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古典文獻 >史藏 >地理 > 東京夢華錄
目錄
東京夢華錄
作者: 孟元老 Meng Yuanlao
  這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貌的著作。宋孟元老撰。元老號幽蘭居士﹐原名孟鉞﹐曾任開封府儀曹﹐是北宋保和殿大學士領都水﹑將作二監事務孟昌齡的族人﹐居裏及其餘仕履俱不祥。他生於北宋末年﹐崇寧二年(1103)隨其父到東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後南逃﹐在東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晚年追憶昔日舊京的繁盛﹐寫成《東京夢華錄》十捲﹐錄內分別記載﹕東京城池﹑河道﹑宮闕﹑衙署﹑寺觀﹑橋巷﹑瓦市﹑勾欄﹑以及朝廷典禮﹑歲時節令﹑風土習俗﹑物産時好﹑諸街夜市﹐反映出當時都城官﹑私手工業作坊﹑商業﹑文化﹑交通的發達情況和東京的風貌。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傢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
  作者還用大量的筆墨﹐記錄了當時東京民間和宮廷的“百藝”﹐並闢《京瓦伎藝》一目﹐詳述了勾欄諸棚的盛況﹐及各藝人的專長。該書對宮廷教坊﹑軍籍﹑男女樂工﹑騎手﹑球隊也作了描繪﹐特別是春日宮廷女子馬球隊在寶津樓下的獻藝﹐還有火藥應用於“神鬼”﹑“啞雜劇”中增加效果等﹐給中國“百藝”史上留下了可貴的記錄。書中關於諸宮調的淵源﹐諸藝的名稱﹐講史﹑小說的分類等﹐也受到研究中國戲麯﹑小說和雜技史的學者的重視。
  捲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傢傢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東京夢華錄》所創立的體裁﹐為以後《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書所沿用。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了《東京夢華錄》的標點本。
  孟元老,生平事跡不見他書記載。現在僅能據其自撰的《東京夢華錄》序,瞭解其生平大概。
  孟元老在序中說,自幼隨父親宦遊南北。宋徽宗崇寧癸未(一一○三),來到京師,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在京城中,孟元老逐漸長大成人。成年後,孟元老是否做過官,他在序中語焉不詳,後人頗多猜測。如清代藏書傢常茂徠以為孟元老可能就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理由是:《夢華錄》遍錄東京之名勝佳景,而於艮嶽卻一字不提。艮嶽是徽宗宣和時東京汴都的一大名勝,徽宗為造艮嶽,專門徵發花石綱,窮奢極欲,勞民傷財,直接導致方臘起義。內憂剛平息,外患接踵而來,北宋滅亡,生靈塗炭,繁華之東京遂成華胥一夢。雖說孟揆衹是艮嶽的督造官,但也難逃罪責。故而在寫此書時既不敢提及艮嶽,也隱瞞了自己的真名。常茂徠的猜測並無確實的根據。但從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十分熟悉東京的宮廷生活,其身分職務可想而知。儘管作者在書末的按語中說:「凡大禮與禁中節次,但嘗見習按,又不知果為如何。」一般以為這衹是通常的謙約之詞,也可能是作者藉以隱蔽身分之言。或許孟元老曾任小京官,故熟悉皇宮內府的情況。筆者即取此說。當然,也有研究者據此作出不同的判斷,認為若無事實依據,僅以猜測難下定論。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靖康癸未(一一二六),徽宗、欽宗被金軍虜去北方,史稱「靖康之難」。第二年,孟元老離開東京開封南下,避地江左,遂終老此生。孟元老卒於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以後,終年在六十歲上下,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靖康之難,中原人士大多隨朝廷南下,避地兩浙,故國故鄉之思時刻縈繞心頭。宋人周煇《清波別志》說「紹興初,故老閑坐必談京師風物」。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數十年間,寂寞失落中也時常暗想當年東京繁華,心中無限惆悵。孟元老在與年輕人談及東京當時繁華,年輕人「往往妄生不然」。為了不使談論東京風俗者失於事實,讓後人開捲能睹東京當時之盛況,故而孟元老在悵然中提筆追憶東京當年繁華,編次成集,於南宋紹興十七年撰成《東京夢華錄》。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傢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傢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
No. 2
