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劇目 : 中國風景名勝 : 上饒市區 : 成都 : 新鄉縣 : 萬榮縣 [顯示全部] > 東嶽廟
目錄
No. 1
  東嶽廟投訴電話新鄉旅遊投訴電話:0373-3079389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東嶽廟在新鄉市東關。五代後唐清泰二年(935年)建。宋、金、元、明歷代重修。現存建築角大殿、拜殿及門樓等,皆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築最為壯麗,面闊正面的明間闌額正中,懸挂“東嶽齊天”的金字牌匾一方,字跡蒼勁有力。牌匾兩側及次梢間的闌額上,塑有色彩妍麗的二竜戲珠與大量的鳥獸、牡丹等花卉圖案。技藝嫻熟,生動逼真。殿內金柱通體浮雕盤竜,刻工精湛,色彩渾厚。
  
  整個建築物造型宏偉壯觀,梁架結構嚴謹,負荷力平衡。中軸綫兩側為新建長廊,內置北朝至明朝歷代石刻多通。廟現已修復一新,殿內還有文物陳列,可供參觀。
No. 2
东岳庙
  東嶽廟聯繫方式地址:運城市萬榮縣。
  電話:0359-4527977044200
  郵編:044000東嶽廟投訴電話運城旅遊投訴電話:0359-20856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東嶽廟節慶活動運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樣,有着豐富的節慶活動,永濟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熱鬧,每個鎮區代表團都要表演節目,有首陽的背冰最為著名,表演者光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塊遊街,其場面可謂精彩,每年都有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還有關公文化節等等。東嶽廟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5月——10月東嶽廟美食運城風味小吃著名的有聞喜煮餅、燒麥、豆沙糕、老勁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饃、晉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饃等等。東嶽廟住宿運城市住宿比較方便,自助旅行的遊客可下榻於紅旗西路的張傢北巷兩側,這一帶小旅館與網吧較多。其它情況請看運城賓館飯店東嶽廟購物運城土特産十分豐富,最著名的有北相羊肉鬍卜,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製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麵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衆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故名。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産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産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面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鹹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芮城醬萊,製作考究,花樣30多種。醬筍、醬苴蘭、醬包瓜、豆瓣醬被評為省優質食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色澤金紅,透明發光,色、香、味俱佳。
  運城池????,因運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又因????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還因????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池????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用池????腌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棗,主要産區在稷山縣陶村、姚村、南陽、辛莊、吳村等地,是當地的傳統特産,早已聞名國內外,板棗呈長圓形,體大肥碩,紅光閃閃,肉厚核小,質地細密,含糖分多,幹製後含糖率達74%。板棗味道甘美,富有彈性,久儲不幹。板棗還有不易裂縫腐爛、大棗核小、小棗無核等特點。目前,已開辦工廠加工成金絲蜜棗,大量出口外銷。
  運城席張白水蜜杏,主要産於席張五馬、李傢墳一帶,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種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並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帶産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細漿多、味甜無籽和最容易脫澀的特點而誘人。品種頗多,有豬頭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屬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餅,無核、綿軟、香甜、餅霜厚。把青柿餅掰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油絲。把這種柿餅放在碗裏,用濃茶一衝,便可溶化為湯汁。青柿餅個頭特別大,經過加工,可以在柿餅上面雕成各種圖案。所以,在明清兩代,是地方官嚮皇宮進貢之品。
