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軍事 > 東條英機
目錄
東條英機 Toujou Hideki (1884~1948) 
  東條英機(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oujou Hideki,1884~1948)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
  東條英機,日本陸軍大將,日本統製派軍官,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僅次於希特勒、墨索裏尼、昭和天皇的法西斯頭目,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侵略中國的頭號戰爭罪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任日本陸軍大將和第四十任內閣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戰後被定為甲級戰犯,在其出任日本陸軍大臣和內閣總理期間,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軍隊策動攻擊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瘋狂侵略、踐踏亞洲10多個國傢和地區,造成數以千萬計的生靈塗炭。
  
  身世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一個軍閥家庭。其父東條英教一個從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陸軍中將,甲午戰爭時期任日軍大本營參謀,後任《日清戰史》編纂部部長;日俄戰爭以來歷任日軍第八旅團旅團長、留守近衛第一旅團旅團長、朝鮮京城守備旅團旅團長;晚年從事兵學書編寫,著有《戰術麓之塵》等。東條英機是東條英教的第三個兒子。東條英機在其父的熏陶下,從小就在靈魂深處埋下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思想。
  
  
  從軍經歷
  東條英機自幼受到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薫染,1899年9月至1904年5月,先後在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學校期間,經歷了嚴格的軍事化學習。東條學習成績不算太好,打架卻很厲害,從不服輸,被別人稱為“打架王東條”。同時,軍事教官的“在戰爭中要勇衝猛殺,視死如歸,為日本徵戰建立功勳”的“訓示”對他影響很大。1904 年6月,東條升入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4月畢業時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銜,畢業前夕他帶領第17期300名學員在皇宮振天府前宣誓:“要為天皇而死……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願。”之後來到中國東北,趕上日俄戰爭的尾聲。
  1911年至1915年,東條英機就讀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歷任陸軍省副官、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務局課員、整備局動員課長等職,並堅决支持日本軍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謀劃、策動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當時日本各政黨做為推行政治的中心勢力,對於“九·一八”事變及軍部對此所持的態度感到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係”。
  “九·一八”事變後,東條英機兼任陸軍通訊學校研究部部員等職。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任職於參謀本部;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來到中國東北,加強對偽滿洲國的“治安肅正”活動,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6年12月,東條英機晉升為陸軍中將。翌年3月,東條出任關東軍參謀長。6月,東條上奏日軍大本營,鼓吹“從準備對蘇作戰的觀點來觀察目前中國的形勢,我們相信:如為我武力所許,首先對南京政權加以一擊,除去我背後的威脅,此最為上策”。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侵占張傢口、大同、集寧、綏遠、包頭等地,並炮製偽“察南自治政府”。東條指揮的察哈爾作戰,被稱作“關東軍的閃擊戰”,日本陸軍部認為:“關東軍的功勳,得力於東條參謀長。”東條也因此而獲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張“戰功奬狀”。
  1938年5月,東條英機回國出任陸軍次官,負責陸軍省常務工作,兼任陸軍航空部部長、航空總監。11月28日,東條英機在“陸軍管理事業主懇談會上”發表演說。他揚言要準備對中國和蘇聯兩國正面戰爭,而後全部占領中國。至1940年2月,東條就任臨時軍事參議官;7月就任陸軍大臣兼對滿事務局總裁。他擔任陸軍大臣後,即派遣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並參與提出建立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從政經歷
