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維管植物 > 東北點地梅
目錄
No. 1
  androsace filiformis refz
  【藥名】:東北點地梅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報春花科植物東北點地梅的全草。
  【功效】:消炎止痛。
  【主治】:用治局部疔瘡、潰瘍、紅腫、疼痛。
  【性味歸經】:苦、辛,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 15-20剋,煎湯。外用:搗敷患處。
  【別名】:郡林一達鄰一套布其(東北蒙古族語)、絲點地梅(《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東北各省、華北及新疆。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絲點地梅
  【拼音名】Sī Diǎn Dì Méi
  【別名】點地梅、喉嚨草、報春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東北點地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droxace filiformis Retz.[A.filiformis Retz.var.glandulosa Kryl.
  采收和儲藏:5-6月采收全草,洗淨,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全株幾無毛或部分有纖毛。主根不發達,具多數纖維狀須根。蓮座狀葉叢單生,直徑2-8crn;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葉片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25m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短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2.5-15cm,無毛或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傘形花序多花;苞片綫狀披針形,長約2mm;花梗絲狀,長短不等,長2-7cm;花萼杯狀,長2-2.5mm,5分裂,分裂約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具極狹的膜質邊緣,無毛或有時疏被腺毛;花冠白色,直徑約3mm,筒部比花萼稍短,5裂,裂片長圓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內,花絲長約0.4mm,花藥長圓狀三角形,長約0.3mm,子房球形。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mm,果皮近膜質,外被宿存花冠,5瓣裂。種細小,多數,棕褐色,近長圓形,直徑約0.3mm,種皮有網紋。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2000m的潮濕草地、林下或水溝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皺縮,葉蓮座狀叢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0.6-2.5c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淡黃色;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花葶纖細,黃色至紅色,上部被短腺毛;傘形花序多花;小花淡黃色。氣微,味淡。
  【性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咽喉腫痛;口瘡;牙痛;火眼;偏正頭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