  平陸百合,地處中條山下的平陸縣,盛産百合。由於質量好,營養價值高,有“中條參”的美稱。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來的。個頭大,肉厚,後味不苦,瓣內無柴。最大的重三兩以上,一般的也在二兩左右。鮮嫩時,鱗莖如一朵白蓮。收穫後的鮮百合,放置起來幹而不爛,埋入濕土可終年保持鮮嫩。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並含有少量鈣、磷、鐵等。藥用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鮮百合,成為當地治療支氣管炎,失眠癥的佳品。平陸罐頭廠已製成百合罐頭,頗受顧客歡迎。
  晉南泡泡糕,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當地人稱之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簡單,用白麵、豬油、糖、陳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來工藝較為復雜。要經過燙面、製餡、油炸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程序。油糕從油鍋撈上來後,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銀絮、白中微黃,吃起來香甜、酥、脆。侯馬市一位老師傅屈志明,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這種原來專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後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十餘種名貴中藥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櫻桃、核桃仁等為餡,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南無鹼饃,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饅頭叫饃,把無鹼饅頭叫做“無鹼饃”。山西南部地區的老百姓製作發酵後的蒸饃時有不在面裏放鹼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已延傳了數千年,發酵後的面雖然不放鹼,但蒸出來卻甜香可口,個頭大,吃着比放過鹼的味道還要好。在白麵發酵時,首先要掌握發酵的程度。把發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團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衹要發酵三到四個鐘頭,面已經充分膨脹時,即停止發酵。把生面加入到發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須控製在發酵過的面的三分之一內。把這三分之一以內的面摻到發酵過的面中,連續揉搓,反復加工,使生面與發酵面完全和勻後,稍稍停放幾十分鐘到個把鐘頭可做成饃的形狀上籠蒸製,蒸出來的饃即是無鐵饃。把饃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那就是著名的“晉南面塑”了。
  新絳雲雕、蠃鈿,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産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製作雲雕産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顔色漆層層堆起,然後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顔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雲紋,統稱之為“雲雕”。新絳雲雕、蠃鈿産品,綫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製作出了許多造型優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緻的雲雕、蠃鈿産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産的發展增添了異彩。東嶽廟玩法訪古、旅遊、
  東嶽廟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年代不詳,據清碑記載,唐貞觀時已有,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多有重修,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東嶽大帝殿、閆王殿。
  
  《飛雲樓》係純木結構,為我國建築樓閣中的珍品。山西素有北塔(應縣木塔)南樓(萬榮飛雲樓)之美稱。飛雲樓呈平面方形,明三暗五層,重檐四滴水。底層左右築厚磚墻,前後穿通,中央四根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皆五間。二三層施勾欄平座,每面皆出抱廈一間,山花嚮外。
  
  各層檐下鬥拱密集,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各檐翼角起翹,大小檐口巧妙結合,極富麯綫和諧美。樓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樓頂,黃緑下班瓦與玲瓏剔透的樓身相配,顯得華美壯觀.
No. 3
  東嶽廟聯繫方式0779——8227012