  1941年近衛內閣倒臺,1941年10月,東條英機任日本內閣首相兼內務大臣、陸軍大臣和對滿事務局總裁,授陸軍大將銜。此前,他發表宣揚法西斯精神的“戰陣訓”,強調日軍士兵“命令一下,欣然赴死”、“不自由應思為常事”。一上任便在政府聲明中重申“既定國策”,即“完成支那事變,確立大
  
  東亞共榮圈”。同年11月初,以東條為首的日本政府,在御前會議上通過了對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的决定。11月中旬,東條在臨時議會發表戰爭演說,譴責英、美阻礙日本進行侵略擴張,號召國民節衣縮食,叫囂“一億國民齊上陣”。臨時議會根據東條的要求,通過了38億日元的臨時軍費追加預算案。東條英機大力宣揚個人英雄主義,並撫恤士兵傢屬,關心國民日常生活,形成當時日本民衆心中最平易近人的“愛國英雄”型首相。東條英機為人十分霸道,為事專斷,有“剃刀東條”之稱。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軍根據東條英機的命令,陸續開始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關島、威剋島、吉爾伯特群島及香港等地發動進攻。12月8日,美國、英國宣佈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1942年5月,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政府,命令日軍聯合艦隊占領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6月5日,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受到重創,損失大型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飛機400多架、兵員3500人。
  
  1944年4月中旬,為加強中國大陸日軍與南洋日軍的聯繫,東條英機命令在華日軍執“一號作戰”手令,盡快打通橫貫中國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這是東條在中國大陸發動的最後一次較大的攻勢。同年7月18日,由於日本在與美國的海戰中屢遭重創,在侵華戰爭中連遭失敗,1944年7月9日美軍攻剋塞班島,18日內閣會議上被迫下臺。東條內閣被迫辭職,東條英機辭去日本首相、陸軍大臣及參謀總長職務,退出軍政舞臺。
  
  戰犯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11日,作為日本頭號戰犯,被列入甲級戰犯名單中的東條英機看到院子外面的盟軍警察(M·P)進入住所,便用當年希特勒贈送給他的瓦爾特自動手槍嚮心髒開槍(幾天前,東條英機曾讓自己的私人醫生用炭筆在自己胸口的心髒部位畫了一個酒杯大小的圓圈),
  
  但由於是左撇子且心髒畸形的原因,子彈打偏了。美國大兵衝入室內,輸血救活了東條,東條說自己朝心髒開槍自殺是為了“讓別人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臉,從而知道他已經死了”。三個月後,傷愈出院的東條被直接送入了日本巢鴨監獄。1946~1948年受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在獄中,其他甲級戰犯都不和他說話,東條衹能一個人專心寫自己的口供和辯護詞。在法庭上,在全部的55項罪行中,東條是最多的,占了54條之多,當數首惡。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判處死刑;1948年12月23日被執行絞刑。
  1948年12月22日午夜23時30分,東條英機在東京巢鴨監獄被執行絞刑。焚屍後美國大兵將骨灰拋入大海,但負責焚屍的三文字、飛田和市川並未將骨灰全部裝入箱子,讓美軍帶走。三文字、飛田和市川來到鬆井石根修建的興亞觀音寺,並交給伊丹夫婦剩餘部分骨灰,伊丹夫婦將其秘密保管起來。10年後建起了堂堂正正的“七士之碑”,由首相吉田茂題寫碑名。東條英機後來以偉人的面目被搬上了美化軍國主義的影片《大日本帝國》。東條英機靈位被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內。
No. 2
  (1884-1948)日本首相。出身於軍閥家庭。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率日軍侵占華北地區。1941年出任首相,兼陸相、內相,獨攬軍政大權。同年升為陸軍大將,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投降後,自殺未遂。後被定為甲級戰犯,處以絞刑。
No. 3
  東條英機(1884-1948) : 日本首相。出身於軍閥家庭。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率日軍侵占華北地區。1941年出任首相,兼陸相、內相,獨攬軍政大權。同年升為陸軍大將,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投降後,自殺未遂。後被定為甲級戰犯,處以絞刑。
將門子弟 Children of the door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出生於岩手縣的一個武士家庭。在其出生後不久,便舉傢遷往東京。其父東條英教中將是日本陸軍大學第一期首席畢業生,德國梅剋爾少校的得意門生。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著有兵法《戰術麓之塵》。因受軍隊的長州閥排擠,不得志而死。 少年時代的東條英機曾先後就讀過東京四𠔌小學、學習院小學部、城北中學、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和陸軍中央幼年學校。讀書長進不大,打架鬥毆倒是頗有名氣,他小學院時期的老校長深井鑒一郎回憶起當時的東條英機時曾說:“東條君是屬於好打架這一窩的。要論成績,是排不到前一二名的,可是論頑強和不服輸,那確實是屬第一的。”
