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齒目 > 東方田鼠
目錄
物種名稱
  中文名:東方田鼠
   英文名:reed vole
   拉丁名:microtus fortis
   命名人:buchner
   名:fortis
   屬 名:田鼠屬(microtus )
   目 名:嚙齒目(rodentia)
   科 名:倉鼠科(cricetidae)田鼠亞科(microtinae)
   中文俗名:沼澤田鼠、遠東田鼠、大田鼠、葦田鼠、水耗子、長江田鼠、豆杵子
生物學特性
  外形特徵
  東方田鼠是體型較大的田鼠,頭部圓胖,體長12-15釐米,吻部較短,口腔內有頰囊,兩腮顯得膨大;耳殼短圓,幾乎隱於毛被中;尾短,不及體長一半,但大於1/3。足掌上生毛,為醬棕色。足墊5枚。雌鼠乳頭4對。背毛黑棕色,自頭至臀部色調基本一致。兩側毛色稍淡。腹面為污白色。
   分佈範圍
  東方田鼠又名沼澤田鼠、水耗子、遠東田鼠、大田鼠、葦田鼠、長江田鼠。東方田鼠在我國分佈極廣,分佈區北至黑竜江省,南至廣東省,共覆蓋了黑、吉、遼、蒙、魯、陝、寧、皖、蘇、滬、浙、贛、鄂、湘、貴、桂、粵、閩等18省、市、自治區。
   生活環境
  東方田鼠喜低窪多水、草茂盛、土鬆軟的環境。主要棲息於稻田、濕草甸、沙邊林地。東方田鼠的巢穴特點是洞口多而成群,洞道密而表淺,結構格局單調。洞係的洞口數因地而異,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在洞庭湖的湖灘上,最多的一個洞群竟有洞口80多個。
   生活習性
  東方田鼠晝夜均外出活動,仍以夜間活動較多。遊泳能力強,可在水中潛行。主要以植物的緑色部分為食,有時也會取食種子,啃樹皮,吃𠔌、瓜、薯、菜等作物,尤其含水多、質地軟的如各種瓜、紅薯及荸薺的球莖之類,也吃樹皮和昆蟲。
   生長繁殖
  洞庭湖東方田鼠主要在鼕春繁殖,一隻雌東方田鼠一年可産2-4窩,每窩4-11仔。
   種群現狀
  《環境演變及三峽工程對洞庭湖區東方田鼠種群影響的評估》一文中指出,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了洞庭湖洲灘演變與東方田鼠種群變動之間的關係。再根據三峽工程建成後下泄流量調度方案,分析了三峽工程對洞庭湖湖水位及洲灘環境的影響,進而評估三峽工程對東方田鼠種群波動的影響。結果表明,洲灘出露面積的不斷增大和鼕、春季洲灘連續出露天數的增加,使東方田鼠的棲息地擴大,並使其種群增長期延長,從而使其種群膨脹,三峽工程建成後初期,10-11月洲灘出露天數和出露面積將比建壩前同期有較大增長,建壩後中長期,洲灘出露天數和出露面積逐漸增大,東方田鼠種群亦將隨之繼續增長。因此,汛期洲灘被淹後將有更多的東方田鼠遷入到垸內,對農田的危害將進一步加重。
人鼠大戰
  近日,洞庭湖周邊約有20億衹東方田鼠正在從洞庭湖灘嚮垸內轉移,嚴重破壞當地農作物。
  緊靠洞庭湖的嶽陽、益陽兩市已采取緊急措施,加強鼠情監測,嚴防東方田鼠對農作物、人、畜造成更大危害。嶽陽市已發佈東方田鼠防治警報,並要求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做好工作,在滅鼠的同時保護好鳥類和濕地資源。
   現狀
  今年6月14日,嶽陽市植保植檢站工作人員在調查洞庭湖湖灘東方田鼠情況時,做了單位面積測試,發現200平方米內至少有東方田鼠有5衹。據此估算,整個洞庭湖沿綫約有東方田鼠20億衹。並且,這些東方田鼠已開始遷入堤內,近堤田間及馬路上均可見死鼠。華容、君山區沿洞庭大堤一綫,隨處可見東方田鼠成群肆虐。
  益陽市大通湖區從2006年11月開始對東方田鼠進行跟蹤監測。據介紹,6月20日,由於三峽開始泄洪,外湖水位上漲,大量東方田鼠開始陸續嚮大堤遷移。6月21-23日,該地每天通過人工捕殺滅鼠量就達5-10噸,僅嚮東閘碼頭日捕殺量就達3噸多。據統計,從6月21日開始至今,大通湖區共捕殺90多噸老鼠,約225萬衹。
   危害
  在嶽陽市嶽陽縣鹿角鎮,記者看到成片成片的水稻被老鼠啃食,留下的禾蔸像是用鐮刀割過。該鎮靠近洞庭湖沿綫的濱湖、楊茂、嶽武、濟美等村的早稻、紅薯、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受損嚴重。據當地一位農民介紹,老鼠在啃完莊稼後,又來啃農戶的門窗,吵得大傢夜不成眠。該鎮鎮長吳傑告訴記者,鼠患已造成該縣近兩萬畝農作物受損。
  而沅江市南大膳鎮有13個村遭受鼠災,造成28331畝農田受災;茶盤洲、泗湖山兩鎮也分別有200多畝農畝遭受鼠災。一位農民說,“東方田鼠啃過的地方,莊稼就像用收割機收割了一樣!”