  東嶽廟投訴電話上饒市旅遊投訴電話:0793—821909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座落在信州區南郊琅琊山中的森林公園,周圍群山環抱,蒼鬆迭翠,景色優美。該廟為東嶽行祠,始建於宋紹興年間。後經明清幾代的修葺擴建。一度成為規模壯觀的古代建築群。
  除主體建築正殿外,右為睢陽祠,左為聖母殿,後為文昌閣,前面還有戲臺。正殿門前設三重臺階,墀嵌大幅浮雕九竜壁。現存正殿和睢陽祠,面積近2000平方米。
  正典為前後廳,雙天井,硬山屋頂,磚木結構。總面積600多平方米,現已修葺一新。廟後的雲碧峰高250多米,登巔可遠睇全市風光。
北京朝陽區東嶽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東部朝陽區朝陽門外神路街。占地約6萬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宇。始建於元延六年 (1319),由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和其弟子吳全節募資興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賜名東嶽仁聖宮,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清道光年間擴建。廟坐北朝南,由正院、東院、西院三部分組成。正門前有高大雄偉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樓。正院建築主要有山門、戟門(又稱瞻岱門、竜虎門)、岱宗寶殿(又名仁聖宮)、育德殿、玉皇殿。進戟門始自左右再嚮北環繞的廡殿為地獄七十六司殿。再嚮北左有廣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財殿、太子殿。岱宗寶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吳金節祠堂、張留孫祠堂、山府君祠堂、蒿裏丈人祠堂等。最後為後罩樓。東院原為花園,西院為規製不一的小型殿宇,多為民間善會修建。東嶽廟雖經重修,但其主體建築仍保持元代風格,廟內以神像、石碑、楹聯衆多而享譽海內外,趙孟頫書"張天師神道碑"(俗稱道教碑)即存於廟中。今正院已修葺一新,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東嶽廟張留孫本為江西竜虎山上清宮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隨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到大都朝覲。不久,張宗演回到江西,留張留孫在北京作為天師代表。由於張留孫治療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寵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宮供張留孫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張留孫為玄教宗師,授道教都提點,賜銀印。大德年間,元成宗加封張留孫為玄教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張留孫取名。可見元朝皇帝對張留孫的寵信之至。
  東嶽廟
  廟在朝陽門外二裏,元延佑中建,以祀東嶽天齊仁聖帝。殿宇廓然,而士女瞻禮者,月朔望日晨至,左右門無閑閾,座前拜席為燠,化楮錢罏,火相及,無暫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從像,乃若憂深思遠者,相傳元昭文館學士藝元手製也。元,寶坻人,初為黃冠,師事青州杞道錄,得其塑土範金摶換像法。摶換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成像雲。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適閱秘書圖畫,見唐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稱為相臣。遽走廟中為之,即日成。今禮像者,仰瞻周視,一一嘆異焉。元仁宗嘗敕元,非有旨,不許為人造他神像也。殿前豐碑三:趙孟頫楷書一,孟頫弟世延楷書一,虞集隸書一。正統中,益拓其宇,兩廡設地獄七十二司。後設帝妃行宮,宮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領兒嬰以嬉,或治具,妃將膳,奉匜櫛為妃裝,纖纖縫裳,司妃之六服也。宮二浴盆,受水數十石,道士贊洗目,無目諸疾,入者輒洗。帝妃前懸一金錢,道士贊中者得子,入者輒投以錢,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磬所攜以出。三月廿八日帝誕辰,都人陳鼓樂、旌幟、樓閣、亭彩,導仁聖帝遊。帝之遊所經,婦女滿樓,士商滿坊肆,行者滿路,駢觀之。帝遊聿歸,導者取醉鬆林,晚乃歸。
  張留孫晚年見大都未有泰山神東嶽大帝之廟,遂發願籌資興建。延祐六年(1319年),張留孫在齊化門(即今朝陽門)外買好了地,但還沒來得及興建廟宇,便去世了。嗣宗師吳全節繼承師志,於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門,次年又建東西兩廡,塑了神像,朝廷賜名“東嶽仁聖宮”。泰定二年(1325年),魯國大長公主捐資興修建後殿,作為東嶽大帝的寢宮。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極一時。但隨着元朝的滅亡,玄教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明朝衹承認竜虎山正一天師道,不承認玄教大宗師,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將南京朝天宮的清微派道士禹貴黌委任為北京東嶽廟住持,從此北京東嶽廟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興起於宋朝時候的一個道教派別。)