  初次出陣
  少年東條 1904年的日俄戰爭,對日本軍國主義政府而言是“命懸一綫”的關鍵一戰。而恰恰在這時,東條英機由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升入陸軍士官學校。戰時體製下的陸軍士官學校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四平八穩地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與訓練了。為了排遣心中鬱積的蠢動,利用星期天午後的半天假,東條英機經常和一群臭味相投的同黨,到士官學校後面的市𠔌臺高談闊論。站在市𠔌臺的山坡上,他們迎風眺望遠方,在腦海中演繹着日俄戰爭的炮火烽煙;坐在石臺上,捧一杯苦茶,耳聽薩摩琵琶蒼涼的《川中島》、《城山》樂麯,他們似乎感受到了戰場上位於東京市𠔌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硝煙撲面而來……每每到了此時,東條英機便會跳出來嚮大傢展示他那套並不十分專業的“神刀流劍舞”。衆人的陣陣喝彩使東條英機忘乎了所以,極度的亢奮使他完全陷入對未來的狂想而不能自拔。
  畢業前夕,300多名身穿陸軍少尉軍服、腰佩長劍的第17期陸軍士官生來到了日本皇宮,接受走上戰場前的最後一次軍國主義灌輸。在振天府前,這些死心塌地要為軍國主義效忠的年輕軍官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發誓要為天皇而死。同學中一個名叫安井的一席話道出了東條英機的心聲:“參觀了振天府,世上已再沒有什麽可留戀的了,做天皇陛下的禦盾,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也心甘。” 在畢業分配上,先被分到陸軍第3師團的東條英機被“幸運”地臨時抽調到了新編第15師團。這是一支即將開赴日俄戰爭前綫的部隊。然而,東條英機盼望已久的這一“機會”卻來得太遲了。1905年4月,日俄戰爭已勝負分明,日軍在奪取了奉天會戰的勝利後,俄國已成強弩之末。東條英機衹是作為一名守備隊員度過了他夢想已久的第一次出徵。從日俄戰場返回日本後,東條英機重又回到陸軍第3師團。 在那裏,他度過了一段平庸而又閑散的生活,娶妻、生子……不甘寂寞的東條英機衹得在平平淡淡中打發着庸常的日子,這對於像他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軍國主義狂熱分子來講簡直是一種“煎熬”。 1915年,東條英機從陸軍大學第27期畢業時,已經32歲,距離他走出陸軍士官學校整整10年。
  歐洲之行
  畢業後,做為精英分子的一部份,東條進入了陸軍省實習,接着外放任日本駐德國大使館武官,正好碰上裕仁皇太子遊歷歐洲,接見駐歐洲各地日本武官,在閑院宮載仁親王等皇族前輩名將的引見下,以永田鐵山為首的青年軍官嚮皇太子宣誓效忠,發誓鏟除軍內長州閥元老勢力,清除政黨勢力對皇權的干涉。隨後巴登巴登三羽烏(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擬定了計劃大綱。作為在巴登巴登的第四個人,東條英機當時負責在門外放哨。
  沉浮之間
  回國後東條又先後當過陸軍大學的教官、陸軍省軍務局參謀等職,在軍隊中秘密發展橫嚮聯絡。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聯隊聯隊長,1931年8月任參謀本部整備局動員課大佐課長,“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各政黨對軍部所持放任態度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係”。
  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而當時的軍務局長正是永田鐵山。作為東條英機的學長,他以其對日本社會的洞察力,曾說過的一句影響東條一生的話:“東條是將來肩負日本陸軍的人物。”當時,在日本陸軍,永田鐵山以其聰慧被譽為軍中第一大腦,而且政治能力很強,是統治派公認的老大,是衆所周知的“肩負着日本陸軍未來的重頭人物”,能對東條這個報名三次纔考上陸大的平凡人物作出如此高的評價,足以使東條英機感激終生。 然而,永田鐵山卻並沒有成為對東條英機後來的平步青雲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對於東條英機其人,日本陸軍內部對其的看法可謂毀譽參半。以永田鐵山為代表的一類人對其行動能力極為看重,但同時更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其思想能力提出過質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被譽為日本第一軍事傢的石原莞爾。 在石原莞爾的眼中,東條英機不僅無德無能,甚至連相貌都令他不能忍受。在背地裏,石原說東條的壞話可謂司空見慣,什麽東條衹能保管十挺機槍,超過十挺就無能為力了。 石原莞爾曾當面稱已經晉升為陸軍中將的東條英機為“東條上等兵”,引得聽到此話的人無不忍俊不禁。 日本陸軍的元老級人物宇垣一成在日本戰敗投降後曾經回憶說:“提起東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動不動就拿出筆記本不停地記這記那,根本就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竟然也能當上一國的總理大臣。”看來,石原莞爾的“東條上等兵”並非沒有知音。1934年3月,東條英機在軍事調查部長的位置衹坐了四個月,便被調到陸軍士官學校,隨後又先後任職於步兵第24旅團和第12師團司令部。幾經異動後,東條英機最終衹落了個閑職,特別是到了第12師團司令部後,他已經到了無人關心其上不上班的地步,甚至連辦公桌都未給他安排。1935年9月,陸軍部人事局長後宮淳,東條英機在陸軍幼年學校時代的校友力薦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而東條英機正是以此為跳板開始了他嚮日本法西斯最高權力中心的衝擊。