   原因
  湖南大學生命科學院鄧學建教授認為,造成洞庭湖周邊東方田鼠為害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遭受了破壞。他分析,近兩年,長江上遊來水減少,洞庭湖湖灘裸露時間加長,給東方田鼠繁殖提供了時間。而據漁民們反映,近兩年從4月到6月,洞庭湖湖灘上隨處可見東方田鼠,這些老鼠甚至啃傷或啃光湖灘上楊樹株距地面約30釐米的樹皮。鄧學建認為,生態平衡被破壞還表現在東方田鼠的天敵貓頭鷹、老鷹等數量急劇減少,特別是湖南人開始大吃口味蛇後,野外蛇的數量急劇下降,失去天敵的東方田鼠大量繁殖,終成禍患。
  據介紹,東方田鼠在汛期成群遷移時,會對濱湖農田各種作物成片洗劫,甚至造成大面積絶收。水稻、紅薯、花生、西瓜、黃豆、甘蔗、苎麻等等,東方田鼠是“通吃”。東方田鼠會嚙咬樹皮和幼枝,造成苗木死亡或生長不良。
   對策
  據分析,隨着洞庭湖水位繼續上升,將有更多的東方田鼠翻過洞庭湖大堤,這不僅會對農作物造成危害,甚至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湖南省植保植檢站專傢介紹了四種滅鼠方法:
  一是化學滅鼠法,選用溴敵隆蠟塊或溴敵隆母液拌稻穀,見效快,效果好。
  二是圍欄控鼠,防止擴散。不僅要對大堤進行圍堵,防止老鼠入垸,而且要對田鼠已遷入的重點區域進行圍堵,爭取在圍堵區域將東方田鼠殺滅。
  三是發動群衆滅鼠。可以組織群衆采用人工挖洞捕鼠和堵殺老鼠。
  四是對洞庭湖大堤擋鼠墻進行整修。沒有擋鼠墻的可以準備薄膜,一旦老鼠上堤立即修建臨時擋鼠墻,對東方田鼠進行捕殺。
   歷次鼠患
  據瞭解,自1985年至2005的20年裏,洞庭湖區曾爆發過5次較大的鼠災。具體是1985年、1993年、1995年、1998年和2005年。
  以2005年為例,當年5月下旬,由於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漲,湖洲灘頭被淹,東方田鼠隨湖水上漲而大量越堤遷入垸內,危害農作物,造成湖區農作物經濟損失過800萬元。截至當年6月8日,洞庭湖區東方田鼠災害發生面積達6.8萬畝,成災面積達3.3萬畝,失收或接近失收面積達0.5萬畝以上。
機製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上海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
  防控製中心、上海西普比-比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員:林矯矯、高 誠、魏梅雄、謝建雲、劉金明、傅志強、邢正弘、柏 熊、
  蔣守富、李 浩、潘漪清、石耀軍、吳祖立、何豔燕、倪麗菊
   起 止 時 間:1998年3月—2004年12月
   奬 情 況: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奬三等奬
   內 容 提 要:東方田鼠是迄今為止由我國學者在血吸蟲病疫區發現的唯一一種感染日本血吸蟲後不致病的哺乳動物。本成果針對東方田鼠這一特性,開展了東方田鼠實驗動物化和抗日本血吸蟲病機製的係統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首次建立了東方田鼠的普通級和清潔級飼養技術,獲得了多個普通級和清潔級種群。
  二、首次對東方田鼠的血液生化、染色體、生化位點等進行了深入、係統研究,獲得了東方田鼠作為實驗動物的基本背景資料。
  三、首次提出並證實了東方田鼠對血吸蟲的抗性是先天性的、可遺傳的。
  四、應用免疫學、生物化學、基因芯片等技術開展東方田鼠抗血吸蟲病機製研究,首次提出了多個可能與東方田鼠抗病相關的因子,並證明其中 3種重要因子的抗血吸蟲功能;
  五、通過東方田鼠血清篩選日本血吸蟲cdna文庫獲得二個日本血吸蟲新抗原基因,並證明這兩個新基因的表達産物均可誘導部分保護作用。本項目申報國發明專利兩項、獲得國傢發明專利一項。本研究多項成果在國內外均屬首次報道,具有原創性,居國內領先水平。研究成果為進一步闡明東方田鼠的抗病機製、查明抗病相關因子提供了重要基礎,為探索防治血吸蟲病有效藥物和疫苗提供了新途徑。
草業百科
  害鼠名東方田鼠
  害鼠學名Microtus fortis Buchner
  害鼠別名田老鼠
  害鼠圖片