  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147年),對東嶽廟進行了修葺,英宗親自撰寫了《御制東嶽廟碑》。此後,明、清兩代先後多次對東嶽廟進行了維修和擴建。
  東嶽廟的清微道士從明朝一直傳承到民國時期,先後傳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後,東嶽廟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紀80年代,朝陽區成立了“東嶽廟騰退修復領導小組”。90年代,朝陽區出資2000萬元對東嶽廟進行了修繕。1996年,國務院將東嶽廟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北京東嶽廟管理處暨北京民俗博物館正式成立。1999,恢復了傳統的東嶽廟廟會。廟會一經恢復,這座建於元代的古觀,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令人叫絶的古建、楹聯、碑刻等而離譽京城,名揚四海。
  東嶽廟的主殿是岱嶽殿,殿內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東嶽大帝。東嶽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廟,北京東嶽廟乃是其行宮。泰山在古代被視為距天最近的地方,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故自秦始皇起便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的聖地。但在民間,自東漢以來,即流傳着泰山為治鬼之所的說法,認為人死歸土,都要到這裏接受審判。泰山腳下的蒿裏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則被奉為冥界之王。
  人們傳說,東嶽大帝統領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六個辦事機構,稱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稱判官。北京東嶽廟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有的殿衹好讓兩個司合署辦公,故七十六司共占用殿堂六十八間。過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聯,內容既是對各殿司神職能的詮釋,也是中國人善惡報應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們或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或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或意藴深長,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設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諸鬼神,宣揚的是仁民愛物、忠君孝親的傳統倫理。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於1924年先後兩次到東嶽廟,研究七十六司,並發表了兩篇研究文章。後又不斷有中外學者赴東嶽廟進行調查研究,以探討中國人關於冥府的各種傳說及老北京的舊風俗。
  東嶽廟的“三多”特色
  東嶽廟素以“三多”著稱於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聯匾額多。
  神像多:
  東嶽廟除塑有東嶽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還供奉有其他衆多的神靈仙真。據稱,東嶽廟曾供有三千尊神,號稱神像最全。1928年北平社會局對東嶽廟的神像進行統計,那時尚有神像1316尊。東嶽廟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舉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大帝、賜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衆星之母鬥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婦女兒童、賜子廣嗣的碧霞元君、子孫娘娘,保佑人們發財的文武財神,賜給人們姻緣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醫治病的藥王、保護糧倉的倉神以及竈王爺等民俗之神,還有建築業祖師爺魯班、騾馬驢行的祖師爺馬王爺、梨園界的祖師爺喜神等各種行業之神。
  碑刻多:
  東嶽廟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數量衆多,為京城各廟之冠。由於碑刻散落在正院、東廊、西廊、北院各處,且排列不甚規整,故歷次統計數目都有所差異,民間甚至流傳“東嶽廟的碑數也數不清”的說法。五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東嶽廟的碑刻進行了拓製。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別於1959年、1963年對東嶽廟的碑刻進行了普查,將每塊碑編號。文革期間,廟內碑刻遭到嚴重破壞。1995年底東嶽廟交歸朝陽區文化文化局收歸時,完好樹立的碑僅存18通。1997年重修東嶽廟時,又發現了許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目前,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歷史上,有資料記載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歷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最晚的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立於新魯班殿前的魯班會碑。
