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絲瓜子【異名】烏牛子(《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 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收,洗淨,曬幹。
【性味歸經】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潤燥,驅蟲。用於咳嗽痰多,蛔蟲病,便秘。
【用法用量】 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http://www.zhongcaoyao.org/zcydq/22/i4s22521378y93k.shtml |
|
絲瓜子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烏牛子(《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種子,植物形態詳"絲瓜"條。
【採集】秋季果實老熟後,在采製絲瓜絡時,同時收集種子,曬幹。
【藥材】乾燥種子呈扁平的橢圓形,長約1.2釐米,寬約7毫米,厚約2毫米。種皮灰羆色至黑色,邊緣有極狹的翅,翅灼一端有種脊,上方有一對呈叉狀的突起。種皮稍硬,剝開後可見有膜狀灰緑色的內種皮包於子葉之外。子葉2片,黃白色。氣無;味微苦。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
【化學成分】絲瓜種子含脂肪油23.5~38.9%,主為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的甘油酯以及磷脂0.47%、角鯊烯、α-菠菜甾醇等。還含三萜皂甙(甙元是齊墩果酸)、黑色素(經鹼熔及氧化後産生鄰苯二酚)和葫蘆素B,其他還有蛋白質、糖類等。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氣寒,有毒。甜者:無毒。"
【功用主治】利水,除熱。治肢面浮腫,石淋,腸風,痔瘻。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
②《醫林篆要》:"治腸風,痔瘻,崩漏,下乳。"
③《南寧市藥物志》:"通大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炒焦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若患腳氣、虛脹、冷氣人食之病增。"
②《得配本草》:"脾虛者禁用。"
③《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用。"
【選方】治腰痛不止:絲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婦人良方補遺》)
【臨床應用】用於驅蛔
取黑色絲瓜子(白色無效)的仁,於空腹時嚼食,或搗爛裝入膠囊服,每日1次。成人服絲瓜子仁40~50粒,兒童30粒,連服2日。治療857人,服藥後均驅出蛔蟲。 |
|
絲瓜子
(《綱目拾遺》)。
【拉 丁 名】Luffa cylindrica(L.) Roem.(原植物絲瓜) Luffa acutangula Roxb.(粵絲瓜)
【名稱考證】烏牛子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收,洗淨,曬幹。
【性味歸經】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潤燥,驅蟲。用於咳嗽痰多,蛔蟲病,便秘。
【用法用量】 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http://www.zhongcaoyao.org/zcydq/22/I4s22521378y93k.s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