  筆記。宋代孟元老作。十捲。為作者晚年追憶北宋東京(即汴京,今河南開封)昔日繁盛之作。備載國傢慶典、民間瑣事,舉凡城市規模、經濟狀況、市民文化亦悉有記錄。其中有關北宋典章制度與戲麯、小說的資料尤為後人重視。
簡介
  《東京夢華錄》凡十捲,約三萬言,作者為孟元老,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貌的著作。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內容。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了《東京夢華錄》的標點本。
內容
  宋徽宗後期,社會經濟經過一個半世紀的長足發展,進入了空前的繁榮。這種繁榮在東京開封表現得最為明顯,開封在唐末稱汴州,是五代梁、晉、漢、周的都城。北宋統一,仍建都於此,也稱為汴京或東京。東西穿城而過的汴河東流之泗州(今江蘇盱眙),匯入淮河,是開封賴以建都的生命綫,也是東南物資漕運東京的大動脈。由於汴河沿綫往來舟船、客商絡繹不絶,臨河自然形成為數衆多的交易場所,稱為“河市”,最繁華的河市應屬東京河段。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當年的繁勝:“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傢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第一捲中大宋都城描述,據說可以邊讀邊用筆畫,讀完後整個京城平面圖也就畫下來了。開封有宮、裏、外三道城墻,把這個城市化為若幹區域。宮城即皇城,宮城周長五裏,南面三門,東、西、北三面各僅一門,東西門之間有一橫街,街南為中央政府機構所在地,街北為皇帝居住生活區。由於宮城原來規模較小,宋徽宗時在宮城外北部營建延福新宮,實為宮城的延伸和擴大。裏城,又名舊城,即唐代汴州舊城,周長二十裏,除東面兩門外,其餘三面各三門。外城,改築後周長五十裏,城高四丈,城樓建築宏偉壯麗。城外有護城濠,名叫護竜河,比汴河寬三倍。外城南面三門,東面兩門,北面四門,西面三門,另有水門多座。
  北宋汴京商業手工業中,有各種不同的行業,見於《東京夢華錄》捲二、捲三、捲四的就有:薑行、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南豬行、北豬行、大貨行、小貨行、布行、邸店、堆垛場、酒樓、食店、茶坊、酒店、客店、瓠羹店、饅頭店、面店、煎餅店、瓦子、妓院、雜物鋪、藥鋪、金銀鋪、彩帛鋪、染店、珠子鋪、香藥鋪、靴店等三十多“行”。但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三十多種。孟元老所提到的這些行業不免挂一漏萬,並不全面。
  《東京夢華錄》一書共提到的一百多傢店鋪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就占有半數以上。城中有“白?樓”(後改為“豐樂樓”)、“潘樓”、“欣樂樓”(即“任店”)、“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陽正店”、“清風樓”、“長慶樓”、“八仙樓”、“班樓”、“張八傢園宅正店”、“王傢正店”、“李七傢正店”、“仁和正店”、“會仙樓正店”等大型高級酒樓“七十二戶”。其中如著名的豐樂樓,“宣和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嚮,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綉額,燈燭晃耀。”《東京夢華錄》捲二“飲食果子”條不完全的統計,就有:乳炊羊●、羊鬧廳、羊角●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蓮花鴨簽、酒炙肚胘,入爐羊頭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類不下五、六十種之多。
  他記皇城東南界身巷的金銀采帛交易說,“屋宇雄壯,門面廣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他記東京諸酒店說,“必有廳院,廊廡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幕,命妓歌笑,各得穩便”。他記清明出遊說,“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相互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他記暮春都市生活的甜美如夢說,“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
  據《東京夢華錄》載,為滿足市民夜生活的延長,商傢為了追求更多的商業利益,原先坊市製下長期實行的“夜禁”也自然而然宣佈取消,開封城裏出現了“夜市”、“早市”和“鬼市”。各種店鋪的夜市直至三更方盡,五更又重新開張;如果熱鬧去處,更是通曉不絶;而有的茶房每天五更點燈開張,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作者還用大量的筆墨﹐記錄了當時東京民間和宮廷的“百藝”﹐並闢《京瓦伎藝》一目﹐詳述了勾欄諸棚的盛況﹐及各藝人的專長。該書對宮廷教坊﹑軍籍﹑男女樂工﹑騎手﹑球隊也作了描繪﹐特別是春日宮廷女子馬球隊在寶津樓下的獻藝﹐還有火藥應用於“神鬼”﹑“啞雜劇”中增加效果等﹐給中國“百藝”史上留下了可貴的記錄。書中關於諸宮調的淵源﹐諸藝的名稱﹐講史﹑小說的分類等﹐也受到研究中國戲麯﹑小說和雜技史的學者的重視。