  在衆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書法傢趙孟頫撰寫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俗稱道教碑,號稱鎮廟之寶。趙孟頫\\喜好道教,與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吳全節交往甚密,曾奉旨為二人畫像,懸挂在大都崇真宮中。至治二年,張留孫羽化,趙孟頫悲痛不已,不顧年老體衰,欣然奉詔撰寫《張公碑》。洋洋兩千餘字,詳細記述了張留孫平生之盛跡,贊美之意,溢於言表。數月後,趙孟頫\\也辭世而去。七年後,碑文刊刻立石。民國年間,每到春季,琉璃廠榮寶齋就要來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廟會上賣。2001年經專傢鑒定,被定為國傢一級文物。
  東嶽廟的碑刻中,數量最多的是香會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類香會所立。東嶽廟的香會是由各行各業人士所組成的為東嶽廟廟會服務的團體。
  楹聯匾額多:
  各殿前均挂有楹聯、匾額,集中體現了東嶽信仰懲惡揚善的精髓。楹聯多是東嶽廟的一大特色景觀。原來,廟內多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體的楹聯。它們既是對各殿各司神祇職能的詮釋,也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在“善惡有報”的外衣下,楹聯的內容折映出豐富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它們或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或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或意藴悠長,藴含哲理,文化內涵相當豐富。
  現在,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聯均已恢復。文字由當代國內知名的書法傢書寫,真、草、篆、隸、行五體齊全,形同一個高水平的楹聯書法展,不僅有助於觀衆理解楹聯的文義,而且可以使人獲得中國書法藝術的享受。
  書法傢歐陽中石題寫的楹聯“陽世姦雄,違天害理皆由已;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反映出根植在中國傳統理念中的“善惡有報”觀念。現挂於瞻岱門。
  東嶽廟的廟會由三月十五日開始,持續半個月,以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誕辰之日為最盛。廟會規模宏大,而東嶽廟的道衆最多不過十幾人,因此籌辦廟會,全仗各香會出錢出力。
  香會名目繁多。有些香會以進獻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紙會、獻花會、路燈會、盤香會、淨水會、供膳會、壽桃會;有些香會以在廟內的活動命名,如撣塵會、放生會、淨爐會;還有些香會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魯班會、馬王會、精忠會(嶽飛)、慶司會(供奉七十六司)。
  在廟會前夕,諸香會都要在廟門和各街坊巷口張貼“報單”,也稱“會啓”,告知諸位會員及香客,作好準備。據清代的一份萬善撣塵會報單所載,該會的活動安排是:廟會的前一天會衆們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壇設駕。夜裏子時,即為諸神撣塵。第二天清晨,禮拜神靈,進獻貢物。午間作素齋一桌。
  從碑刻刊列的會衆署名中,我們看到東嶽廟香會成員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網羅了北京社會各個階層。
  東嶽廟的各個香會,規模都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達萬人以上。其組織比較周密,香會的總負責人稱作會首,下設副會首若幹。正、副會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設各種“把兒”,分司事務。如錢糧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東嶽廟的廟會,除了有衆多的香會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在東嶽大帝誕辰日,要舉行東嶽大帝出巡的盛大慶典。出巡的意思是東嶽大帝於這一天降臨人間,走街串巷,監察下民,勸善懲惡。出巡時,東嶽大帝聖像被放在八擡大轎內,由香客門擡着,隊伍的前面有旌旗鼓樂導引,有兇神惡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鎖的“罪人”。緊跟在後面的是衆香會,身穿彩衣,邊走邊演,氣氛熱烈。所經之處,觀者如堵。出巡之後,香客們又把東嶽大帝聖像擡回廟內大殿中,並給東嶽大帝進獻新的服飾,焚香後纔算禮畢。然後人們在廟外茂密的長鬆緑柳之下,開懷暢飲,享受神人同樂的歡娛,直至天黑。
  從衆多的香會和東嶽大帝出巡的盛況可以看出,自元代以來,東嶽廟己成為凝聚北京民衆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瞭解東嶽廟及其各種香會,是瞭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徑之一。
山西省蒲縣東嶽廟