剃刀將軍 General razor
  關東軍憲兵司令官,儘管並不是什麽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對於東條英機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不鳴則已,一鳴必驚人!”51歲的年齡,對東條英機也對自己發出了警告,他必須讓陸軍高層註意到他的存在,讓天皇知道陸軍還有一個名叫東條英機的“實幹傢”。
  憲兵統治
  日本以武力強占我東北後,為了實現對偽滿洲國的所謂一元化統治,於1932年便出臺了所謂的《八八》决議,隨後又於1934年將日本駐偽滿洲國的機構進行重新整頓。自此時起,關東軍實際上掌控了偽滿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大權,關東軍司令官也就成了太上皇。東條英機所任憲兵司令官一職,按照規定同時兼任日本駐滿行政事務局長的要職。東條英機到任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植自己的黨羽。在此之前,關東軍憲兵隊僅僅是一個編製僅200人左右的隊伍。 這點微不足道的力量,當然無法滿足東條英機的需要。於是他迅速從日本本土、臺灣以及朝鮮等地調集了一批得力幹將,並為他們在憲兵隊裏安排要職,在短時間內培植了對其忠心耿耿的親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關東軍憲兵隊便猛增到1000多人,並在東北各地下設了憲兵隊、分隊和派出所,編織了一張由他所控製的勢力網。
  與此同時,東條英機還通過實施警憲統一,既擴大了憲兵隊的實力範圍,又解决了多年的棘手問題。在當時的偽滿洲國,實際上存在着三個係統的警察組織,即偽滿民政部的警察、日本領事館的警察和關東廳的警察。圍繞着廢除治外法權的問題,持反對觀點的關東廳警察和持促進觀點的領事館警察之間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面對這一局面,東條英機不容分說,斷然决定將兩部分警察統一置於憲兵司令部的指揮之下。東條英機的這一“剃刀”作風,使得關東軍內部許多對他持懷疑態度的人受到強烈的震動,他也通過此舉大大提高了在關東軍中的“威望”。為進一步樹立威信,加強對憲兵隊的控製,東條英機還嚮全體憲兵隊員發出“要忠於職守”的訓示,同時還特意將自己的肖像貼在印刷的訓示上。一時間,東條英機的肖像貼遍了偽滿憲兵各分駐所的墻壁。
  剿義勇軍
  頭三腳踢過後,東條英機對自己感到還算滿意,但要想實現他更大的野心,他還必須進一步實施第四步計劃:抓實權。在東條英機上任前的一個月,即1935年8月,關東軍為了討伐中國共産黨在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曾製定了一份《治安肅正計劃》,以偽奉天、安東、吉林、間島和濱江五省區為重點,企圖將我抗日力量一舉扼殺。東條英機走馬上任時,正值關東軍實施這一計劃的關鍵時刻。 看準了時機,東條英機决定以討伐我抗日武裝力量為突破口,為憲兵隊打開一個新的局面。於是,他嚮關東軍司令部匯報了他上任後的第一個施政綱領: 1.在日滿警務機關中建立“思想對策”專門機構,藉以加強對中國共産黨的政治鎮壓。這一專門機構應由關東軍憲兵隊司令官指揮,賦予其監督“滿洲國”警務機關的權力,改變以往由特高課和司法課分頭負責管肅和拘捕的“兩張皮”現象,以堵塞在這方面的漏洞,化解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2.以濱江、三江、吉林、間島、安東和奉天六省及哈爾濱、齊齊哈爾、新京、奉天和大連五大城市為重點,將配置在各地的臨時憲兵機構建製化,充分發揮憲兵的作用,打擊反滿抗日力量。3.日滿各機關從事“思想對策”所需經費由關東軍憲兵司令官統一管理和支配。 這一“施政綱領”充分暴露了東條英機急欲獨攬關東軍“治安肅正”大權的野心。藉此機會,他輕而易舉地將監督、執行和財務三權統統把持於一手之間。大權在握後,東條英機更加躊躇滿志。他找來時任偽滿軍政部最高顧問的佐佐木到一,開始秘密籌劃“剿匪”事宜。 1936年10月1日,佐佐木到一親率日本軍事顧問團數十人, 總計出動偽滿11個旅,約25000人。 對東邊道實施大討伐,1937年3月26日,在通化、輯安、臨江交界處的老虎頂子上,王鳳閣率領抗日救國軍與敵人展開了15個小時的激戰,最後終因寡不敵衆,被敵軍俘虜。 東邊道的“獨立大討伐”使東條英機一夜成名。踩着成千上萬抗日將士和無辜百姓的纍纍白骨,走上關東軍參謀長位置的東條英機,已經再也抑製不住其勃勃野心了。
  二二六事變
  1936年2月26日清晨,“皇道派”近1500名少壯派軍人在東京發動了軍事政變。 他們占領了首相府、陸軍省、內務省和參謀本部等重要機構,還控製了《朝日新聞》社。內 務大臣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藏相高橋是清等人被政變軍人殺死。政變者以 “尊皇討姦”、“昭和維新”為口號,支持荒木貞夫等“皇道派”首領掌權組閣,建立法西 斯體製,立即“北進”,討伐蘇聯。政變使東京陷入一片混亂。 政變的消息很快傳到“滿洲”,作為“統製派”骨幹的東條英機不禁暗暗吃驚, 因為關東軍內部也有不少“皇道派”的同情者,他自己可能也成為“皇道派”分子刺殺的目 標之一。 不久,情勢更加危急——駐哈爾濱的第十一特混旅團真川少將發出通電,聲稱支 持國內的“兵諫”;駐“東滿”的一六師團已自行出動,趕往“新京”;佳木斯守備營發 生暴動,已占領東站、攔截火車……東條英機面對危機情勢,拿出一貫作風,根據關東軍鎮 壓命令的指示展開大搜捕,指示手下憲兵搜捕中可不與所屬部隊長官商量而直接行事。他嚮 各師、旅團及分散於各地的憲警長官發出密電和密令,命令立即處决叛國亂軍者。根據“黑 名單”,長春的憲兵迅速行動,逮捕斃殺了長春的全部“皇道派”高級軍官。 另一方面,東條英機不失時機地嚮天皇和軍部發出通電,表明立場,宣稱關東軍 反對“兵諫”,堅决支持天皇。通電中說:“‘皇道派’逆徒戮帝國重臣,以武力逼宮,辱 我皇威亂我政綱,緻舉世駭怒。