  形態特徵是田鼠屬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120-150毫米。門齒孔短小,吻較短,鼻骨平直並膨大。尾較長,通常超過體長的1/3,或幾近體長之半,尾上被毛密。後足較長,足背着生短毛,足趾僅基部具毛。足墊五,前肢第一指特小。體毛灰褐色,自頭至臀毛基黑,上段沙黃,頭尖灰褐,而後順撫全背呈灰褐色;腹沙黃色,頦純白,體側與腹分界不顯;後足背面色似背,前足色較淡;尾兩色,上面黑色,側面及下面白色。頭骨粗壯,棱角不顯著;顱骨粗大而堅實,有棱角額骨稍隆起,前部凹陷;沿眶上經頂骨、頂間骨至人字嵴有一似花瓶狀脊棱,腦顱扁平,顴骨粗隆,眶前孔發達呈“V”字形;齶骨後緣有嚮後伸的小骨且與翼狀骨相接形成翼窩。聽泡形高。
  生態特徵棲息近水湖沼,河流周圍。危害農作物,破壞草原,啃咬樹皮。掘穴居住,洞道長2-3米。洞口直徑7-9毫米,棲地洞口間,洞外來住行徑縱橫交錯。營白晝生活,可以在水底潛行,主食植物緑色部分。天敵有鼬類和猛禽、蛇等。
  分佈範圍省內見於隴東地區;國內分佈於內蒙古、黑竜江、吉林、遼寧、江蘇、安徽、浙江、湖南、福建、陝西、寧夏等省地;國外見於蘇聯、蒙古、朝鮮。
  防治方法1、化學滅鼠法 大面積消滅鼠時,主要采用化學滅鼠法,人工、器械捕捉僅具有次要的意義。近年來群衆性滅鼠的毒餌有:5-10%磷化鋅毒餌:以𠔌物(麥類、玉米或豆類)為誘餌,先用水煮成半熟,撈出後稍稍晾幹,然後加3-5%的面糊,攪拌均勻,再加磷化鋅,繼續攪拌,最後加少量清油再攪拌均勻即成。在鼠洞外16釐米處,投放麥類毒餌10-15粒;或玉米毒餌8-10;或豆類毒餌5粒,就達到毒殺的目的。條投時,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飛機噴撒時,麥類毒餌的含藥量應為10%。毒辣餌配製後,要在陰涼處陰幹12-24小時。間隔40米,噴幅40米,於5月中旬噴撒為宜,每畝用毒餌0.8斤。0.5%甘氟毒餌:以馬鈴薯、蘿蔔或番茄作誘餌。先將誘餌切成指頭大小的方塊,再將0.5%甘氟用水稀釋4倍。然後將誘餌摧毀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屬容器中,攪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誘餌吸幹為止,亦可用麥類作誘餌。每洞投3-5塊或10-15粒。如果在夏季使用帶油的毒餌時,為了避免毒餌風幹或被螞蟻拖去,可將毒餌投入洞中,並不影響滅效。采用毒餌法消滅鼠時,毒辣餌要求新鮮,並選擇晴天投放,雨天會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於植物生長茂盛,鼠的食物豐富,不適於使用毒餌法。而此時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與仔鼠對不良條件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宜采用熏蒸法。氯化苦熏蒸法:溫度不低於12度時,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較好。用小石子、羊糞粒或預先準備好的幹草團若幹,在晴天氣溫較高時,將羊糞粒或小石子盛於鐵鏟上,然後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磷化鋁或磷化鈣熏蒸法:用磷化鋁1片或磷化鈣15剋,投入鼠洞中,滅效較高。若投放磷化鈣時同時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滅效更高。滅鼠炮熏蒸法:投放滅鼠炮時,先將炮點燃,待冒出濃煙後再投入洞中,隨後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隻滅鼠炮即可。2、其他滅鼠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幾種:(1)、置夾法:用0-1號弓形夾,支放在洞口前的跑道上。(2)、活套法:將細鋼活套安放在洞口內約6釐米深處,三面貼壁,上面騰空半釐米,當鼠出洞或入洞時均會被套住。(3)、灌水法:消滅鼠的效果較好。對於沙土中的鼠洞,在水中摻些粘土,滅效更好。此外,還可采用箭紮、挖洞、熱沙灌洞等方法來滅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