  在山西蒲縣城東2公裏柏山之巔。山上柏樹繁茂, 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稱柏山寺。廟宇規模宏敞,佈局完整, 有山門、 凌宵殿、樂樓,議事廳、獻亭、東嶽行宮大殿、後土祠、 聖母祠、 清虛宮、地藏祠、地獄、角樓以及環周樓廊等六十餘座建築。 創建 年代不詳,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 現存東嶽行宮殿是元 代地震毀壞後於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寬深各五, 幅階周 匝,重檐歇山頂,柱全為石雕,並刻有《木蘭花詞》五首, 殿內塑 有東嶽黃虎及侍者像。最後地平以下由十五孔窯洞組成十八層地獄, 內塑五嶽大帝,十殿閻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與人相等, 分別 塑有各種鬼吏和刀山、油鍋、碾磨、鋸解等共計一百二十餘軀, 是我國現存寺廟稀有的一組明代泥塑佳作。
山西晉城市東嶽廟
  道教廟宇。在山西省晉城市東北十八公裏的高都鎮。創建於金代大定年間 (1162—1189),明清兩代曾有重修。現存山門、東西廊廡、天齊殿、藏經閣及兩垛殿等,其中天齊殿為金代原建,其餘皆為明清重建。天齊殿內供奉東嶽大帝塑像。
山西萬榮縣東嶽廟
  道教廟宇。在山西省萬榮縣原解店鎮東南隅。創建年代不詳,唐代已有部分建築,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兩代屢有重修。現存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東嶽殿、閻王殿等I建築,其中飛雲樓為清代重建,餘多為元建明修;主體建築飛雲樓,俗稱解店樓,樓平面方形,三層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樓頂,露明三極,隱於平座之內的暗層兩級,實為五級,底層左右築壁,前後穿通,四根通柱直達樓頂,上兩層皆有勾欄,每面各出抱廈一間,又用二平柱分為三小間,上築屋頂,山花嚮外,下面以穿插枋和鈄材挑承,結構巧妙,秀麗壯觀,為我國樓閣式建築之中的佳作。東嶽殿面闊進深各五間,近方形,重檐歇山頂,脊飾琉璃獸。殿內正中原供奉東嶽大帝塑像。
河南新鄉市東嶽廟
  道教廟宇。在河南省新鄉市東關。始建於五代後唐清泰二年(935),宋、金、元、明各代均有重修。現存建築有大殿、拜殿及門樓等,皆為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築最為壯麗,面闊五間,進深三問,單檐歇山頂,黃緑色琉璃瓦覆頂,殿額懸“東嶽齊天”金字牌匾一塊,殿內金柱通體浮雕盤竜,刻工精湛,色彩渾厚;整個建築造型宏偉壯觀,結構嚴謹。中軸綫兩側為新建長廊,內置北朝至明代石刻多通,是研究此廟歷史的重要資料。
陝西西安市東嶽廟
  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門內昌仁裏。始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元代廟宇被毀,明清兩代屢有修建。該廟坐北面南,規模較大;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及東兩兩廡殿等。前殿面寬五間,周圍共有朱色廊柱二十四根,柱下基石之上,刻有各種花卉圖案,殿頂覆琉璃瓦,凝碧生輝,殿內東兩兩壁之上滿布大幅彩色道教壁畫,題材豐富,筆法高超,為元末明初之作。後殿面閣三間,殿內東西兩壁與北壁兩端亦繪有彩色道教壁畫,綫條遒勁,色彩濃重。東院內有三教宮。因宮內原供奉老子、孔子、釋迦牟尼,故名。廟內保存有明清兩代重修部分殿宇的石碑數通,是西安著名的道教廟宇之一。
浙江嘉善縣東嶽廟
  位於西塘鎮東1公裏的鳳凰浜村內。據清光緒《嘉善縣志》記載:始建於宋,原有面積較大,有山門帶戲臺,前殿和後殿,現僅存山門和前殿。前殿正梁上記有: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歲次乙醜嘉平月裏人集資重建。山門為木結構樓屋,面寬3間,東西兩側又各加1間7梁柱的耳間,東西縱長15米,進深7米,單檐硬山頂,全部用陰陽瓦。前殿面寬五間,東西縱長13.7米,明間和次間進深12.5米,梢間進深8.7米,前殿正面看是單檐歇山頂,後面看是硬山頂,全部用陰陽瓦。1988年群衆集資9000元作過修理。
福建泉州市東嶽廟
  道教廟宇。在福建省泉州市東門外鳳山。又稱東嶽行宮。宋紹興二十三年 (1153),尚書張汝錫創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知府薑志禮重修。據明李興縉《第一山青帝宮記》載,明代擴建時將原有一殿拓為三殿,並增建左右回廓;大殿內祀東嶽大帝等神像,東殿稱宏文府,西殿名陰騭司。後部與建築被毀,現僅存大殿一座。是泉州道教廟宇之一。
山西壺關縣東嶽廟
  東嶽廟位於山西省壺關縣竜泉鎮秦莊村中,2004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創建年代不詳。元代及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座北嚮南,二進院。現存過亭、正殿、配殿,廊房已改建。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正殿保留元代建築風格,面闊五米,進深三間,懸山頂,柱頭鬥拱六鋪作,單抄雙下昂。
江蘇淮安市東嶽廟
  歷代封建統治者多迷信神權,並以之愚弄百姓,維護其統治。舊社會,淮安是一個封建地主的消費城市,每年有多次的迎神賽會,形式最隆重影響最大的首推東嶽廟會(詳見《淮安文史資料》第一輯)。東嶽廟在淮安城東邊,廟裏供奉着民間傳說的名叫“黃飛虎”的東嶽大帝。信奉他的人說他是執掌鬼篆、專司人間禍福的幽冥皇帝。十殿閻羅王也在其掌管之下,加之歷代皇帝多有封賜,因此,過去很多人對他既敬且畏,虔誠禮拜。