今全體關東軍聲明矢忠於萬世一係之皇統,不惜以武力殲滅 任何反叛,以靖神國。今至誓師討逆。敦請軍部立即通令拘捕敗類並整肅全國。‘皇道派’ 叛軍如盡早舉械以降,可免重刑。如頑抗不冥,關東軍必振武奮擊,代行天懲!” 東條英機的果斷強力行動,穩定了關東軍的局勢,使“統製派”牢牢控製住這個 “皇軍之花”,遙呼東京的“平叛”行動。28日,東京戒嚴司令部發佈“奉敕命令”,出動 軍隊,鎮壓“叛軍”。次日,叛軍紛紛投降。後來,為首的17名“皇道派”軍官和法西斯主 義理論傢北一輝等被處决,其他主要“皇道派”軍官被解職、降職,“皇道派”勢力在軍部 遭到大清洗。隨着“二二六”兵變的失敗結局,“統製派”獲得了壓倒“皇道派”的優勢地 位。 東條英機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武裝恢復“滿洲治安”的“戰果”,以及在“ 二二六”事變中支持天皇的忠心表現,為他贏得了軍部中央的支持和賞識。1936年12月1日 ,東條英機被晉升為陸軍中將。1937年3月,東條英機接替板垣徵四郎登上關東軍參謀長的 寶座。
  對華一擊
  指揮察哈爾作戰時的東條英機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後,在軍部中央形成了強硬派與謹慎派兩大派別,前者以陸軍大臣杉山元、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及參謀本部第3課課長武藤章等為代表,後者則以參謀本部第1部部長石原莞爾、陸軍省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等為代表。 兩派對時局的分析迥異。強硬派認為,中國已是不堪一擊,衹要日本一出兵,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其徵服,目前正是最好的時機。而謹慎派則堅持認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由於日本須全力準備對蘇作戰,如貿然發起對中國的大舉進攻,有可能泥足深陷,這樣不僅不會取得良好的作戰效果,同時也有可能使對蘇作戰處於被動地位。
  在兩派的論戰中,一開始是謹慎派略占上風。但是,由於當時的近衛文麿內閣在大政方針上搖擺不定,因此軍部很難達成協調一致。在近衛看來,兩派的說法都有道理,他既想接受陸軍內部的強硬論,趁勢嚮華北增派兵力,又不想擴大事態,希望通過和平交涉解决問題。就近衛的本意來看,他的如意算盤是既想伺機進攻中國,又不想使事態過分擴大,更不願因此而影響到對蘇作戰,最好是魚和熊掌能夠兼得。武藤章及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等中堅軍官正是看透了近衛的這一心理,遂反復嚮其灌輸主戰理由,聲稱進攻中國不僅不會使事態擴大,相反還會有利於日本鞏固在滿蒙的權益,從而使日本更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蘇作戰當中去。
  以東條英機為參謀長的關東軍態度鮮明地支持強硬派的立場,他們以中國軍隊進入察哈爾將對滿洲國構成威脅為藉口,強烈要求參謀本部準予其嚮華北發動攻勢。關東軍的這一態度,對強硬派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摸清了強硬派底數的東條英機,再次發揮其“剃刀”風格,來了個先斬後奏——他在未經參謀本部許可的情況下,就預先派出了一支部隊嚮察哈爾方向挺進,並不斷製造虛假事件。到了8月中旬,中蘇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使得東條英機更加找到了強硬論的根據。於是,在關東軍連日召開的會議上,東條英機公然為進攻察哈爾尋找理論依據,聲稱:“此次進攻的主要目的,可歸結為三點:第一,可以改變中國的排日政策;第二,防止共産勢力的進一步壯大;第三,有助於開發華北的經濟。如不能達到此三點目的,帝國安全即無保障。”
  與此同時,關東軍獨自擬定了《對時局處理綱要》,提出全面發動武力進攻以膺懲南京政府,殲滅北上的中央軍等五條方針,並寫明:“建立地方政權,以謀求與滿洲接壤地區的明朗化,為了準備對蘇作戰,確保正前方的安全至關重要,為此,“至少要使察哈爾、河北、山東各省徹底獨立。”其用心十分明確,即利用此次中日衝突,一舉在華北地區建立傀儡政權,藉以分割中國,防止風起雲涌的抗日力量結成統一戰綫,對日本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其對蘇作戰的準備。在此情況之下,日本參謀本部同意了關東軍提出的對察哈爾作戰的請求。不過,隨着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在內閣會議上,外相廣田弘毅提出不擴大事態的主張,藏相賀屋興宣則從財政方面陳述了擴大事態後日本將可能面臨的財政上的種種睏難。但實際情況是,關東軍已如脫繮野馬,除順從時局的發展外別無他法。
  察哈爾作戰計劃從8月份正式執行。這次的作戰計劃由關東軍作戰參謀綾部桔樹製訂,東條英機親自帶領察哈爾兵團執行。由於東條英機擔任指揮,所以這個兵團也被叫做 “東條兵團”。該兵團是關東軍本多旅團、筱原旅團、酒井旅團和堤支隊分別抽出部分兵力組成的混成旅團。8月19日,東條英機在張北設立了混成旅團司令部,便於臨近指揮。東條英機采取慣用的“閃電戰術”,沿平綏綫依次進攻南口、居庸關、懷來和張 傢口等軍事要地。這一地區的中國守軍約3萬餘人,而東條兵團則衹有幾千人。但由於中國 守軍抵抗决心不足、守備虛弱。日軍憑恃機械化武器裝備瘋狂進攻,中國守軍不得不節節退 卻。8月22日,張北守軍國民黨軍劉汝明部被擊潰。29日,張傢口失守。 張傢口的失守,使得在南口一綫抗擊日軍的中國守軍湯恩伯部面臨着腹背受敵的危險。於是,衹得收縮防綫, 隨着張傢口和南口阻擊戰的失敗,察南地區再無屏障,日軍輕輕鬆鬆地將察哈爾全省納入其控製之下。 此時,東條英機急不可耐。他不顧“中央的指示”,立即着手網羅漢姦,祭出了察南自治政權的牌子。日軍的“宣撫”工作也做得十分“及時到位”。在張傢口戰役結束後,他們迅速編寫出了一首為東條英機歌功頌德的軍歌:熱河狂風捲塵砂,蒙古高原牧草芳,揮師進軍下張北,夜襲長城無阻擋,塹壕凋零夜來香。八角臺下水魁旁,湯淺十川兩旅團,披荊斬棘直嚮前,神速攻占張傢口。木犀鬱香葡萄甜,察南自治已建立。