  捲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傢傢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作者簡介
  孟元老,生平事跡不見他書記載。現在僅能據其自撰的《東京夢華錄》序,瞭解其生平大概。宋孟元老,元老號幽蘭居士﹐原名孟鉞﹐曾任開封府儀曹﹐是北宋保和殿大學士領都水﹑將作二監事務孟昌齡的族人﹐居裏及其餘仕履俱不祥。他生於北宋末年﹐崇寧二年(1103)隨其父到東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後南逃﹐在東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孟元老在序中說,自幼隨父親宦遊南北。宋徽宗崇寧癸未(一一○三),來到京師,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在京城中,孟元老逐漸長大成人。成年後,孟元老是否做過官,他在序中語焉不詳,後人頗多猜測。如清代藏書傢常茂徠以為孟元老可能就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理由是:《夢華錄》遍錄東京之名勝佳景,而於艮嶽卻一字不提。艮嶽是徽宗宣和時東京汴都的一大名勝,徽宗為造艮嶽,專門徵發花石綱,窮奢極欲,勞民傷財,直接導致方臘起義。內憂剛平息,外患接踵而來,北宋滅亡,生靈塗炭,繁華之東京遂成華胥一夢。雖說孟揆衹是艮嶽的督造官,但也難逃罪責。故而在寫此書時既不敢提及艮嶽,也隱瞞了自己的真名。常茂徠的猜測並無確實的根據。但從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十分熟悉東京的宮廷生活,其身分職務可想而知。儘管作者在書末的按語中說:「凡大禮與禁中節次,但嘗見習按,又不知果為如何。」一般以為這衹是通常的謙約之詞,也可能是作者藉以隱蔽身分之言。或許孟元老曾任小京官,故熟悉皇宮內府的情況。筆者即取此說。當然,也有研究者據此作出不同的判斷,認為若無事實依據,僅以猜測難下定論。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靖康癸未(一一二六),徽宗、欽宗被金軍虜去北方,史稱「靖康之難」。靖康之難,中原人士大多隨朝廷南下,故國故鄉之思時刻縈繞心頭。宋人周煇《清波別志》說「紹興初,故老閑坐必談京師風物」。靖康之難第二年,孟元老離開東京開封南下,避地江左,遂終老此生。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數十年間,寂寞失落中也時常暗想當年東京繁華,心中無限惆悵。孟元老在與年輕人談及東京當時繁華,年輕人「往往妄生不然」。為了不使談論東京風俗者失於事實,讓後人開捲能睹東京當時之盛況,紹興十七年,孟元老在悵然中提筆追憶東京當年繁華,編次成集,於南宋紹興十七年撰成《東京夢華錄》。孟元老卒於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以後,終年在六十歲上下,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價值
  傳世的《東京夢華錄》一書,對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汴京的城市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實的記載和詳盡的論述,這就為後人留下了探索那個時代汴京城裏各個階層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寶貴資料。自從它於南宋初年在臨安刊行以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封建社會裏的文人墨客,在談到北宋晚期東京掌故時,莫不首引此書,如趙甡之的《中興遺史》、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以及陶宗儀的《說郛》,對本書的部分資料,都有所選錄。到了近代,由於其所反映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社會經濟文化史的價值,尤其引起了中外許多從事各種專史研究的學者專傢們的高度重視,交相徵引利用。人們往往把本書與《清明上河圖》視同姐妹之作,二者對於我們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東京夢華錄》開創了以筆記描述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為以後反映南宋都城臨安的同類著作《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書所沿用。
相關詞
民俗宋代舞蹈
包含詞
東京夢華錄全譯東京夢華錄箋註東京夢華錄十捲宋孟元老撰