  東嶽廟“相傳為唐代建”(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元泰定年間曾加修葺,其後正殿兩廡歲久日頽壞”(明劉復《重修東嶽廟碑記》),“明永樂中都指揮施文重修,宣德中平江伯陳瑄(字彥純,合肥人,永樂初以平江伯守淮安,督漕運)修,成化中知府楊昶(仁和人)……增修,鹹豐元年復修”(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光緒三十年邑人周鵬舉、丁賜第等請款重修”(民國《續纂山陽縣志》)。至解放初期,東嶽廟已破爛不堪,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淮安縣人民政府利用廟房辦起了淮安織布廠,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四舊,將其塑像毀壞殆盡。一九九六年淮安市人民政府遵照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由經委牽頭,各方捐款十餘萬元,對東嶽廟進行了部分整修。
  淮安東嶽廟在嶽廟街北,原前殿大門與東西群房不在一條綫上,約北移4-5米,由前殿山頭墻角砌八字墻與東西群房相接。前殿東西間各置木柵欄,柵欄後為神臺,神臺上各塑像五尊,俗稱“十帥”,東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績,西為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走出前殿,即見大石獅一對立於院中,過了石獅子再嚮前就是樂樓,飛檐翹角,同蝴蝶形狀相似,其下層除四角用磚砌,南北東西皆通行無阻,稱為過街樓。正樓是慶賀東嶽大帝生辰演戲的戲臺,東西為鐘鼓樓。離前殿不遠,東西各有廊房十間,東邊塑有十殿閻君、判官;西邊塑陰曹十司及刀山、火海、鋸解、奈河橋、血污池、惡狗莊……。樂樓以東、十殿之北有門通東院,內有清書科、道士住宅、文武殿、雷神殿等;嶽樓以西、十司之北有門通西院,內有財神殿、老君殿等,還有大面積空地。
  大殿前原有鐵香爐一座,傳為明代鑄造,從不生銹。大殿建築為明三暗五,深亦五間,整個殿堂雕梁畫棟,顯得十分威嚴聖潔。殿正中上方高懸一塊“天齊仁聖大帝”金匾,人們稱黃飛虎為“天齊老爺”,一直流傳至今。“天齊老爺”,是歷代老百姓對殺富濟貧,為百姓謀生存的人們的敬仰,高歌他們的功德,謂之“功高天地,與日月同輝”。大殿中間塑“東嶽大帝”審案判事像,即坐壇像,兩旁為崇黑虎和咤叱虎的站立塑像。前有供桌香爐燭臺,供桌前兩旁有兩站班塑像。
  從大殿東邊往北即到內富,內宮為三間,中間塑有東嶽大帝出壇像,西間為書房,塑有東嶽大帝如意像,東間為“娘娘殿”,即太太房,塑有娘娘像、侍兒像。後即寢宮,床帳披褥,一切用物應有盡有:傳說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靠神吃飯的女巫來到娘娘殿為娘娘梳洗穿戴。
  大殿近門處塑有馬神,據民間傳說,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占領淮安,一度占據東嶽廟,日軍軍官用馬鞭打掉了馬神的鞭子,很為得意。不久,日軍的馬相繼病死了不少。當時人們高興地說:“這是神懲罰的”。這個傳說反映了人民對日寇的憎恨。
  大殿東西前後的房屋有為“東嶽大帝服役的七十二班半”,半班是衣箱班(七十二班班名詳見《淮安文史資料》第一輯)。傢丁班裏有泥塑站像,依照人的身體長短、肥瘦、頭面進行塑造,同活着的人一樣。據說在世的人與死的人區別在腰間係的腰牌,死人填姓名是為已做永久傢丁;在世之人不填,是為生前所允。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千年道教聖地東嶽廟經修繕後重新對外開放。整修後的東嶽廟煥然一新。山門是仿造茅山道院的山門重新建造的。進了山門,東西兩旁是兩棵古銀杏,其東一棵主幹直徑1.43米,樹圍4.3米,高20米,樹齡400餘年j西一棵主幹直徑0.75米,樹圍2.33米,高18米,樹齡300餘年。迎門為大殿,據專傢考證,大殿為宋代石礎,明代風格。大殿東西寬12.5米,南北進深15.3米,檐高4米。殿中供奉“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塑像兩旁明柱上有紅底金字對聯一副:
  爾知上帝至公,善者降祥,惡者降殃,喜看到頭全報應;
  我本直言不諱,有過自新,無過自勉,須當援手好扶持。
  大殿東側的內宮、道人堂、齋飯堂亦進行了整修,重塑了東嶽太太像,整理了寢宮。重建了大殿西側的慈航堂,重塑了慈航道人像,堂兩旁有對聯一副:
  蓮花臺上觀士音;銀杏林中慈航主。清理了大殿東側的古井,現井水清澈,甘甜可口。大殿後的原玉
  皇殿正待整修。
  多少年來,東嶽廟是人們歌功頌德,懲惡揚善活動的一個場所。而今的東嶽廟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是淮安市道教信徒的活動場所,是淮安的一個旅遊景點。
沔陽東嶽廟(革命烈士紀念館)
  東嶽廟又名天齊廟,傳說是為了紀念東嶽大帝黃飛虎而建。
  黃飛虎是商末紂王的鎮國武將軍,是紂王的舅兄。黃飛虎能文善武,為人正直。紂王是一個專橫暴虐、沉溺酒色的君王,他偏愛妖妃妲己,做了很多壞事,挖國神比幹之心,敲涉者之脛,剖孕婦之腹。還猥褻其舅嫂賈夫人,逼得賈跳樓自殺。黃飛虎正義迸發,棄紂投嚮周武王,不幸於兵發商者朝歌之前,在澠池陣亡。《封神榜》上封黃飛虎為“東嶽齊天仁聖大帝”。故建廟祭祀。
  1924年2月,由婁敏修、鄧赤中、許炎生等8人組成的中國共産黨沔陽縣第一個黨小組,在東嶽廟三佛殿秘密成立,從此揭開了沔陽人民革命的序幕。1941年東嶽廟毀於戰火,1943年重修大殿一座,後被拆毀。1987年,沔城人民自願捐資,重修東嶽大殿、觀音殿和十朝閻王殿。因東嶽廟是沔陽縣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沔陽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1992年在東嶽廟舊址上修建了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
福建建甌東嶽廟