  此後,東條英機一發而不可收,他率領着基礎改編而成的“蒙疆兵團”,繼續嚮中國內攻占大同;24日,攻占集寧;10月14日,攻占包頭。 東條英機在察哈爾地區指揮的這一係列戰役,作為“關東軍閃擊戰”的典型戰例,東條英機的沙漠作戰路綫,神速推進,以及綿延數百裏的後方聯絡補給綫,乃至日本陸軍作戰史上的開先河之作。就連東條的對頭石原莞爾都不得不對其表現給予了有限度地認可,陸軍省次官梅津美治郎也說:“關東軍的功勳,得力 於東條參謀長。”察哈爾之戰帶給東條英機的不僅僅是聲名,而是對其能力的肯定,日本大本營嚮東條頒發了“七七”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中的第一枚二級“金鵄勳章”。 從此以後,東條英機便在法西斯軍閥的道一步一步在嚮着頂峰衝擊。
陸軍代表 Army Representative
  1938年5月,鼓吹三個月結束中國事變的陸相杉山元被趕出中央,由板垣徵四郎取而代之,東條英機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擔任陸軍次官。1938年11月初,近衛文首相提出了“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口號,這實際就是日軍獨霸東亞的宣言。升任陸軍省次官的東條英機“廢寢忘食”地為日本對外侵略出 謀劃策,甚至連假日都不肯休息。隨着日本侵略中國的戰局進入相持階段。此時大本營的高層就結盟問題發生了分歧。在7月份召開的五相會議上,陸相板垣力主與德國保持步調一致,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而海相米內光政和外相則反對。 兩派鬥的天昏地暗,此後不久,關東軍在張鼓峰挑釁蘇聯,結果大敗,昭和天皇大怒之下,將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駡得狗血噴頭。然而,天皇真是駡錯了人。事實上,更加頑固主張要“對蘇支兩國同時正面作戰”的卻是陸軍次官東條英機,而這一念頭,東條英機早在關東軍時期就已經開始醖釀了。他心中的想法是,若想徹底解决中國問題,實現日本長期霸占中國的野心,就必須先掃清道路。而蘇聯正是日本的心腹之患,它使日本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戰場,同時又會對中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因此,兩綫作戰是即便“明知不可為也必須為之”的選擇。東條英機的野心真是昭然若揭。1938年11月28日上午9點30分,在軍人會館召開的“陸軍管理事業主懇談會”上他大放厥詞,宣稱 日本要“對蘇、中兩國同時作戰,同時也準備同英、美、法開戰”。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 本國內巨大震動。不僅對日本經濟界産生了強烈衝擊,致使東京的股票市場狂瀉,同時也令戰爭狂人云集的軍部感到無法接受,紛紛指責其過於“輕率”。陸相板垣徵四郎聲稱東條英機目的衹是想鼓勵日本軍需生産,這衹是一種宣傳的手 段而已。壓力之下,這個上任剛剛半年的陸軍次官衹好灰溜溜地下了臺,改任航空總監去了。
  但東條英機的野心並未因此而有半點收斂。1939年5月,諾門坎戰役爆發,又見東條英機上躥下跳。在此次戰役中,蘇軍和日軍都動用了大批現代化武器裝備,特別是飛機、坦剋和裝甲車。然而,戰役的結果卻讓東條英機顔面全無: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日軍再次遭到重創,參戰的主力部隊第23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關東軍出動的兵力,死傷近1/3,重武器損失高達87%。就此,關東軍妄圖北進的野心衹得放棄。但東條英機卻並不吃虧,他將此役中陸軍航空兵的戰績無限誇大,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1939年8月,希特勒為了專心徵服歐洲大陸而與斯大林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 犯條約》。蘇德的“友好”加之蘇軍的威力,日本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北進”的野心。 1940年7月17日,經歷了平沼騏一郎、阿部信行、米內光政幾任走馬燈似的內閣更迭之後,近衛文麿再次出山組閣。在近衛的這次組閣中,強硬派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被起用為陸相。
  7月19日,近衛召集陸相東條、外相鬆岡洋右等,確立了新內閣執政方針,包括 :強化日、德、意三國軸心;日、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要將“東亞新秩序”擴展到英、法 、葡、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即準備“南進”;盡全力排除美國的實力干涉。27日,大本營 與政府聯席會議通過了軍部的《適應世界形勢演變處理時局綱要》,該綱要規定,“關於對 南方的施策,應利用形勢的轉變,抓住良機努力推進之”;“如果內外形勢的發展特別有利 ,也可以使用武力”。29日,日本迫使法國維希政府駐印度支那殖民當局簽訂了《日法共同防衛印度支那協定》。
