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安徽 >安慶 > 東關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東關寨投訴電話安慶市旅遊投訴電話:0556-5542742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東關寨,位於天柱山東側,雄有危崖千丈,絶峰對峙,中開一綫,險若天梯;秀有鵲橋橫空、蜒蚰攀壁、雙獅戲球。蜒蚰攀壁,為天柱山怪石中一大奇觀。巨石頭圓而身尾扁,朝上伏臥於岩坡上,全長40餘米,頭部頂端伸出壯如一對觸角的石柱,活象一個爬坡的蜒蚰。煙雲縹緲時,更覺其有蠕蠕動態。翠華峰,海拔1120米。蒼紫石頭中布滿鬆蘿,峰頂老鬆密集,遠望去如大家庭院。春日山花爛漫,秋夏青翠欲滴,其秀色為東關之最。迎真峰,海拔1109米。峰頂大石錯疊構成天然洞穴,可容百人,相傳曾是迎拜司命真君處所。據說宋末劉源義兵曾將18名死於疆場上的戰士的妻子保護於此,至今洞中仍存有石臼、石燈龕、瞭望窗及瓦礫遺跡遺跡。
No. 2
  東關寨簡介
  東關寨位於福清市一都鎮東北方向的東山村。東關寨與東山村相距1公裏,坐落在村東隔溪的山腰間。東關寨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當地何姓傢族興建。
  東關寨從東嚮西,依山勢高下而建,層層遞升,平面呈長方形,寬55米、深76米。東關寨寨墻基坐和墻體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10米左右,堅牢壁立,氣派非凡。東關寨石墻之上再築土墻,墻上開窗和小孔。孔口外嚮狹窄,內嚮寬大,供了戶、觀察寨外動靜,或提供投射利器和射擊使用。東關寨寨前有廣阔石鋪埕地,埕中設階臺,自南嚮北歷階而上15級,折嚮東5級就進入寨門。
  東關寨構造
  東關寨寨門內是第一進雙層樓房,背倚寨墻,坐西嚮東(內嚮),面對廳堂。構架為穿鬥式,用通柱(樓上下層支柱衹用1根),又坡頂,前坡嚮內出檐,後坡覆蓋寨墻,正脊為鵠尾。樓上下均為5開間。樓下一瞬間為寨門通道,前廊既接連前院披捨,也通連左右別院。樓後與東關寨寨墻門架設廊道,寬近2米,沿寨墻內嚮環繞全寨,配以寨墻上開的了望(射擊)孔,用以防禦外來盜賊。樓房前為石鋪庭院,院正中與左右廊房都設有石階,供登廳堂。廳堂、門樓房、左右廊樓構成第一井,組成單元小區,既封閉又與左右前後通連。
  二進是東關寨的中心點,門墻緊靠前廳堂後井,正中有石階3級,上有覆龜亭雨蓋。門墻檐下施彩繪、粉墻。正廳堂為6柱5開間,前為廊後為堂。堂前遊廊兩端設門通左右別院。並通嚮南、北寨門(側門)。堂後有高墻阻斷第三進後樓院。二井廳堂前有左右披榭、回廊、除了長輩住房外,還是全東關寨舉辦婚喪慶典的場所,是全東關寨集中活動的中心。
  後樓院在二井廳堂後方,建築為雙層樓房,獨成院落,坐東嚮西,結構與前大門樓相同,5開間,穿鬥式構架,雙坡頂。東關寨樓前左右也是雙層樓,與正座樓房上下均通連。樓膠有小庭院。樓下前回廊與左右別院相通。樓上後廊與東關寨寨墻間也設有廊道、了望(射擊)孔。
  中軸綫外的別院比較單純,沿東關寨寨墻內嚮中軸綫山墻下的披廈。中軸綫與別院間通道均有雨遮覆蓋。全東關寨寨廳堂、樓房,纍计99間,寨門除正面西大門外,還有兩側(南、北)寨門。寨門為石樞木板門,板門用重陽木製成。門頂有註水孔,用以註水護門以防火攻。寨內尚有泉井1口,終年供水,大旱不竭。
  東關寨整座建築,規製嚴整,主從有序,寨體堅固實用,既便於生活,又便於全寨防火、防匪。在距離東關寨西側一公裏的歇山坡上有一處歐陽修題刻,相傳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因一段姻緣傳奇而慕名至此,並且在兩塊巨石上揮筆寫下“三生石”、“遺照臺”六個大字。
  東關寨的歷史
  此寨坐東嚮西,依山勢而建,廳門三進,廳後又有院落。主座除一廳四廂外,左右分別有三進的附屬別院。誰要是把寨中三進兩層共99個房間逛遍,很可能要纍倒在地。其實光看全寨深76米、寬55米、占地面積4180平方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共六七千平方米這些數字就夠嚇人了。
  東關寨經歷數百年風雨洗禮,外觀幾如當初,下水道下的墻體基石分毫無損,用許多石板條鋪就的天井不坍塌、不變形走樣。更重要的是此寨在軍事上的意義。整個寨外墻包括基座和墻體下半部,一律用花崗岩石塊砌就。石墻厚約2米;高度依地勢而定,最高處達七八米。墻體上部為土墻,高約3米。寨四周土墻分別設79個呈外大內小狀的了望口和射擊孔。寨四周石墻之上、土墻之內又設寬2米多的環寨哨廊(又稱跑馬道)。西、南、北三寨門均以巨石砌框,重陽木門板厚約30釐米。一旦門外火攻勢猛,寨中人可藉助設在門框上方的出水洞傾水滅火。在以長矛大刀為武器的清乾隆年間,此寨可謂固若金湯。據說早年劫匪曾圍困此寨63天,最終敗興而去。1935年,羅漢裏革命根據地80多位遊擊隊員被睏寨中。國民黨省保安團以一個連兵力包圍此寨並搶占寨後山頭,不斷地嚮寨內開火,但最後也是灰溜溜地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