  建甌東嶽廟,又稱東嶽行宮,坐落城東郊三裏白鶴山麓,占地四十餘畝。是目前福建省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築之一,就其主體建築“聖帝殿”的規模、形製,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係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始建於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明《建寧府志》捲三《山川》白鶴山條下載:“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 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又鶴翔其上, 因名, 山之麓有東嶽行宮”。東嶽廟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圍以鐵欄(現用木欄)是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所鑿。
  東嶽廟歷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後多次修繕。
  出東門,行三裏,過奈何橋;經孟婆亭,到東嶽廟前,衹見緑樹紅坪,殿宇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緻,鵝蛋石路,拾階登門,門匾“岱宗隆祀”。進入山門,再登石級,過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閻王,再上為戒臺,坐南面北朝嚮大殿。大殿又稱聖帝殿是東嶽廟主體建築。聖帝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十一檁擡梁式屋架,面闊五間,總寬28.5米,進深六間,總長22.2米。柱頭鋪作施清式人字鬥拱,轉角鋪作施之抄竜頭單下昂,並伴有裝飾性,(石承重)象鼻之下昂。藻井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鬥拱,內檐補間鋪作(平身斜)為之朵,下施雕工精細駝峰,造型有鹿、羊等。內檐柱礎兩側對稱,其中金柱、中柱礎為復盆式過渡到鼓鏡式造型,是較為典型的明代早期風格。整座建築工藝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築風格,對研究我國的古代建築和現代仿古建築,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參考價值。
  聖帝殿四周有圍廓,殿後為後宮殿。
  聖帝殿供奉嶽帝爺。即《封神演義》中的黃飛虎,姜子牙封神時,黃被封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統管閻王。幾百年來,影響遍及閩北四方,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七日廟會,各方信士雲集該廟朝聖,為古建州第一大廟會。
  有趣的是,別處東嶽廟均主祀“五嶽之首”、總管人間吉兇禍福的“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而建甌東嶽廟除大帝外卻還另生女神。據傳,民國初年,東門嶽帝出巡,有一大洲船傢姑娘往觀,回傢得婦癥身亡,神棍說她是被嶽帝娶去,須在東嶽廟增建後宮,塑立“淑明皇后”,幾年後,又增塑大太子、二太子。從此嶽帝出巡必到大洲,以示探望其嶽父。
廣東東莞東嶽廟
广东东莞东岳庙
  東嶽廟,位於茶山鎮象嶺南麗,建於元明初,廟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東嶽大帝衆神體係。全廟由中路正院和東、西道院三個部分組成,正面有大門、香亭、正殿,兩側對翼,有御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間,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的最大的廟宇。整個廟宇氣勢恢弘,建築精良。
山西省介休市東嶽廟
  山西省介休市東嶽廟位於介休城南7.5公裏的小靳村。坐背面南。中軸綫為山門、戲臺、獻殿、大殿、寢殿、三進院落,中院的東西為窯洞。占地面積不大,但頗有氣勢。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現存碑記,蒙古至元七年(1270)與大德七年(1303)地震後重修過。最晚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修。
江蘇海門市東嶽廟
  法光寺古稱東嶽廟東嶽廟位於餘東古鎮東市,始建於明代後期,原係吳氏祠堂。明末清初,江水逼近餘東城南,當地人將江流漂來的一根川木雕刻成高約2.5米的東嶽菩薩,供奉於正殿,吳氏祠堂遂演變為東嶽廟
  東嶽廟存正殿與後殿,原有的山門及東南側殿巳被拆除。正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平面呈正方形,4根金柱下安素覆盆式柱礎。後殿為硬山建築,明間為九架擡梁式,梢間為穿鬥式梁架,月梁扁作,雕刻綫條簡潔流暢。東嶽廟舊時香火很盛,曾有“小狼山”之稱。抗日戰爭爆發後,漸趨冷落。建國後,曾改作糧站、工廠。1987年初,動工修復。1988年春節,正式開放。
近義詞
東嶽廟
東嶽廟居委會, 東嶽廟社區
東嶽廟
相關詞
山西臨汾柏山
包含詞
東嶽廟村東嶽廟會東嶽廟鄉
小東嶽廟潤城東嶽廟玉泉東嶽廟
南捍東嶽廟王麯東嶽廟高都東嶽廟
屯城東嶽廟秦莊東嶽廟上莊東嶽廟
淮安東嶽廟東嶽廟遺址東嶽廟香會
柏山東嶽廟東嶽廟大殿華山東嶽廟
蒲縣東嶽廟襄垣東嶽廟北京東嶽廟
晉城東嶽廟臨汾東嶽廟周村東嶽廟
雷州東嶽廟道觀東嶽廟東嶽廟社區
萬榮東嶽廟西塘東嶽廟興東垣東嶽廟
重修東嶽廟碑泰山東嶽廟會東嶽廟居委會
順莊東嶽廟戲樓西安東嶽廟壁畫昌平桃林村東嶽廟
紅岩寺東嶽廟戲樓鄉鎮企業局東嶽廟東嶽廟行業祖師信仰習俗
柞水紅岩寺東嶽廟戲臺戶縣甘河鎮東嶽廟戲臺大荔東嶽廟岱祠樂樓
西塘·東嶽廟小雨出西門五裏至東嶽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