  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展開“南進”第一步,這極大地損害了英、美等國 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美國開始嚮日本施壓,凍結日方在美資産和要求日本放棄對中國和太 平洋領土的野心。而日本暫時不想與美國起正面衝突,並且由於深陷中國戰場,不敢貿然起 事,因而選擇了與美國進行談判。但實際上,“談判”衹是像東條這樣狂熱鼓吹“南進”擴 大侵略的好戰分子們拖延時局、進行備戰的幌子而已。談判桌上的日方根本沒有“誠意”, 他們要求美國承認“滿洲國”,同意日本可以從東南亞獲取資源。雙方各不相讓,矛盾分歧 越來越大。 8月1日,外相鬆岡洋右公開宣稱“我們當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據皇道的 崇高精神,建設以日、“滿”、華集團為鏈環之一的‘大東亞共榮圈’”。此時日本的侵略 野心已不局限於中國,而是要建立一個更大範圍的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訂。
  為了配合不斷升級的侵略戰爭,日本政府極力在國內煽動戰爭狂熱。首相近衛文組織起“大政翼贊運動”,而陸相東條英機則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 東條英機以陸相身份簽發了《戰陣訓》,鼓吹全軍和全體“皇國臣民”應嚮天皇效忠,每個 人都要有“獻身奉公”的精神,以實現“大東亞新秩序”。 1941年6月22日,德國偷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與美談判不成的日本决定 發動太平洋戰爭。7月2日,東條英機參加御前會議,在其鼓動之下,最終商討確定了《適應 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準備為“南進”不惜與英美開戰。因為東條英機認為“在中國 駐軍對陸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絶對“不能妥協”;“如果完全屈從於美國的主張,中國 事變的成果就將毀於一旦,滿洲也將難保,朝鮮的統治也將陷於危機”。
  此時,首相近衛文麿仍沒有勇氣直接與美國衝突,而要求陸相東條對重大决策應“謹慎”行事。東條英機則頗為不屑地說:“有些時候,我們也要有勇氣去做點非凡的 事情——像從清水寺的平臺上往下跳一樣,兩眼一閉就行了。”東條英機還叫囂:“關於撤軍,我半點讓步也不做!”如果撤軍就意味着“美國把日本打敗了——這是日本帝國歷史上的恥辱”! 近衛文麿這個貴族臨陣退縮,於10月16日宣佈內閣總辭職。 處在戰爭邊緣的日本需要一個趟地雷的傻瓜作招牌,日本人選擇了東條英機,東條也自覺的踏上了這一步。近衛內閣總辭職的第二天,經重臣會議提名 東條組閣獲得通過。17日下午,天皇召見東條英機,晉升其為大將,誥命他以現役軍官身份擔任首相出面組閣,並身兼陸相。18日,東條內閣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發動戰爭的集權“內 閣”,東條英機一人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集各種大權於一身。在就職聲明中,這個戰爭狂人叫囂“完成支那事變,確立‘大東亞共榮圈’”是帝國之國策,要在“皇威之下,舉國一致,為完成聖業而邁進”。
東條幕府 Shogun Tojo
  左起巴莫、張景惠、汪精衛、東條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幾乎與此同時,日軍開始嚮泰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東南亞諸島發動進攻,全面實施蓄謀已久的“南進 ”計劃。不久,新加坡、馬來西亞先後陷於日軍之手,菲律賓也全境淪陷。次年3月,日軍 已占領荷屬東印度,控製了當地石油及其他礦藏物産,美、英、荷等國駐守東南亞各地的軍 隊節節敗退。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日本侵占了東南亞近380萬平方公裏的廣阔土地,淪陷 地區的人口達1.5億之衆。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軍大敗。由於海軍的有意隱瞞,做為首相的東條居然被蒙在鼓裏,全然不知,1943年初,侵入瓜島的日軍再遭重創。緊接着海軍先後兩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和古峰賀一戰死,美軍航母機動部隊突入中太平洋,潛艇像狼群一樣四處亂竄,到處擊沉日本的商船,日本的戰爭機器大量失血而無法補充。日軍從此進入不可 遏止的敗退頽勢之中,東條英機的戰爭內閣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日本這個已被戰爭耗空的國傢內部的形勢變化也使東條英機處於政治破産邊緣。 剛上臺時,東條英機身兼首相、陸相和內相三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為了鉗製人民思想, 東條英機實行了恐怖的憲兵政治,1943年在軍事參議官任上的西尾壽造去關西視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隨口說了句:“這個事情我不知道,你去問那個每天早上翻垃圾箱的傢夥吧,他知道。”這實際上說的就是東條英機。因為東條的愛好之一便是去檢查垃圾箱裏的垃圾,看看有沒有人吃大魚大肉,在國傢睏難的時候奢侈浪費。這可觸怒了心胸狹窄的東條,立馬下令把前輩西尾大將編入了預備役。這種肆意鎮壓、獨裁使他的政治名聲日益敗壞。他的親信被人冠以三姦四愚稱號(三姦”是指甲級戰犯鈴木貞一中將,北支那憲兵司令加藤泊治郎中將,東京憲兵隊長四方諒二少將;“四愚”是指甲級戰犯木村兵太郎大將,佐藤賢了中將,陸軍省軍務局長真田鑲一郎少將,陸軍省軍務科科長赤鬆真雄大佐)。同時 ,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使資源本來就十分貧乏的日本雪上加霜,人民日益不滿,上層勢力也開 始紛紛倒戈,拋棄東條英機
