約合中國白銀280萬兩)。這顯然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朝野紛紛反對。在全國輿論壓力下,清廷不予批準。並於十二月十六日將崇厚革職治罪。六年正月初十改派駐英公使曾紀澤赴俄修訂崇約;同時命令左宗棠統籌部署新疆南北兩路邊防事宜,以備談判破裂後,武力收復伊犁。七年一月二十六日(2月24日),曾紀澤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和布策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改定陸路通商章程》。《中俄伊犁條約》當時稱《改訂條約》,又因簽約地點在彼得堡,亦稱《彼得堡條約》。主要內容是:一、沙俄歸還被其強占的中國伊犁地區,而仍割去伊犁西部霍爾裏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兩岸的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齋桑湖迤東一帶中俄邊界“有不妥之處”,要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為沙俄進一步侵占中國領土製造了依據。二、賠款增至900萬盧布(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四、俄商衹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許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五、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其便”。這就為沙俄武力逼迫中國各族居民遷入俄境的罪行獲得了根據。這個條約和《裏瓦吉亞條約》相比,除賠款增加了400萬盧布外,在界務和商務方面,中國都爭回了一些主權。但它仍是一個俄國通過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逼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給西北邊務、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惡果。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沙俄又根據該約中關於修改南、北疆邊界的原則規定,於光緒八年到十年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臺西南界約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等5個勘界議定書,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邊界。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和上述這些勘界議定書,共割占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 |
|
《中俄伊犁條約》
Sino-Russian Treaty of Ili
Zhong一E Yili Tiaoyue
《中俄伊犁條約》(Sino一Russia。Trea卻of
Ili)沙俄強占中國伊犁地區後逼迫中國
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亦稱《中俄改訂
條約》或《聖彼得堡條約》。1881年(清光
緒七年)2月24日在聖彼得堡簽訂。
條約共20條,主要內容有:①中國收
回伊犁和特剋斯河流域等領土,但和爾郭
斯河(霍爾果斯河)以西原屬中國的領土劃
歸俄國所有。②中國賠償沙俄“代收代守”
伊犁兵費及補恤俄商損失費由500萬銀盧
布增至900萬銀盧布(合白銀500萬兩)。
③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和塔爾巴哈臺
(今新疆塔城)的兩國邊界另議界約。④俄
國在肅州(今甘肅酒泉)和吐魯番增設領
事。⑤俄國“代守”伊犁10年中,為沙皇
俄國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及其後的界約侵占的中國領土
效力之華人,清政府“均免究治,免追財
産”,有願人俄籍者,應聽其便;俄人在伊
犁置有田地者,“仍誰照舊管業”。
1871年(清同治十年)6、7月間,沙俄
乘中亞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人侵天山南麓
之機,以協助‘防亂”和‘護僑”為名出兵
強占中國伊一犁地區。1878年(清光緒四年)
11月,清政府派欽差大臣崇厚赴俄交涉歸
還伊犁問題。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
俄脅迫下在剋裏木半島擅自與沙俄簽訂
《裏瓦吉亞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等文
件,其中規定:中國收回伊犁9城,但須將
伊犁西部和爾郭斯河以西、伊犁南部特剋
斯河流域和塔爾巴哈臺地區齋桑泊以東的
領土割與沙俄;擴大俄商與中國陸路貿易
路綫,沙俄在蒙古、新疆貿易概行免稅;俄
國在嘉峪關、鳥魯木齊等7處增設領事;中
國賠償軍費500萬銀盧布(合白銀280萬
兩)。上述規定嚴重損害了中國權益,遭到
國內朝野強烈反對,清政府也拒絶批準,
將崇厚革職問罪。 1880年7月,清廷改派曾
紀澤兼任駐俄公使交涉改約,經過力爭,終
與俄國簽訂上述改訂條約和《改訂陸路通
商章程》等文件。改訂條約雖爭回了崇厚所
訂條約中劃失的部分領上,但需以加付俄
國400萬銀盧布為代價,並保留了原條約其
他許多不利幹中國的規定,因此仍然是一
個不平等條約。沙俄通過此約和1882~
1884年訂立的5個邊界議定書,共吞併7萬
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並獲得在中國西
北地區通商等特權。(宋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