  無可奈何的東條英機秘密訪問了老對頭石原莞爾退役中將,尋求解决之道。石原早就對天皇的密使高鬆宮宣仁親王說過:“現代戰爭在沒有製空權的地方不可能得到製海權,製空權既然已經落到對方之手,我軍應該立即放棄所羅門群島,裨斯麥群島和新幾內亞。這樣我軍可以確保補給綫,西面從緬甸邊境開始,中部放棄菲律賓,堅固以新加坡,蘇門答臘為中心的資源地帶,並且把本土周圍的塞班島,特尼安島和關島建成難攻不落的要塞”。天皇都沒敢下决心這樣做,現在表面上的大人物東條更是沒有魄力和威信去實行的,東條承認,在日本軍隊中,沒有那一個人敢違背天皇的意志,失去了天皇的信任就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總理大臣權利再大,也不過是月亮反射太陽的光輝。所以知道實情的石原莞爾根本不想和東條廢話。直截了當地說:“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不具備指導戰爭的能力,這樣下去日本會亡國的,所以請盡早辭去內閣總理的位置”
  東條不甘心失敗,想要最後掙紮一下,嚮天皇提出兼任總參謀長的職務,自己在海軍的朋友海相島田繁太郎兼任軍令部長,實施海陸軍一元化領導,彌補政略和戰略,海軍和陸軍脫節的現象。在天皇同意下,他成了明治憲法下權利最大的一個人,被政敵稱為幕府將軍東條,但他保持這個地位也僅僅不到5個月。為了擺脫被動,東條英機於1944年1月孤註一擲地開始“一號作戰”計劃,命令 在華日軍打通縱貫大陸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交通綫,企圖擺脫美國海軍的封鎖,使睏於南洋的日軍獲得補給。豫湘桂戰役自4月打響歷時8個月,國民黨的正規部隊50多萬被日軍擊 潰,140多座城市失陷。這是日本法西斯潰亡之前的最後一搏,雖 然打通了大陸交通綫,但日軍已無力鞏固這條綫路。東條沒有看到這次戰役的結果就下臺了,因為美軍6月16日開始攻擊馬裏 亞納群島。開始攻擊東條規定的絶對國防圈。在馬裏亞納海戰中,小澤治三郎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再次遭到慘敗,陸軍飛機損失殆盡。絶望的日本中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在陸上剖腹。7月9日,美軍占領軍事要地塞班島。B-29轟炸機群開始直接空襲日本本土。戰場上的連續失敗,加劇了國內反對勢力的倒閣風潮。7月18日,失去了天皇信任的的東條英機召開了最後一次內閣會議後,無可奈何的宣佈了辭職的决定。
審判臺上 Trial stage
  審判臺上的東條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11日,作為日本頭號戰犯,被列入甲級戰犯名單中的東條英機看到院子外面的盟軍警察(M·P)進入住所,便用當年希特勒贈送給他的瓦爾特自動手槍嚮心髒開槍(幾天前,東條英機曾讓自己的私人醫生用炭筆在自己胸口的心髒部位畫了一個酒杯大小的圓圈),但由於是左撇子且心髒畸形的原因,子彈打偏了。美國大兵衝入室內,輸血救活了東條,東條說自己朝心髒開槍自殺是為了“讓別人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臉,從而知道他已經死了”。對他這種自殺未遂事件,日本國民認為“衹是已經失去了信用,被拋棄了的傢夥的最後恥辱”而已。 三個月後,傷愈出院的東條被直接送入了日本巢鴨監獄。1946~1948年受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在獄中,其他甲級戰犯都不和他說話,東條衹能一個人專心寫自己的口供和辯護詞。在法庭上,在全部的55項罪行中,東條是最多的,占了54條之多,當數首惡。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判處死刑;1948年12月23日被執行絞刑。 焚屍後美國大兵將骨灰拋入大海,但負責焚屍的三文字、飛田和市川並未將骨灰全部裝入箱子,讓美軍帶走。三文字、飛田和市川來到鬆井石根修建的興亞觀音寺,並交給伊丹夫婦剩餘部分骨灰,伊丹夫婦將其秘密保管起來。10年後建起了堂堂正正的“七士之碑”,由首相吉田茂題寫碑名。東條英機後來以偉人的面目被搬上了美化軍國主義的影片《大日本帝國》。東條英機靈位被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內。罪魁--東條英機惡像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Dongtiao Yingji
  東條英機
  本法西斯首要戰犯,陸軍大將。1884年12月30日生於東京。陸軍中將東條英教之子。1905年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5年於陸軍大學畢業。後成為軍部法西斯派別“統製派”重要成員,熱衷於對外侵略。1935年出任關東軍憲兵隊司令官,積極參與鎮壓中國東北抗日軍民。1937年任關東軍參謀長。“七七”事變後,率領關東軍入侵承德、張傢口和大同等地。1938年任陸軍次官,同年末任航空總監兼航空本部長。1940~1941年任陸軍大臣,積極擴大侵華戰爭,極力主張對美英開戰。1941年10月,繼近衛文□任內閣總理大臣,兼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和軍需大臣,晉升大將。同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把侵略戰爭擴大到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後曾兼任外務大臣、文部大臣、商工大臣和參謀總長,實行法西斯軍人獨裁。1944年 7月在日本敗局已定和國內矛盾激化的形勢下,被迫辭職。日本投降後,1945年 9月作為戰犯被捕,企圖自殺未遂。1948年11月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見東京審判)列為甲級戰犯,判處絞刑,同年12月23日執行。
  (陳本善)
英文解釋
  1. n.:  Toujou Hideki
相關詞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梅汝敖甲級戰犯
包含詞
東條英機(1884-1948)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